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12461300000066

第66章 让我们一起去冒险,不尝试永远没机会(2)

哈佛人生智慧: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意外和曲折是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冒险精神。冒险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全新的体验——一些我们所未知的领域的体验,而冒险体验正是我们生活的快乐源泉。所以,面对挑战和冒险,不必惊慌,我们应该敢作敢为,把胆子放大一点。

充满冒险精神的美国史

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冒险精神的冒险史。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从那之后,这块神奇的土地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欧亚各国的万千冒险家,对“新世界”的渴望使他们抛开一切,蜂拥而至。这里成了冒险家的乐园,然而前途未卜,对任何人来说这里都是未知数。北美大陆虽然是沃野千里,却又是清白一片。在尚待开发的土地上,人们既可能成功成为暴发户,也可能在急流险滩或凄风苦雨之中丧生,还有可能在印第安人的突袭下饮弹毙命……没有冒险精神的人,是不可能来到北美大陆的。

这些冒险家们远渡重洋,倾家荡产,准备在北美的新大陆上开垦土地,重建新生活。他们把这种冒险看做是一种机遇,而这种冒险精神也变成了美国人民的传统,直到今日。

哈佛人生智慧:

冒险精神是成功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勇于冒险的人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危险,但是他们遇到的机会也更多。善于冒险,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吉尔贝特·卡普兰在25岁的时候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份杂志。他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工作的人,在15年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杂志办成了发行量巨大的知名杂志之一。他几乎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可是在他40岁的时候,他突然出售了自己的企业。很多人都对他的行为不解。

原来有一天,吉尔贝特·卡普兰听了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他被乐曲深深地吸引了,乐曲唤醒了他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东西。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听到的演奏不符合马勒的原意,认为应该重新演绎马勒的第二交响曲。

所以,他出售了自己的企业,决定做一个指挥家。所有的专业人士都一致认为他的做法是一次希望渺茫的冒险。因为卡普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指挥,也根本不会演奏任何乐器。一个甚至连乐谱都读不懂的经理——40岁——当指挥,这简直可笑极了。可是,这些批评的意见动摇不了卡普兰的决心,他甚至将目标定得更高了:他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演绎马勒的作品。

就这样,40岁的卡普兰开始学习指挥。他请了最优秀的指挥老师,不断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令人惊讶的是,只过了两年,卡普兰的梦想就成为了现实。

1996年,吉尔贝特·卡普兰演奏了美国最成功的古典作品集。在同一年里,他作为一名受人仰慕的指挥家出席了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开幕式。

诺曼·文森特·皮尔一针见血地说:“大多数人不愿意相信他们本身具备着所有可以让梦想成真的素质。因此,他们试着满足于那些与他们不相配的东西。”

哈佛人生智慧:

本杰明·迪斯雷里说过:“对于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誓言甚至不惜拿生命去冒险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摧毁他们的意志。”你要学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问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我希望的吗?如果不是,你就该考虑重新开始另一种新生活,这种冒险会让你的人生更完善更精彩!

孤注一掷的霍夫曼

瑞士巴塞尔市的霍夫曼·拉罗什制药公司8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而且很可能是获利最多的制药公司,但是在20世纪初的时候,它还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小公司。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霍夫曼·拉罗什一直是一个苦苦挣扎的小化学品生产商,主要生产几种纺织染料。他的公司在一家庞大的德国印染制造商和其他3个国内的大型化学公司的排挤下苟延残喘。后来,他把赌注下在当时新发现的维生素上。

当时,科学界还没有完全接受这种物质。但是他买下了无人问津的维生素专利,并且从苏黎世大学高薪聘请了维生素的发现者,报酬是大学里最高薪水的5倍。

霍夫曼冒着破产的危险,倾其所有,并把竭其所能借来的钱都投资在这些新物质的生产和推广上。60年后,所有维生素的专利都到期了,霍夫曼此时已经占据了全世界将近一半的维生素市场。现在,他的年收入达几十亿美元。

哈佛人生智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以为不冒险更有利于积累财富,获得美满人生,然而,这些人却不明白,不冒险才是美好生活最大的风险!因为“不进则退”,当你甘于人后,温温吞吞过日子的时候,敢为人先的人早已经独领风骚,获得人生的成功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敢于进取,享受冒险带给你的丰厚回报。

制造避雷针的背后

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则是雷电就是“气体爆炸”。

在一次电学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富兰克林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他的想法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说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在冒险精神的支撑下,他经过多次试验,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

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上,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灾祸,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是要战胜愚昧的。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

如今,避雷针已普及世界各地。富兰克林以他无畏的冒险行为,为我们的生命安全制造了一道永久的保障。

哈佛人生智慧: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无论干什么都会有风险,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干,安于平庸混日子,那才是最大的风险。平庸无奇的生活,使人的精神处于麻木与半麻木的状态,犹如待在没有星星与月亮的黑夜,没有风没有鸟,甚至连一点声音也没有,除了死寂还是死寂。大胆地去尝试吧,在你的冒险背后,很可能就会发现对别人有益的东西。

诺贝尔的炸药试验

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出生于瑞典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父亲不得不带领全家到国外去谋生,最后流落到美国。漂泊的生活,使诺贝尔没有机会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只在学校读过一年书,受过几年家庭教育。

