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群众工作力
12463900000025

第25章 拓宽社情民意联系渠道(3)

要重视信访信息预测排查。密切关注热点难点和社情民意,对可能出现的普遍性、突出性问题,相关单位要早分析、早排查、早疏导、早化解,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要超前化解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要及时果断处置。一旦出现群体性上访,确保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做好疏散、劝返、接回和稳控工作,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升级。要整合行政投诉渠道,提高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在保证信访渠道畅通的前提下,重点在规范信访人信访行为上下功夫,对信访人合法、合理的诉求要依据政策及时解决。没有政策依据的,要尽力做好“息访”工作。对有极端行为的信访人应当采取劝诫等必要措施,以维护正常的信访工作秩序。另一方面,信访部门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一个信访人,尤其是信访承办单位,绝不能草率从事,对信访人反映的信访问题要全面深入地调查,客观、公正地处理。

4.注重从源头做好信访工作

转变工作作风,尽可能减少矛盾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把工作做细、做扎实,要坚决杜绝简单、粗暴和马虎浮躁的工作作风,尽可能避免新的矛盾产生。要关心群众疾苦,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符合政策的马上办,不能办的要耐心解释,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细心、诚心、耐心地做好工作,努力在全民中营造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同时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尽可能减少不协调不和谐因素。各级政府、各部门在制定出台政策时要特别强调合理性,防止政策失误疏漏;强调平衡性,防止政策与政策之间的冲突和政策规定的不公平;强调延续性,防止朝令夕改;提高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制定要引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政策的制定者要换位思考,从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角度审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不能一厢情愿、简单化。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党的政策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涉及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政策宣传,还是政策执行,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会诱发上访和引发各类矛盾,因此,各项工作一定要细,作风一定要实,尤其是在政策执行上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把信访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四)加强和改进社情民意调查工作

民意调查是反映社情民意一条重要渠道。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重要措施。社情民意调查需要专门的调查机构,通过社情民意调查,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汇集舆情民意,为党政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这也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方向。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已经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信号,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已经成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尺度。政府在完成一项决策前,尤其是涉及公共利益时,需要收集民意,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开展民意调查有利于收集对决策有参考价值的民意信息,同时这也是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通过科学的民意调查,收集到真实、全面、准确、及时的民情民意,政府又借助这些民情民意,做出正确的政府决策。同时,通过民意调查,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又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一项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决策在执行时,必然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促进决策的成功执行。

1.加强民意调查队伍建设

民意调查工作是一项需要同人民群众直接接触的工作,参加调查的人员必须了解群众疾苦,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获得群众的真实心声。因此各民意调查机构应组建一支正规的、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队伍,配备三类专业人才。一类是设计人员,负责对民意调查组织形式的设计、调查内容的设计、具体指标的设计等,一次成功的民意调查需要有高水平的策划。一类是计算机技术人员,在信息化社会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调查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更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人员才能开展。还有一类是信息分析读解员,民意调查的最终结果要通过民意调查报告来体现,同样的信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去读解,将会形成观点不同、质量不同的分析报告,这就要求分析读解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调查队伍组建成功后,要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民意调查人员和研究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调查、研究知识,熟悉现代民意调查的程序和方法,还具备从事民意调查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在调查中讲究诚信、切实为群众利益考虑。

2.重视互联网民意调查渠道

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网络民意,进行科学的网络调查,必能对我国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信息沟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网络民意实际上是基于网络技术基础,主要通过互联网论坛和新闻跟帖等手段自由发表评论和意见,聚合某种愿望和诉求,从而形成的某种民意。它具有许多传统民意表达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能够迅速快捷地搜集到信息。网络民意作为民意表达的一种新方式,我们既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不加任何约束,也不能只看到它的弊端而因噎废食,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对网络言论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使其以一种有序、合理和公正的方式表达,成为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进步力量,而不是危害社会安定团结的破坏性因素。因此,政府必须正视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影响,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应根据其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

