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皮肤病实效经典
12377200000052

第52章 效方疗法 (3)

第五节 效方疗法 (3)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6例,治愈33例,占71%;好转8例,占17.4%;无效5例,占10.8%。

经验体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以老年患者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病部位的灼痛、窜痛与刺痛,且痛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缠绵难愈。因其多发于胸胁部位,辨证多属肝胆湿热内蕴,复加外染邪毒而致。所以治疗时只重视“邪”和“瘀”的一面,皆重投苦寒清利及辛燥行气之品,结果导致阴津重伤,阴虚邪恋,余毒未清,瘀阻脉络。加之年老气虚阴亏,故患者疼痛非但不减反而加重。本组患者在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咽干燥不欲饮、舌红少苔等阴虚症状,如果能以养阴之品濡润脉道,则阴津充足,血行通畅,通而不痛。余选用四妙全蝎汤,方中金银花、玄参、生甘草清热养阴解余毒,当归、全蝎活血化瘀而止痛,更加生地黄、麦冬、制乳香、制没药、延胡索能增强养阴清热、活血止痛之功。诸药合用,能使阴津充足,血脉流畅,邪无所依,病遂告愈。

方剂来源:南喜连,等.四妙全蝎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四川中医,2003;21(7):83

方15益气活血汤合七厘散

配方:黄芪20g,丹参15g,川芎、白芍、赤芍各12g,地龙16g,全蝎6g,甘草10g。

加减变化:痛在腰背加枳壳、柴胡各10g;痛在腰腹加桑寄生、牛膝各30g;上肢加姜黄12g;下肢加木瓜20g,独活12g;头面部加细辛3g,葛根30g;烦躁者加黄连6g,栀子10g;失眠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病程短、体未虚,尚有余热未净者加生石膏30g,淡竹叶10g;病程久、体虚有寒者去丹参易当归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服合七厘散1.5g,10d为1个疗程。

适应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8例,治愈:疼痛及体征已全消失,患处感觉正常46例,好转:疼痛明显缓解,偶有痛感19例,无效:疼痛及体征无明显好转3例,治愈率为67.8%,总有效率为95.6%。

经验体会:本病治疗应用益气活血汤化瘀通络之法。自拟益气活血汤,应用黄芪益气扶正,遵“气为血帅,气随血行”之义,补正气之不足,以活血之不畅。用丹参取活血化瘀之功。《重庆堂随笔》“丹参降而行”。黄芪、丹参配伍,一甘温、一苦而微寒,故病程短,仍有余热者可用,兼可除烦。而日久,正气虚兼有寒证者去丹参易当归,用辛温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川芎活血行气,辛散止痛,白药、甘草酸甘缓急止痛,赤芍散血活滞,地龙、全蝎为虫类搜剔之品,通经活络,无处不达,必不可少。七厘散为跌打损伤的常用药,每瓶1.5g,可内服外用。药物组成:乳香(醋制)、红花、血竭、麝香、冰片、当归、儿茶、朱砂、降香、没药(醋制)、三七等。其中:乳香、没药、当归、三七活血祛瘀,儿茶、血竭、降香理血止痛,朱砂安神清热,麝香芳香走窜能通诸经,活血去瘀,行滞散结,开经络之壅滞,理气血之不畅,为诸药引导,无所不至,得冰片辛散之功,无瘀不通,顽痛可除。

方剂来源:李启文.益气活血汤合七厘散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天津中医药,2004;21(2):122

第六节 简方疗法

方1

配方:王不留行适量。

用法:焙干研末后用香油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3次,如疱疹已溃者,可将药末直接撒在溃破处。

适应证:活血化瘀。用于带状疱疹疼痛明显者。

方2

配方:马齿苋60g,大青叶、蒲公英各15g。

用法:上药洗净捣烂,敷患处。

适应证:清热解毒、减轻疼痛。用于带状疱疹初期。

方3

配方:紫草、麻油之比为3∶25。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中加热至138℃,50min后将油滤出,等油凉后装瓶备用即可。不管疱疹溃破与否,均可用无菌棉签蘸紫草油涂抹在患处,每日3~5次。7天为1个疗程。

适应证:清热解毒、收敛生肌。用于带状疱疹。

方4

配方:蚯蚓、白糖等量。

用法:挖取韭菜地蚯蚓适量,放在冷水中游动2h,使蚯蚓排出腹内泥土,洗净后捞出放于清洁的碗内,加入等量白糖,数小时后蚯蚓全部溶化。治疗时将溶化的蚯蚓液敷涂患处,立刻产生清凉止痛感觉。每日涂5~6次。

