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排行榜
12447700000036

第36章 财富哲学--百位富豪超凡的经营智慧(17)

用科学的管理插上企业腾飞的羽翼

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是创造财富、推动发展的“两个车轮”。要促进企业发展,迅速积累财富,用科学管理助企业腾飞是睿智的选择。

刘永行:善打精细化管理“组合拳”

1992年3月,刘永行访问了美国的一家饲料生产企业,他发现,这家日生产饲料160吨的企业,全部的生产管理人员仅有7个人。而当时的希望集团日产饲料300吨,用了100多人,这使刘永行大为震动。说到这里,刘永行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无奈,他说:“直到1997年,我们才意识到,同发达国家相比,不是差在资金、技术和设备上,而是差在人员素质上。美国的这家企业根本没有验货员和化验员,原料供货和产品出厂,凭的是契约关系和信誉。而我们的契约经济还不成熟,非要企业用一个庞大的体系去监督、审计,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成本。”他说,现在我们产品中劳动力成本已占到利润的30%~40%,新公司有的已达80%,而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比例只有5%~10%。改革开放20年,人们的工资收入增长近20倍,今后的工资水平肯定还是将呈刚性上涨。5年后工资收入哪怕只上涨2~3倍,以现有的毛利率推算,我们的许多企业就会亏损,到时何谈竞争,更遑论冲击世界500强呢?

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刘永行向人们展示了其管理风格中“铁腕”的一面,打出精简机构、合署办公、定岗定员、一人多职、节省开支等一系列被称为“精细化管理”的组合拳。刘永行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一个公司在1995年之前水耗是每月17000吨,而现在是1700吨,可见以前多用的水是被浪费了。所以,我认为人的素质不是不可以提高,关键是否下力气去抓。”

与通常流行的“不换思想就换人”不同的是刘永行把“多换思想少换人”作为培育人才的指导思想。

刘永行认为,企业是人员集合体,优秀企业则必须成为优秀人才的集合体。被市场竞争所淘汰的劣势企业,从根本上说,是对劣势企业决策人和管理者的淘汰。企业不断进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才不断优化的过程。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及时发现、使用、培养人才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正常的淘汰和更新机制。

1993年以来,希望集团经历了一个高速扩张时期,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在短期内走上不同的领导和管理岗位,创造出了十分可喜的业绩,是集团发展的宝贵资源。但同时,在个别中高层干部中也存在着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消解企业文化和凝聚力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希望集团把加强内部整合,建设企业文化作为重点,通过整顿思想、调整干部、优化班子和人才结构,为实现长远目标创建和积累人才的条件。

“多换思想少换人”,就是要鼓励优秀人才做与企业同步发展的“长跑运动员”。希望集团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机制是疆场赛马、注重业绩;修订完善规章制度鼓励人才做优秀“长跑运动员”,这一切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不断成长的企业环境。

王文京:建立独特的四层次管理体系渡过企业“青春期综合症”的王文京,把管理看得很重,他把软件企业的管理分为四个层次:(1)文化管理;(2)战略管理;(3)职能管理;(4)运作管理。

王文京认为:“企业文化的管理是企业价值观的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软件企业的文化要强调创新,提倡宽松,在此基础上讲究纪律。像管劳动密集型企业那样的工头式管理一定不行,因为软件人员都是智力人才。

“软件企业在组织结构上需要人员间的平等化,不能搞很森严的等级。因为软件人才并不比你差,很多方面比你强。用友的企业文化是:尊重、公平、实现;人际文化是平等、交流、沟通。

“在强调宽松的同时,也要提倡团队和集团的概念,现在做软件企业,单靠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力量已经不行了,个人英雄的时代业已结束。”

软件人才的流失像一把刀子,不时地把软件企业刺得遍体鳞伤,浑身是血。1992年被刺过一次的王文京认为,留住人才最重要的基础是企业的发展。他说:“任何人选择公司,都不会选择一个没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公司是这个领域的领头羊。因此,企业要向自己的员工详细阐述企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分怎样的步骤去实现它。1996年,我们做过一个新的10年规划,当时主要是从业务角度考虑要规划,后来,我了解到实际上这个规划在员工中的影响很大,员工其实是非常在乎自己所在的公司是不是一个立足长远、有发展远景的公司。

“目标的实现同样重要,这些年我们每年的年度计划都如期完成。1995年我们董事会制定了‘三年规划、两件大事’:软件收入为亿元;建成用友软件大厦,1997年都如期实现了,这对员工影响也很大,觉得公司的规划目标是能够实现的。1997年,我们又制定了新的‘三年规划、两件大事’:2000年软件收入5个亿;2000年前公司股票上市。

“第二要给人才以舞台,就是给他干事的各种机会。软件人才都有自己的抱负,他们选择公司,不仅仅只考虑收入,还希望在这个地方能发挥专长,做出一些事来。因此,要在他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他足够宽广的舞台,供他尽可能地发挥。我们要让人才认识到,在用友做出一个好的产品,已经不单单是公司范围内的事,它会有几万、几十万的用户,它在社会上有价值,甚至推动了我们国家这个领域的向前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外企相比有优势,外企打工的色彩是很浓的,允许个人的发展机会很小。

“第三是待遇。这是一个硬指标,对于来自外企的竞争,只能是你自己做得更好。我们每年的人力成本都是上涨的,这个没有办法,因为谁都要生活,公司应尽量通过员工的努力和企业的发展解决好大家物质生活的问题。我们新大厦原来规划的23个停车位,现在都满了。

