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提问式标题。即将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或调查后的结论概括成为一个问题,向读者提出来,而调查报告要回答的,正是这个问题:如《××公司是如何提高全员素质的?》、《××村是如何走向共同富裕的?》、《昔日的先进为什么变成了落后?》。
这种标题有一定的吸引力,适合一些典型调查和揭露问题的调查。
二、调查报告开头的撰写
调查报告的开头和一些文章的开头一样,主要是引导读者或吸引读者对报告的全文进行阅读。开头的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①简述式开头。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调查报告的基本情况作一个介绍。其内容包括:调查的原因、目的;调查的背景、调查对象的概况;调查的简单经过;调查的结果和主要结论等。
②按语式开头。这种开头的写法如同给文章加一个按语一样,事先对所调查研究的课题的社会意义加以强调,也可以把调查研究的内容、结论加以概括,指出其重要性。
③提问式开头。即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或结论,从反面提出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调查报告所要回答的。
调查报告的开头不止上述三种写法,也没有特定的模式。作为全文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具体写法还要依据主题的需要、材料的状况、内容的性质、作者的意图等几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无论怎么写,一般只要达到引导、引发、提示的目的就可以了。
三、调查报告主体的撰写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位。调查中的主要情况要在主体中叙述、说明;对情况的分析、研究及由此而产生的观点、结论要在主体中表现。一句话,调查报告的主题主要是在主体中表达出来的。因此调查报告质量的优劣、所发挥作用的大小,从根本上说,是由其主体决定的。写好主体,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关键。由于调查报告的材料一般都比较丰富,又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清楚问题,所以调查报告主体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要安排好结构。多数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有以下三种:
①顺序式结构。这是一种纵向结构方式。即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这样就把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演变过程依序表述出来,便于读者了解事实的来龙去脉和结论的前因后果。
②并列式结构。这是一种横向结构方式。即把材料按各自的内容性质划分为几个部分,或按事物内在矛盾的各个侧面划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呈横向并列关系,组合起来就是事物的整体。并列式结构在调查报告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应当熟练掌握。
③纵横交错式结构。这是一种纵中有横、横中有纵的结构方式。即在按时间发展顺序为主线安排材料的过程中,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插进横向展开的叙述、说明;或在按横向并列为主安排材料的过程中,又把其中一些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加以交待,形成网络状的交叉结构。
此外,还有的调查报告一开始就把调查的结果、所得的结论摆出来,然后再叙述结果、结论的由来,或者从几个方面分析产生这个结果、形成这个结论的根据。但这种写法均是在报告的开头部分就把结果、结论告诉读者的,其主体部分的结构仍然离不开上述三种形式。所以我们说,它们是调查报告主体结构的主要方式。
结构是文章的一种形式,被文章的内容所决定,为文章的内容服务。调查报告的结构到底用哪一种更好,无一定之规,这要由作者掌握材料的状况和调查报告主题表达的需要进行构思。这种构思是在对材料精心研究和对主题的深思熟虑中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报告的结构就是调查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过程和认识结果的一种反映。因此,不能离开调查报告的内容孤立地考虑结构;也不能把结构视为单纯的技巧和方法不予重视,而要把它作为写好调查报告的重要一环认真对待。
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结构层次的具体表达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①加小标题。即把主体中分成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小标题相当于这一部分的题目,用小标题来概括这二部分的内容,或者是概括其中的观点。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有利于主体内容的表达,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读者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用序数。即在主体的各部分之间用序数“一、二、三……”加以区分,不加小标题。有的调查报告为了使读者对各部分的内容了解清楚,往往在序数的下面用几句话加以概括,然后再将具体内容展开阐述。
③自然排列。是一种不加小标题也不用序数,而以段落的顺序表示层次结构的方式。这种层次结构的表达方式多适合于内容短小精悍、线索较为单一的调查报告。
四、调查报告结尾的撰写
调查报告的结尾是调查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也是与调查报告的主题表达息息相关。其具体写法可以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①根据全文,做出结论。如《投资包干效果好》:这篇关于××冷库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估的调查,全文从投资包干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了建设资金;提高了工程质量;增强了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经济效益几个方面分析了投资包干的好处。
结尾写道:“严总之,××冷库工程实行投资包干,把贵、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企业改善经营作风,加强了施工企业经济核算,做到了工期短、质量高、效益好。这种投资包干经验值得推广。”从更广泛的角度指出投资包干符合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肯定了这个局部经验的普遍意义,做出“值得推广”的结论。另一篇关于青岛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调查报告,在用了大量事实和数据说明了该市职业教育在各方面取得明显成绩之后,用这样一段文字作为结尾:
“青岛市的职业中学已有四届毕业生了,一共向社会输送了六千多人才。这些毕业生的质量获得广泛好评,做到了“四满意”,即学生满意--学以致用;家长满意--子女早日成才‘;学校满意--为四化建设培养了生力军:企业满意--增加了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工人。”这不仅使读者对青岛市职业教育的状况有了整体的了解,而且对教育所取得的社会效益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自然就会得出肯定的结论。这种结尾的方法,对于帮助读者把握调查报告的重点,强化调查报告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②由点到面;适当引申。调查报告必须尊重事实,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但这并不等于说,只能就事论事,不能作任何发挥。事实上,有些突出的典型情况、典型经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一些新人新事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某个方向,应当向读者明确指出,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在一些典型调查中,常用这种方式结尾。