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皮肤病实效经典
12377200000044

第44章 荨麻疹 (1)

第13章 荨麻疹 (1)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瘙痒为特征的血管反应性皮肤病。本病特点是皮肤起风团,呈鲜红或苍白色,突然发作,时隐时现,伴剧烈瘙痒,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和全身皮肤任何部位,分急性、慢性两类。急性荨麻疹以儿童、青年多见,骤发速愈,病因较易发现;慢性者以成人为多,可反复发作达数月以上,大多数人找不到病因。发生在眼睑、口唇等组织疏松部位者,则肿胀更为明显,称为血管性水肿。

第一节 西医疗法

本病来势急骤,症状忽隐忽现,常伴剧烈瘙痒,但只要准确辨证,及时治疗,常很快消退。如失治误治或体质过于敏感,则易累及消化道,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累及呼吸道,则引起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等危重症状。本病急性期如失于治疗,容易转成慢性,迁延反复。本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病程在6周之内,称为急性荨麻疹,病程在6周以上,称为慢性荨麻疹。

本病病因复杂,可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复杂因子引起,常见以下几种:①食物如鱼、虾、蟹、牛奶、蘑菇等;②药物如青霉素、安乃近、呋喃唑酮、磺胺类等;③寄生虫、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等;④花粉、真菌孢子、动物皮屑、挥发性化学品等吸入物;⑤冷、热、日光、摩擦、压力等各种理化因素刺激;⑥精神因素;⑦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月经不调、肾病、白血病、淋巴瘤等系统疾病;⑧其他如昆虫叮咬、接触羊毛、毒物等。

一、诊断

1.症状

(1)急性荨麻疹:本病发于任何年龄段,任何时期均可发病。临床表现为:全身泛发或散发,淡红色或白色风团,大小不等,有时有水疱,可融合成环状、地图形或不规则形,迅速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伴有剧痒。严重可累及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累及呼吸道可导致喉头水肿,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

(2)慢性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周者,称为慢性荨麻疹。50%慢性荨麻疹可在1年后症状消失,20%的患者病程大于20年,50%~75%荨麻疹可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

(3)特殊类型荨麻疹:蛋白胨性荨麻疹在暴饮暴食,情绪激动或饮酒时,大量蛋白胨通过吸收而引发皮疹。表现为皮肤充血、发红、有风团,伴头痛、乏力等症状,常很快消退;寒冷性荨麻疹分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家族性从婴儿期开始,持续一生,获得性常从儿童期开始。本病常在受冷后出现红斑、风团,有烧灼感,伴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家族性冰块试验、被动转移试验均阴性,获得性以上试验均阳性。

2.诊断要点根据荨麻疹临床特点,其诊断依据如下。

(1)皮损为大小不等红色或白色风团。

(2)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一般不超过24h,消退后无痕迹,常反复出现。

(3)好发于各年龄段,常伴明显瘙痒。

(4)本病严重时可累及消化道、呼吸道,出现腹痛腹泻,胸闷气促等全身症状。

(5)部分患者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6)急性发病常很快消退,慢性患者常迁延反复;

此外,斑贴试验或特异性过敏源检查可确定部分患者的病因。

二、治疗

治疗原则是寻找和去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局部治疗可给予外用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

1.急性荨麻疹

(1)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赛庚啶、去氧羟嗪等。

(2)肾上腺素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

(3)解痉剂:如阿托品,用于伴有腹痛患者,必要时加用钙剂。

(4)抗生素:用于有感染者。

2.慢性荨麻疹

(1)抗组胺药物:选H1和H2受体拮炕剂2~3种联合或交替使用。

(2)还可选用脑血嗪、利舍平、氨茶碱等。

(3)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组织疗法、自血疗法、组胺球蛋白等治疗。

3.特殊类型荨麻疹

(1)寒冷性荨麻疹可用赛庚啶、6氨基己酸、多塞平,也可用冷脱敏疗法。

(2)日光性荨麻疹可加用氯喹。

(3)胆碱性荨麻疹可用阿托品、溴丙胺太林。

(4)寒冷性荨麻疹、皮肤划痕征、胆碱能性荨麻疹可用酮替芬疗效显著。

第二节 中医辨证治法

本病属于中医学瘾疹范畴,又称为风、风疹块,病属禀性不耐,复感风邪,搏于肌肤,治宗祛风、止痒、调和营卫等法。根据其发病特点,中医称之为“鬼饭疙瘩”“风乘疙瘩”“瘾疹”“风疹块”“风瘙瘾疹”等。早在《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就有“隐疹”的记载,如“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外科大成·瘾疹》记载:“瘾疹者,身小魇于皮肤之中,憎寒发热遍身瘙痒。经云:劳汗当风,乃生痤疿。热微色赤,热甚色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瘾疹证治》说:“世医论瘾疹,无不谓是以肤间风。……内则察其脏腑虚实,外则分其寒暑风湿,随证调之无不愈。”

一、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较为复杂,禀赋不耐、气血虚弱、营卫不和是其内因,虚邪贼风、鱼腥辛辣、膏粱厚味等是外因。前者是发病的基础,为本;后者是发病的条件,为标。标象明显则发病急,来势猛,本虚突出时,则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1.风热相搏发作急骤,系因风热邪气搏于营血所致。