“第四是文化。就是要有一个符合软件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工作起来身心愉快。”

由于王文京实行了四层次管理,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舞台,用友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力量,在IT业越做越大,稳定发展。

陈金义:用刚柔相济法,打破家族式管理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面临许多新问题,除外部环境方面的问题外,企业内部同样也会出现问题。陈金义也不例外,他的企业内部大致有三大矛盾:第一大矛盾是家族人员和外来人之间的矛盾;第二大矛盾是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一个是董事长这边兄弟姐妹陈氏家族,还有一个是陈金义的夫人相萍这边的相氏家族;第三大矛盾是一个家族的兄弟姐妹之间、上下代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聚集在一起,企业就不好发展。

1999年5月22日晚上陈金义召开了家庭会议。这个家庭成员包括兄弟姐妹七个,此外,哥哥都娶了老婆,姐姐嫁了丈夫,还有外甥、侄子。

会议决定,各个岗位全部让出来,也包括陈金义自己,原来是叫董事长兼总裁,陈金义首先把总裁位置让了。总裁位置,让人人来竞争、来上岗,其他全部连降三级。陈金义的三哥,原来是常务副总。陈金义给他两条路:第一条路,送你去读书;第二条路呢,你要下基层,到市场上去锻炼。后来陈金义的三哥选择了第二条路,就是从原来的常务副总降到江西市场部的市场部经理,连降三级。

陈金义的妻子原来在采购供应部,因为这是肥差,是很有实权的位置。陈金义说要让出来,她问为什么她说难道你连自己的老婆还不相信我总不可能拿你的回扣。陈金义说这不是一回事,现在搞改革,你们至少要支持我。

其实说是赶走,陈金义倒没有这个想法。因为用人面前,人人平等。这叫谁为我所用,谁都可以发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些亲属,比去年都有提高,像陈金义的三哥,现在真正闯到市场上去,表现很好,到涪陵分公司又给他提了一级,任涪陵分公司副总。陈金义大哥现在在公司当总监,也当得顺起来。

改革向深度和广度进行,从总经理开始到各个岗位都拿出来竞争了,这样就吸引了一大批人,包括当时在岗的,有生产一线的,有市场一线的同志,也有几个是走了又回来的人,还有更大一部分是外边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来报到的。当时报名的时候,最热烈的一个场面有1000多人在公司的摊位报名,100多人来应聘。最近在应届大学生招聘会上也招收了不少人,他们很快就要走上岗位了。

陈金义说:“对内外一视同仁,分干股的时候凭功绩,公司讨论、选举,比照公司的标准条件套,不按照亲属关系的程度来分,家族内的人并不比家族以外的人有优势。第二我想得很通,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从农村里来的,从无到有,已经把名利看得很淡。我认为我父母留给我的就是正直、善良、勤劳,我留给我儿子的是更高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只要子女有本事超过我,他们将来的资本会比我多,他们如果不如我,我的资本给他们也是负担。我曾经这样讲,我儿子、女儿18岁以后,成人了,如果再向我要一分钱,我给他挂账。到时候他要连本带利还给我,这样我的子女才会成长起来。”

陈金义的企业正在发生着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走向成熟和进步的表现。

鲁冠球:用先进的管理弥补落后的技术“先进的技术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先进的管理可以弥补落后的技术”,这是万向集团信奉的原则。在管理上,他们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广为其他企业所借鉴。如“脑袋与口袋投入的两袋投入”,“五档十五级的分配制度”,“试用合同工、合同工、固定工的阶梯式用工制度”等等,这都是万向集团公司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办法。他们还采取“外大内小”的方法,在外面进行企业联合,重视社会效益,组成一个大集团的形象,从而有信誉、有知名度;在内部划小核算单位,让各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并让各下属企业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企业分家”。

首先是明晰产权关系,让企业成为独立运行的主体。企业起家时4000元钱是鲁冠球自己借来的,乡政府没有任何资金投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为了寻求一种庇护,挂靠到乡政府,成了乡政府办的乡镇企业。鲁冠球承包企业后,就提出“还权于民、还利于民”的方案,后来又用“花钱买不管”的办法,界定了与乡政府的产权关系。政企分开后,企业为资产增值负责,完全自主经营,使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空前高涨。

其次,实行企业兼并,实行总厂式管理。自主经营权的获得,使企业发展如虎添翼,经济效益翻番增长。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万向集团公司兼并了亏损和低效益企业5家,并使之扭亏增盈。同时,企业实行11个分厂的总厂管理模式。

第三是进行企业改组,实行集团化运行。随着企业的发展,总厂式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供销、用人、分配都经过总厂一个口子,不利于下属分厂直接面对市场,不利于它们的迅速壮大。因此,1992年底,他们进行了以放权为中心的企业改组,主要是以承包合同为经济纽带,采用“三管、三不管”的办法。即:集团对企业管外部不管内部,管宏观不管微观,管结果不管过程。把产、供、销、用工、分配的权利全部下放给他们,从而调动起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陈金飞:聘用能人分离“两权”

通产集团里有很多和陈金飞一起创业过来的人。中国自古就有一种说法,能共患难不一定能共享受,但他不这样看。

这些人中有一起创业的朋友,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给了金飞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慰,应该说是患难兄弟,陈金飞内心里充满了对他们的爱。但因为工作太忙,所以很难有机会和场合表达这种手足之情。有时金飞对工作的要求过于严厉,他们也会有意见。但金飞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也许别人会走开,但他们不会。这种生死与共的默契,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