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12419600000005

第5章 干事篇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学习杨善洲苦干实干的艰苦创业精神

(一)“心”入群众,埋头苦干不张扬

我们党就是靠艰苦奋斗精神成长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传家宝、宝贵的精神财富。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到国统区重庆,蒋介石花800美元,用山珍海味款待他,而在解放区延安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招待他,共产党艰苦朴素的作风令陈嘉庚耳目一新,他不禁发出慨叹,“得天下者,共产党也!”他的预言得到了事实印证。从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到革命苏区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从长征吃野菜、树皮、皮带,到延安时期中央领导与群众一起纺线、开荒……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官兵一致,与群众患难与共,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拥护。人民把革命当成无上光荣的旗帜,送子送郎参军、踊跃支前,形成了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造成了陷敌人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始了历史新纪元。正如方志敏烈士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艰苦奋斗精神成为我们党所向披靡、坚无不摧的制胜法宝。

杨善洲有句口头禅:“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艰苦创业树立榜样、作出表率,就要“心”入群众埋头骨干不张扬,“身”入群众脚踏实地不漂浮,率先垂范立标杆,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真正迈开步子、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各种形式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情入基层,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一)“心”入群众,埋头苦干不张扬

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人生准则,艰苦朴素很俭朴,对待人民如父母,满腔热忱为人民。这位石匠出身的农民,后来虽然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但在世俗人的眼里,杨善洲的所作所为似乎与他自身所处的“高级”地位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他穿着农民的服装走上地委书记的位置,仍保持淳朴的本色。他脸色黧黑,双手粗糙,身穿蓝色卡几布中山装。这种着装虽然令人诧异,但在他所处的特殊年代却惊奇地表现出这位中国农民对自己出身的尊重,也同时使他与其曾经走出乡村时的那些父老乡亲的距离保持住了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可贵的是,他的这种“朴素”,不是一种有意的“作秀”,而是一个高级干部与当时的中国农民同甘共苦所表现出来的本来形象。

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甘苦、共患难,打下了江山。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忘掉了人民群众,丢掉了艰苦奋斗精神。他们接待是超标准的豪华宴席,坐车是超标准的豪华轿车,办公是超标准的豪华用房,出国是超标准的豪华组团。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现象十分严重。

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如果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贪图享乐,不愿意再做艰苦奋斗的工作,对群众的疾苦漠然置之,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就必然会脱离群众。坚持艰苦奋斗,根本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好群众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造福祉。

像杨善洲一样深入群众、“心”入群众,就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有一位基层干部说,有些群众“不顾大局”给改革发展稳定添乱,社会情绪极不稳定,一点就着,感觉压力很大。有的干部说,群众“只看到自身利益”,就是不愿相信政府的说法,哪怕这种说法合情合理。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的群众工作很难做,“其实背后都是个利益问题”。利益问题不解决,群众工作也就无从谈起,“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像杨善洲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谋利益。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纾民困、排民忧、解民难,让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绝不干劳民伤财、违背群众意愿的事。

学习杨善洲“心”入群众的精神,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赢得民心。情为民所系,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群众观。我们党的奋斗历程表明,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深厚力量源泉,党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根本在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应怀有深厚的思想感情,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关心群众的疾苦,体察群众的喜怒哀乐,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

首先,强化对群众深厚的感情是重要基础。“感情决定立场,立场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效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可能体察到群众的真实感受,往往是说话没人听、要求没人从,做了等于没做,甚至不如不做。坚持以情感化,就要真心实意地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群众工作时要常常进行换位思考,多体谅群众的处境,多想想群众的难处,多帮助群众出主意。对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即使群众的诉求不甚合理,也不能简单地视为不讲理,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他们付诸一片真情。坚持以情感化,关键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群众在领导心中分量有多重,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替百姓负责、为他们谋利益,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以人为本既是理念问题,也是方法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让群众认识并体会到,无论是改革也好、发展也好、稳定也好,目的是为了群众、关键是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热情和创造活力。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解不开的思想疙瘩,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宣传到位、解释清楚、理顺明白。应该由群众参与的事情,我们有责任广泛发动、认真听取并合理吸纳群众的意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有责任去帮助解决、悉心维护和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事关决策的事项,我们有责任抓好“凡是定了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凡是向群众承诺了的事情,就要坚决兑现”的工作落实。

像杨善洲一样埋头苦干不张扬,厉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还要做到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我们党历来重视坚持艰苦奋斗。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杨善洲担任县、地领导时,常年住在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木板、一副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他长年累月在乡下跑,经常帮助农民干农活,脸色黧黑,双手粗糙,以至于闹出检查工作时被乡秘书当作农民挡驾的笑话。作为一个地厅级干部,退休后,他不是颐养天年,享受含饴弄孙、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而是不图享受,自讨苦吃,带着老伴到大亮山创办林场。没有地方住,就带领大家用树枝、草料搭窝棚;没有树苗和肥料,就自己到街上捡果核、拾畜粪。他把新盖好的砖瓦房让给林场的技术员和职工,自己最后一个从油毛毡棚里搬出来,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这一件件一桩桩感人的事迹,是杨善洲埋头苦干的真实写照,彰显了他始终保持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家园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

