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些闲聊中,华西里也夫斯基用自己的思想启发了斯大林的思想,以至于连斯大林本人也认为这些好主意是他自己想来的。但不管怎样,从效果上看,华西里也夫斯基达到了他的目的,使他的建议能够被斯大林所采纳,并成为斯大林最为倚重的人之一。
有一次唐太宗意兴舒坦,十分高兴,便笑着问大臣魏徵:“你看近来政治怎么样?”
魏徵觉得这是一个进谏的好机会,马上回答说:“贞观初年,您主动地引导人们进谏;过了三年,遇到有人进谏,还能愉快地接受;这一两年来,勉勉强强接受一些意见,可是心里总觉得不舒服。”
太宗听后有些吃惊,问道:“你这样讲有什么根据吗?”魏徵于是举出三件事来加以佐证,这三件事反映的是唐太宗在魏徵所说的三个时期内对人的三种不同的态度。
唐太宗于是明白了,说道:“若不是您,不能说这样的话。一个人苦于自己不知道自己啊!”于是,更加虚心地听取臣下的意见了。
由此可见,给上司提建议,很重要的一个学问就是一定要注意时机和场合,以便使上司更能用心领会你的意见,并且不会对你产生反感。例如在娱乐活动中,一般上司的心情会比较好,这时候提出建议会使上司更容易接受。如果你能把所提的建议同当时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暗示、类比等心理活动的作用,则会对上司有更大的启发。还有些比较成功的下属善于接住上司的话茬儿,上承下转,借题发挥,巧妙地加以应用,从而很好地触动了上司,使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有一个单位刚购置了一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并准备修建一个机房。但在机房安置空调机一事上,上司却不肯批准,认为单位的其他同事都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办公,不宜单独对机房破例。虽然有关人员据理力争,说明安装空调是出于机器保养而非个人享受的需要,但仍不能打破上司的老脑筋,说服上司。
后来,单位的上司与员工一起出去旅游、参观。在一个文物展览会上,上司发现一些文物有了毁坏和破损,就询问解说员。
解说员解释说,这是由于文物保护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不能够使文物保存在一种恒温的状况下所致,如果有一定的制冷设备,如空调,这些文物可能会保存得更加完善。
上司听后,不禁有些感慨。
此时,站在一旁的机房负责人乘机对上司低语:“其实,机房里装空调也是这个道理呀!”
上司看他一眼,沉思片刻,然后说:“回去再打个报告上来。”
很快,这位上司就批准了机房的要求,为他们装上了空调设备。
给上司提建议,还要注意提建议的各种忌讳。
有时候,提建议或意见的确要冒一定的风险。有道是“枪打出头鸟”,一个人积极向上级提建议,当然获得提拔的机会多一些,可不小心也会撞到枪口上,反而会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下面是提建议的一些忌讳,需要注意规避:
不要强迫上司接受
有的人提建议属于强迫性的,非要上司接纳不可。如果上司不接受,他就脸红脖子粗地同上司争论,直到说服上司才善罢甘休。这就像古代大臣的“死谏”,非要皇帝同意自己的谏言,否则就要碰死在大殿上。这样的大臣,就算不碰死,皇帝也会拿他开刀,何苦呢?
记住,你只是在提建议,至于上司接不接受,那是他的权力,千万别强迫。
不要激化矛盾
就算你和上司存在争执,也不要激化矛盾。试图用你的那一套,让上司全盘接受你的观点,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要想让你的建议得到上司的认可,最好先强调双方同意的见解,也就是说,要采用迂回的策略。
不要全盘否定
有的人在向上司提建议时,总是喜欢否定旧有的东西。在他眼里,单位这里不行,那里不行,仿佛自己成了一个改革家。殊不知,你这样说,就等于把上司本人的工作成绩也全盘否定了。这样的建议,如何能让上司接纳?
因此,就算你在表达意见的时候,也要具有选择性,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说得一文不值。那不但伤了上司的自尊,你的建议也会被束之高阁。
在提建议时,不要贬低别人
与上一个毛病一样,有的人在提建议时,总是不自觉地采用了贬低,甚至诋毁同事的方式。在上司眼里,你这样做,不是在提建议,而是在打小报告。如果这些话让那些被你贬低的人知道了,会有什么后果?
注意以上几点向上司提建议的注意事项,当你再向上司提建议时,定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锦囊幸福
(第十节 与同事保持安全距离)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莫不是处世的学问,而距离就在淡与浓之间,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了。与同事该淡则淡,该浓则浓,这才是交友的真谛。
有的人与同事交往喜欢亲密无间,就像三国时的刘、关、张一样,天天吃饭在一个桌子上,睡觉也挤在一张床上,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友谊的深度。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同事之间走得太近了反而会破坏彼此的关系。
给上司提建议,向来受到倡导和重视。毕竟,上下级之间都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只要你提建议的方式正确,提的建议有价值,就一定会受到重视。就像古代谏官向皇帝进谏,只要谏法得当,无论怎样难缠的上司,都会听一听。
所以,在职场搞好人际关系的同时,还要学会跟同事保持一定距离。同事之间太疏远固然不好,但走得太近也会平添不少烦恼。因为,同事之间毕竟存在着利益上的一些联系,而不是纯粹的朋友那么简单。如果自己把私人感情加到对方身上去,结果往往会伤害到自己。因此,不让同事过多了解自己的私人生活,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是说两只小刺猬,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所以一起躲在一个洞里。它们尽量蜷缩着身子,即使这样仍然被冻得瑟瑟发抖。就在它们感觉快要被冻僵的时候,其中的一只刺猬突然灵机一动,向另外一只建议道:“我们靠紧一点儿,或许身上的热量会散发得慢一点儿。”另外一只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它们开始了尝试。
但没想到的是,由于它们靠得太紧,它们身上的刺刺到了对方。虽然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由于它们在被对方刺痛的同时,也确实感到了对方的温暖,所以它们没有气馁,又重新开始了第二次尝试。这一次,为了不伤害对方,它们开始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靠近,最后,它们成功了。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
这个故事说明,只有有节制、有理智的交往才是正确的交友原则,同事之间不能毫无顾忌。有人把人际交往的距离准则比作“刺猬理论”,特别是在同事之间,因为理念、文化、性格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必然会造成亲疏之分。
事实上,同事之间考虑更多的是利害关系,而不是水泊梁山式的兄弟义气。如果你对同事不能有任何帮助,又怎么能指望同事对你伸出援手?古人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放到同事之间,这个道就是你的能力。你必须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对同事有所裨益,才能在需要时得到同事的回馈。那么与其说是同事在帮你,不如说是你自己在帮自己。
与此同时,同事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是亲密无间的战友,另一方面又是旗鼓相当的对手,这就是同事。如何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职业生涯中相当重要。
同事之间的竞争,好比同气连枝的两棵树争夺水分和阳光,是和平的竞争。而对手之间的竞争,则好比狮子和老虎争夺一片森林,是生死攸关的性命搏杀。假如蔺相如不管三七二十一,跟廉颇争斗起来,一旦秦国大兵杀到,谁也逃不脱掉脑袋的厄运,更别提什么谁更牛气的问题了。同事之间的竞争是为了团结,为了双方更好地发展。和则两利,离则两伤,这是同事之间竞争的基本原则。
同事亲密要有度,切不可自恃关系密切而无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