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情绪奥秘
12367100000003

第3章 中国人为什么爱生气(2)

一个人内心有什么想法,马上表现出来,其实对自己是相当不利的。比如一个大学生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他很可能会直言自己所看到的现象,他会说这个同事今天穿的衣服很没有品位,或者说领导的意见是错误的,或者认为老员工的工作方法过时了……有的人会认为他很天真,但是有的人就会认为这个人没有修养,不愿意去培养他,如此一来,这个大学生的进步就会很慢。

很多情绪是教育所造成的,但是全世界的教育是不一样的。比如美国人认为一个人有话就说是有能力就表现,中国人很多时候会认为这个人是爱“出风头”。

案 例

有个人在当兵的时候,因为家境不好,所以星期天没有钱出去玩,他就在军营里面拿旧报纸练习写毛笔字。慢慢地大家都知道了他爱写毛笔字,所以后来只要有写壁报什么的事情都找他。结果,有一次人家用水泥砖头砌了一个垃圾箱,也让他趴在地上去写“垃圾箱”三个字。后来他才明白其实不是他写得好,而是因为他表现了,大家觉得他爱“出风头”,就想来整他。

中国人说有才能不能随便表现,有话不能随便讲出来,其实是有道理的。一个人,既不要不表现,也不要乱表现,只有适当地表现才是比较合理的。

行为冲动对情绪的影响

人一旦有冲动的行为,结果就是两个字:后悔。比如一个人骂完人以后,就开始后悔:万一他打我怎么办?我出去他揍我怎么办?万一他叫人来报仇怎么办?冲动,最后受到威胁最大的就是自己。

而一些好的行为对人的情绪也会有正面的影响,比如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总结就发现,教师的赏识行为可以很好地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所以他们通过赞赏、激励学生,让学生的情绪稳定,从而不再害怕考试。

§§§第三节 情绪反应为人们敲起警钟

情绪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情绪是一个警讯、一个警示灯,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要“爆炸”的时候,情绪就在提醒这个人: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情绪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它只是告诉人们:你的反应有点问题。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警觉性,他就知道该怎样去调整自己。当一个人拿起杯子要打人的时候,他只要有警觉性:打出去看起来是自己占便宜,其实最后是自己吃亏。这个人就会把杯子拿来喝一口水,然后轻轻地放下,整个事情的结果就会改变。

情绪促使人们正确因应内外情境

情绪能给人一种警醒,它在提醒人们要注意什么。一个人如果有这样的观念,他很快会改变自己。比如当一个人脸色很难看时,别人就知道自己要小心一点,不要冒犯他,因为这个时候火上浇油会很吃亏。

任何一种情绪反应,你都要认为它是在提醒自己要怎么去做才正确。比如说一个人肚子很饿,看到很香的包子,自然就想伸手去拿来咬一口。可是当他伸手出去的时候,他会开始想:肚子饿只是一个警讯,我能不能这样做还要考虑考虑,应该先招呼别人一起吃,然后我才可以动手,否则的话,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对自己以后很不利。任由情绪主宰人的一切,后果可能十分严重,所以,大家不能不动脑筋就让情绪自然地反映出来。因为结果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有时候对,有时候错,而最后的结果都要由自己来承受。

人的情绪有大的、明显的,也有小的、经常被人忽略的。如果大家能够把这些都当作是一种警讯,就好像在过马路的时候,刚刚亮黄灯,大家也会做些动作一样,会考虑该不该刹车、有没有地方停、要停在什么地方,这样就不会措手不及。但是很多人现在没有警示灯的概念,高兴了就手舞足蹈,不高兴了就给别人脸色看,这是很不好的。之所以会如此,有的人是从小受父母影响的,比如爸爸不高兴就拍桌子,妈妈一生气就拉长脸等。

案 例

有个外国人,三十多岁了,有两个小孩。他爸爸像他这个年龄的时候,就开始跟他妈妈讲,说肩膀酸、腰痛,让他妈妈揉一揉。他现在也开始同妻子讲,肩膀酸、腰痛,让她揉两下,这是难免的。人们往往认为遗传好像只是体质上的遗传,其实习惯也会遗传。一个人从小看爸爸怎么样对待妈妈、妈妈怎么样对待爸爸,他长大后,很自然也会有那种反应表现出来。

其实这不是好现象,因为每一代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一个人不可能与自己的父辈一样。这个外国人就是没有这种警戒的观念。他应该想:自己现在才三十多岁,爸爸这个年龄的时候腰痛是正常的,现在腰痛就不正常,因为现在营养好,卫生也好,情况不一样了。想到这里,他就应该会调整。

中国人最需要的就是情绪管理,情绪稳定下来,什么话都好谈;一旦情绪管理不好,那就什么都不要考虑。一个人要做任何事情,先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然后再说其他的,这样做事才有效果,否则就会白忙一场。

