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急症救治指南
12374100000034

第34章 急性意识障碍

第三十四章 急性意识障碍

(类型)

1.嗜睡是一种病理性倦睡,表现为延长的睡眠状态。但当呼唤或推动病人的肢体时,病人可立即转醒,并能进行正确交谈或执行命令,说明病人有正确的意识活动。一旦撤除刺激后,病人又继续入睡。

2.昏睡这是一种比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一般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给予强烈的疼痛刺激,可有短时的意识清醒,有正确的语言行为表现。维持时间较短,当刺激减弱,可很快又进入睡眠状态。

3.蒙眬状态为意识狭窄状态,第二信号系统功能下降,使后天学习来的第二信号系统接受、表达出现部分障碍,答非所问,时对时错,但第一信号系统完整。注意涣散不能集中,整体的判断和思考障碍。虽对复杂问题处理困难,只能在局限的范围内做固定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日常行为,所以不注意时多不能被发现。恢复后常遗留健忘,对这一状态下发生的内外环境的变化不能回忆。

4.意识模糊亦称意识混浊,意识水平较意识蒙眬进一步下降,第二信号系统功能完全丧失,但第一信号系统功能正常。主要表现认识功能有障碍,语言、文字能力丧失,不能对答,但对声光疼痛等有感受有反应。

5.昏迷脑功能处于严重抑制状态,造成病人高级神经功能活动丧失,对于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1)轻度昏迷:又称浅昏迷。皮质功能抑制深到基底节、视丘。第一信号系统反应能力开始减弱。临床表现开眼反应消失或偶见呈半闭合状态,疼痛刺激反应消失,但延髓、脑桥的各种反射存在,即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眼前庭反射存在,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2)中度昏迷:抑制水平达脑桥时,使得脑桥以上的反射减弱或消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眼球无运动,角膜反射、眼前庭反射、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节律紊乱,可见到周期性呼吸及中枢神经性过度换气。

(3)深度昏迷:抑制水平达到延髓,使延髓的功能有一定受损,生命中枢的各种反应紊乱。脑电广泛慢活动。

6.谵妄急性起病,持续时间多为数小时至数天,通常不超过1周,偶尔达到1个月。症状波动,常在夜间变得更为剧烈。可伴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模糊、蒙眬,伴有注意力的集中、保持、转移能力下降。认知改变包括记忆力障碍、定向力障碍、语言障碍、判断力障碍,精神运动兴奋或下降,知觉障碍(曲解、错觉、幻觉)等,其发生不能用先前存在的痴呆等来解释。

(处理)

1.首先要结合患者的原发病、现患疾病及其可能的并发症、用药史、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原因,对因处理。

(1)明确详细的病史了解:发病的急缓,意识障碍的过程,伴随症状,既往史,服药史,发病的现场与环境等。

(2)快速准确的查体:意识状态的类型与分级;生命体征;皮肤、黏膜、肢体、头面部的观察;神经系统查体;脑干反射(呼吸模式、瞳孔变化、眼球运动、肢体运动与姿势);脑疝特点。

(3)重要详细的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酮体),便常规(潜血),呕吐及分泌物,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可疑的药物检测,X线胸片、头颅CT、血压等。

(4)引起老年人急性意识障碍常见的相关系统性疾病:

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栓塞、急性硬膜下出血、脑干病变、脑疝、晕厥、头部外伤;

②急性心肌梗死、阿斯综合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急进性高血压;

③肺部感染、高热、哮喘、过度换气、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④低血糖发作、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⑤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

⑥肾性脑病;

⑦药物、酒精;

⑧误吸、窒息。

2.系统的监护与急诊处理措施。

(1)原则:

①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②避免系统损伤,尤其是脑损伤的进一步加重;

③周密检查以确定病因。

(2)系统观察与监护:

①血压、心电、呼吸。

②意识障碍的系统观察包括。神志的变化,对语言、疼痛刺激的反应;眼球的位置与运动,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角膜、睫毛反射,头眼反射;视反射、听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呼吸节律;吞咽、咳嗽、睡眠-觉醒等表现。

(3)具体措施: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血压稳定,维持循环血量。

②酸碱、电解质、渗透压平稳。

③抗感染,控制体温。

④脱水降低颅内压。根据病情选用20%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白蛋白、激素等。

⑤控制抽搐。地西泮10~20mg,或氯硝西泮1~2mg,静脉注射;酌情再给予苯巴比妥0.1~0.2g,肌内注射,4~6h内可重复。

⑥控制兴奋。氟哌啶醇2~5mg,肌内注射(地西泮、奋乃静等,注意患者的意识水平)。

⑦促进脑代谢。胞磷胆碱、脑活素等。

⑧促醒。纳洛酮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次0.4~0.8mg。静脉注射应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