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博弈学
12481100000044

第44章 不被失败所左右(3)

另一种模式是吃同类,理论依据是横向水平一体化战略,它购并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半死不活的肉联厂,诞生了全国最大或产量第一的肉制品企业集团。

这种“赢家通吃”情结的变异还表现为“你死我活”、“不当老大誓不休”的帝王霸气。

于是,至今仍在演绎的价格大战、广告大战、终端大战等,血淋林的残酷竞争现实让人们更加相信了“商场即战场”的“真理”,即使一些国外百年跨国公司在中国企业面前也心惊胆战、自愧弗如。我们不禁要问,“赢家通吃”的胃动力在哪里?“一招鲜”真的能“吃遍天”吗?

三株公司曾在短短三四年里就把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额做到80多亿元,在竞争激烈的保健品市场上独占鳌头。三株公司不遗余力地建设庞大的营销网络,在鼎盛时期有几百个产品销售公司,有几十万销售人员。但一时的成功,导致了过度膨胀的自信心,三株公司曾提出建立所谓“日不落生物制药公司”,做“中国第一纳税人”等,这些目标充满豪情,但1997年末就证明不过是乌托邦式的理想。这种过于感性的目标导致了过于感情化的决策。那就是1997年,三株公司大规模地实行多元化政策。虽然“多样化”是减少市场风险的有效办法。但当时的三株公司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许多方面还不成熟。然而其高层管理者被初期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对于市场前景盲目乐观,过快地作出了多元化经营的决策。结果,1997年销售额迅速下滑,销售费用却大幅上涨。这样子公司出现大面积亏损,其不得不进行收缩,但在营销网络建设中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了三株公司经营上的沉没成本。在无谓的坚持中,到1998年结束,其令人拍案叫绝的“三株现象”却已成昨日黄花。正是一个“不能放弃”成了三株的“滑铁卢”。

不能“放弃”的情结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地缘情结,人缘和家族情结,政治情结等。所有这些情结,都是属于感性的而非理性的,而这些情感之类的东西却打着领导艺术的幌子堂而皇之地在战略决策的过程中左右着企业家的判断和选择。

把“沉没成本”捞出来

无论怎样,在实现同样战略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沉没成本的支出无疑是所有企业都希望的。真正如2000年前后网络公司竞争白热化时那样,比谁“烧钱”最快、最多,可以说是大多数投资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再举看电影的例子。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告诉一对带着小孩的夫妇,如果小孩啼哭不止,就可以退票。当电影开始之后,夫妇两人感到极其乏味,于是对望一眼——“把宝宝弄哭”。从而机智果断地挽救了“沉没成本”。

当然,这个交易是不平等的。我们不能奢望总能占尽先机。

造物主说,给你的就不要浪费;尘世中的人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市场给出了他们一个共同的答案:二手经济。

中国古时候有个楚国人丢了东西,却一点都不悲伤。别人都很疑惑,他解释说,已属沉没成本,注定只应忽略,后悔何用?况且楚国人失,楚国人得,东西得到了合理地利用,又何必悲伤?孔子听说后感慨道:“如果把楚国两个字去掉就好了。”而另一位大智慧的老子则说:“把人字也去掉就更好了。”对于物质资源,我们虽然还达不到“老子经济学”思想的地步,但能够得到“孔子经济学”的精髓,也是二手经济的幸运了。

“不懂得放弃就不懂得收获”,这句很像是三流诗人蹩脚诗句的话,其实也是一个经济学道理。一台新买的电脑价值2万多元,花费了你几百份鱼香肉丝和生力啤酒或许还有欠女朋友的无数鲜花的代价,但新鲜劲儿还没过,新一升级款式的电脑价钱才1.8万,而且还打出广告说你的那款电脑“加上2000元就可换一台”,真是窝火啊。于是你决定在这一年中不买新的电脑,直到你至少收回部分投资。

这样一思考,经济学家就发笑,因为过去的决策是已经“沉没了的成本”,这些成本不可能在原地得到救赎的。如果有一笔已经付出的开支无论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被收回,具有理智的人只能忽略它。德国人就曾经“弱智”地忽视了原子弹已经被美国费米的科研团队抢先研制出来的事实,自己仍抱着已经沉没掉的成本死死不放,这甚至导致第三帝国的灭亡。所以,你现在应该问自己的唯一一个问题是:那台新款是否值得你追加投资,如果是,就买;如果不值得,就不买。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一件东西一旦有了所有权,就几乎注定有了沉没成本。还没开的新车只要有了交易的手续,市场上就会给它打个七八折,幸灾乐祸的买主才不理会原车主在一旁顿足捶胸呢,哪怕你方向盘都还没有握热。二手货因为有了沉没成本,其边际成本自然就降低了很多。买了一辆新的汽车你要考虑是不是再买一些配套的音响、装一个漂亮的自动窗,而二手车的购买者的预期期望要小得多,“既然是二手的,实用就行,实在不行,扔掉算了,反正也不值多少钱。”

国外人比中国人更具有打捞沉没成本的意识。例如,在国外买卖二手货物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有一个英语词汇就很能说明这一点,“Garage Sale”,直接翻译就是“车库卖东西”,而经常光顾这里的中国人为了说起来顺口且易于理解,就戏称之为“丐垃圾”。想“GarageSale”的人通常会在当地周末报纸上登一则小广告,并在车库或过道摆放好打算出售的物品,这样,一间临时旧物小商店就算成立了,只等顾客上门就可开张。有些物品虽然是旧物,但仍然有使用价值,有些其实是全新的,只因卖主用不上,便想便宜地让给能用上的人,所以价格有时候就并不很重要了。

