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博弈学
12481100000031

第31章 信息博弈占先机(3)

掌握正确的信息

巴黎古董收藏家安达列先生下乡搜集古董,他在一个农夫家发现了一只中世纪时期的古董小碟子,主人却用它在给猫喝牛奶。

安达列惊喜极了,便问那个农夫:“您这只小猫可真漂亮。我真想给我的小儿子买下来,那他准会高兴透了。你同意卖吗?”

“当然,你如果非常想买的话。”

安达列付了一大笔钱之后,说:“这小猫一定习惯用这只旧碟喝奶啦,我可以把这只碟子也一块儿拿走吗?”说着便伸手去拿那碟子。

“那可不行,先生。”农夫嚷道,“您把碟子放下吧,它使我两天之内卖掉了6只猫。”

安达列想了想,说:“那这样好了,我不在乎钱,为了让我买的猫过得舒服,我再给你购买两只猫的钱,把碟子拿走,你看你能白赚很多钱。”

农夫说:“哼哼,尊敬的先生,我刚才还忘说了,这个碟子除了能帮我卖掉小猫,它还是个中世纪的古董。您别做梦了。”

就这样,安达列用一大笔钱,买回了一只普通的小猫。

这个故事中,古董商认为自己掌握了“碟子是古董”的信息,并错误地认为农夫不知道真相,属于信息不对称。而实际上,农夫不光知道“碟子是古董”,还知道“古董商认为农夫不知道碟子是古董”的信息,由此真正形成了信息不对称,并大赚了一笔。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某家商场宣传自己在搞打折活动,很多人觉得趁此机会节省不少钱还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实际上,你往往就因为这样的信息,陷入了商家制定的骗局——商家通过提高价格再打折的方式促销,给消费者制造了省钱的假象,从而谋取利益。而真正聪明的消费者,会把打折后的价格和其他商场同类商品的价格比较,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从而避免自己因小失大。

在做博弈决策前,应该尽可能地掌握相关信息,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信息,把别人当笨蛋,自己想当然的话,很可能就会因此尝到苦头。

明朝正德年间,福州府城内朱紫坊有位秀才郑堂开了家字画店,由于这个人是个附庸风雅的主儿,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略知一二,颇有些名声在外,所以店里生意颇是兴隆。

有一天,有位叫龚智远的拿来一幅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押当,郑堂大喜,当场付了8000两银子,龚智远答应到期愿还15000两。一晃就到了取当的最后期限,仍不见龚智远拿银子过来赎画,郑堂似乎感觉到有些不大对劲,取出放大镜仔细一看,原来是幅赝品。郑堂被骗走8000两银子的消息,一夜之间不胫而走轰动全城。

两天之后,受骗的郑堂却作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在家中摆了几十桌大宴宾客,遍请全城的士子名流和字画行家赴会。酒至半酣,郑堂从内室取出那幅假画挂在大堂中央,说道:“今天请大家来,一是向大家表明,我郑堂立志字画行业,绝不会因此打退堂鼓;二是让各位同行们见识见识假画,引以为戒。”待到客人们一一看过之后,郑堂把假画投入火炉,边烧边义正词严地说道,“不能留此假画在这世上再害人了!”8000两银子就这样付之一炬,郑堂之气度恢弘财大气粗再一次轰动全城。

郑堂焚画后的第二天一大早,那个本已销声匿迹了的龚智远早早来到他的字画店里,推说是有要事耽误了还银子的时间。郑堂说:“无妨,只耽误了3天,但是需加三分利息。”铁算盘一打,本息共计是15240两银子。龚智远昨夜已得知自己的那幅画已经被他烧了,所以有恃无恐地要求以银兑画。郑堂验过银子之后,从内堂取出一幅画,龚智远冷笑着打开一看,不由得头晕目眩两腿发软,当下就瘫倒在地。

原来,郑堂知道上当受骗后,觉得不应该就这样让骗子轻易得逞,自己应该想办法尽量挽回损失。他灵机一动,自己抓紧时间依照赝品又仿造了一幅画,画好后故意大宴宾客毁画(毁掉的是赝品的仿制品),故意让龚智远听到风声,从而主动送来本息巨金。就这样,郑堂不但没有白白损失8000两银子,反倒还大赚了一笔,还让龚智远这样自作聪明的家伙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龚智远把郑堂当做笨蛋,卖了赝品之后还得寸进尺,想多赚一大笔钱,结果中了郑堂的计策,偷鸡不成蚀把米。可见,在博弈中有太多的人愿意赌别人是傻瓜,而自己最聪明,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事。

利用信息迷惑对手

一位优秀的商人杰克,有一天告诉他的儿子——

杰克:我已经决定好了一个女孩子,我要你娶她。

儿子: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会决定。

杰克:但我说的这女孩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哦!

儿子:哇!那这样的话……

在一个聚会中,杰克走向比尔·盖茨——

杰克:我来帮你女儿介绍个好丈夫。

比尔:我女儿还没想嫁人呢!

杰克: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哦!

比尔:哇!那这样的话……

接着,杰克去见世界银行的总裁——

杰克:我想介绍一位年轻人来当贵行的副总裁。

总裁:我们已经有很多位副总裁,够多了!

杰克: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婿哦!

总裁:哇!那这样的话……

最后,杰克的儿子娶了比尔·盖茨的女儿,又当上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当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案例,不过在这个案例中,你会发现,巧妙地利用虚构出来的假信息进行策略欺骗,可以从中受益。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个策略欺骗的高手,最擅长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假戏真做,解决棘手的难题。“草船借箭”就体现了他的这一点谋略。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忌妒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10天内负责赶造10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却愿立下军令状,说只要3天就完成任务,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3天不可能造出10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1000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6000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

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军士将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10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诸葛亮高就高在利用天气影响,制造了假象,给曹操传达了进攻的信息,而当10万支箭被诸葛亮成功收回之后,曹操才大呼上当,此时已晚。

除了这出“草船借箭”,诸葛亮在“空城计”中也使用了信息欺骗的策略。

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5000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4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充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在司马懿眼里,诸葛亮是谨慎不冒险的人,这是诸葛亮的一个特点。而诸葛亮恰恰利用了自己的这个特点进行信息欺骗,保住了城池的安危。惊险之余,人们又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来。

在现实的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想方设法地去猜测对方的策略,以用来打破平衡。所以,基本策略往往是:先维持住一个平衡的局面,然后尽量在对方的行动中寻找规律,当捕捉到这种规律之后就利用它,打垮对手。这是一种以静制动的智慧。

但是,如果双方都采取这种保守的策略,博弈将会永远保持在平衡状态,必须有一方跳出来,按照规律行动,诱使对方“抓住规律”出击,这时才能真正地斗智斗勇。

诸葛亮就是善用策略行动的人,他有自知之明,更知道利用对手对自己的习惯和特点的了解,制造假象,把对手诱入他的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