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下)
12377000000021

第21章 年终考核与公开考录地厅(局)级领导干部情况研究(1)

公开选拔地厅(局)级公务员实效分析及培训需求

内蒙古行政学院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内蒙古人事厅公开选拔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尝试。从1995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3次运用“一推双考”(即民主推荐、统一考试与组织考察相结合)方法,先后公开选拔任用了38名副地厅(局)级公务员。

客观、系统、科学地调查评估这一尝试,总结经验,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高级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公开选拔地厅(局)级公务员也对中高级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考试走上领导岗位的地厅(局)级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公务员培训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从发展的观点看,这些人的培训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地厅(局)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具有较高理论知识素养的领导干部的一般需求,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从“公开选拔”的实效和选用者的培训需求两个重点出发,我们设计了两套问卷,一套为《“一推双考”地厅(局)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另一套为《“一推双考”录用地厅(局)级公务员的评价问卷调查》。(报告后附3套问卷)此外,还设计了一套相关问卷:

《中高级公务员自我评估及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在分别经过对地厅(局)级、处级及一般干部试填修改后,于9月份开始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一推双考”地厅(局)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需求调查问卷》是发给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的38位副地厅(局)级公务员的,该问卷共发出38份,回收33份。问卷回收率为86.8%。

《“一推双考”录用地厅(局)级公务员的评价问卷调查》是发给与“一推双考”任用者有关的周边人员的,该问卷共发出915份,回收809份,有效卷804份,有效回收率为87.87%。其中有55个地厅(局)机关,回收问卷579份;46个旗县,回收问卷94份;5所高等院校,回收问卷84份;2个科研院所,回收问卷13份;1个社会团体,回收问卷8份;1个企业,回收问卷20份(另有6份单位填写不详)。在以上这些部门和单位中有20个为经过“一推双考”走上地厅(局)级领导岗位同志的所在单位,从这些部门和单位中回收的问卷共有269份,占问卷回收总数的33.5%。在回收的问卷当中,填写者有自治区直属机关的地厅(局)级领导干部49人,处级干部495人,科级和科级以下干部218人;有盟市旗县的党政领导干部94人,还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行政干部计117人。问卷发放、回收后,课题组用SPSS/PC4.O系统软件对问卷进行了计算机处理和人工统计,得出72360个数据。

一、公开选拔地厅(局)级公务员的实效分析

(一)社会实效“一推双考”是一项面向社会的工作,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覆盖面广、透明度高,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为了充分体现这一特点,自治区党委在这项工作中,采取不同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了“一推双考”的重大意义和运作程序。经过3次公开选拔工作,“一推双考”这一新鲜事物已经为各级干部所了解,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从回收的804份《“一推双考”录用地厅(局)级公务员的评价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社会上大多数人、特别是党政机关的干部对“一推双考”的了解程度是比较深的。在“您对‘一推双考’的了解程度”这一项目下,选择“很了解”的有167份,占总数的20.82%;选择“了解一些”的有566份,占总数的70.57%,两者相加占到了回收问卷总数的91.4%。

从回收问卷的统计结果看,绝大多数人对“一推双考”这种选拔领导干部的方法持肯定态度。在“您对‘一推双考’的价值评价”的多项选择中,选择最多的“是选才的形式之一”,有460份(49岁以下者为406份),占总数的57.35%。其次是“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为323份(49岁以下者为365份),占总数的40.27%。这表明对“一推双考”这种选拔领导干部的做法,人们普遍是认可的,特别是工作在党政机关的各级中青年干部对这种做法更是持积极的态度。

人们对“一推双考”、公开选拔地厅(局)级公务员的效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普遍认为“一推双考”对选拔优秀中高级公务员的“作用会很大”和“会有作用”。在回收的804份问卷中,有113份选择了前者,有526份选择了后者,两者相加达到了总数的80%。另外,大多数人对公开选拔地厅(局)级公务员工作的信度作出了积极的评价,在“您对‘公开选拔,地厅(局)级公务员录用客观性的评价”项目下,选择“很客观”和“基本客观”的有427份,占到了总数的53.24%;有224份选择了一般化,还有95份选择了“说不清”,这两者相加占总数的39.77%;而选择“不太客观”和“不客观”的分别为24份和18份,两者相加只占总数的5.2%。相应地,在对“公开选拔”报名条件的适合性评价方面,认为“基本适合”的有554人,占总数的69%。对内蒙古自治区3次“公开选拔”地厅(局)级公务员成功原因的主观判断,排在第一位的是“扎实的理论功底”,选择此项的有433人,占总数的55.2%;排在第二位的是“丰富的实践经验”,选择此项的有323人,占总数的40.27%。另据《“一推双考”地厅(局)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统计,在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的33位同志中,有16人认为自己在“一推双考”的考试中考得好的主要因素是“理论功底扎实”,还有16人认为考得好是由于“实践经验丰富”,各占总数的48.48%。同时,在对“一推双考”考试内容的评价方面,也是肯定者占了多数:在该项目下,选择“基本适合”的有330人,占总数的41.14%;选择“一般化”的有224人,占总数的27.93%;还有“不知情”者117人,占了14.55%。由此可见,尽管作为一种尝试,“一推双考”本身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但社会各界对这种方法的信度相当高,绝大多数问卷填写者对通过公开选拔走了领导岗位的地厅(局)级公务员寄予厚望。在“您认为通过公开选拔任职的地厅(局)级公务员的工作将会是”的项目下面,有210人选择了“胜任工作”,另有312人选择了“基本胜任工作”,还有65人选择了很有开拓性,三者统加起来占到了总数的73%;而回答“工作难以胜任”的只有24人,不到总数的3%。

