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采筏
凡是会写点文章的人,都和书有缘。
我自幼生长在穷乡僻壤,祖辈无一读书。20世纪50年代,我的家乡开来一支农垦部队。我不知怎么认识了一位团部的高参谋。他借给我一本叫《保尔?柯察金》的书(后来才知道,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缩写本)。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此前有过一年私塾的功底),我如痴如醉地读完这本书。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部精彩世界的窗口。自此我便深深地爱上了书。
那时三年级已开始写作文。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秋天落叶的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诵读,就此大大地增强了我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初、高中我在外地就读,家人来找我,我不在教室、寝室,肯定就在图书室。
我喜欢唱歌,一些好的歌词就抄下来。这就是我抄书的发端。记得有一首好像是乌克兰民歌《夜半的星星》,歌词大意是这样的:“夜半的星星,你好像眼睛,看着平原,看着山岭。请你从乌克兰带给我音讯,减轻我深深的愁闷……”即便是六十多年以后的今天读之,仍感到它有一种震撼力:那种思乡的淡淡的哀愁,那种思亲的审美愉悦仍撞击心灵。十几岁的少年负笈他乡,恋亲、思乡之情可想而知。但一读《夜半的星星》则为之缓解,文学之功用竟如此之大!
我自幼家境贫寒,缺衣少食。那时在外读书,因在所有的无钱交伙食费,常被食堂停伙。困顿之中,书成了唯文学样式中,一的安慰。星期天常于书店盘桓半天一日,看不花钱我最爱诗歌,它的高度凝的书。有些实在难以割舍的书,就抄,就此养成抄书练、优美的旋的好习惯。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我最爱诗歌,它的律深深地打动了我高度凝练、优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抄了不知。
多少本书。我抄过全本《西厢记》;抄过被誉为在诗歌领域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美国诗人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该诗四千余行,十六万五千余字,我在滴水成冰的寒假里四天四夜抄完。
高中一年级时,我在就读城市的《安庆日报》上发表了一组儿歌,就此确定了终生奋斗目标——为孩子们写诗。为孩子们写诗的题材范围虽广,但有关动植物的还是居多。我必须熟悉它们的特征和习性,所以在大学时,我便下死工夫摘抄《动物大辞典》和《植物大辞典》。后来我发表的较有影响的两组儿歌及童诗《小家伙们》和《在植物的王国里》就得益于这种抄书。这两组诗中,有6首被选入人教版教材,有3首被选入韩国和美国中文学校教材和辅导教材。
抄书的好处是等于把作者的作文过程重复一遍,作者文章中的微言大义、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等都在潜移默化中使抄者大受其益,从而使抄者变为作者。俗话说:“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我就是由爱书、抄书而变成一个儿歌作家的。
我写好文章的秘诀大概就是:多读、多抄、多写。多读书,开卷有益;多抄书,抄一遍等于读十遍;多写作,文章多从实践出。我已年过七旬,且有病在身,但仍写作不辍,今年的一、二月份,我用了天的时间为孩子们写了150首童诗和儿歌,又可以编成一本小书了。谢采筏,1937年生。安徽枞阳县认识作者人。儿歌作家,铜陵学院退休副教授,出版过儿歌集。有15首童诗、儿歌入选全国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材和辅导教材;有5首儿歌入选韩国、美国(中文学校)、日本等国家的学生教材和辅导教材。2001年被安徽省政府聘任为省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