经济学有个案例,陈先生拿了一把旧式的摇椅到跳蚤市场去卖。他愿意以100元的价格卖掉它,如果价格低于此他宁愿不卖,但是他希望卖到200元;李太太到跳蚤市场来,计划买一把这样的椅子。她希望只付100元,但是准备最多付到200元。他们两人讲价、谈判后,最终以150元成交。但是两个人在回家的路上都不高兴。陈先生抱怨卖价太低了,李太太则抱怨买价太高了。对此,斯蒂格利茨评论道:“以经济学家的眼光来看,这种抱怨是自相矛盾。如果某人自愿地同意做一笔交易,这说明他认为:这笔交易即使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做这笔交易至少也比不做这笔交易要好。”所以,我们可以遵循斯蒂格利茨的高见,二手交易和所有交易都是一样的,“永远不平等,但可以双赢”。

打捞沉没成本其实很简单,就是算大账不算小账。小到电脑汽车,大到企业甚至政府,这条法则有着广泛的适用性。聪明的德国政府1马克就卖了4万人的一个大型企业,既解决了企业的经营困境,也化解了失业等社会问题;而美国国防部则把淘汰的旧战机卖给其他国家,既赚取了国防经费,又省了保养维修的开支……这些都是“二手供应商”的典范。有了这些聪明的卖家,不知乐坏了多少精明的买家呢。

“什么是成本?”芝加哥学派的阿尔钦教授常常在博士论文答辩中微笑着提出这个天真质朴的问题。阿尔钦教授说,成本就是你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大师保罗·萨缪尔森教授说,边际决定需求,需求决定市场;而二手产品商则说,成本是会沉没的,就看你怎么打捞了。

放弃是为了更好地选择

有记者曾问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位企业家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没想到他最后又加了一句:第四是放弃。确实,在一定的条件下,放弃也可能成为走向成功的捷径。“条条道路通罗马”,此门不开开别门。寻找到与自己才能相匹配的新的努力方向,就有可能创造出新的辉煌。

毫无疑问,我们不应当轻言放弃,因为胜利常常孕育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古时愚公移山,是一种伟大的坚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也是一种伟大的坚持。法国杰出的生物学家巴斯德有句名言:“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不少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本来只要再多努力一些,再忍耐一些,就可以取得成功,但却放弃了,结果与即将到手的成功失之交臂。只有经得起风吹雨打、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但是,在有的情况下,你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却未取得理想的结果。这就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如果是自己选定的目标、方向同自己的才能不相匹配,就需要勇敢地选择放弃,另辟蹊径,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军事上有“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之说,明明知道不是敌人的对手,胜利无望,却硬要鸡蛋往石头上碰,白白去送死,不是太蠢了吗?这时最好的选择就是“打不赢就跑”。这不是怯懦,而是智者所为。

敢于放弃并不是毫不在乎,也不是随随便便,而是以平常心面对现实,既要抓住机遇,勤奋努力,又要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做到不急躁、不抱怨、不强求、不悲观。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追求、没有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人生如果总是无休止地追求,而不知道放弃,对完全没有实现可能的目标仍然穷追不舍,结果不但会无端地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会因达不到预想目标而烦恼不堪,痛苦不已。正确的态度是:既要有所追求,又要有所放弃,该得到的得到,心安理得;不该得到的,或得不到的则主动放弃,毫不足惜。学会放弃,你就会告别因求之不得而带来的诸多烦恼和苦闷,就会丢掉那些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的沉重包袱,就会轻装前进,就会活得潇洒和滋润。

放弃不是消极避世,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斗志衰退,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是另一种更实际、更科学、更合理的追求。

据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在殿试的时候,给举子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对下联。一位举子想了一下,就直接说对不上来。另外的举子们都还在苦思冥想时,乾隆就直接点了那个回答说对不上的举子为状元。这是为什么?原来这个上联的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几乎可以说是绝对。第一个说放弃的考生肯定思维敏捷,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难度,而敢于说放弃,说明他有自知之明,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上。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做好每一件事。想要得到一切的人,最终可能什么也不会得到。这位年轻人其实最想成为大学问家,只是没法摆脱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将自己的经历分散在许多领域。这样一心多用,又岂能真正成就其梦想呢?有一位学者曾说:“放弃是智者对生活的明智选择,只有懂得何时放弃的人才会事事如鱼得水”。人生如演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导演,只有学会选择和懂得放弃的人才能创作出精彩的电影,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人与人的差别往往不在于面临的机遇的差别,而在于当它来临的时候,人们常有许多不同的选择方式:有的人会单纯地接受;有的人抱持怀疑的态度,站在一旁观望;有的人则倔犟得如同骡子一样,固执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变。而不同的选择,当然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许多成功的契机,起初未必能让每个人都看得到深藏的潜力,而最初的抉择正确与否,往往更决定了你是成功还是失败。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来维持生计,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的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呢!将这两包棉花卖掉,所得的钱足可让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10多匹。他喜出望外,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才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于是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放弃背棉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他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来挑黄金。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想法,并且怀疑那些黄金是假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突然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选择好前路的方向就像在海中航行,一个能看清方向的人就有如有灯光指引的航船,不会迷失在风中;选择好前路的方向就像在沙漠中摸索,一个能看清方向的人就有如掌握着指南针,不会被海市蜃楼所迷惑。人的一生,面临的选择很多,可走的路也很多,略微迟疑、犹豫不决、踟蹰不前,都会导致我们远远地落后于生命的轨迹,所以我们必须要看清方向,认准方向,方向找对了,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而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