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
12392000000036

第36章 朝鲜半岛:俄罗斯大国外交的舞台(1)

朝鲜半岛地处欧亚大陆与太平洋之间,东邻日本,西接中国,北靠俄罗斯,南临太平洋,为东北亚腹心地带,是该地区重要的战略要冲和美洲大陆与欧亚大陆相通的最重要的桥梁,素有“亚洲巴尔干”之誉。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朝鲜半岛极为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并使其成为陆权和海权两大地缘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边缘地带,构成海洋势力与大陆势力冲突的屏障。因此,朝鲜半岛历来就成为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亚太大国军事争霸和外交战略角逐的重要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朝鲜半岛掌管了东北亚安全的钥匙,谁控制了朝鲜半岛,就意味着控制了整个东北亚地区。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预言:“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谁也就掌握了整个亚洲的命运。”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才引发了历史上诸多大国势力在朝鲜半岛的角逐,并造成了东北亚地区持续不断的紧张局势。朝鲜半岛风云变幻一再牵动着世人神经,“朝核危机”便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

俄罗斯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无论就地缘政治、国家安全,还是就经济发展而言,朝鲜半岛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都极具重大战略意义,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沙皇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都十分重视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处理与朝鲜半岛关系更是当今俄罗斯外交的重要一环。

一、从“重南轻北”到“南北等距离”

“二战”结束后,东西方两大对抗阵营的形成,共同的意识形态将苏联与朝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苏联与韩国的关系在整个冷战时期则一直处于恶化与隔绝的状态。由于朝鲜在冷战期间是苏联在东北亚重要的战略盟友,所以,苏联对朝鲜半岛一直奉行的是向朝鲜“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联充当着朝鲜安全保护伞的角色,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曾有着十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东西方关系开始解冻,国际形势走向缓和。在此大背景下,尤其是受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

的影响,苏联对朝鲜半岛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苏联与南朝鲜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并逐渐走向缓和。1988年9月16日,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发表关于亚太政策的讲话时,首次提出“在朝鲜半岛局势普遍好转的背景下,可以为同南朝鲜建立经济联系开辟可能性”。韩方对此予以积极的回应,苏韩关系自此开始解冻。同年,苏联参加了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两国关系以此为契机得到了进一步升温。1989年4月,双方各自在对方首都设立贸易办事处。1990年6月4日,苏韩两国元首第一次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最高级会晤,从此结束了两国之间长达40多年的冰冻历史;9月30日,苏联与韩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作为对两国建交的回报,1991年1月,韩国在与苏联签订的一项协议中同意向苏联提供30亿美元的援助;根据协议,韩国还决定三年内向苏联提供10亿美元银行贷款、15亿美元商品贷款和5亿美元成套设备及出口延期付款贷款。如果说,1990年以前,苏联对朝鲜半岛奉行的是“向朝鲜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的话,那么,1990年9月苏韩的正式建交则标志着苏联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俄罗斯立国之初亲近韩国、疏远朝鲜的外交举措,实际上是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晚期苏联对朝鲜半岛政策惯性作用下的自然延续。

(一)汉城:亚洲第一站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也随着其国家总的对外战略的演变与调整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变化历程,这是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而就半岛本身而言,大体上是历经了一个由“亲韩疏朝”到“韩朝并重”的发展历程。

新俄罗斯立国之初,在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总原则的指导下,俄罗斯除积极谋求发展与欧美诸大国的关系外,也对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实行了与其在全球范围内所推行的亲西方政策相一致的政策,试图争取与亚洲的“西方国家”日本和韩国建立伙伴关系,并通过与之发展经贸合作,获得它们的大批经济援助,利用它们的财力和技术优势开发其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为国内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增能添力。鉴于“北方四岛”问题使俄罗斯在短期内无法获得日本的经济支持,韩国便成为俄罗斯在该地区积极发展友好关系的最佳目标之一。此时的俄罗斯对朝鲜半岛奉行了向韩国一边倒、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实利主义外交政策。所以,独立初期,俄罗斯与韩国的关系极为火热,两国交往异常活跃,双方高层互访不断,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了积极而广泛的合作。

