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12373800000148

第148章 神经衰弱 (2)

第八章 神经衰弱 (2)

6.菖蒲郁金散石菖蒲6g,郁金6g,枳实6g,沉香6g,朱砂2g,琥珀2g,炒枣仁6g。共研细末,混匀备用。每次取药末,填敷脐中滴生姜汁适量,外盖纱布,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1周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种顽固性失眠。

7.磁朱胶连膏磁石30g,朱茯神15g,黄连、阿胶各10g。将磁石、朱茯神先煎取汁,再加黄连稍煎后去渣取汁,阿胶烊化,混匀,睡前趁热摊贴于胸前,每晚1次,每次20分钟后擦净入寐。用于失眠阴虚火旺者。

(针灸治疗)

1.辨证取穴取神门、三阴交、风池、内关。肝郁气滞者配肝俞、太冲,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肝肾阴虚者配肝俞、太溪。针神门直刺0.5~0.8寸,使麻胀感向手部放射;针三阴交从内向外直刺0.3~0.5寸,使局部麻胀感向下放射;针风池时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刺0.5~1.0寸,麻胀感上下传导更好;针内关直刺0.5~1.0寸,使局部麻胀感向手放射。其他配穴按常规腧穴针刺。以上诸穴均采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手法不宜过强,每日针1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穴位注射睡眠障碍者以0.5%普鲁卡因(注射前行皮试阴性后方可应用)10ml行百会、风池、内关、神门、太阳等穴注射,每个穴位注射0.5 ml,每日1次,连续注射10天后,一次性注射器吸取脑多肽针剂1ml,在一侧风池穴处消毒,按穴位操作常规进针,破皮肤,进针幔,针尖对准鼻尖方向,进针0.5寸,缓缓推药液约0.5ml后出针。

3.电针取穴:太阳、印堂、百会、四神聪、风池。方法:用2~3VC,68051型电针正负极分别连双侧太阳、风池穴上,通电后病人有整个枕区甚至头顶部麻木感及颈头顶部放射感,此时即达治疗目的。每日1次,10~12天为1个疗程。

4.耳针主穴:阿是穴。配穴:内中魁。阿是穴位置:多位于两耳根之上半部。内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侧正中线,近指侧节横纹中点一穴,前后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治法: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治疗时间以上午或下午为佳,夜晚进行者效果较差。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1个疗程。

5.头针主穴:百会、四神聪。配穴:涌泉。治法主穴针刺。先针百会,向前横刺1寸,施快速均匀左右捻转手法,持续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48小时。百会起针后,继针四神聪,均向前横刺1寸,以提插手法,轻、快、匀运针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24小时。出针后,再针百会如前法。如此,以9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配穴,取珍珠粉、砂粉、大黄粉、五味子粉适量混匀。每次3g用鲜竹沥调成糊状,均分两份,集中涂于5cm×5cm大小的医用胶布上。于每晚睡前分贴于左右涌泉穴,连续9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6.灸法取三阴交、神门穴。用灸条对准穴位,距6cm左右进行灸烤,以皮肤红润、充血为度,但应防灼伤。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按摩)

1.平推背部舒畅法患者俯卧于床上,医者立于其侧,双手掌自肩胛区下推至双足脚跟处,时间2分钟。

2.拿揉脊旁解经法医者姿势不变,用双手拿揉脊旁膀胱经1、2侧线,时间3分钟。

3.点按经穴宁心法患者仍俯卧。医者双拇指分别点在患者风门、心俞、脾俞、胃俞、肾俞,每次静压1分钟。

4.拿揉下肢调理法患者姿势同上,医者双手自上而下拿揉患者下肢肌群3分钟。

5.搓颤涌泉安神法患者姿势不变,双足尖相对,医者分别用双掌揉搓和双拇指点颤涌泉穴,时间5分钟。

6.推揉腹部增食法患者仰卧,下肢屈膝,使腹肌放松,医者用双掌沿胃肠走向推揉腹部2分钟。

7.捏拿下肢输导法患者姿势不变,下肢伸直,医者分别捏拿患者双侧胃经路线,时间2分钟。

8.揉按头部催眠法患者姿势不变,医者坐于头前,双掌根推揉其前额部,并配取百会、太阳、角孙、率谷等穴,后改为其侧指打法,时间10分钟。

9.搓揉上肢调和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其后,分别用双掌搓揉两上肢,并配取神门、内关2穴,时间2分钟。

(饮食疗法)

1.猪心1个,洗净切丁,枸杞叶150~200g,用花生油按常法炒熟佐餐。

2.猪脑1个,山药50g,枸杞子15g,洗净后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食盐、葱、姜,煨熟即成。

3.猪脑100g泡入清水中,剔除血筋洗净,滤水后加适量黄酒、葱、姜,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取出,凉后加入芝麻油10g,酱油、蒜泥各适量,拌匀即可食用。每2~3日1次。

