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用药心得2
12371300000029

第29章 祛风湿化湿利水药 (4)

第三章 祛风湿、化湿、利水药 (4)

给合现代对猪苓研究的结果看,猪苓的主要成分是多糖类的葡聚糖,诸凡多糖类的中药,大都有一定的扶正抗癌作用,如常用的茯苓、云芝等,此点通过我们多年使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制之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的疗效观察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疗效满意,已能肯定是较好的免疫调节剂。使用后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的增强,中医学讲就是扶正。正气得复,就能“轻身耐老”,实验业已证明,大凡使用健脾之剂,都能获得免疫功能的提高(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

余冒昧认为,扶正之功,猪苓应列为前茅,在此也大胆提出,猪苓“不入补剂”之说应予纠正,单纯把猪苓用于“利水道”而选之,则多具片面性,且因小失大,不免可惜,应为猪苓的“轻身耐老”作用而正名之也。(《燕山医话》)

薏苡仁

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大肠经。健脾渗湿,舒筋除痹,消痈排脓。主治水肿,脚气,小便淋漓,湿温初起,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癌肿。

李玉和经验 重用薏苡仁治湿痹 顽痹尤重除湿,除湿而首用薏苡仁。笔者治湿痹常重用薏苡仁,其剂量为45~60g加入治痹方中,古人云:“风可骤散,寒因温去,惟湿浊难以速除”,湿邪不仅在痹证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痹证所以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用薏苡仁正是体现了健脾祛湿的思路,使湿无内生之源,则顽痹可除。[李玉和.重剂治疗顽痹经验谈.中医药学报,2000(5):32]

王纪云等经验 临床中常遇到“痛风”“肩周炎”“风湿病”患者,以局部及肢体或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来诊,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加入薏苡仁50~100g对止痛能起到很好疗效。

刘某,男,36岁。因右踝关节红肿热痛2天,活动受限且加重,烘热汗出,口干苦,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热痹。辨证:湿热下注,阻滞经络。治则:清热除湿,通络止痛。方药为四妙散加味。处方:薏苡仁20g,苍术15g,黄柏15g,牛膝15g,木瓜12g,五加皮12g,蒲公英20g,伸筋草12g,知母10g,生石膏30g,每日1剂。服用3剂后,仍感疼痛,余症已愈,考虑是湿邪未除尽所致,故加薏苡仁至60g,患者服药1次后,疼痛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余某,男,58岁。患双上下肢关节疼痛3月余,疼痛呈冷痛,得热则减轻,遇寒则加重,双手晨僵1~2小时,活动不灵,恶寒怕冷,神疲乏力,纳差,小便清长,大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曾在某医院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诊断为“类风湿病”给予雷公藤皂苷等治疗。开始有效,但2个月后疗效欠佳。中医诊断:寒痹(类风湿关节炎)。辨证:气血虚,寒湿入络。治则:益气活血,除湿通络,投独活寄生汤加减。

处方:薏苡仁60g,黄芪30g,川芎12g,当归10g,生地黄10g,牛膝15g,木瓜12g,五加皮12g,伸筋草12g,桑枝12g,羌活12g,独活12g,附子10g,芍药12g,甘草6g。服药2剂后,双上下肢关节疼痛,双手晨僵稍有减轻,活动不灵,恶寒怕冷,神疲乏力明显好转,服至7剂后,疼痛及晨僵好转,加薏苡仁至80g,去附子,服2剂后,疼痛及晨僵等症状明显好转,稍感恶寒怕冷,上方去羌活、独活加桂枝12g,防风10g,白术10g,服5剂。1周后患者诉病已愈,给独活寄生汤原方加薏苡仁100g,15剂。隔日服1剂。忌生冷,保暖防寒。随访半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未复发。[王纪云,姜玲,王元康.大剂量薏苡仁善止痛.中医杂志,2006,47(8):573]

谢兆丰等经验 薏苡仁功能除风湿、止痹痛、利关节、缓拘挛。对于湿滞皮肉筋脉的痹痛,及湿热不攘、大筋软短所致的拘挛等证有较好的疗效。如《本经》记载:“苡仁主筋急拘孪,不可屈伸,久风湿痹……”《金匮要略》以苡仁配麻黄、杏仁、甘草,如麻杏石甘汤,用于风湿病人一身尽痛,发热,日哺所剧者。又《类证治裁》有薏苡仁汤,治疗风寒湿痹。笔者常以薏苡仁配防风、川芎、羌活、桂枝等药,治疗风湿关节痛,疗效较为满意。

