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怪诞行为心理学
12645200000029

第29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2)

接下来,拉索等人向另一群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只不过对提问的方式作了一些调整。

他们不是将对这两家餐厅的描述一下讲出来,而是一次透露一项类似的特色,像是甲餐厅的小圆腓利牛排对乙餐厅的威尔顿牛排。每提供一项资料,他们就要求学生表明他们的偏好。等这些学生得到所有的信息,再要求他们作最后的选择。

这次就不同了,这群学生看出了两家餐厅之间的差异,因而轻易地选出了他们喜欢的餐厅。

学生最后选择哪一家餐厅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在听到第一项特色后,就觉得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一家餐厅,最后也据此作出决定。事实上,在听到第一项特色就偏向甲餐厅或者乙餐厅的学生,最后有84%的人还是选择了这家餐厅。

为什么第一组学生感觉两家餐厅半斤八两,第二组学生却能够看出很大的不同呢?

重点在于偏见,拉索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偏好偏见”。

人一旦形成了某种偏好,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感觉,他们也很容易将新出现的信息,看成是支持他们偏好因素。任何新信息如果不符合既有的观点和感觉,他们通常不予理会。

所以,当某个学生决定他喜欢威尔顿牛排更甚于圆腓利牛排,他就会觉得后来出现的每一种特色,都支持他对乙餐厅的偏好。乙餐厅即使有任何特色不如甲餐厅,这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可能会这样想:“不错,我是比较喜欢浪漫的餐厅,不过我是到那里吃饭,而不是去谈情说爱。”

偏见,说到底,是大脑处理信息所采取的一种方式。

大脑不能在每一种新环境下仅凭片段就开动,它必须建立在从前所收到过的信息基础上。

所以,偏见并不是从本质上就有害的。它为大脑不断地理解周围复杂的环境提供了捷径。

看到老年人上网,马上联想到他们可能需要帮助;看到一个人头大脖子粗,就会联想到大款或者伙夫。

但是,因为偏见给我们提供了对某一群体成员特定的预期,它也可能对我们的认识与行为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种认同偏见背后的心理因素,对我们的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当我们面对两种抉择的时候,最好采用富兰克林的方法,拿出一张纸,将它划分成4格,把两者的利弊分别写下来。

利用偏见:安慰剂效应

心理预期会改变我们对经验的感知与了解,行为经济学家发现,非处方药品的价格与其疗效有着非常明显的关系。

比如,一个最近备受疼痛折磨的人,他吃20元10片装的阿司匹林,和吃2元钱10片装的阿司匹林,效果会有明显不同。

人们受疼痛折磨越多,对止痛药品的依赖也越大,这种关联感也就越强烈:价格越低他们感觉受益就越少。

病人宁愿相信,一分钱,一分货,你付多少钱,就有多大疗效,价格能够改变体验。

人类使用安慰剂的历史已相当悠久。现代人看来鬼扯的东西,古代却很盛行。越是难搞的东西越是疗效神奇:比如成对的蟋蟀,木乃伊的粉末,西班牙苍蝇之类,病人满怀希望地吃下去,最后,多数病人病情缓解了,一些病人康复了,有的甚至还平安地度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

死一个人是悲剧,死千万人是统计数字

在中国历史上,那些不幸的将相王侯的死亡、才子佳人的死亡,总让人不胜唏嘘,甚至流下几滴眼泪。但在同样的年代,可能有数以千万计的百姓被活活饿死了,我们却没有太强烈的悲哀。

一个人的死是一个悲剧,千百万人的死却仅仅是个统计数字。行为经济学称之为“执着于代表性”。

律师在进行说服力训练的时候,会注意增加说服性细节。比如在辩护的时候,一句话有两种措辞方式:

A.被告离开事发现场。

B.被告害怕惹来麻烦,匆匆离开事发现场。

你认为哪句话更具有说服力:

作家在进行写作技巧训练的时候,也会渲染情节,将读者带入虚拟真实。

A.狐仙离去,书生死了。

B.狐仙离去,书生终日思念,在郁郁中病死了。

你认为哪一个更真实(假设真的有狐仙):

事实上,书生终究会死的。也许另结新欢,慢慢老死。也许会死于无妄之灾。

我们再作一个测试。

霍雨晴是一位28岁的单身女性,聪颖机敏,性格直爽。她主修哲学,在念大学期间,就关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问题,曾参加过倡议保护藏羚羊的活动。

你认为,以下哪个选项最可能符合对霍雨晴的真实描述?

