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孩子一生的阅读(蓝色卷)
12673100000024

第24章 将童话创作进行到底

李维明

小时候,我和妹妹与母亲生活在古城南京,父亲则在外地工作。每次父亲回南京探亲,他总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给我和两个妹妹讲故事。记忆时隔多年,至今还记得爸中,父亲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民爸笔记本中的间故事与童话。父亲把故事一字一句工工整整地抄录不少童话,其中有的我还可下来,是缘于他对儿女成长的关心和爱,也是当时家以绘声绘色地讲出来。中经济拮据的写照。那时,我们很少有童书可看(家中似乎没有一本,《儿童文学》也只能偶尔从同学那里借来一读),比较起来,现在的孩子真是比我们幸运了许多呀!

时隔多年,至今还记得爸爸笔记本中的不少童话,其中有的我还可以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记得有一则说的是聪明的狐狸指导群鹿到湖边喝水,并挫败鳄鱼一系列暗杀阴谋的故事;另一则童话说的是小鸡妈妈被野猫杀害,小鸡长大后与绳子、牛粪、针和板栗等一群朋友去复仇,这个故事十分有趣。前者让儿时的我明白了智慧的重要,并立下了长大要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的志向;后者则让我对“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有了体会,并在以后身体力行。一位知名作家说过,儿时阅读的影响是终生的。我非常赞同他的说法,并坚信这种长期效应确实存在。我的经历也可算是印证吧。

以后我结婚有了儿子,我也常讲童话故事给儿子听。因为脑袋瓜里存货有限,满足不了儿子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便买来《童话大王》月刊阅读。想不到的是,在“充电”的过程中,我自己也迷上了郑渊洁先生的那童趣盎然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童话,而其中的反叛意识,令我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有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我对这位与自己同龄的童话大王一直有着深深的敬意。说来有意思,为了维护做父亲的尊严,我也编造起了科幻小说和童话。在讲给儿子听的同时,我还开始了写作和投稿。一发而不可收,至今我的写作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最初也有过失败与灰心,但天道酬勤,后来终于不断有文章变成了铅字,那种发表之后的激动与喜悦又形成了创作得以持续的新动力。有意思的是,因为成了“作家”,我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也“高大”了不少。不是吹牛,有他小学时期的作文为证。

写了这么多年,我已在各类儿童期刊上发表过数百篇童话作品,其中不少童话被编入各种文集。我已经出版了几本童话书。此外,新加坡、中国台湾的出版社还先后出版了我的十多册绘本童话。我尝试过成人小说、散文、随笔及其他文体的写作,并发表了不少作品,也算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现在我最喜欢写的还是童话,而童话书籍及相关文章也在我的阅读中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与我未泯的童心有关,或许童话这种文学样式更能契合我的想象力及特立独行的禀性。至于我,早已坚定信念,我知道,在一些人心目中,儿童文学创作是“小儿下了决心,只科”,不值一提,但我却为此生能从事这项事业而自要孩子们爱看我的作品,那豪。试问,还有什么工作,能比为三亿多中国儿童提就一定要将童话创作进行到供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有意义呢?如今,儿子已经是攻底。读英美文学的研究生了。他早已经不再看我的童话。

我曾建议他毕业后从事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版、翻译及评论工作。儿子笑笑,未置可否。看得出,他并不想采纳我的意见,未说“不”字,实在是给我这做父亲的一个面子了。除了遗憾之外,我当然尊重他的选择。至于我,早已坚定信念,下了决心,只要孩子们爱看我的作品,那就一定要将童话创作进行到底。

李维明,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童话一百万余字。有作品被选入《儿童文学选刊》《中国少年文摘》《中外儿童文学精品库》《中国当代童话大观》《2005中国年度童话》《2006认识作者中国年度童话》《2007中国最佳童话》《2007中国最佳儿童文学作品》及《国语日报童话精选》等。著有《小小洛比》《机器青蛙》《万能复制机》童书三部及绘本童话书十余本。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