张某,女,20岁,1976年4月8日诊。自诉:1个月来周身酸痛,逢关节痛甚,遇天阴加剧,痛处伸屈不利,迈步活动困难,伴有经期腹痛,食纳欠佳,舌苔薄白,两脉弦缓。辨证:乃风寒湿邪,侵袭经脉,气血痹阻而痛。治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处方:羌独活、防风、甘草各6g,苍术、薏苡仁、威灵仙、当归、川芎、秦艽各10g,服药8剂,痹痛乃除。[谢兆丰,谢建华.临床应用薏苡仁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4):29]

徐景藩经验 徐景藩教授认为,薏苡仁不仅能健脾、渗湿、舒筋、排脓,更能软坚散结消症。配用薏苡仁可治胃息肉、胆囊息肉、慢性胃炎异型增生,大多获效良好。

余某,女,36岁。1996年4月11日初诊。患胃炎3年余,反复发作,屡治未效。常感胃脘隐痛,食后饱胀,纳呆不知饥,嗳气频作,大便不实,舌淡胖,苔薄白根微腻,脉细弦。1996年10月14日查纤维胃镜提示为慢性中度浅表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 ),并且在胃窦部有一增生性息肉,状如绿豆大小,镜下不能灼摘。证属脾胃中虚,湿结气滞。拟方健脾和胃、化湿软坚散结。药用太子参、杭白芍、焦建曲各15g,炙黄芪、陈香橼、广木香、紫苏梗、鸡内金、藿香各10g,陈皮6g,炒薏苡仁30g,煎服,每日1剂。另以生薏苡仁30g煎汤代茶,每日饮之。连服28剂,自觉胃脘胀痛减轻,知饥食增,嗳气偶作,大便转实,腻苔已化。仍守原法,前方去太子参、黄芪,加制香附、佛手片各10g,以加强理气和胃之功,薏苡仁30g代茶继服,7剂后胃痛消失。仍按原法调治3个月,诸症均释。1997年4月4日复查胃镜,仅提示为轻度浅表性胃炎,HP(+),胃窦部息肉未见。随访近2年未再复发。

陈某,女,34岁。1997年12月22日初诊。起病半年,入夏以来,多食冷饮,以致脘胁痞胀,隐痛不适,嘈杂泛酸,纳呆食少,咽中不适,舌苔薄白腻,脉细弦。1997年11月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 )。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如米粒大小。证属胆胃同病,中虚气滞郁结。拟方利胆和胃,理气散结。处方:紫苏梗、佛手、制香附、枳壳、鸡内金、益智仁、太子参各10g,白芍15g,广木香6g,金钱草30g,煎服,每日2剂,另以生薏苡仁30g代茶。连服14剂后,脘胁胀痛减轻,嘈杂不著,偶有泛酸,予前方去益智仁,加煅瓦楞子30g,法半夏10g和胃制酸,薏苡仁继用。再服1个月后,诸症消失。1998年2月复查B超,胆壁光滑,未见息肉。随访1年未再出现右上腹不适。

胡某,女,57岁。1996年9月初诊。患者近来常感胃脘痞胀隐痛,食后尤甚,反复加重,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仍未见效。1996年9月24日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小弯前壁伴中度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症见:胃脘隐痛且胀,痛时伴灼热感,口干不欲饮,食少神倦,大便日行1次,溏而不实,舌质红苔薄净,脉细。证属气阴不足,胃热气滞郁结。拟方养胃清热,理气散结。处方:麦冬、白芍、石见穿、蛇舌草各15g,北沙参、川石斛、炙鸡内金、广郁金、炒枳壳、佛手片各10g,炙甘草5g,生薏苡仁30g,煎服,日1剂。7剂后胃脘痞胀隐痛减轻,饮食稍增,口干胃中灼热感亦减轻。上方加炒白术15g,迭进3个月后,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又以生薏苡仁30g代茶3个月,患者于1997年4月23日复查胃镜提示:轻度浅表性胃炎,胃窦小弯前壁未见异型增生。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以上3例中,息肉可呈结节状,大小不一,多属良性,若经久不愈者,亦可迁延转为恶性。徐教授认为,增生及息肉的形成既是炎症长期刺激的结果,也与患者素体脾胃虚弱,湿瘀内结,病深而转为症积虚劳有关。薏苡仁健脾培本,化湿散结,软坚消症,使气机调达,气血流畅,结节消散。健脾益气宜炒用,清热散结宜生用。从药理上看,薏苡仁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及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对慢性久病、虚羸劳损之人,常用薏苡仁与大米、红枣等粥食之,有利于病体康复。[周晓波.散结消症话苡仁.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0):474]

玉米须

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味甘、淡,性平。归肾、肝、胆经。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主治水肿,小便淋漓,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病,糖尿病,乳汁不通。