§§§第四节 情绪有理性和非理性两大类

非理性情绪有两大类:夸大与不符合实际

人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非理性情绪有两大类,一个叫作夸大,一个叫作不符合实际。两者是互相有连带关系的:一夸大,事情就会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实际,就是因为夸大了。人们对自己的事情经常夸大,对别人的事情经常“缩小”。有人自己摔一跤,就觉得不得了,是天大的事情;别人摔一跤,他又会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爬起来就是了。人们对自己与对别人是双重标准,有些领导对自己的下属也是双重标准。

案 例

有个员工发现工厂车间角落有火花,赶快拿一桶水把它浇灭了。他有没有功劳?答案是“不一定”“很难讲”。为什么连这种事情都难讲?因为如果领导对他印象很好,就会觉得他是有功劳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小的火花如果不及时扑灭的话,可能会酿成很大的火灾;如果领导对他印象不好,会觉得这个员工真是大惊小怪,小小的火花用一桶水干什么,吐一口唾沫它就会灭掉,那这个人就完全没有功劳。

外国人总觉得中国人没有一定的标准,就是因为中国人很主观,“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总觉得自己人的功劳特别大,外人的表现不值一提,分得很清楚。

如果没有拿捏好“度”,小小的病就会被夸大,到最后把自己压垮了。所以中国人主张:有病要看病,但是看完病要忘病。有病不看病是不对的,看了病就常常觉得自己有病,也是不对的。有病要去看病,看完病该吃药就吃药,把病忘记,不值得一提,这才是健康的人。

有些人经常把自己的经历夸大得很离谱,表示“这事如有神助”“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是天生的骄子”,其实大家听了之后感觉并不是很好。当一个人说话不切实际的时候,人们就会觉得很担心、很害怕,就对他越来越不信任。而一个人不被别人信任的时候,他是很痛苦的,这会产生信任危机。因此人们需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首先要实话实说。但实话实说不是直话直说,而是讲话要实在,表达要委婉,要让别人听得进去。

“一定”是非理性

“一定”是非理性的表现,因为当有“一定”的概念时,当说“一定”这两个字的时候,你已经把事情夸大了。人们经常用“一定”来制造很多痛苦,但是人们又很喜欢听“一定”这两个字。比如有人找你合伙投资,如果他告诉你,这件事情是有相当风险的,你要好好考虑,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再加入,你会去吗?如果他说这次肯定百分之百赚钱,今天不来明天就后悔,那么你才会去的。所以说人们深受“一定”这两个字的害。

天下事情都是不一定的,凡是“一定”的都经过夸大。当气象台预报今天一定出太阳的时候,它经常是下雨的;当预报今天一定会下雨,它经常是出太阳的。所以气象台最合适的预报是:明天的天气,晴间多云偶雨。各种天气状况全都包括,它一定是对的。为什么气象局的仪器那么精密,科学那么发达,它还经常报错?这绝对不是故意的。气象台的人一定是很认真、很负责的,只是当他们测定了天气情况以后,气象还持续在变化,所以测不准。当你做好计划的时候,你也要知道,计划很周全、很周密,但是计划定下来就开始有变化了。

“不一定”才是真的,“一定”就是夸大、不符合实际的。所以,当别人告诉你“一定”的时候,如果你想到“不一定”,就不会失望了。比如当别人要同你合伙的时候,你就要想:自己承受得了把这些钱丢掉的风险吗?如果可以就合伙,如果不行就斟酌。当别人向你借钱的时候,你就要考量:这个钱借给他,就等于是丢掉,自己愿意吗?承受得了吗?如果能承受就借给他,不能承受就拒绝。很多事情做不做完全靠人自己的观念取舍。

有的人明明知道“一定”是不可能的,但还是非常喜欢“一定”,这是夸大、不切实际、非理性,这是人们自己找的。有人娶一个妻子,说她一定会和自己白头偕老,她一定不能生病,她一定会到处帮助自己。有这种人吗?比如婚前体检样样都好,什么都对,结果结婚的第二天一出去,人被车子撞死了,那又能怎么样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未来就是不确定的。尤其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不确定,所以大家不要有“一定”的观念。

“受不了”是非理性

“受不了”其实也是夸大。有些人淋了几滴雨,就觉得不得了,会感冒什么的;有的人摔破一个茶杯,就觉得不得了,天要塌了。夸大自己的预期要求,夸大自己出乎意料的承受,那就叫作“受不了”。

案 例

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到郊外去野餐,吃了不少的龙眼,然后我就想去洗洗手,顺便方便一下。厕所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我没有惊动大家,一个人过去了。当我一脚踏进男厕所的时候,发现有一条和我的腿差不多粗的蛇看着我。如果我说“我受不了了”,我就真的会被它吃掉,因为只要我一动,它马上就会出来把我缠死。但是我知道凡是看到这种野生的凶猛动物,人一定要冷静,最好的办法就是装死,因为它不吃死的东西,于是我就“死”在那里,然后它对我没有兴趣了,“哗”一下就走了。它走后,我稍微喘口气,也赶快走了。如果我的反应是“我怎么运气那么不好”,我就完了。

其实没有什么受不了的,受不了就是大惊小怪,表示你和别人不一样,表示你一定要享受特殊的待遇,这些都是不好的。

“以偏概全”是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