2.风寒外袭多因风寒袭表,以致营卫失和,邪阻络脉而成。

3.卫外不固多为体虚正气不足,表虚致腠理不密,卫外失固,外风入侵所致。

4.气血两虚久病或病后气耗血伤,气虚则卫外不固,血虚则风从内生,肌肤失养所致。

5.心经郁热多因情志不遂,心火炽盛而致。

6.脾胃湿热因饮食不节,进食发物,致脾胃不和,气机不畅,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可透达,化湿生热,郁阻肌腠之间而发。

7.虫积伤脾多因饮食不洁,虫积中焦,伤及脾胃,生湿蕴热,郁于肌肤而发。

二、辨证论治

1.风热相搏型

主证:风团色红,扪之热感,遇热增剧,得冷则缓,瘙痒难忍,恶风微热,口渴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散热、清热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蜕、金银花、连翘、牡丹皮、生石膏、生甘草。伴发热加黄芩、栀子;咽喉肿痛加板蓝根、大青叶、桔梗。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风寒外袭型

主证:疹块色淡或白,伴有瘙痒,风吹、着凉或浸涉冷水后加重,得热则减,自觉畏寒恶风,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桂枝、白芍、羌活、独活、麻黄、秦艽、浮萍、生姜、大枣。恶寒怕冷加附子、肉桂;瘙痒剧烈加蜈蚣、乌梢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卫外不固型

主证:患儿素体多汗,常因表虚而恶风自汗,汗出着风则出风团,针头至豆大小,成批出现,瘙痒不止,发作不休,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则:固表和卫、御风敛汗。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白术、防风、牛蒡子、荆芥、蝉蜕、苍耳子、浮小麦、煅牡蛎、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气血两虚型

主证:疹块色淡或与肤色相同,风团反复发作,瘙痒不止,可迁延数月甚至更长,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昏眩晕、面色白、体倦乏力、食欲缺乏等,舌淡,苔薄,脉细而缓。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润肤。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当归、熟地黄、何首乌、鸡血藤、白蒺藜、炙甘草。头昏眩晕加茯神、远志;食欲缺乏、消瘦加神曲、山楂、麦芽。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5.心经郁热型

主证:风团色红,灼热刺痒,搔之即起条索状皮疹,继而融合成片,晚间痒甚,情绪波动或心神不宁之际发疹较甚,伴心烦、哭闹不安,兼有口舌糜烂,舌尖红,脉细数或滑数。

治则:凉血清心、安神止痒。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当归、生地黄、赤芍、茯神、珍珠母、远志、何首乌、五味子。性情急躁或情绪易波动加柴胡、白芍;口舌糜烂加黄连、栀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6.脾胃湿热型

主证:风团色淡,形如云片,剧痒,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缺乏,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脾和胃、清利湿热。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茯苓、苍术、厚朴、栀子、泽泻、茵陈、薏苡仁、枳壳、六一散(包)。恶心、呕吐加姜半夏、陈皮、竹茹;食欲缺乏加神曲、山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7.虫积伤脾型

主证:多见于身体消瘦的患儿,疹块瘙痒,发无定处,时有脐周腹痛,或有偏嗜不良习惯,面色萎黄或有虫斑、夜间磨牙,苔白或腻,脉濡。大便检查可见寄生虫虫卵。

治则:驱虫消滞、健脾疏风。

方药:乌梅丸合保和丸加减。乌梅、使君子、胡黄连、黄柏、细辛、木香、茯苓、神曲、防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配合外治则:炉甘石洗剂外搽,1日数次,或用百部、地肤子等中药煎水外洗,每日1~2次。用于各证。

第三节 中医外治疗法

方1

取穴:风团主要发生在头面部取丝竹空、迎香、风池;在腹部取中脘;腹痛加足三里;在腰部取肺俞、肾俞;在下肢取伏兔、风市、足三里、委中。病因取穴:风热之邪所致者取大椎、风池、百会、委中;肠胃不和所致者取大肠俞、中脘、合谷、足三里。

治法:虚证施补法,实证施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10~15min,每1~2d1次。

适应证:调理经气。用于荨麻疹。

方2

取穴:主穴取肩髃、曲池、血海、膈俞、三阴交、足三里;配穴取阳溪、合谷、开井。

治法:进针得气后均采用平补平泻,每10min进针1次,行针1~2分,如此反复3次,取针后即刻进行穴位注射。取曲池(双)、血海(双)两穴交替运用,每穴注入2ml药液,当归注射液与维丁胶性钙各等量。

适应证:顽固性荨麻疹。

方3

取穴:合谷、阳池、曲池、行间、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治法:鲜生姜切片贴在穴位上,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适应证:慢性荨麻疹或寒冷性荨麻疹。

方4

配方:楮桃叶、苦参、威灵仙、苍耳子、浮萍、路路通、香附、吴茱萸、百部等。

用法:任选3~5味,煎汁,外洗或外涂,每日1~2次。

适应证:皮疹泛发,瘙痒剧烈者。

方5

配方:香樟木30~60g,或晚蚕沙30~60g。

用法:煎汤先熏后洗,每日1~2次。

适应证:皮肤瘙痒者。

方6

取穴:主穴取肺、荨麻疹;配穴取寒冷性荨麻疹加刺脑点、枕、交感;风热性荨麻疹加刺心、肝;胆碱能性荨麻疹加刺交感、肾上腺、抗过敏点;蛋白胨性荨麻疹加刺大肠俞、胃;血清病型荨麻疹加刺心、肾、神门。

治法:施泻法,针刺后留针30min,每日1次。

适应证:慢性荨麻疹。

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