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就要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六十四字创业精神”等,都是革命烈士、革命前辈和先进模范人物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的集中体现。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在各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不后退、不屈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就在于他们都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只有吃苦最多的人,遭遇困难最大的人,在逆境中成长的人,才能最勤奋,最有知识,最有办事的能耐,最有丰富的经验,一生才能最有所作为,才能走向事业的颠峰。只要我们能冷静地进行思考,就能够明白,有些拥有名牌大学文凭或高级职称的人,为什么一生平平淡淡,搞不出什么名堂,没什么作为,受不到人们的尊重,而有些虽无高学历文凭,但能够勇于实践,不怕困难,善于钻研,刻苦攻关的小人物,反而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人敬仰呢?这就证实了人生有无压力,结局是不同的道理。

(二)“身”入群众 ,脚踏实地不漂浮

1980年10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到保山地委,却不见了地委书记杨善洲。原来,当时一切保密,省委只是让杨善洲在保山待命,不要外出。而那时正值小麦播种季节,杨善洲在办公室呆不住,就去了板桥公社的田间,给农民群众做示范,卷着裤腿一起干。总书记来了,地委工作人员赶紧去田里叫他,他才一身泥水地急忙赶回来,到宿舍换了件他最好的中山装。他的宿舍和办公室相连,他满身泥土的样子让胡耀邦亲眼看到了,亲切地对他说:“像你这样朴实的地委书记不多了!”

杨善洲同志如此扎实的工作作风,实在令人震撼,令人敬佩——即使原总书记胡耀邦来视察之前的那点时间,他仍能沉到一线,亲自下田干活插秧给农民群众做示范!杨善洲这种“身”入群众,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就是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的“身”入群众,求真务实,真正落实群众工作的干事态度。

求真,就是要认识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务实,就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行动上做到求真务实,必须要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坚持求真务实和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打牢求真务实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从而不断提高求真务实的自觉性。要坚持真抓实干,把认真的态度体现到各项工作之中。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落实得好、落实得快,群众就拥护;落实得不好、落实得慢,群众就会有反映。因此,抓落实的重心一定要放在基层一线,解决落实不到位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也要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寻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向群众问计问策。调查研究要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触及矛盾,以利于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可是,近几年,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愿意下基层,更不愿意与群众同甘共苦了。追求舒适豪华的生活,一心想着自己的房子、车子、票子等。这怎能不脱离群众?我们党历来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只有这样,才能与群众共渡难关,争取新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始终以认真的态度,脚踏实地的作风对待每一项工作,努力在工作中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成为了党的高级干部的杨善洲,却从未动摇过“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个毕生追求。他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被群众称为“草帽书记”。他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是典型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他很少呆在机关,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随身带着锄头、镰刀、嫁接刀等各种农具,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谁家需要嫁接苗木就帮着嫁接。地里看过了,群众访问过了,这才到乡上县上。群众觉得他没有“官架子”,劳动中和他唠家常、诉委屈,就像邻家老农一样。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他发现问题,剖析矛盾,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并受到群众认可和欢迎的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有力措施。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古人曰:“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不能把密切联系群众当作一个空泛的口号,而应作为很具体的实践问题,脚踏实地的将其践行。以什么方式、什么作风联系群众,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掌握民情、了解民意。一个革命的政党,就怕听不到群众的真正声音。

尽管在不同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但只要像杨善洲同志一样,“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永远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现代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提供了极大方便。现在,不少党员干部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请群众“拍砖”,为群众释疑解惑,形成了良性互动,效果很好。对于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要坚持下去,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对于一些党员干部来说,交通工具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科技手段先进了,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却难了。这就告诫我们,再发达的交通工具、现代传媒,也代替不了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深入群众之中,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谈心、交朋友,仍然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一些干部感慨:“现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为什么群众工作难做了?是群众不通情达理了?还是群众更“挑剔”,对干部不领情了呢?一位基层公安局长说:“我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只需我们端上一杯水,说上一句暖心的话,诚恳地道个歉,不少群众就当场流泪,积存多年的怨恨顷刻间烟消云散了。”其实真正不讲道理的群众是很少的,大多数都是通情达理的。现实是,让领导干部相信群众上访、“闹事”自有其道理,并能心平气和地静下心来倾听群众的诉求,在实践中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是,广大党员干部做决策能不能从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出发。作决策、定政策,必须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才能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自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像杨善洲一样“身”入群众,通过亲身体验和换位思考,进一步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自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作决策、定政策的过程变成为群众谋利益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充分体现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充分展现亲民、为民形象。

首先,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于领导工作中创造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传家法宝,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也一直十分重视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他指出:“现要需要全国的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这就指明了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丝毫不能脱离群众,而要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来完成党所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