A.霍雨晴是一位杂志主编。

B.霍雨晴是一位杂志主编,同时是一位NGO(非政府组织)成员。

请选出你的答案:

卡尼曼曾经多次作过类似的测试,平均85%的被试者选择了B。

其实A已经涵盖了B。你选择B,就等于承认A。

卡尼曼总结:随着情景中细节的增加,该情景发生的概率只能降低。但由于多数人更注重代表性,它的可能性却在上升。

再看一个例子。

未来5年,你认为最可能发生的事件是:

A.美国与俄罗斯爆发核战争。

B.美国与俄罗斯爆发核战争。一开始,美国只是为与俄罗斯争夺一些战略能源,产生了小的军事摩擦,随着双方军事冲突的日益升级,时局失去控制,终于爆发了核战争。

请选出你的答案:

这个测试更加有迷惑性,因为B项有迎合人们逻辑的推理在其中。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出的一道题

玛丽莲·莎凡特,是迄今为止吉尼斯世界纪录所认定拥有最高智商(IQ)的人。玛丽莲平时从事文学创作,也编写剧本,并长期在《Parade》杂志开辟名为《Ask Marilyn》的专栏,专门回复读者各式各样的问题,从数学到人生都有。这是玛丽莲在其专栏上介绍过的一道概率问题。

最后,玛丽莲小姐公布,正确答案是:“应该改选另一扇门。”

这一问题引起了美国公众的广泛关注,大约有一千所大、中、小学,进行过该题目的测验,从二年级的小学生到研究生都参与了争论。

在给玛丽莲小姐的一万多封读者来信中,有约一千封是具有博士学位的读者写来的,他们全都说:“玛丽莲你错了!”

他们纷纷批评这个智商最高的人脑筋太笨,他们认为,主持人既然把没有车的那扇门打开了,剩下的两扇门后面是汽车还是山羊的可能性各占一半,坚持原来的选择也好,改选也好,选中车的机会都是二分之一。

有一个人说:“这个国家的数学文盲已经够严重了,不需要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来雪上加霜。”

乔治·梅森大学的萨克森教授在信中这样写道:“……你在胡说些什么!我来解释给你听:主持人把没有汽车的一扇门打开了,剩下的两扇门的后面有平等的机会是一辆车,它们的概率都是二分之一,因此不必换选二号门了。”

一名教授在写给玛丽莲的信中说:“身为专业数学家,我对一般大众缺乏数学知识深以为憾。请你公开认错,好让大家正视这一问题。还有,以后请谨慎一点。”

另有一封信上说:“你居然会犯这种错,害得我们数学系学生嘴都笑歪了。”

这些高学历者的一致回答是对的吗?玛丽莲小姐公布的答案错了吗?

我们都是概率盲

不论你是否想得通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了解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很明显,当你第一次作选择时你选中的概率是1/3,因此剩下的两个加起来概率就是2/3。此时在含有2/3概率的两个选项中排除一个错误答案后情况就变成了你最初选的那个有1/3的概率选中,你没选中的那两个中未被排除的一个独占2/3概率。

第二次选择时如果你理解为在两扇门中选一扇有汽车的门,所以选中的概率就是各占一半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还是不能理解,那么我们把问题改成这样—

有1000扇可供选择的门,其中一扇后面是辆汽车,另999扇的后面都是一头山羊。你当然想选中汽车。主持人先让你随意挑选。假设你选了1号门,这时主持人打开了第2至第999扇门,居然都是山羊!

主持人问你:“为了有较大的机会选中汽车,你是坚持你原来的选择还是愿意换选第1000扇?”

这样是不是好理解多了?

马丁·加德纳曾经说过:“在各种数学领域中,没有什么比概率更容易让专家出洋相的了。”

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连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嗤之以鼻。对此,他说:“上帝不会掷骰子。”但这并不影响量子力学在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里的指导地位。

患癌症的真正概率为多少?

东北某市电视台年轻的女主持人,经过3个疗程的化疗,一头漂亮的长发一度脱落成光头,她依然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然而,就在她要做第4个疗程化疗前,北京三家更权威的医疗机构的检验结果出来了:这位27岁的年轻人其实患的不是癌症……

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通过病毒传染的癌症,我们假设宫颈癌的发病率为1/1000,是否感染此病,可以通过检查来确认。但是,误诊率为1%。也就是说—

感染宫颈癌的概率为0.1%。

没有感染宫颈癌,却被诊断为“感染”的概率为1%。

感染宫颈癌,却被诊断为“没有感染”的概率为1%。

假设一个女孩接受检查之后,非常不幸地被诊断为“感染”。此时,她真正感染此病的概率究竟为多少呢?

A.约90%

B.约50%

C.约10%

我们可以这样推算,假设10000人接受检查。这10000人中仅有10人被确诊患有宫颈癌。同时,其他没有感染此病的9990人的1%,也就是100人会被误诊为“感染”。被诊断为“感染”的110人中,仅有10人真正感染此病,概率为9%。

其实,就算原来那家医院的医生算出这个年轻的女主持90%患癌症,但事实上她患癌症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因为,如果把27岁患这种癌的概率算进去,可能会大大降低患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