在政治方面,为了表示与韩国的亲善,俄罗斯曾多次向包括韩国在内的西方承诺,如果朝鲜南北发生军事冲突,俄罗斯决不会向朝鲜方面提供军事武器援助。此外,俄罗斯还表示,在美国对朝鲜实行核检查的问题上,俄也会站在美国的一边并对朝施加压力。为了增进与韩国的政治互信,叶利钦在独立初期结束了对西方大国的访问之后,紧接着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的东方之行。1992年11月,叶利钦总统出访韩国,这是他当选总统后出访亚洲的第一站,因而曾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此次访问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两国元首经过友好会谈签署了《俄韩关系原则条约》,从而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条约规定,俄韩两国今后的关系“应该建立在自由、民主、尊重人权和市场经济共同的价值观的基础上”。此外,两国还签订了有关贸易、投资、科技、文化、航空、渔业等八个文件以及准备扩大军事技术领域的交流等相关协议。

作为回访,1994年6月,韩国总统金泳三访问俄罗斯。访问期间,两国总统签署了《俄韩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关系已发展到一个新层次,即“建设性互补伙伴关系”的水平。为了推动俄韩关系、特别是两国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加强俄罗斯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几乎满足了韩国提出的所有政治要求,即包括支持韩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韩国对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态度,要求俄罗斯中止向朝鲜提供武器及零部件、敦促朝鲜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调查等等。

除签署了《俄韩联合声明》之外,两国政府还就加强环保合作、防止海上事故、扩大两国间投资和贸易活动等事项达成了相关协议。其中的有关协议要求,俄韩两国应采取联合行动来开发俄国的自然资源,并鼓励韩国政府和民间到俄罗斯进行开发与投资。

在两国首脑会晤期间,为了表达两国关系修好的诚意,叶利钦总统还主动将200多份涉及朝鲜战争的档案影印本交给韩方,特别是1983年苏军击落韩国“波音747”客机的资料,并表示愿意为这一事件承担责任;双方还同意设置克里姆林宫与青瓦台之间的“热线”,以维持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在经济方面,鉴于国内经济急剧恶化,俄罗斯在寻求西方大国经援的同时,也将求救的目光投向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从而促使两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与贸易合作迅速发展。这一时期,俄韩之间经济交流的形式主要是贸易,特别是双边贸易增长十分迅速。1992年,两国贸易额不到10亿美元,1993年则达到了16亿美元以上,1994年更是超过了20亿美元。就双方出口的物资种类来看,俄罗斯出口到韩国的主要是钢材和原材料,而韩国向俄罗斯提供的则主要是制成品,如电器、汽车、重型机械等。由于处于过渡时期,俄罗斯的相关法规,诸如税法等尚不十分健全,加之投资环境的恶劣,以及双方在债务问题上的纠纷等因素的限制,韩国在俄罗斯的投资十分有限。尽管韩国对俄罗斯的投资规模不大,但也从1990年的1170万美元增加到了1994年的2600万美元。与此同时,韩国企业对一些投资总额在200亿~300亿美元的大型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现代公司甚至开始研究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天然气资源的项目,其中包括两条输气管道:一条由萨哈林经共青城至朝鲜半岛;一条则由雅库特越过俄罗斯远东,经朝鲜至韩国。另外,韩国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俄罗斯向民企转轨的军工企业所青睐,同时也为韩国诸多企业财团介入俄罗斯的转型产业并谋取经济利益创造了良机。

在军事方面,俄罗斯是位“军事巨人”。在外交领域打“军事牌”是俄罗斯惯用的手段。就俄韩军事交流而言,叶利钦政府对与韩国的军事交流与合作显示出强烈的兴趣,几乎要将韩国看做一个潜在的盟国。俄罗斯驻韩国大使在一次会议中表示,两国可以在军事官员交流与联系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双边军事合作。尽管汉城莫斯科基本关系条约不包括军事合作的条款,但1992年叶利钦访问汉城期间,双方还是签订了一个关于军事交流的谅解备忘录。

这个备忘录导致了俄韩双方军事人员、信息的交流以及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合作。1993年,韩国和俄罗斯海军舰队互访,双方决定在1997年举行首次联合海军演习;7月,由四名成员组成的俄罗斯军事代表团访问了韩国,观察了韩国的军事教育和训练体制。另据俄罗斯官方媒体的报道,1992—1995年,时任俄国防部副部长的科科申、格拉乔夫等官员曾先后率团出访了韩国;也是在同一时期,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第一副主席、主席以及国防部长官都曾先后访问过俄罗斯。通过俄韩双方军方上述频繁的互访和交流,两国就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广泛的安全合作机制、扩大双方军事合作范围等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并签署了一系列军事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使得双方的军事合作关系迈向更高的水平。

