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父亲往第一口锅里放些胡萝卜,往第二口锅里放入鸡蛋,往最后一口锅里放入碾成粉状的咖啡豆。父亲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儿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父亲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父亲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
“胡萝卜、鸡蛋、咖啡。”女儿回答。
父亲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的是一颗煮熟的鸡蛋。最后,父亲让她啜饮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声问道:“爸爸,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粉状的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与水融为一体,并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应对?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那么你呢,我的朋友,你本是个性情不定的人,但经过死亡、分手、离异或失业,是不是变得坚强了,变得倔犟了?你的外壳看似从前,但你是不是因有了坚强的性格和内心而变得严厉强硬了?因此,你是看似强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后就畏缩了,变成软弱的、失去了力量的胡萝卜,还是内心原本可塑的鸡蛋?或者你是咖啡豆,改变了给它带来痛苦的开水,并在它达到华氏212度的高温时让它散发出最佳香味,水最烫时,它的味道反而最好。如果你像咖啡豆,你就会在情况最糟糕时,变得坚强,并改变周围的环境。
当你再身处逆境时,请问问自己:“我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世界上没有人是终生一帆风顺的,任何一个人都会遇到逆境。如得不到信任、无端遭受打击和排斥、经济拮据、事业不畅等种种困难和不如意。这种种困难让无数人的心中充满烦恼,有的怨天尤人,有的自暴自弃,有的报复社会,有的伤害自身。他们恰恰忽视了一条真理:逆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纵观古今中外,逆境几乎是所有伟人巨子成功的基石。
那位留下了“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暂且不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却有《国语》……这些古圣先贤哪一个不是在逆境这所学府里培养出来的?再看看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因被认为是低能儿,在上小学时,就被迫辍学;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集聋哑盲于一身;贝多芬耳聋却写出了不朽的传世名作;高尔基从未进过学校读书却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和他们所遭遇的不幸相比,我们那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苦难的逆境,使庸者变得卑琐乖戾,使强者变得坚韧聪慧。心理上的每一道创伤留下的疤痕,都是成长中留下的最珍贵的记忆。
逆境又是我们真正能照见自己的镜子。应付逆境的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勇气和意志力。逆境之后便是一段坦途,坦途之后还会有坎坷或逆境。这就是生活的逻辑。一个人倘若练就了在逆境中的沉着稳健,那么他在顺境中怎能不勇往直前呢?
锦囊幸福
(第五节 百味人生,无不快哉)
乐观的人不论在什么地方,身处何种困境,他们都会生活得很快乐。因为快乐的人有个习惯,那就是用乐观的眼光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他们总是向前看,他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主宰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在这滚滚红尘中,我们生活得快乐与否,全在于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清朝怪才金圣叹,就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他十分懂得玩味和领会生活的乐趣。
没有逆境中的苦战,哪有强者的胜利?没有战胜困难的艰辛,又哪有成功者的喜悦?逆境过后只有两种结局,一是失败者的气馁,二是成功者的欢欣。战胜一次逆境,人生就多一分充实和成就。被逆境征服的人,就只能在失败面前垂头丧气。
有一次,金圣叹和他的一位朋友共住,屋外下了10天雨。对坐无聊,他便和朋友一件件地说日常生活中的乐事,一共列出了三十多件“不亦快哉”的事:
夏七月,天气闷热难当,汗出遍身。正不知如何是好时,雷雨大作,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
独坐屋中,正为鼠害而恼,忽见一猫,疾趋如风,除去了老鼠——不亦快哉!
上街见两个酸秀才争吵,又满口“之乎者也”,让人烦恼。这时来一壮夫,振威一喝,争吵立刻化解——不亦快哉!
饭后无事,翻检破箱,发现一堆别人写下的借条。想想这些人或存或亡,但总之是不会再还了。于是找个地方,一把火烧了,仰看高天,万里无云——不亦快哉!
夏天早起,看人在松棚下锯大竹作为筒用——不亦快哉!
冬夜饮酒,觉得天转冷,推窗一看,雪大如手,已积了三四寸厚——不亦快哉!
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还债毕——不亦快哉!
读唐人传奇《虬髯客传》(一部侠客小说)——不亦快哉!