4.糯米、薏苡仁各50g,红枣10枚,加水共煨粥。每日2次,连服10天。

5.莴笋中有一种乳白色浆液,具有安神作用。使用时,把莴笋带皮切片煮熟,睡前喝汤。

(名医临证经验)

1.高世钦滋阴止痛汤治水不济火,肝阳上亢。

方药组成:大生地黄12g,天、麦冬各9g,细石斛9g,珍珠母(先煎)18g,煅龙齿(先煎)12g,茯神9g,炒枣仁9g,夜交藤12g,夜合花6g,炒杭白菊9g,嫩钩藤(后下)9g,炒牡丹皮4.5g。

功效:滋阴潜阳,安神定志。

主治:症见头痛偏左,失眠多梦,舌红中剥,脉数弦细。

方解:证属水不济火,肝阳上亢。故以生地黄、天冬、麦冬、石斛滋阴补肾以治其本;珍珠母、钩藤、杭菊、龙齿平肝潜阳以治其标;茯神、枣仁、夜交藤、夜合花、牡丹皮安神以定志。

2.周清自拟解郁汤治疗神经衰弱。

方药组成:琥珀(冲剂末)1g,合欢皮15g,白芍药9g,黄连6g,阿胶(烊化)10g,黄芩6g,酸枣仁 15g,知母10g,茯苓10g,川芎15g。

功效:滋阴降火,解郁安神。

主治:郁郁寡欢,心燥难安,舌尖红,脉细数。

方解:解郁汤中琥珀安五脏,定神志,镇惊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入脾补阴,入心缓气而令五脏安和,神气舒畅;白芍药益血柔肝益脾,用其苦入心,收敛肝阴;配合黄连阿胶汤取其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之功;酸枣仁汤疏肝养血安神。若纳呆加木香、香附;肺热加百合、知母。

3.周亮催眠汤治神经衰弱顽固性失眠。

方药组成:枣仁、磁石(先煎)、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淡豆豉、山栀子、远志、陈皮、白术各10g,天竺黄、知母、琥珀(冲)各6g,石斛、柏子仁、淫羊藿各 12g,合欢皮、夜交藤、枸杞子各15g,生百合20g,朱砂(冲)1.5g。

功效:养心安神,镇静催眠。

主治:心中烦满,怔忡不寐,辗转不宁,舌红苔薄黄,脉数。

方解:磁石、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朱砂镇心安神;陈皮、白术化痰;合欢皮、夜交藤、柏子仁、生百合、枸杞子平调心肝肾,交合阴阳。全方有养心安神,镇静催眠之功效。若纳呆加木香、香附;热甚加栀子,黄芩。

4.欧阳玉清镇汤治痰郁。

方药组成:茯神20g,枣仁25g,远志12g,石菖蒲10g,石莲子10g,当归10g,生地黄10g,贝母10g,麦冬10g,柏子仁10g。

功效:养心安神,清热豁痰。

主治:心烦不宁,时时惊恐,健忘食少、疲倦无力,舌红苔腻,脉弦滑。

方解:茯神、枣仁、石莲子、柏子仁养心安神,贝母、麦冬、石菖蒲清热豁痰;少佐当归、生地黄、贝母、麦冬滋阴养液。

5.陈可琥珀多寐丸治疗失眠。

方药组成:琥珀、茯苓、制远志、羚羊角(水牛角代)、党参、炙甘草、鲜猪血各等份为丸,1.5~3g/d,分2次服。

功效:平肝镇惊,养心安神。

主治:心烦易怒,头目胀痛,夜难入眠,舌红苔黄,脉弦。

方解:羚羊角清热平肝;琥珀、茯苓、制远志镇静开窍;党参、炙甘草、鲜猪血益气养阴,全方有平肝镇惊、养心安神之功效。体质虚寒者加白术,黄芪。

6.董建华丹参枣仁汤治疗失眠。

方药组成: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功效:养血清肝,镇静安神。

主治:心肝火旺,心肾不交的失眠。心肾不眠,难以入睡,睡即多梦,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弦数。

方解:丹参入血,既养心肝之血,又凉血分之热,从而起到安神作用,为本方主药;炒枣仁养肝血;柏子仁补心阴;生龙、牡镇静以增安神之功;夜交藤清虚火安心神;如肾水虚亏,加生熟地黄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燥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甲、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

7.赵棻紫灵汤治疗失眠。

方药组成:紫石英30g,灵磁石3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党参12g,茯苓10g,麦、谷芽各30g,生甘草3g,淮山药15g。

功效:健脾补肾,安神定志。

主治:适用于阴虚阳亢者,症见头晕目眩,耳鸣,甚则耳聋,肢倦神疲,纳呆,舌淡,脉弱。

方解:方中用磁石、紫石英一寒一温,以镇摄元阳,益阴安神;菟丝子、枸杞子助磁石补肾益阴,以潜元阳;党参、茯苓、山药、甘草补中健脾益气;加谷芽以助消化,同时还有防金石之药伤胃之功。

8.徐景藩安神煎治疗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