书城历史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12679800000079

第79章 秦汉造船业(七)

秦汉造船业往往优先提供军用,民用船舶的使用也存在身份等级的限定《尔雅·释水》:“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或以为即体现出关于船舶使用由来已久的等级原则。郭璞注:造舟,“比船为桥”;维舟,“维连四舩”;方舟,“并两舩”;特舟,“单船”;泭,“并木以渡”。其实,造舟、维舟、方舟、特舟,很可能是指借舟船架设的不同规格的浮桥,参见王子今:《“造舟为梁”及早期浮桥史探考》,载《文博》,1998(4)。然而所体现的等级原则是大体一致的。秦汉时期,甚至行船相遇也有贱避贵的规则。《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虞)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许多船舶只服务于贵族官僚的消费生活《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引张璠《汉记》:“梁冀第池内舡无故自覆,问掾朱穆,穆曰:‘舟所以济渡万物,不施游戏也,而今覆者,天戒将军当渡济万民,不可长念游戏也。’”《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记载孙权曾“于楼船会群臣饮”,是特大型船舶用于游宴之例。,先进造船技术的成就未必可以直接推进交通事业的发展。应用于航运事业的大量是中型或小型较为简陋的船舶。民间船工往往因地制宜,以简便方式制作水上航行工具。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秦汉造船技术的水平。

云南晋宁出土铜鼓有滇人水上行船图案,侧舷用短桨推进,船尾置被称作“梢桨”的大桨参见云南省博物馆考古发掘工作组:《云南晋宁石寨山古遗址及墓葬》,载《考古学报》,1956(1);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年9月;冯汉骥:《云南晋宁出土铜鼓研究》,载《文物》,1974(1)。。有的学者推定,这些“滇族在江、湖上所使用的船只,可能是独木舟”夏鼐:《考古学和科技史——最近我国有关科技史的考古新发现》,见《考古学和科技史》,5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年4月。。福建连江、岱江下游近海处,曾发掘出土一条长7米多的年代相当于秦汉之际的独木舟。参见福建省博物馆、连江县文化馆:《福建连江发掘西汉独木舟》,载《文物》,1979(2)。广东化州鉴江堤岸附近,也曾在同一地点发现六条年代相当于东汉中晚期的独木舟。参见湛江地区博物馆、化州县文化馆:《广东省化州县石宁村发现六艘东汉独木舟》,载《文物》,1979(12)。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击魏,“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裴驷《集解》:“服虔曰:‘以木押缚罂缻以渡。’韦昭曰:‘以木为器如罂缻以渡军。’”韩信利用这种奇特的水上运载工具抢渡黄河天险,终于平定河东。汉光武帝建武九年(33),公孙述与汉军争夺长江中游地区,“遣其将任满、田戎、程汎,将数万人乘枋箄下江关”(《后汉书·岑彭传》)。汉章帝时,邓训击羌,发湟中六千人,“缝革为船,置于箄上以度河”(《后汉书·邓训传》)。邓训军所使用的,是类似现今皮筏的涉渡工具。《说文·木部》:“橃,海中大船。”段玉裁注:“《广韵》橃下曰:木橃,《说文》云海中大船。谓《说文》所说者古义,今义则同筏也。”“《玉篇》注云:海中大船也,泭也。是为古义今义杂糅。汉人注经固云大者曰筏,小者曰桴,是汉人自用筏字,后人以橃代筏,非汉人意也。”然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指出,“《说文》无筏,筏俗字。”看来《说文》“橃”或许的确是指与“筏”、“泭”有关的水上运载工具。可能汉代木筏曾经作为海上航运工具。

除了湖北江陵、湖南长沙、广东广州汉代墓葬出土的木制或陶质船舶模型可以反映当时造船技术的水平而外,山东、四川、内蒙古等地汉代画像中有关船舶的画面也可以作为研究汉代造船业的文物资料。参见山东省博物馆、苍山县文化馆:《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载《考古》,1975(2);刘志远:《考古材料所见汉代的四川农业》,载《文物》,1979(12);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6月。四川成都、广东佛山等地汉墓出土的陶制水塘或水田模型中也附有农用小船参见刘志远:《成都天迴山崖墓清理记》,载《考古学报》,1958(1);广东省文物馆管理委员会:《广东佛山市郊澜石东汉墓发掘简报》,载《考古》,1964(9)。,说明南方水网地区有的普通民户也具有造船能力。王褒《僮约》中罗列僮仆的劳作内容,就包括所谓“舍后有树,当裁作船”,可见当时民间造船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居延汉简中还可以看到反映西北边地造船生产的内容。例如:

● 肩水候官地节四年计余兵谷财物薄毋余舩毋余茭(141A)

● 右第一舩四人五石具弩一

稾矢铜一( 3719)

肩水候官元康二年七月责卖舩钱出(2553)

● 甲沟候官新始建国地上戊亖年桼月尽九月出入薄(EPF25:1)

船舶在河西地区亦作为商品。边防部门专门设立簿记,可见当地使用的船舶不在少数。简3719“第一舩四人”字样,或许显示了船舶编队行驶的事实。由船载兵器的情形,也可以推知当地造船业主要是为适应边地军事经济的需要而得以发展的。又如:

□□为□□五百石治舩(1093)

□处益储茭谷万岁豫缮治舩毋令(EPT59:658)

当可看做能够直接反映河西船舶制造业状况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