(二)平壤:被冷落的穷亲戚

以上事实可以看出,自苏联解体前后直至90年代中期,是俄韩关系的“蜜月”期。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受俄韩关系的冲击,朝鲜这个与苏联有着40多年同盟关系的老朋友则备受冷落。

自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苏韩建交起,俄朝关系便迅速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好长一段时间内,两国关系都处于停滞的冰冷状态。朝鲜之所以遭遇被无情抛弃的命运,主要是受冷战结束的国际大背景、新俄罗斯国家发展方向变迁,以及外交战略大调整的影响。在俄罗斯看来,时代变了,作为冷战时期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东北亚对抗的一支重要力量,朝鲜曾发挥的地缘政治作用已不复存在,加之俄罗斯已走上了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以及出于与韩国打交道的需要,已不需要朝鲜这个意识形态伙伴。诚如亲西方政策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俄罗斯首任外长科济列夫所言:“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同南朝鲜友好上,同时同苏联在朝鲜半岛北部旧的意识形态盟国保持高水平的军事合作,这是天真的。”虽说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苏韩已经建交,但苏联与朝鲜基本上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象征性地保持正常的国家间关系。苏联解体后,鉴于叶利钦对朝鲜半岛政策所作的重大调整,俄朝关系开始急转直下,几乎降到冰点,双方领导人的接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94年之前,除1992年1月俄外交部副部长罗高寿作为总统特使出访朝鲜外,俄罗斯高层几乎未涉足过平壤。

苏联与朝鲜于1961年7月在莫斯科签署了为期30年的《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按照该条约的第六条,如果在条约到期之前一年内缔约一方未向另一方提出废止该条约,则条约自动再延长五年。该条约最为关键的是第一条,即当缔约一方遭到外部攻击时,另一方应立即向对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军事援助,这就决定了该条约实际上带有军事同盟性质。但由于俄罗斯独立初期奉行了向韩国“一边倒”的政策,所以针对1991年到期后自动延长五年的《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俄罗斯方面则认为条约已经不符合自己在朝鲜半岛的政策,并于1993年对条约中的第一条给出了新的解释,指出该条款目前只适用于朝鲜遭到攻击时,而不适用于朝鲜发动进攻时。为此,1994年6月2日,叶利钦在莫斯科正式宣布,该条款已经废止,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俄方此举引起了朝鲜方面的极为恼怒。受政治大气候的影响,昔日俄朝之间传统的友谊与交往已风光不再,两国在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的交往活动也因此而急剧减少。

在经济方面,过去苏联与朝鲜经济关系十分密切,朝鲜的国民经济体系几乎是在苏联的帮助与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包括工业、交通、运输、通讯等在内的诸多领域苏联的援建项目比比皆是。另外,苏联长期以来一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甚至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其对朝贸易约占朝鲜对外贸易额的40%。然而,由于苏联的卢布不是国际流通的硬通货,其长期与经互会成员国之间所采取的贸易形式多为记账贸易和易货贸易。于是,自1991年双边贸易改为现汇结算方式后,俄向朝鲜提供的石油及石油制品就大幅减少。1992—1996年间,俄朝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减少,1992年为2.92亿美元,1993年为2.22亿美元,1994年仅为0.96亿美元,与同期俄与韩国约22亿美元的贸易额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为了摆脱朝鲜这个穷亲戚,俄罗斯还取消了对朝鲜的各种经济援助,并要求朝鲜在两国双边贸易中按世界市场价格以硬通货币进行结算,这对本来就缺少外汇的朝鲜来说,所承受的经济打击可谓是雪上加霜。

就军事而言,由于奉行了向韩国“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俄罗斯与朝鲜的军事合作和同期与韩国的火热程度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使两国长期的军事同盟关系基本上名存实亡。与此同时,俄罗斯不但拒绝向朝鲜提供军事援助、疏于与朝鲜进行军事交流,而且追随美日韩,在处理朝鲜半岛事务上向朝鲜施加压力,这对俄朝关系的恶化进一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双头鹰:南张北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俄罗斯在朝鲜半岛奉行“亲韩疏朝”的外交政策并未使俄罗斯从韩国获得想象中的源源不断的经援,反而是顾此失彼,疏远了朝鲜这个重要的战略伙伴,使俄罗斯为此蒙受了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