……
在金圣叹眼里,平凡的生活处处充满着快乐。真可谓是:人生百味,无不快哉!
乐观的人不论在什么地方,身处何种困境,他们都会生活得很快乐。因为快乐的人有个习惯,那就是用乐观的眼光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他们总是向前看,他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主宰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的确,你自己不但可以创造财富,而且你自己还是这些财富的指导者。生活是你自己的一切,选择快乐还是痛苦都在于你自己。
要想赢得人生,就不能总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消极的东西上,那样只会使你更加沮丧、自卑,徒增烦恼,还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结果,你的人生也可能被失败的阴影遮蔽了它本该有的光辉。
悲观失望的人在挫折面前,会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乐观向上的人即使在绝境中,也能看到一线生机,并为此而努力。
“要看到光明的一面。”一个年轻人对他牢骚满腹、愁眉不展的朋友说。
“但是,没有什么是光明的。”他的朋友心事重重地回答。
“那就把不光的一面打磨一下,让它显出光亮不就得了!”
是的,任何事物总有光明的一面,我们应该努力去发现,甚至去创造。
有两个穷困潦倒的人,手里都只有1元钱了,悲观的一位说:“咳,只剩这1元钱了!”
而另一位则乐呵呵地说:“嗨,我还有1元钱呢!”
可见,同样的情境,乐观者会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因而感到愉快、开心;悲观者则只会看到生活中消极的一面,因而感到伤心、难过。
所以,你要想得到快乐,就必须养成一种乐观的生活习惯,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做它的奴隶,不要让外在环境和他人来决定和控制你的喜怒哀乐。
文学大师钱锺书在《论快乐》一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乐,并非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看,菜合你的口味,而是因为你的心里没有障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它烹调得再好,吃起来只是泥土的滋味。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态度而产生的。”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快乐的人在我们的记忆里会留存很长时间,因为我们更愿意留下快乐的而不是悲伤的记忆。每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勇敢且愉快的人们时,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柔和的亲切感。
诗人胡德说:“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像太阳一样,总是面对着事物光明的一面。”
到处都有明媚怡人的阳光,勇敢的人一路纵情歌唱,即使在乌云的笼罩之下,他也会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跳动的心灵一刻都不曾沮丧悲观;不管他从事什么行业,他都会觉得工作很重要、很体面,即使他穿的衣服褴褛不堪,那也无碍于他的尊严。他不仅自己感到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锦囊幸福
我们应该养成乐观的个性,面对所有的打击我们都要坚韧地承受,面对生活的阴影我们也要勇敢地克服。要知道,垂头丧气和心情沮丧是非常危险的,这种情绪会减少我们生活的乐趣,甚至会毁灭我们的生活本身。
(第六节 生活贵在知足常乐)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期待一步到位,这仅仅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知识和能力不能一步到位,电脑的配置不能一步到位,甚至各种家用电器的选择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今日你选择了最新款的汽车,也许几天之后,第三代、第四代已投入使用了。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知足常乐是一种良好的职场心态。当你懂得了知足常乐,就会戒骄戒躁,在职场上稳扎稳打,远离浮躁的人际关系和紧张的工作压力,这样你会生活得更快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也会使你赢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在职场中,知足常乐的人往往不是人们谈论的中心话题,但也正因为这样,知足常乐者才能避开那些复杂的人际争斗。没有人会排挤一个老实本分、兢兢业业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构成威胁。在上司眼里,知足常乐者对自己的工作和待遇都很满足,不会对公司产生抱怨,更不会对上司产生不满。这样的人是最符合上司心意的,这便是上司眼中“忠诚”的最好体现。
贪婪和不知足是人类的弱点,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的人看到别人整天有酒有肉就抱怨自己的生活差,等他们也过上这样的生活时又会不满足:“好多人都有房有车,如果我也有就好了!”等他们的梦想实现后,他们的心里还是不平衡:“为什么我开的车不如别人的车好,我住的房子没有别人的大呢?”如此这般,不知他们的欲望何时才能休止。如果他们把那些想法当做目标和动力去追求,那倒是好事,但如果他们只是抱怨和幻想,而不采取实际行动去奋斗和努力,那么他们永远都不会快乐,他们的想法也注定只能是神话故事而已。人活得快不快乐的最大因素来源于自己,有些身处逆境中的人,因为有希望和追求而体味着生活的精彩;有些身处顺境中的人,却因自己的某些奢望没得到满足而终日郁郁寡欢。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无谓的抱怨只会让我们的心情越来越糟,而且对改变身处的不利状况没有一点儿帮助。
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只受过3个月小学教育的爱迪生,12岁开始就做火车工人,一个最底层的“蓝领”。但他就是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一步一个台阶地往前走,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更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你能说他不成功吗?