3.推进民意调查工作制度化

为了保证民意调查在地方政府决策中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实现民意调查制度化。首先,国家应该制定一个权威性的关于民意调查的规范制度,各地可以据此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使民意调查的各项活动都在规范下运作。其次,应该在制度上规定民意调查对政府决策的地位和作用的方式,以便于操作和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在统一、协调、规范组织下的民意调查,才能更好地发挥社情民意上达下听的作用,架起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的桥梁,因而逐步把民意调查制度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民意调查制度化的内容包括: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定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社情民意的制度;制度上规定民意调查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方式,以便于操作和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建立、健全的自下而上收集社情民意的专门工作机构,为其配备现代化办公设施,确保上呈下达、网络畅通,迅速快捷;进一步建立完善督察督办制度,对社情民意及时给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并把这些情况及时向提供社情民意者进行回复反馈。

(五)重视新闻媒体在反映社情民意中的作用

新闻媒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意见、愿望和想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新闻媒体能够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迅速与群众见面,做到及时宣传中央有关精神,并对这些路线、方针、政策给予深入的剖析,让群众了解它们产生的背景、理论依据、意义以及功效,让群众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拥护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人民群众拥护了,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就能顺利实施。新闻媒体是人民的代言人,把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及时、准确地反映给党和政府,做到下情上达。党和政府在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前,要倾听群众意见,这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中零碎的、分散的意见,经过新闻媒体的提炼,可以转化为系统的、集中的、科学的指导性意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在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还起着及时反馈的重要作用,将执行过程中群众对路线、方针、政策的反应等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映给党和政府,便于路线、方针、政策的及时调整,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决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取信息的多少及其准确性,新闻媒体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宣传国家政策、决策以及给予政府政策、决策解释性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帮助党和政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强化新闻媒体“耳目喉舌”的角色定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深刻变革,新闻传媒体制也随之变化。目前我国传媒的格局是以党报为核心,其他媒体多元并存和竞争发展。我国传媒进入了现代化转型期,大部分新闻媒体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集团化发展。新闻传媒事业的体制变革带来了媒体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在参与媒体市场竞争过程中,一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角色易位,忽视了媒体责任,混淆了媒体服务的对象,忘却了媒体应依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传媒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人民通过新闻传媒表达呼声与诉求,实现知情权和话语权,从而获得经济支持、政治权利、法律保障,进而赢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权与监督权。然而,在传媒变革的过程中,某些媒体受到市场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传播趋向商业化、庸俗化,远离群众生活,虚假新闻泛滥,背离媒体的本位,淡化甚至放弃媒体的社会责任。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指导下,我国传媒特别是主流新闻传媒理应明确角色定位,调整报道视角,依靠广大人民真实报道,关注人民的诉求,表达公众意见,维护公众利益,舒缓社会矛盾。

2.提高新闻媒体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水平

当前,广大群众期盼了解更多的新信息,特别是与之相关的国家政策、改革措施、社会保障信息,人们渴望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对民主的诉求和各种利益的追求越来越主动,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意识、维权意识。同时,广大群众的媒介素养逐步提高,越来越广泛地接触和使用新媒体,并借助媒体实行舆论监督,传达民众的意见,进而亲身参与社会事务,促进制度的改革和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新闻媒体必须深入知晓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了解他们的心声和需求,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用群众语言和形式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监督权力,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服务党和国家。要让人民群众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同社会公众利益联系起来考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有利于政府做出合理的决策。在民生新闻中,应当以“公共新闻”的理念设置议题,将政府和百姓连接起来,并引导群众参与。在这样的议题设置中,百姓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从参与的角度与社会公共事务一起构成新闻互动,形成舆论声势,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最终促使问题的解决。通过对于公众问题的一个个解决,重构媒体、政府、受众的关系,引导公众议程,配合政治议程,培养公众的公共意识。

3.加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采编人员和通讯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素质,对获得的信息应辨别其的真实性,进行暗访和现场采访,把好新闻入口关。同时,在工作中,新闻采编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对一些拿不准的新闻,一定不能为了吸引人而匆忙草率地上网发布,而必须严加审核。一旦发现假新闻应立即予以清除,以防误导人民。同时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对已经发现的虚假新闻立即更正。要加大追究制造假新闻的媒体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进行严厉惩处,制定通过信息网络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激励机制,以促进网络道德建设,提升网络文明。

务实

为民

江苏省淮安市信访局:“阳光信访”

一、“阳光信访”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