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排行榜
12447700000025

第25章 财富哲学--百位富豪超凡的经营智慧(6)

追求独到的领导风格与个人魅力

创富是在个性感召下群体力量的行为,现代企业都是独具特色的企业。企业家的领导风格与人格魅力,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

张璨:精神力量是聚敛财富的支点人若成就一番事业,没有点精神是不可能的。达因集团老总闫俊杰、张璨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领导风格:把精神力量做为创富的支点。

一天下午,张璨和采访她的一位记者相对坐着,记者正忙着往本上记,突然听张璨道:“你看,多好!”她朝落地玻璃窗外一努嘴。

窗外是片绿地,草正在返青,树正在暴芽,这是个安静的午后,阳光明媚,春意浓郁。

的确是个能令人心情轻松宁静的时刻,张璨和记者随便闲谈起来。这个下午无意间开始的聊天,比跟她谈怎么代理日本EPSON打印机,如何营销美国康柏电脑,销售额多少,投入多少,产值多少要有意思得多。

记者问她:“如果当初你真分在国家机关,没准儿现在还下岗了呢,你现在是不是觉得特庆幸”

“也不是。”她答。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我还是觉得当干部好,铁饭碗好,看看那些同学,多安定,不像我,每天都在一种压力下生活,世事无常,商海无情,破产倒闭的事常有,你看香港的‘百富勤’,干得多火啊,还不是突然宣布破产了,老总痛哭流涕的。说不清将来怎么样,能做成什么样。我自己现在的心理,可以用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形容吧。”

张璨他们曾花550万修了一座公益桥;投100万建全国第一个志愿者服务站,无偿接待过一个来京治病的白血症患儿等。在北京知春路42号的达因总部里,有两件挺特别的东西,一个是公司的长年捐款箱,员工在自己特别纪念日,比如生日、结婚纪念日,早晨上班时会往箱里搁点钱。另外就是一块黑色石碑,上刻这样一段话:

“扶助弱者,为我所愿;解危济困,尽我所能;处事为人,礼让宽容;以己之所能,倡导社会的理解、互助、兼爱之风。”

1996年5月29日,晚上7点一过,张璨的BP机轰炸般地响了起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刚作了报道,张璨等10位青年,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第二天上午10点,一束鲜花和一张粉红色的贺卡送到了张璨的办公桌上,这是她高中的班主任老师送来的。

“其实,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要求挺简单,她并不要自己的学生成为爱因斯坦或雨果那样的人物,也不要求他们当很大的官,挣很多钱。她只要求学生,能认真地做事,快乐地生活,是一个肯负责任,能善意地对待别人,帮助别人的人。”张璨说。

她又说:“有人把做事跟做人分开来,我不这么看,这是没法分的。有时候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更难,事有做完的时候,自身的修炼却要一辈子。”

“你看那些大艺术家拉琴,修炼到了一定程度,技巧就不重要了,演奏也不是目的了,身心完全沉醉其中,拉琴成了享受和美妙的事。到这份上,那琴还能拉不好吗”

她说自己曾有过瞬间类似的体验,那是在北大念书时。

记得是个春天的上午,上党史课,讲李大钊。窗外就是李大钊的塑像,阳光灿烂,树叶斑斓,熠熠烁烁。讲到李大钊就义时,老师特别动情,两眼盈出泪水。张璨说自己心里,突然涌上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动,“对人能为理想,全身心地去追求而感动。”

记者问张璨:“许多人苦巴巴地挣命要的东西,财富、地位、家庭、美貌,你现在都有了,是不是心里挺满足”

“真的,我并不认为钱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她这么回答。

“有时我甚至觉得钱不是个好东西,假如我不那么有钱,而很有智慧,就不会那么叫人眼红,而是给我更多的尊敬。钱给了别人,我自己就没有了,而智慧给了别人,我自己还照样有啊。”

记者又问她,怎么想到又去社科院读个哲学方面的研究生呢

她盯着手里的玻璃杯说:“房子、汽车、衣服,这些东西都靠不住,我觉得,到头来,人还是要找点儿精神支撑的东西。”

郭广昌:企业理念来自于理想追求郭广昌所领导的复星公司的企业理念来自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高科技的现代企业,何以要提出这样一个听上去“传统味”十足的企业理念

复星老总郭广昌这样解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追求和途径,对今天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仍有很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根”。但时代变了,今天社会的经济细胞不再是家,而是企业,天下既平且盛,治国、平天下便不可能再是知识分子实现价值的选择。倒是立业、助天下,即产业报国,是一条走得通的人生正道。复星是一个知识分子密集的企业,除了我们5人,员工中85%都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以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作为企业理念,不仅表达我们的抱负,同时也是全体员工的精神需求。

复星人声称自己是“复星学派”,这个词汇是他们的一个梦。他们的心里有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通过自己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组织模式,培养出一批国家院士,并形成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生命科学学派。

这又是一个让人觉得狂妄的梦想!