诺贝尔童年时,在父亲劳作的工厂里打杂。他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从16岁起,父亲送他到美国一家工厂当学徒,在那里他艰苦学习了五年。诺贝尔目睹了劳工开山凿矿、修筑公路和铁路,都是用手工进行的,体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年轻的诺贝尔想:要是有一种威力很大的东西,一下子能劈开山岭,减轻工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开始研究炸药。

起先,一切研究较顺利,他和父亲、弟弟一起发明了“诺贝尔爆发油”。带着这种样品,打算到欧洲继续研究。可人们都认为“危险”,没有人愿意出资合作。

后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路易·波拿巴出钱办了一个实验所,他们父子才得到新的实验机会。不料在一次实验中,不幸的事件发生了,实验室和工厂全部被炸毁,还炸死了五个人。诺贝尔的弟弟当场被炸死,父亲炸成重伤,从此半身不遂,再也不能陪伴诺贝尔参加实验,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在沉重的打击下,他并未灰心丧气,他决心制服“爆发油”的易爆性,造福人类。为了避免伤害实验周围的人,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朋友的资助下,租了一只大船在梅拉伦湖上进行试验。经过四年几百次艰苦而危险的实验,就在硅藻甘炸药试爆的最后一次,诺贝尔亲自点燃了导火剂,仔细观察各种变化。当炸药爆炸之后,人们惊吼:诺贝尔完了……可是,人们看诺贝尔顽强地从弥漫的烟雾中爬起来,混身鲜血淋淋。但他忘掉了疼痛,振臂高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诺贝尔终于在1876年的秋天,成功地研制了硅藻甘油炸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管,对工业、交通运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哈佛人生智慧:

新事物的发现总是伴随的危险的,因此,很多人就不敢去试验。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冒险,如果我们的生活总是四平八稳,千篇一律,这样生活一百年和生活一天有什么分别呢?如果今天总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每天完全一样的生活着,一百岁的老寿星和夭折的婴儿又有何区别呢?所以,只有打破习惯陈规,勇于冒险,生命才有意义,才有可能创造出美丽的奇迹。

新大陆的发现

哥伦布是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他凭借无畏的冒险精神发现了北美洲,改变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热内亚,中世纪的这里航海业已经十分发达,随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船只。在这样的环境下,哥伦布从小就迷上了大海和轮船,不过真正让他迷恋上航海的应该是爸爸书柜里的那些书籍。

有一天,哥伦布意外的发现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这本书像磁铁一般的吸引着他。他一遍又一遍的看着,想象着书中所描述的美丽画面——怡人的景色,富饶的土地,快乐的人们,遍地的黄金和香料……从那时起,哥伦布便下定决心一定在有生之年到书中的神秘国度——中国去看一看。

1471年,哥伦布不顾家人的反对,到商船上去当了一名水手,没过多久他就掌握了很多航海技术。这个时候的他想到中国的愿望愈加强烈,可是当时只有一条海路,被几个海上强国控制着,一般的商船都不允许通过。

哥伦布的时代海盗盛行。有一天,哥伦布驾驶的商船正在海上航行,突然遭到了袭击,激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商船被洗劫一空,船员被俘虏。哥伦布因为负伤而落水,后来海浪把他推向了海岸,劫后余生,他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

当时的里斯本是欧洲航海事业的大都市,很多航海家和地理学者云集在此。知道了这个消息,哥伦布立即向一位知名的地理学家打听去中国的道路。这位地理学家告诉他,其实地球是圆的,如果向西航行,理论上也能到达东方的中国,可以不必非走那条受到控制的东方之路。

哥伦布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在1492年的秋天,哥伦布带领着一支三条船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起航,向大西洋驶去。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可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船队在海上漂泊了两个月连大陆的影子都没见着。眼看着天气见凉,粮食不足,很多人还染上了风寒和痢疾,这时船员们很多都动摇了意志,静坐、暴动,要求返航。

“这就是一条地狱之路!”

“我不想死!我还有老婆和四个孩子!”

“哪里有什么香料和黄金!全是骗人的!”

“我们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去,回到美丽的西班牙!”

“我们要回家!”

……

“嗨,伙计们,加油吧,三天之内我们一定能见到大陆。”哥伦布知道在这个时候作为船长他必须给所有人信心、希望和力量,否则随时都有可能会葬身大海。

“你别骗我们了,这里怎么会有陆地!三天看不到我们就必须返航!”船员们七嘴八舌,哥伦布最后终于答应他们,如果三天还见不得大陆,就立即返航。

就这样,船队继续在汹涌的大西洋上漂泊,时刻都面对着生死。终于,在1492年10月12日的凌晨,“平塔号”上的一名水手高呼:“陆地!陆地!”呼声惊醒了所有的船员,大家纷纷涌向船头,对这隐隐约约的大陆狂呼:“陆地!陆地!”大家激动呐喊,拥抱,激动,兴奋,很多人甚至于掉下了眼泪。

可这里并不是哥伦布想象中的中国,他以为自己来到了印度,所以就把这里称为印地安。就这样,哥伦布凭借勇敢的冒险精神与坚持不懈的态度,在无意中发现了北美新大陆。

哈佛人生智慧:

生活时时都在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论以前我们多么成功,也不论现在面临多么大的困难,我们只有认真去面对变化,并积极地改变,才能享受挑战变化的快乐,才能获得成功。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尝试着去冒险,才可能品尝到新生活带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