所以说,知足常乐重点是要摆正心态,不把目标订得太高,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现在的能力和地位。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无论是估计过高还是估计过低,都是有害于自身发展的。
美国著名的投资专家巴菲特有三条最基本的投资原则,其中一条便是:不要贪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股市牛气冲天,到了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每个人都希望手中已经涨了数倍的股票一直继续涨下去。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够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悉数全抛。后来,股票出现大幅下跌,贪婪的投资者有的血本无归,有的倾家荡产。
职场上的知足常乐并不是消极地面对一切,而是在等待属于自己的时机。许多人一生跟着自己的欲望走,一味莽撞,永远没有掌握等待的奥妙,事实上他们不清楚有些机遇是不属于自己的,他们不满足自己的现状,便错误地认为别人的机遇如果降临在自己的身上,也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就执迷不悟地奋起直追。到了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有得到。其实,职场上的知足常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等待机会的学问,如果机会来了,就要紧紧抓住,为成功奠定基础。
要知道,在我们能力不足、基础不稳固之时,燕子衔泥般地努力积累,不动声色地等待时机成熟是一种智慧。一只小鹰,羽翼未丰时,一次次飞向矮墙,是在为有朝一日搏击长空做准备,而一旦它羽翼丰满,一定会有一飞冲天的日子。孟子在《孟子·告天下》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关于明天、未来,古时已有圣人之言。人必须学会在今日努力,为明天等待。
急功近利的人常常庸人自扰,他们期待一夜成名、一夕暴富,却忘记了自己的处境就如同沙漠里的蒲公英,只有在每一个干旱恶劣的日子里默默累积力量,才能在得来不易的甘霖中舒展生命。
每个人都有愿望和理想,而今天的所有付出和汗水正是在为未来努力,而你的辛苦不会因为你的知足而白白付出。今天和未来之间也许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为缩短这距离,除了努力之外,唯有等待,未来毕竟是将来时,只有时间才能证明我们今天的努力所孕育的力量。努力和等待,都是在为成功做奠基。等待时机有时候是一件挑战我们耐心的事,而知足常乐则是我们克服自己焦躁情绪的良药。
锦囊幸福
总有最新、更新的东西在一个叫明天或未来的地方向你招手,今天永远是未来的过去时。世界永远在变,改变才是常态。所以满足于现在、立足于现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七节 寻找快乐的药方)
生活就是这样,一切的美都在它的过程之中,而过程中的美是只有拥有轻松的心态才能体会得到的。骑车踏青的目的不在于你最终是否到达了世外桃源,而在于你沿路将多少美景尽收在了眼底。
一位牧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段时间,每个星期天早晨,都会有人将一朵玫瑰花别到我衣服的翻领上。
那天,我正要离开讲台,一个小男孩走了过来。他站在我面前说:“先生,你要怎么处理你的花?如果你会丢掉它,可否送给我?”我微笑着告诉他当然可以,并随口问他要做什么。这个大概还不到10岁的男孩仰首望着我,说:“先生,我要把它送给我的祖母。去年,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我本来和妈妈住,但她再婚了,要我和爸爸住。但爸爸也不愿收留我,便送我去跟祖母住。她对我太好了,不但煮饭给我吃,还照顾我,所以我要把这朵漂亮的花送给她,谢谢她这么爱我。”
听完小男孩这番话,我几乎说不出话。我取下花,对他说:“孩子,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事,但我不能把花送给你,因为它不够。如果你能走到讲台的前面,你能看到一大束花。每个星期都有不同的家庭买花送给教堂,请把那些花送给你的祖母,因为那才配得上她。”
小男孩最后一句话,更让我深深感动并且永世难忘。他说:“好棒的一天!我只想要一朵花却得到了一大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