适应证:带状疱疹。

方5

配方:雄黄20g,米醋适量。

用法:将雄黄用米醋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3次。

适应证:祛风散湿、解毒消炎。用于带状疱疹。

方6

配方:白芷、雄黄各10g,米醋适量。

用法:先将白芷,雄黄共研极细粉末,再用米醋调成膏状,备用。外敷患处,每日2~3次。

适应证:祛风散湿、清热解毒。用于带状疱疹。

方7

配方:蛇蜕1条,雄黄7.5g,朱砂5g,冰片1g,鸡蛋清适量。

用法:先将蛇蜕、雄黄、朱砂、冰片共研极细粉末,再与鸡蛋清调匀成膏状,贮瓶备用。外敷患处,每日3次。

适应证:清热解毒、除湿止痛。用于带状疱疹。

方8

配方:生半夏2份,陈醋10份。

用法:先将生半夏研为极细末,纳入醋液中浸泡12h后,取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次。

适应证:带状疱疹,一般搽药1~2次后疼痛减轻,搽3~4次后,疱疹瘪缩多在3~4d后痊愈。不用内服其他的药物。

方9

配方:冰片60g,朱砂10g。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加麻油100ml调成糊状备用。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100ml反复擦洗疱疹区皮肤,挑破水疱使疱液流尽,然后将药物均匀涂于患部每日2~3次。

适应证:带状疱疹。

方10

配方:雄黄、白矾各10g,蜈蚣1条。

用法:共研末,取适量,加香油或植物油调成高浓度溶液,外搽患处,每日4~5次。有发热、口苦咽干、溲赤便秘者,配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

适应证:带状疱疹。

方11

配方:生天南星、蚤休各10g,山慈菇12g。

用法:将上等好酒200ml放入粗碗内,再用上药磨酒,磨完后用药汁擦患处,每日3次。

适应证:带状疱疹。

方12

配方:雄黄50g,2%普鲁卡因30ml,75%乙醇100ml。

用法:将上药混合均匀后,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取此药搽敷患处,每4h更换敷料1次。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适应证:带状疱疹。

方13

配方:雄黄、青黛各10g,冰片8g,75%乙醇175ml。

用法:将前3味药分别研末,过100目筛,然后3药混合后浸入乙醇中备用。用时取上药每日外涂3次于已洗净之疱面上。

适应证:带状疱疹。

方14

配方:雄黄、白矾、血余炭各33g,冰片4g。

用法:共研细末,过筛后混匀,待用。用时将患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将药散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后再盖上油光纸,用5~6层纱布覆盖,绷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2次,结痂后为止。

适应证:解毒、生肌。用于带状疱疹破溃者。

方15

配方:马齿苋适量。

用法:洗净切碎,捣烂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

适应证:清热解毒。用于带状疱初期。

方16

配方:黄芩、黄柏、黄连、大黄各10g。

用法:用95%乙醇(或用高浓度白酒)500ml,浸泡2~3d,尔后用蒸馏水(亦可用凉开水)按1∶1比例稀释后备用。治疗时用该药液涂擦患处,随干随擦,每日涂擦不少于6次。

适应证:清热解毒、利湿散结。用于带状疱初期。

方17

配方:雄黄、龙骨各4.5g,炙蜈蚣1条,麻油适量。

用法:将雄黄、龙骨、炙蜈蚣共研极细粉末、再用麻油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适应证:祛风止痒、解毒收湿。用于带状疱疹。

方18

配方:板蓝根、土贝母、贯众各30g。

用法:将上药加水2000ml,先武火,后文火煎至800ml,过滤去渣;再加水1000ml以文火煎至700ml,去渣;将3次药合煎至沸,待凉至50℃。另取水杨酸粉15g,甘油100ml和香精适量,加入95%乙醇1300ml中,然后再加入上述50℃之药液,以1000转/分的速度搅拌至呈淡黄透明时,装瓶备用,每日以消毒棉蘸药搽皮损区3~4次至痊愈为止。若疱溃有糜烂渗出者,以搽剂50ml兑温开水300ml湿敷患处10~20min。每日2~3次,待干燥结痂再改用原搽剂至愈。

适应证:带状疱疹。

方19

配方:雄黄、五倍子、白矾、黄连各等份,香油适量。

用法:将前4药共研为细末,用香油调匀,成稀糊状。用时,将药直接涂于患处,然后用纱布包扎,每日3~4次。皮肤糜烂者,可将药粉直接撒于患处。

适应证:带状疱疹。

第七节 食物疗法

方1马齿苋粥

配方:马齿苋、薏苡仁各30g,红糖适量。

用法:将马齿苋洗净备用;薏苡仁洗净入沙锅,加适量水熬煮至米半熟时,放入马齿苋同煮至米开花时,放入红糖煮数沸,即可食用。每日温热服用1次,7d为1个疗程。

适应证:清热解毒,健脾除湿。用于带状疱疹等症、疔疮热毒等。

方2柴胡粥

配方:柴胡、大青叶各15g,粳米30g,白糖适量。

用法:将柴胡、大青叶洗净入沙锅,加适量水煎煮,弃渣取汁,再与洗净的粳米入砂锅,加适量水熬煮至米烂时,放入白糖煮沸,即可食用。每日温热服用1次,7d为1个疗程。

适应证:疏肝清热。用于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