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过是向死而生
12646200000028

第28章 无奋斗不人生

水以下为贵,

人以上为荣。

人生未必因奋斗而延长,

但必因奋斗而彰显意义。

明天是魔鬼的座右铭

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在某一天突然从丘比特的头脑中一跃而出的,越出之时雅典娜衣冠整齐,没有一丝凌乱。同样,某种高尚的理想、有效的思想,也是在某一瞬间从一个人的头脑中越出的,这些想法刚出现的时候也是很完整的。但是有着拖延恶习的人迟迟不去执行,不去使之实现,而是留待明天再去做。

拖沓是一种浪费宝贵时间的行为,浪费时间这种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我们所有人都有拖沓的倾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把对我们来说不太重要的项目和任务拖延一下没什么关系,但问题在于,我们总是拖延最重要的事业,把时间花费在实际上并不重要的事情上。

每天都有每天的计划和打算,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今日的理想,今日的决断,今日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日,因为明日还有新的理想与新的决断。

放着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后去做,其实在这个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就足以把今日的工作做好。所以,把今日的事情拖延到明日去做,实际上是很不合算的。有些事情在当初来做会感到快乐、有趣,如果拖延了几个星期再去做,便感到痛苦、艰辛了。比如写信就是一例,一收到来信就回复,是最为容易的,但如果一再拖延,那封信就不容易回复了。因此,许多大公司都规定,一切商业信函必须于当天回复。

拖延的习惯往往会妨碍人们做事,因为拖延会消灭人的创造力。其实,过分的谨慎与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有热忱的时候去做一件事,与在热忱消失以后去做一件事,其中的难易苦乐要相差很大。

命运常常是奇特的,好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有如昙花一现。如果当时不善加利用,错过之后就后悔莫及。

决断好了的事情拖延着不去做,还往往会对我们的品格产生不良的影响。唯有按照既定计划去执行的人,才能增进自己的品格,才能使他人景仰你的人格。其实,人人都能下决心做大事,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一贯地去执行他的决心,并且也只有这少数人才能成为最后的成功者。

当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念突然闪现在一个作家脑海里时,他就会生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提起笔来,要把那意念描写在白纸上。但如果他那时因为有些不便,无暇执笔来写,而一拖再拖,那么,到了后来那意念就会变得模糊,最后,会完全从他思想里消逝了。灵感往往转瞬即逝,所以应该及时抓住,要趁热打铁,立即行动。

2009年的一部很好看的电影《飞屋旅行记》,讲的是一对老夫妇计划去一个叫做梦幻瀑布的地方。他们有一个存钱罐,说好了,等存钱罐满了,他们就出发。但是日子总没有像他们计划的那样,汽车要维修、房子在漏水、孩子要上学,他们被迫一次又一次地用到这笔积蓄,一次又一次地拖延出发的时间。终于有一天,老太婆过世了,老头子一个人待在这个空荡荡的房子里。

如果不是房地产拆迁队威胁要拆掉这所老房子,老头子不会爆发出这个疯狂的行动:他在房子上面绑上成千上万个气球,在一天早上大喊一声,他的房子呼地飞起来了!他驾驶着气球房子,在人们张大的嘴巴上空,穿过雷电,飞往梦幻瀑布。

当他这一辈子身体最糟糕、财务最贫穷的时候,他却开始自己走向梦想的旅行,当房子腾空而起,才发现原来无须等待存钱,自己早就可以上路。

把希望、幻想寄于未来,却又生活在情感的“拖延计划”之中,最终只能是枉费心机。

拖延往往会带来永久的损失与痛苦。我们真正的痛苦就来自于因拖延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与恐惧,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错失人生中的机会而产生的悔恨。

