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特大都市圈与世界制造业中
12589600000015

第15章 参考文献

[1]Guy Peters, John Pierre. 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Rethink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1998.

[2]卡尔·艾博特著,王旭等译:《大都市:当代美国西部城市》,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3]Management of Change, Phases I and II Interim Edition(Chicago:APA Planners Press, September 1998).Free copies.

[4]Nick Bailey, Ivan Turok, Central Scotland as a Polycentric Urban Region:Planning Concept of Chimera Useful Urban studies,2001,4.

[5]The Growing Smarts Legislative Guidebook:Model Statutes for Planning。

[6]Your Region, Your Choice:Revitalizing the English Regions。 Free copies。

[7]Anthony Downs,“美国大都市地区最新增长模式”,布鲁金斯和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1994年。

[8]Castells, M.,The Information city, London:Blackwell,1989.

[9]Castells, M.,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London:Blackwell,1996.

[10]Friedman, J.(1995)“Where Do We Stand:Decade of World City Research,”in Knox, P. and Taylor, P.(Eds。)World Cities in a World Syst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1]Friedmann, J,The zo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1986.

[12]Friedmann, J,Where we stand:a decade of world city research, In, Knox P. L.&Taylor P.J.World cities in a world syst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13]Gordon, I and Harloe, M(1991)A Dual to New York?London in the 1980s.Dual City:restructuring New York.J.H.M.aM.Castells.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4]迈尔斯:《人的发展与社会指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5]Johnson, Kenneth M. 2002.The changing face of Chicago:Demographic trends in the 1990s, Chicago Fed Letter, Issue Apr.

[16]Jordan, D. P.(2004),Haussmann and Haussmannisation:The Legacy for Paris.French Historical Studies, Vol.27,No.1(Winter 2004):pp.87-113.

[17]Porter, M.(1990)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MacMillan Press, New York.

[18]Porter, M. 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pp.77-90.

[19]W.克里斯泰勒,严重敏译:《城市的系统》,载于《地理译丛》,1964年第4期。

[20]Wallis Alan D.,1994. Evolving structures and challenges of metropolitan regions.National Civic Review.83(1).pp.14-40.

[21]李廉水、[美]Roger R.Stough:《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胡序威等:《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3、85页。

[23]景芝英、徐雪梅:《试论聚集经济的本质》,载于《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11~13页。

[24]李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5]李具恒、李国平:《西部可持续开发的逻辑》,载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8~12页。

[26]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皮尔斯·沃福德:《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28]蒲勇健:《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数量刻画与指数构造》,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9]邱东、宋旭光:《可持续发展层次论》,载于《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第64~69页。

[30]宋迎春:《空间集聚扩散理论与北京大都市区实证研究》,中科院地理所博士学位论文,1996年。

[31]孙胤社:《都市圈的形成机制及其定界——以北京为例》,载于《地理学报》,1992年第6期,第552~560页。

[32]王润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生产力空间分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3]吴季松:《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可持续发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版。

[34]吴瑞君:《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5]吴向鹏:《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载于《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6]薛凤旋、杨春:《外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载于《地理学报》,1997年第3期,第193~205页。

[37]晏路明:《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杨波:《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化进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39]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0]杨文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导论》,西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1999年。

[41]姚士谋主编:《中国大都市空间扩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2]叶文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理论的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3]曾明星:《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44]张京祥:《城镇群体空间组合研究》,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45]张坤明:《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6]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7]《东京大城市圈的形成、问题与对策——对北京的启示》,载于《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2期。

[48]高汝熹、张建华著:《论大上海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49]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0]胡春明:《都市圈: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上)》,载于《中国建设报》,2003年6月12日第2期。

[51]华民主编:《长江边的中国——大上海国际都市圈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52]陆力军、朱海就:《长三角“四个中心”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研究》,载于《经济地理》,2004年第6期,第753~757页。

[53]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世界级都市圈比较分析》,载于《上海有关情况介绍》,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编,2003年6月,第137~138页。

[54]沈洁、张京祥:《都市圈规划:地域规划的新范式》,载于《城市问题》,2004年第1期,第23~27页。

[55]宋迎春著:《都市圈——从实践到理论的思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6]孙娟:《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子》,载于《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第4期,第73~77页。

[57]谭纵波:《东京大都市圈的形成、问题与对策——对北京的启示》,载于《国外城市规划》,2002年第2期。

[58]陶希东、刘君德:《21世纪初期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空间整合研究》,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59]王何、白庆华:《中国三大都市圈发展研究》,载于《软科学》,2003年。

[60]王何、逄爱梅:《中国三大都市圈域中心城市功能效应比较》,载于《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

[61]张京祥等:《都市圈地域空间组织》,载于《城市规划》,2001年第5期,第24~27页。

[62]张善余:《上海大都市圈的构建及其人口特征分析》,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9期。

[63]朱荣林著:《走向长三角——都市圈经济、宏观形势与体制改革视角》,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64]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公共政策课题组:《国际服务业转移与深圳发展现代服务业》,载于《开放导报》,2004年。

§§第三章 世界制造业中心与中国制造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