刘炳凡经验 刘老习用玉米须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而引起水肿或尿蛋白不消者。玉米须30~60g,入煎剂或煎水代茶,以消除水肿、蛋白尿等症征。亦常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加入,有利尿降压之效。(《刘炳凡临证秘诀》)

欧阳勋经验 玉米须车前草治水肿 用玉米须15g,车前草15g(鲜草要加倍),煎服,每天1剂,每剂可煎服2次,此方有利水、消肿、降压功效。据药理研究,不仅能增加水分排泄,而且可使尿素、尿酸的排泄量增加,故有降血压作用。本方应用于急慢性肾炎、高血压病,妇女更年期水肿、中年妇女功能性水肿等。(《医林漫笔》)

泽 漆

为大戟科植物泽漆的全草。味辛、苦,性微寒。有毒。归肺、大肠、小肠经。利水消肿,化痰散结,解毒杀虫。主治水肿腹水,脚气肿满,痰饮喘咳,疟疾,痢疾,瘰疬结核,恶毒癣疮,肿瘤。

黄吉赓经验 重用泽漆化痰消饮 中药泽漆,别名五朵云,俗名猫眼儿草、五台头等,在国内特别是长江流域分布极广。俗话有“羊吃百类草,独忌五台头”。它曾被认为是有毒的野草,不为人们所重视,在内科已很少应用。泽漆始载《神农本草经》:“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本草纲目》上记载:“泽漆,苦,微寒,无毒。”《金匮要略》中以泽漆汤治疗“咳而脉沉”之痰饮咳嗽。先生在多年临床试验中发现泽漆是一味疗效确切的化痰、止咳中药,并经实验予以证实。

单味泽漆制剂临床观察:先生在使用泽漆汤及复方泽漆制剂基础上,对单味泽漆煎剂及浸膏片(泽漆片)进行临床观察,以10日为1个疗程,观察慢支患者425例,每日用60g者40例,显效率为17. 5%,有效率为60%;每日用90~150g者385例,显效率为37. 9%,总有效率为82. 27%,其中232例作了治疗前后痰量变化的记录,经统计,治疗前平均痰量为62. 63ml,治疗后为33. 5ml,平均减少了29. 13ml,占46. 51%。可见泽漆主要通过化痰,减少痰量来达到止咳平喘目的。根据痰量的多少,调整泽漆用量。每日痰量少于50ml,泽漆用量为每日30g;痰量在50~100ml,泽漆用量为60~90g;痰量多于100ml,泽漆用量在90~180g。

泽漆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分析:先生运用泽漆水煎剂及浸膏,经长期观察,未见有攻泻逐水作用,并且通过对心、肝、肾、造血系统的功能进行治疗前后检验,亦未见有毒性影响。先生曾观察过部分患者,每日服干泽漆150g,维持剂量在每日60~90g,疗程长达8个月,也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泽漆究竟是否有毒性?从鲜草中含有大量的白色乳浆分析,它很可能就是有毒成分,并且不溶于水,而能溶于某些有机溶媒中。上海郊区常用新鲜泽漆杀灭粪坑里的蛆虫,或作农药用途,也许是白色乳浆的作用。

泽漆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上腹部痛、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率为6. 08%。所以对素有胃疾或年老体弱,脾胃功能虚弱者应慎用或减少剂量。有人因用药不当,曾引起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应慎用之。

泽漆的常用量为30~150g,最多可达210g,其剂量选择详见化痰一方加减第一条。

泽漆汤加减治疗痰饮咳嗽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曰:“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脉沉”为病邪在里,水饮壅肺。仲景以泽漆为主药,取其行水消痰功能,以治水气泛壅之咳嗽气喘。其方以泽漆、半夏化痰利水;白前降气祛痰;桂枝、生姜温肺化饮;紫参、黄芩清泄肺热;人参、甘草益气补虚。全方扶正祛邪,温清并用,适于久咳病邪入里,痰饮内盛夹有正虚,或有不同程度的痰饮化热之症者。

《金匮要略》泽漆汤中重用泽漆,先生认为泽漆应用剂量的大小,与病情的轻重、疾病的性质、方药的配伍密切相关。一般泽漆的治疗量为30~150g。其常用的加减配伍有:寒痰证用温开化饮,配麻黄、细辛等;热痰证用凉开清化,合柴胡、银翘等;兼哮喘甚合射干、炙麻黄等;兼咳甚配紫菀、款冬花等;兼肺气不足,合玉屏风散;并脾胃虚弱,合香砂六君子汤;肾阳虚者,合淫羊藿、补骨脂等;肾阴虚者,合地黄、女贞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