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老子的智慧:大道无所不在
12397800000069

第69章 不争善下

【原文】

善为士[1]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2];

善用人[3]者,为之下[4]。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5],古之极[6]也。

【注释】

[1]士:一般只有文化、有志气的人或是军队里的士兵。这里指将帅、统领。王弼注:“士,卒之帅也。”

[2]不与:不与敌人交锋就胜利,不损伤一兵一卒。

[3]善用人:识别人才,因材施用。

[4]下:谦逊有礼,甘为人下。

[5]配天:与大自然相匹配。天,指自然界。配,匹敌,匹配。

[6]古之极:自古以来的最高原则。极,终极,引申为最高原则。

【译文】

善于统帅军队的人,并不喜欢穷兵黩武,随意发动战争;

迫不得已要迎战的时候,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善于克敌制胜的人,往往能不废一兵一卒而降服敌人;

善于识人任人的人,总是谦逊有礼。

这就是不争强好胜的品德,是团结人心,使人归附的力量,是像大自然那样的至上品德,是自古以来的最高准则。

【阐述】

慈、俭、不为天下先在军事上的一个表现就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使用武力的,最好的境界就是可以不动用一兵一卒。战争避免不了时,作为将帅就要冷静沉着,从容应对。

《孙子兵法》有:“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怒而致战。”这是说就算是用兵也要讲究恬淡。依道而行的人不会主动侵略别的国家,如果出兵要么就是为了自卫,要么就是为了维护正义,所以不必盛怒,虚张声势。人在盛怒的情况下,头脑就会不冷静,容易意气用事,作出错误的判断,严重的可能给国家和军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到三分天下,兄弟三人真是情同手足。后来关羽遭东吴杀害,刘备闻听后被怒交集,一心想要给二弟报酬。诸葛亮再三劝阻都无济于事,结果刘备仓促出兵,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不仅损兵折将,自己都差点丧命。刘备因怒兴师,当愠而战,犯了兵家大忌,落得这种下场是必然的。

可见,恼怒、冲动都是要不得的,因为这些情绪的波动,会使人不能理智地判断,而导致决策上的失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逞强好胜,就能达到“不争之德”;爱兵若子,就会得到士兵的爱戴拥护,就能做到“用人之力”。凭着“不争之德”,借助“用人之力”,就会符合天道,天道的规律是自古以来的行为准则。

比起靠蛮力取胜,“不战而屈人之兵”更值得称道。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