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急症救治指南
12374100000021

第21章 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一)

第二十一章 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一)

一、失水

失水(dehydration)是指体液,特别是细胞外液的容量减少。常见病因为水摄入过少或水丧失过多,如经消化道丢失(呕吐、腹泻、肠瘘等丢失大量消化液而又不能补足时)或经肾、皮肤、呼吸道丢失。根据失水与失钠的比例,可分为等渗性失水(失钠和失水比例相等)、低渗性失水(失钠多于失水)及高渗性失水(失水多于失钠,即单纯性失水)。

(诊断要点)

1.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口渴、体重减轻,少尿或无尿,口唇和口腔黏膜干燥,严重者体温上升,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

2.严重程度判断可分为三度(按Marriott法)。

(1)轻度失水:失水占体重2%~3%。

(2)中度失水:失水占体重4%~8%,病者口腔黏膜干燥,尿量减少,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失水热,有神经系统症状存在等。

(3)重度失水:失水占体重10%~13%,病情严重者口渴,嗜睡、躁动、谵妄、幻觉甚至昏迷等神经症状;少尿以至无尿、氮质血症和急性肾衰竭。

3.实验室检查

(1)血钠>150mmol/L(见于中、重度失水者)。

(2)血浆渗透压升高(>320mmol/L)。

(3)尿比重增高。

(4)尿钠正常。

(5)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升高。

(治疗)

1.治疗原发病。

2.重度急性失水者应立即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1000ml,于1~2h内滴注完,以后再按血电解质或临床情况估计补液量。

3.补液量的估计。

(1)根据失水的程度计算:体重每下降1kg需补充液体1000ml计算补水量。

(2)根据现有体重和血钠浓度计算:

男性所丢失液量=4×现有体重(kg)×[所测血清钠值-142(mmol/L)]。

女性所丢失液量=3×现有体重(kg)×[所测血清钠值-142mmol/L]。

(3)按血细胞比容计算:

所丢失的液体量=

所测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体重(kg)×200正常血细胞比容

注:正常血细胞比容,男性48%,女性42%。

(4)每日实际补液量除按上述公式计算外,尚需补充生理量(1500ml)和目前继续的丢失量。

4.补液速度:原则上先快后慢,在开始补液8h内,先补充计算总量的1/2,然后根据临床表现、尿量和血钠等综合判断,如仍有失水,余下的量于24h内平均地补给,切忌将每日液量一次输入。

5.补液的途径:轻度失水一般可经消化道补给;中、重度失水者可静脉补给。

6.补液的种类:初期可用5%葡萄糖溶液,经治疗以后如血钠下降,尿比重降低,可适当补充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渗透压升高明显者,初时可使用0.45%氯化钠低渗溶液。

7.补液注意事项

(1)从公式推算出的补液量,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人临床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增减。

(2)在静脉补液过程中,如血清钠已达到安全水平(150mmol/L),要减慢补液速度,防止水中毒而引起脑水肿。

(3)如补液后,尿量增多至30~40ml/h,要注意低钾血症的发生。

(4)注意纠正酸中毒。

(5)老年人短期内补充大量液体,要注意避免发生心力衰竭。

二、水过多

水过多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机体入水总量超过排水总量,以致水在体内潴留,重者称为水中毒。常见于肾脏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等。

(诊断要点)

1.症状体征

(1)急性水中毒:起病急骤,多有颅内高压综合征的表现,如发生脑疝则可导致呼吸、心搏骤停。

(2)慢性水过多:起病发展缓慢,轻度水过多者症状大多缺乏特征性表现,常被原发病所掩盖。累及神经中枢时可有头晕、嗜睡等,消化道表现腹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水肿常不显著,但体重可增加。累及心脏时可有心悸、气促、不能平卧。

2.实验室检查

(1)血浆渗透压和血钠降低。

(2)尿钠增多。

(3)血红蛋白(Hb)、血红胞比容(HCT)降低。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轻、中度水过多严格控制水入量,适当限制钠盐,并给予利尿药。

3.急性重度中毒:除禁水外,用利尿药如呋塞米促水分排出,可用渗透性利尿剂,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以利尿脱水;也可静脉滴注3%~5%氯化钠溶液,以迅速改善体液的低渗状态和减轻脑细胞肿胀。肾衰竭者或难以处理的急性水中毒,可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滤治疗。如有脑水肿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可酌情使用地塞米松,如有惊厥等可以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