这个世界只给我们一天的时间,明天没有任何保证。我们的目标是到达明天,不是留住昨天。明天只是魔鬼的座右铭。

禁欲是对意志的故意破坏

一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人世,就把他的十位负有弘法使命的弟子招到一起,最后谆谆嘱咐他们,在我们心中的意向上,在我们心外的事情上,都会有两种极端相对的情形,你们要善于平衡两端,即离两边,生中道义,成中道义,“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大师告诉弟子:对于心外的色相世界,要离开它,不要贪着,贪着于“有”,这是极端的一边;然而,若把世界看得空无所有,执著于“空”,又是落入极端的另一边,因此,对于心内的偏空,也要离开它。两端任一都不要执著。“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完全执著于现象世界的欲望,会增长我们的邪思邪念;完全执著于内心断灭一切的死空,会增长我们的愚痴,断送智慧。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握不好尺度,对欲望持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态度,更有甚者还实行禁欲。

禁欲是一种生活形态,一种以剥夺某些基本需求和欲望,特别是禁止性方面的欲望,来达成某些特定目的的手段。尤其在某些宗教里,神职人员或其他的人,为了更接近神祇或悟得宇宙真理,而采取此类的措施。

饮食男女是人的本性要求,纵欲主义的恣意放纵是过度,禁欲主义的苦行自残则是不足,正确的态度是节制。为人处世傲慢和自卑都不好,正确的态度是不卑不亢。每一个极端都是一种罪恶,而德性的智慧就是守住中间,把握住适中的度,这样行事,是最美的,也才可能是成功的。

阿里斯提波创立了享乐主义哲学,主张一个人享受物质的同时做到不被物质支配,即“我役物,而不役于物。”

阿里斯提波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这一原则。

为了追求物质享受,阿里斯提波投靠了雅典的僭主狄奥尼修,每日游走宫廷,讨好达官显贵。

狄奥尼修想嘲弄一下阿里斯提波,就故意问他:“为什么哲学家会去富人家里,而富人从不拜访哲学家呢?”

阿里斯提波回答道:“智者知道他需要什么,而富人不知道他需要什么。”

狄奥尼修问阿里斯提波:“那你为什么离开了苏格拉底来投靠我?”

阿里斯提波说:“我需要智慧时,就去苏格拉底那里。现在我需要钱财,就来你这儿。你看,我是用自己有的东西换没有的东西。”

狄奥尼修曾让他从三个妓女中挑选一个,他要下了全部三个,并说:“帕里斯因为三挑一付出了昂贵代价。”而当他把她们带到门廊时,他又放她们走了。他之所以这样做既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也是出于轻蔑。传说有一次第欧根尼洗菜时看见阿里斯提波路过,于是嘲讽他说:“如果你学会了以这个为食的话,你就用不着拍国王马屁了。”对此阿里斯提波回答,“如果你知道怎样跟别人打交道的话,你就用不着洗菜了。”有人问阿里斯提波从哲学得到了什么,他回答:“在任何社会中都过得舒适的能力。”一次,有人问他哲学家有什么优点,他回答说:“如果所有法律都废除了的话,我们仍会像现在一样生活。”

哲学家并不都是古板严肃的,他们不是圣徒,更不是装模作样的卫道士,而是活生生的凡人,人的优点和缺点在哲学家身上一样会表现出来,只不过会因为其哲学信念而在某一方面表现得更加夸张而已。阿里斯提波就是人屈服于欲望的极端例子。

在阿里斯提波看来,物欲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相反,人们必须依靠物欲来生活。而实际上,人的欲望是不可能完全满足的,所以人不能回避对物欲的渴求,更不能被欲望所压倒。物欲的满足能够给人带来安逸的生活。在他看来,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在任何社会中都过得很舒适。的确,他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自己活得还很惬意。

所谓理想的哲学家是这样的:能领会女人的妩媚而不流于粗鄙,能爱好人生而不过度,能够察觉到尘世间成功和失败的空虚,能够生活于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境地,而不仇视人生的人。只有悟透两极消泯的不二法门,守在无二无别的中道,不贪恋,不厌烦;不渴求,不逃避;超越两端,不落二边,寂灭静定,方可使我们断除人生的各种贪恋欲求的烦恼和恐惧。

