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1]兮,若冬涉川;
犹[2]兮,若畏四邻;
俨[3]兮,其若客;
涣[4]兮,若冰之将释;
敦[5]兮,其若朴;
旷[6]兮,其若谷;
混[7]兮,其若浊。
孰能浊之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之以止?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
[1]豫:犹豫不决,引申为保守小心。
[2]犹:警惕,警觉。
[3]俨:恭敬,谦让。
[4]涣:宽松,使人不紧张。
[5]敦:敦厚,朴实。
[6]旷:宽广,博大。
[7]混:混沌,不明事理,在此指大智若愚的样子。
【译文】
古代那些善于遵循“道”的自然法则的人,能够见微知著,领悟玄妙、深奥的道理,他们所达到的高深境界,是一般人认识不到的。
就是因为普通人难以认识,所以要勉为其难,将他们的状态描述出来:
他们行事保守,考虑再三,就好像冬天从结冰的河面上走过,谨慎小心;
处事警惕,警觉性高,就好像周围危机四伏;
态度恭敬、谦卑,好像时时都在别人家里做客;
宽容和蔼,就好像春暖即将融化冰凌;
敦厚朴实,好像浑然天成,未经雕琢;
心胸宽广,就好像能容纳万千的山谷;
看似愚钝,不经世事,好像浑浊的河水。
怎样能使混沌不清停止?沉静下来,浊物自会沉淀还原本来的清澈。怎样才能使安定长久地保持在一定的状态?变化总会悄无声息地生发出来。
掌握了这样的规律的人,永远都不会自我吹嘘。正是因为他们不会骄傲,所以虽然已经陈旧的思想,却能推陈出新,不断提高。
【阐述】
涉大川,就是过大河,假使你不是开着车走大桥,而是步行过桥,或乘船横渡,游泳穿越,即便是在今天,也需要我们内心戒惧,动作谨慎,不得躁急,想好了再去作为。这是大自然的力量,它会给身在其中的人以压迫性的势能,挤出人性人心蕴涵的端绪来。如果是冬天过河,那就需要更加小心翼翼,不能遽然前行,要试探,要落实,不能出差错有危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提高警惕才行。
今天,涉大川的机会是少了很多。记得,在都江堰景区走过一次吊桥,长长的,一走一晃悠,低头看就是奔腾不息浪花翻滚的岷江,举目四望是若在手际的青山。不敢大声喧哗,不敢杂念丛生,心绷得紧紧的,只求江水自流,只求我行其上别出差错。虽然知道走这座桥的人已经有很多了,一切都应该是安全的,但心还是紧张,紧张到有面临危境的诡异的说不清楚的幸福感。
得道之士应该也有同样的一种感觉吧。
道体,恍恍惚惚不可捉摸,如何把这个难以讲清楚的对象讲清楚、讲透彻就是一个大难题,大挑战。老子说,我勉为其难描述一下。这一章老子透过体道之士的状态,进一步绕圈子为我们论说道体。老子罗列出体道者的容态和心境:慎重,戒惕,威仪,宽和,敦厚,博大,浑朴,愚钝。
谁都有头脑发昏的时候,关键是能意识到自己在“混账”,并改正过来。老子所谓的“善为道者”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在安定中变动,慢慢走向进步。体道者有很多特点,我们其实可以一个个来学,尝试着学会一个就长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