如1991年《求是》所载的调查报告《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弘扬南泥湾精神》。说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广大干部职工在五六十年代如何继承南泥湾精神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弘扬这种精神,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总结了他们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强大优势的成功经验。最后结尾是:“通过兵团各级党委扎实;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南泥湾精神在兵团各单位扎根、开花、结果。可以相信,通过这样持续的努力,南泥湾精神在我国西北边陲必将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样结尾不仅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生命力;而且指出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弘扬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的必要性,从而使报告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③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在一些揭露问题、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中,这种结尾用得比较多。如在《农科教结合在安徽》这篇调查报告中,作者在全面叙述了安徽实行农科教结合的内容、形式,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之后,结尾部分专门写了进一步搞好农科教结合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a.各级党政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农科教结合的认识;b.要认真抓好重点,不断探索新鲜经验;c.进一步改革现行部门所有制体制,实现农科教的最佳结合。这三条建议对于解决现存问题和实现更高层次的农科教结合,是有针对性的。在一篇关于青年个体户的调查中,作者指出,由于对待业青年从事个体经营在一些政策上没有落实,使得他们存有疑虑,不能正常从事经营。结尾写道:“党的政策是支持待业青年个体户的经营和发展的,希望有关部门对他们的困难不要漠然处之,让他们认定一个方向,勇往直前。”指出了问题,提出了希望。
(第三节 相关链接
一、调查报告的写作
调查报告就是调查之后写成的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文字归纳和总结。所以写调查报告,关键是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只有先做好调查研究,才有写调查报告的可能。
调查研究是广大干部的一项基本功。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在掌握大量实际调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才能写成内容实在、具体,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有关事件或问题真相及其实质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写作,遵循的是调查--研究--写作的路子,缺少其中任何一步或其中有一步没做好,都无法写成很好的调查报告。
写作前的准备调查报告要把调查得来的材料;对材料的分析和分析的结果告诉读者,使读者获得与作者相一致的认识,最终达到写作目的。这就需要作者在写作之前做到占有材料、研究分析材料、形成观点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准备。
1.认真调查,占有材料。
材料是形成文章主题的基础,也是表达文章主题的基础。对调查报告来说,材料尤为重要、材料即客观存在的事实。没有客观事实的存在,作者不可能产生对它的认识和看法,甚至不可能产生写作的意图。没有客观事实的佐证,读者也难以接受作者的观点因此获取尽可能多的材料,是写作调查报告的首要条件。
获得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的过程。调查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作者本人直接感受客观事物。所谓直接感受;就是亲自深入到被调查的环境之中近距离地与被调查的对象相处,对其进行观察了解,获得真切、生动的感受。此外:对知情人进行访问、召开座谈会等也是常用的方法。问卷调查是广为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但问卷的设计一定要讲究,要以答卷人能迅速、简要和便于回答为原则,否则收不到预期效果。除了运用上述方法获得第一手材料之外,还要注意文字材料的收集;因为它们也是客观情况的反映。总之通过调查,做到尽可能把情况全面、系统地掌握,打下写作前的可靠基础。
2.分析材料,进行研究。
在掌握一定材料之后,要着手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这是写作之前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分析研究材料首先是对材料进行鉴别筛选。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则,区别材料的真伪、优劣,做到“去粗取粗、去伪存真”。其次是对材料加以比较。包括纵向的和横向的比较。通过纵向的比较,了解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状况或前因后果;通过横向的比较,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和主导因素,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对材料经过这些分析研究之后,作者有可能形成对情况的局部认识和初步看法。这一过程形象地讲,就是对材料的咀嚼消化过程,既是对材料的粗加工,也是对材料内涵的品尝体味。对于调查报告主题的形成至关重要。
3.综合材料,确立主题。
在对材料进行上述一番分析研究之后,作者对调查得来的材料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还没有对调查的对象产生总体认识,因此还要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所谓综合材料,一是找出材料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寻找其中的规律;二是确定构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即主要矛盾;三是将这些初步的结论与社会上其他同类事物比较,并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以衡量,看其是否体现、代表了正确方向,从而作出评价。综合材料的过程既是对材料的再认识,也是作者站在的更高的角度,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以基本材料为根据,提炼、确立主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避免主观臆造、任意拔高;又要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概括和升华;避免就事论事,降低了调查报告内涵应有的社会意义。
4.审视材料,深入调查。
调查报告的主题是作者对材料的精心研究、反复认识之后,加工提炼出来的精髓。主题一经确立,它与材料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在动笔写作之前,就要以主题表述的需要为依据,对材料进行一番审查,挑选乃至进行必要的加工,使材料更加典型,更能说明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的材料还不够理想,对表现主题还不够有力;或者重要材料还不够充实,就应该再次进行深入的调查,一直达到满意为止。而不要勉强从事、凑合动笔。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调查报告的写作才会顺利、有把握地进行下去。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个步骤并不是一种顺序的规定而不可颠倒、不可逾越。在实践中,它们往往是同时进行或交错进行的;调查是研究、综合的基础,研究、综合又促使了调查向广度和深度开展。是边调查、边研究、边综合,彼此不仅不能分割,反而应当相辅相成。
二、写作调查报告材料要真实、充分
1.真实是调查报告的重要特征,也是对调查报告的起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