其次,党员领导干部要继续与群众同甘共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是我们党战胜敌人的一大法宝。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依赖和拥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邓小平同志指出:“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

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的命运、国家的前途,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密切联系群众,脚踏实地的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也是当好人民公仆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三)“领导上前线”,率先垂范立标杆

杨善洲留下的精神财富中,还有一样最可贵,那就是他事事处处冲在前面做表率,总是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人,而不是简单的“下命令”。

有些领导干部经常抱怨,工作布置下去,三令五申,下面就是不为所动,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杨善洲有一条重要经验,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干什么工作他都喜欢亲力亲为,冲在第一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否则,再先进的指标,再动听的口号,领导不下去,就是自己念给自己听,群众不感兴趣。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身体力行是一种思想觉悟,也一种工作方法。为试验和推广“三岔九垄”插秧法,杨善洲在保场乡种了半亩粳稻试验田,并常年跑地头,亲自示范推广。面对农田受灾,杨善洲换上刚买的草鞋,带领随行人员可以在浸过膝盖的水里步行两公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清正廉洁方面,杨善洲更是严以律己,公私分明,当表率,做示范,家里没一个人沾上他的“光”,跟他共事的干部没一个贪腐的,全部“安全着陆”。退休后他放弃大城市舒适的生活条件,回大亮山植树造林,带动了100多名离退职干部加入绿化行列。有人曾好奇,杨善洲凭着什么能拢住一批铁杆追随者,在一片荒山秃岭上造出这么大一片森林?林场的人说,我们就是冲着杨书记这个人,再苦再累,跟着他心甘情愿!这就是杨善洲,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本身就是最生动、最具说服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手段和领导艺术。

领导干部像杨善洲一样以身作则,以率先垂范获得说话的资格,具有普遍的意义。说话是要有资格的,这个资格决不只是权力的多少,而更是人格的高低。领导干部要不负众望,当起重任,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真理无腿,不能自行,因此要使真理深入人心,就需为真理装上双脚。这双脚,就是领导干部自身的人格力量,也就是率先垂范。所谓率先垂范,在平常时节,就是廉政勤政,无私奉献;在危急关头,就是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在利益面前,就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了这样的人格力量,干部本身就成为了真理的“载体”,也才具备了做干部的“本钱”,拥有了说话的“资格”。

要做增强为民意识、实践党的宗旨上的先锋模范。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的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能否完成历史重任的大问题。我们应该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思想上增强为民意识,心系百姓,扶贫济困,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争做率先发展的带头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人、廉洁奉公的清白人,真正体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要做勤奋学习、提高能力的先锋模范。有了为民之心,还必须有为民、富民、安民之能,这个能力来自于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带头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认真学习信息化知识和本职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学习反映社会与时代进步的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依法行政,更好的适应我市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腾飞的需要。

要做维护团结、顾全大局的先锋模范。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党和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始终着眼于稳定大局来干事情,胸怀全局,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把智慧凝聚到开拓创新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共谋发展的步调上来,努力在全局形成齐心协力干事业、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为开创党的事业再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要做业务工作、事业发展上的先锋模范。勤奋工作,做事业的敬业人。古人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共产党人不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先进性,更要在能力上体现先进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都在一些关键岗位上承担着重要的管理职能,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抢抓机遇,谋大事、抓重点、克难点,高举发展的大旗,激发发展的热情,推进科学的发展,提升发展的水平,用发展解决难题、鼓舞群众、凝聚人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发现问题是成绩、直面问题是责任、研究问题是进取、解决问题是真水平的工作理念,全身心投入,讲究工作方法,提高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要做提高道德修养、塑造高尚人格上的先锋模范。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还表现在道德品质上率先垂范里标杆。党员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做党的形象代言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除了职位、权力所带来的强制性支配力量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人格力量来影响和凝聚群众,其作用往往比职位和权力的影响力更广泛、更持久。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党员干部应该在加强品德修养做出表率。修养和锤炼品德,就是要自觉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自我教育,用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塑造崇高的人格形象,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修养和锤炼品德,贵在坚持,难在“慎独”,贵在坚持,就是说对品德修养不能有满足感;难在“慎独”,就是说优秀品德的运用要表里如一,始终一致。

要做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模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为民宗旨,履行发展富民的职责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员干部必须牢记的宗旨。执政为民,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发展富民,坚持把致富群众作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主要动力和最终归宿。

要做干净干事,遵纪守法的模范。古人云:己不正,焉以正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严峻,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是党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党员领导干部要做诚信守法、廉洁自律的带头人,自觉增强党性观念和法纪意识,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党纪条规,在实践中既要学懂弄通,又要严格遵守,切实做到遵守党纪不动摇,执行党纪不走样;牢记“既要干事,又要干净”的人生箴言,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做事。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言、慎行、慎独、慎权,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经受得住考验,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永葆共产党员的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