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老子的智慧:大道无所不在
12397800000031

第31章 物极必反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1]。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2],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3],果而勿伐[4],果而勿骄[5],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6]。

物壮则老[7],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

[1]好还:还报,报应。林希逸注“我以害人,人亦将以害我,故曰其事好还”。

[2]善有果而已:善,最好的。果,用兵达到的效果。而已,就可以了。

[3]矜:自恃强大。

[4]伐:自我夸耀。

[5]骄:骄傲,从而盛气凌人。

[6]强,逞强,刻意显示强大。

[7]物壮则老:物状,本指兴举武力。这里泛指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必然会转向他的另一面。

【译文】

遵循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都不主张靠发动军队征服天下。穷兵黩武一定会得到报应。

军队所到之处,百姓生产遭到破坏,田园荒芜,荆棘丛生。战事之后,一定会有民生凋敝的荒年。

最好的用兵策略是,军队达到保卫国家安全的作用就可以了,而不是凭借军队逞强,随意地发动战争。

有了强大的军队不去恃强凌弱,不去自夸炫耀,不去盛气凌人,别人侵略时,才会不得已应战,不去逞强斗勇。

事物强盛得越快,衰败得也就越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遵循自然的规律,所以会更早地完结。

【阐述】

老百姓通常说“报应”,哲学家的嘴里吐出的则是“好还”。什么是“好还”?李息斋《道德真经义解》中最显豁的解释:“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是谓‘好还’。”

老百姓说“报应”是对身边的人说的,意在扬善止恶,戒惧之心存焉。老子说“好还”,说报应,是说给统治者以及他身边的人听的,针对的是用兵之事。辅佐君主之人都不应主张靠发动战争去征服天下。穷兵黩武炫耀军力一定会得到不良的报应的。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残暴的,让人触目惊心的,“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战争为害甚大,人最可宝贵的生命权利会因之受到践踏。军队所到之处,代人而起的荆棘丛生。

老子遍览世事,总结出这么一个道理:“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物壮则老,似乎并不可怕,因为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扛不住抵不过,只能屈服于此,别无他法。如果一件事情,哪怕是最坏的事情比如说死亡,谁也逃不过,那人们是不会过分抱怨的。但如果因不合大道而早死早亡的,那就得好好思量一下。

李斯一路走来,一直干到秦国的廷尉,在秦王身边出谋献策。最初,他还只是荀子的学生,学业有成之后,认定了秦国就是自己飞黄腾达的所在。二十多年后,秦国终于吞六国,并天下,秦王嬴政称帝,即秦始皇。李斯劳苦功高,坐上了丞相的位置。夺得天下,就要治理天下。作为丞相,李斯辅佐秦始皇修明法令,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对外平定四夷,秦朝版图得到了极大的延伸。但作为国家重臣,李斯现在想的不是如何劝阻秦始皇的暴行,而是怎样保住自己的权势名利。

李斯多年辅佐朝廷,事事顺着皇帝的心意,因而享有他人没有的宠信。大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的郡守,几个儿子娶的都是秦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李由请假回咸阳探亲,李斯在家里摆酒设宴,百官都前来捧场祝贺,门庭车骑数以千计。此时的李斯登上了富贵的顶峰。

李斯本来是楚国上蔡的一介布衣,现在位极人臣大富大贵,心里不能不有一丝惶恐,因为李斯心里很明白,物极则衰,不知道漫漫前途会是怎样。果不其然,一朝天子一朝臣,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秦始皇在外出游时驾崩,李斯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中枢府令赵高密谋废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并让李斯一同参与。赵高此时一下子扼住了李斯的喉咙,他非常清楚李斯想要什么。

屈于赵高的胁迫,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和财货,李斯失去了立场,失去了做人臣的轨辙,他开始一步步退却。

胡亥继位,成为秦二世皇帝。赵高升为郎中令,常在宫中侍奉皇帝,由此掌握了大权。而李斯对赵高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于是,赵高开始布局,陷害李斯谋反。痛苦的挣扎,无谓的反抗,对李斯的折腾整整持续了将近一年。李斯最后被腰斩于咸阳集市之上,夷灭三族。

就在李斯走出牢狱时,李斯看着一同押解出来的小儿子,说道:“我还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还能办得到吗?”显然是不可能了,政治敌手对他欲杀之而后快。父子两人深知此理,相对痛哭不止。生命至此,方才露出李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心愿——活下来,与家人尽享天伦之乐。

大千世界品物繁多,包括人在内,每个事物都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和逻辑逐渐发展,直至“至善至美”的境地。只要还没达到顶峰就会一直发展下去,不断地得到外界的补充和助益,一旦达到顶峰无可发展,没有余量就会转而萎缩、衰落。这是铁的规律。

人的业绩和作品能够达到尽善尽美的,可以说是寥若晨星。真正知晓并理解世相的人,能够欣赏每一件臻于完美的东西,却并不求其完美。如此品位的欣赏方式,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达到;即使有人略通一二,也难以深切体味其中的神髓。

在高处,想想怎么走下来,不然会摔下来,很疼。在低处没关系,慢慢往高处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最好。看问题时,多关注那些即将走向完美的;做事情,尽可能趋向完美,但尽量不要把事情做绝。还是那句老话,把握好时机,做到八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