郭广昌曾说起他第一次骑车到北京的事情。他说:“以前,我觉得北京很遥远,遥不可及。但那次骑车去过后,我有一个深切的感悟——只要车轮不停地滚动,方向正确,再远的目标也很近。”

陈金义:用人格打造企业形象为了树立企业形象,金义集团总裁陈金义舍得投巨资。就拿金义公司那个商标图案来说吧:上方是一轮鲜红的太阳,太阳下端是黑毛笔粗犷上挑的一道。红与黑鲜明的对比,圆与长的组合,象征着农民企业扎根在肥沃黑土中。红太阳里写着“金义”中英文,表示企业成功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

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如何才能名振社会陈金义在1992年10月做了轰动大上海的一件事:当时上海黄埔区要拍卖7家国营集体商店,他一举以145.1万元买下其中6家。他认为,花100多万元既扩大了影响,又得到了这六家商店的永久性经营权,很是值得。此举引起国内外新闻界兴趣,因为这是建国40多年来第一个把国营转变成私营的勇敢尝试者。

为迎接1995年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10月在杭州举行,金义集团提供了组中国队所需费用9万美元,这种义不容辞支持体育事业的举措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短短几个春秋,陈金义以惊人的才能把金义集团发展为一个多元化、集约化、立体化的企业。首都30多位理论界著名人士曾专门聚会,探讨“陈金义现象”,由于中国人口80%以上是农民,因此他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现在金义集团独资公司两家、合资参股公司两家,同时拥有一个由教授、博士组成的高级智囊团,拥有职工2300多名,集团已有7个金义牌产品上市。集团从事和开发食品饮料、食品机械、贸易、餐饮、娱乐、房地产、文化传播等业务。陈金义递给笔者的名片上还印着、杭州商务大厦、杭州城市商务酒店董事长等职务。

有人问陈金义“作为一个企业家,你认为取得成功的因素主要是什么呢”“首先要有成功欲,只有必胜信心才能所向披靡。我做事喜欢敢为人先,我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的面前无困难;其次,要有胆识,看准了就要干,比如买股票那件事;第三,做人要用‘仁、智、勇、信、严’五个字来要求自己。”

李晓华:现代商人,传统道德从华达集团创始人李晓华在商海中的经营战略与策略来看,毫无疑义他是一位现代商人;但在他的身上积淀着我们民族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这从他一次次地斥巨资回报社会,就可以清晰地得到印证。

当李晓华为亚运会慷慨解囊捐出100万元时,他的父母仍居住在生他养他的那个小胡同里。

就连住在周围的人都很不理解了,有人便为他的父母打抱不平,责问他:“你能往外捐那么多钱,为什么不给你爹妈买一套豪华住房”

李晓华是个传统家庭观念根深蒂固的人,他怎么会忘记孝敬自己的父母!可当他的母亲得知此事后,板着面孔对儿子说:“咱们是贫苦人出身,我已过惯了这种平常日子,给国家送去100万是应当应份的。你无论走到哪儿也别忘了自己的根,北京才是你的家乡。”

当电视里播出李晓华向亚运会捐赠仪式的实况时,他住在小院里的父母为儿子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继为亚运会捐款100万元后,李晓华又为华东赈灾捐款100万元,为“希望工程”捐款100万元。成了亿万大亨的他,想到的不是用这些财富去享福,而是不断地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他在京郊平谷投资办厂,发现山区的孩子学习条件艰苦,失学率高,立即扯下一张100万元的支票,嘱咐当地有关部门一定要用这笔钱为孩子们建一所现代化的小学校。这就是“晓华中心学校”。

他还为北京崇文小学捐献100万元,设立了“李晓华优秀教师奖励基金”。

由于李晓华支持祖国建设尤其是在资助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在联合国有关部门发起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中,中国组委会向他颁发了“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和“和平使者奖”。

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过他,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担任他的顾问。美国前总统布什称他为“老朋友”、“一个慷慨的好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他说:“非常钦佩您为失学儿童和消除贫困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法国总统希拉克、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也纷纷出言赞赏他。

人们发现,致富传奇色彩与济世扶困美德,理性的商战机智与温和厚道的东方人格,在这位雄视天下20年的商界奇才身上得到了水乳交融的统一。无怪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接见李晓华时称赞他:“你的奋斗精神是美国青年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