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对“一推双考”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作了这样描述:“从反馈的情况看,广大干部群众对’一推双考,公开选择副地厅(局)级领导干部的做法是支持和拥护的,新闻媒体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一些同志给组织部打来电话,称‘一推双考,为真才实学者提供了’竞技场‘,向平庸无能、跑官要官的人亮出了红牌,是一件大好事”。也正是在上述意义上,使得“一推双考”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各极干部中产生了较大的震动,并因其显著的公开性和竞争性而得到了多数人的肯定。这对我们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无疑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用人实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在我国干部制度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的一种大胆尝试,从内蒙古自治区3次采用这种方法选择任用地厅(局)级领导干部的情况看,这种方法除了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而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以外,同时也在选人用人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其主要表现为:

1.拓宽了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渠道长期以来,我们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上实行的主要是委任制,即使是部分选任制的干部,也基本是由组织上提名确定。应当说,实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方法,能够在更大范围,大规模、并及时地把一些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在内蒙古自治区的3次公开选拔中,第1次有144人参加了公开考试,为选拔人数的24倍;第2次为265人,为选拔人数的22倍;第3次为1083人,为选拔人数的54倍。3次当中,每一次都是既有盟市旗县的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也有自治区直属机关的处级干部,还有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同级干部。从录用的情况看,也是既有盟市旗县的同志,也有直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同志。据统计,在已被录用的38人中,原为盟市旗县的处级领导干部有19人,占总数的50%;原为自治区直属机关的处级干部有15人,占总数的39.47%;原为企事业单位相当于处级的领导干部4人,占总数的10.53%;原被组织部掌握的后备干部有28人,占总数的73.68%,而相应地有10名原来并未被组织部列为后备干部的同志也通过公开选拔走上了领导岗位,占总数的26.32%。这表明,公开选拔作为一种新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法,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方面确实有着突出的作用。

2.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机会“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一推双考”工作中始终贯彻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了充分体现这些原则,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精神,切实做到了把选拔条件和对象,程序和步骤,标准和结果,都予以公开。同时,对笔试、面试成绩和入围考察人选及任用名单都及时公布。在报名、考试和录用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干部,不论是群众推荐、组织推荐,还是个人推荐、本人自荐;不论是自治区直属机关的干部,还是盟市旗县的干部;不论是党政干部,还是专业技术干部,都一视同仁,严格按照选拔程序,参加同一标准的考试,接受组织的考察,从而使每位参选人员都有平等的竞争和中选的机会。这就突破了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用人问题上的陈旧观念和落后做法,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在第1次选用的6人中,原来在副处级岗位上的就有2人,其中1位只有34岁。在第2次选用的12人中,也有1名35岁的年轻干部。

3.促进了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作为干部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一推双考”较好地实现了岗位和人才的双向选择,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选用干部过程中,组织部门不仅严格地考察了被选用者的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廉政勤政情况,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了竞任职位和领导班子对干部素质的特殊要求,考虑到了干部的专业化程度、民族和年龄结构等。特别是在第3次选拔工作中,采取了不定岗方式,即只公布选拔条件和名额,待任用人选确定之后再根据领导班子缺额情况和干部特长安排使用。这样做,既激发了广大干部踊跃报考的积极性,又促进了领导班子结构的整体优化,同时也较好地发挥了干部的特长。统观内蒙古自治区公开选拔地厅(局)级公务员的情况,可以看出,在3次选用的38名干部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这些同志不仅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而且自身条件与职位要求接近,与领导班子的整体优化相适应。这些同志的任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地区和部门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特别是熟悉经济工作的年轻干部偏少的问题。可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对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作用是直接的、显著的。

4.发现和储备了一批优秀的领导干部后备人才尽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直接作用是拓宽用人渠道、任用优秀人才,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效能却不仅局限于此。在内蒙古的3次公开选拔中,虽然正式提任了38名同志,但每次都有超过任用人数4倍以上的人员通过笔试和面试进入最后的组织考察阶段。这就使得在公开选拔任用优秀人才的同时,也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进入了组织部门的视野,被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并有7名同志又相继被提拔为地厅(局)级领导干部。从而使公开选拔地厅(局)级公务员这一做法产生了选任少数人,发现多数人,储备一批人的良好效果。

5.增强了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一推双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鲜事物,不仅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而且增强了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在首次公开选拔中,有将近一半的报名者是自荐的;第2次也有104名是自荐的。这种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和精神,说明作为一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法的完善,能够激发起这么多有志之士的积极参与,足见其在广大干部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影响是深刻而巨大的。为了激发更多的干部参与竞争,也为了使“一推双考”工作与常规考察任用(后备)干部很好地结合起来,在1997年和1998年的选拔工作中,自治区党委在鼓励干部自荐和组织、群众推荐的同时,还作出了凡是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必须报考的硬性规定。

在这次公开选拔中,全区共有1059人参与,其中后备干部占了1/3。

事实表明:“一推双考”的积极意义,不仅是选人方法上的拓展与丰富,而且在于有效地带动和促进更多的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参与竞争意识的开拓创新精神。

(三)工作实效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一推双考”选拔任用地厅(局)级公务员这一做法的时间相对较短,现在还难以对公开选拔地厅(局)级领导干部在工作的促进作用等方面的实效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估。但从组织部门的年度考核和周边群众的反映中,我们还是可以对其工作实效作出以下一些基本估计。

从组织部门的考核和周边群众的反映看,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的绝大多数地厅(局)级公务员是合格和优秀的。在1997年考核的18人中,有2人为优秀,15人为合格,1人为基本合格。而从周边同志的反映看,这些同志的综合素质和工作干劲都是比较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