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面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奋斗精神将代代相传。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唯一能够永恒存在,实现不朽的就是人类的奋斗精神。奋斗遭遇的最大障碍是就是自身境遇的困境,这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如果你连自己要去哪都不知道,那么你就哪也去不了。

但是,很多时候,因为出身的不同,一样的生活,有人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而有的人却要洒下无数的汗水和泪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身,因而他注定要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的资源;而有些人出身贫寒,从生下来那一刻就注定他必须一生奋斗不息:从小就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一个好大学;考上大学后又要努力获得奖学金,而且还要靠假期打工挣点生活费,没有闲暇时间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就连自己喜欢的人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投向别人的怀抱;熬到毕业,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又要租房,要交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还要偿还助学贷款,还要给家里寄零花钱,剩下的钱只够自己吃饭;在社会上苦熬了五年、十年后,好不容易攒下点钱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子,可又要面临新的问题,支付房贷、生活费用、供养子女、父母……等到终于可以和那些富家子一样坐在咖啡店里细品咖啡时,发现自己头发已经白了,脸上也爬满了皱纹,猛然间醒悟,自己用了一生时间才得以和这些富家子坐在一起喝咖啡。

不要去嫉妒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虽然他们还是婴儿时就拥有了令人羡慕的财富,但是他们拥有的一切,你都能够得到。即使你只是一个出生在贫民窟里的穷小子,也能成为璀璨的珍珠。

无论贫穷富贵,百万家资或颠沛流离,都要一样地从容豁达。成功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虽然梦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但历史上却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形:音乐天才很可能是出自一个根本买不起钢琴的贫寒人家,书法大家的成长居然是以一根根小树枝来描画……所以,一个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孩子通过努力奋斗,也能让自己的梦想之花盛开。

没有精美的笔记本,至少我们可以在简单的纸张上写下一道道数学题的答案;没有昂贵的油彩,至少我们可以用铅笔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素描。梦想就是一笔最大的财富,无论你现在是富裕还是贫穷,它都能成为你乘风破浪的双翼。所以,不要让梦想因为客观条件的不尽如人意而搁浅,因为,没有人天生窘困,把握住自己,默默地运用你的感觉、力量,努力奋斗,那些看似遥远的梦想,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长不过百载,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看,犹如弹指一挥间、白驹过隙。但在人生的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中,终归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即使最终不能够事随心愿,但毕竟为之努力奋斗过,此生可以无悔矣。

在无望完成之事中也要训练自己

在电影《荒岛余生》中,汉克斯扮演的查克身为联邦快递的系统工程师,因飞机失事掉落在一个小岛上。当社会、身份、爱情全部远离,他尝试逃离这个小岛,但是潮水一次次把他冲回来。他对自己说:“我不能停止呼吸,因为明天,当太阳升起来,谁知道潮水能带来什么?”

即使命运用了最大的力量来扼住他的咽喉,他告诉自己:只要还在保持呼吸,那就是一种成功,因为明天,当太阳升起来,潮水能带来无限的可能。

每一个呼吸之间,查克都在向自己的目标接近。很多时候,我们距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就是这一步之遥拉开了失败者与成功者的距离。

大多数人在临终之时回想起自己的人生,都会感到深深的悔恨。正如蒙田所说的:人类所体验到的最大的个人失败就是一个人有能力取得的成就与他实际所取得的成就之间的差异。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意,那么你一定能够体会到,未能实现梦想的痛苦将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一天,一位老者拜访阿利·哈费特时说道:“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钻石,就能买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得到钻石矿,还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钻石的价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费特的心里。从此,他对什么都不感到满足了。那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叫起那位老者,请他指教在哪里能够找到钻石。老者想打消他的那些念头,但阿利·哈费特听不进去。最后老者只好告诉他:“您在很高很高的山里寻找淌着白沙的河,倘若能够找到,白沙里一定埋着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