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情绪奥秘
12367100000015

第15章 挖掘内心的自己,善待多变的情绪(1)

愤怒、忧郁、难过、哀伤、焦虑、害怕,这几种情绪大家都经历过;无助感、无力感、羞愧感、罪恶感,这几种感觉大家也都体会过。如何看待它们?如何调整它们?还需要我们仔细挖掘内心的自己,客观对待多变的情绪。

§§§第一节 放下愤怒与忧郁,适度管理情绪

造成愤怒的两个原因

人为什么会愤怒?首先,是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自己承受不了,所以要发泄出来。在愤怒出现以前,人们常常会焦虑不安,担心很多事情,然后会感到自己受到很大的压力。愤怒的时间越长,人的表现越强烈,对自己的行为越难加以控制。很多伤害的事件,都是因为极度愤怒造成的。

其次,是权益受到了伤害。比如:“明明是我的,为什么你把它拿走?”“明明可以走的,为什么现在会堵车?”当一个人开车走到一条路上时,发现那边在堵车,不管别人是否竖了个牌子,上面写着“抱歉,前方正在施工,请绕行”,他都会一肚子火。是自己的东西不见了、该通的不通、本来可以的事情突然间变得不可以……人会一肚子火,一肚子火就叫作愤怒。一个人受到伤害、被别人忽略或者不被别人当一回事,都会愤怒。还有一种,别人把他看得很高他也会愤怒。比如办一件事情,组织者说每个人出一万块钱,他就会想:别人出一万块钱是应该的,我凭什么出一万块钱?我又没有别人收入高。

只有搞清楚上述这两个原因,我们才会知道如何避免愤怒情绪的产生。

愤怒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情绪

一个人在愤怒时,会有各种不同的情绪同时出现。比如悲伤、挫折,这些感觉都会越来越浓厚。比如一个人本来是很愤怒的,结果最后会气得哭起来;有时他还会向外攻击,比如摔东西、乱骂人等。但同时他又会有一种罪恶感、一种羞耻感,觉得自己修养很差,觉得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控制不了自己,还会害怕受到报复,等等,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过的经历。

一个人如果无限制地发泄愤怒,那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就好像一只生气的老虎一样,看到人就咬;但是如果把愤怒完全压抑,最后人自己也会受内伤。最好的做法是“激不怒”。比如《三国演义》里面的司马懿,他的情绪管理是第一流的。不管诸葛亮如何激他,他都不会生气,都是笑呵呵的。

愤怒的三个真相

愤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如果一个人明白愤怒的真相,他应该就不太会愤怒了,因为愤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比如一个人晚上越想越气,气到睡不着坐起来,但是那个给他气的人在睡大觉,他就很划不来;如果他想打电话去骂,可是那人却关机,他会更生气。做错的人没有受罪,生气的人在受罪,那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如果一个人明白应该受惩罚的是别人而不是他,他就会改变。因为观念改变,行为也会跟着改变,情绪自然就改变了。

愤怒是为了自我保护

愤怒是为了自我保护。有些公司领导经常恼羞成怒。比如他从外面回来,看到员工正在整理培训教室,就会说这里没整理好、那里也没整理好。如果他说完后员工跟他说:报告领导,这个杯子是今天课程要用的道具,那个黑板是老师交代要准备的,这些糖果是为了配合现场互动的……即使员工说得非常有道理,领导也不会笑。

他会用一种所有领导都会用的“模糊主题”,另找一件事情说员工没有做好。他会“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碴。不是他不讲理,而是他恼羞成怒了——他是领导,员工不能让领导承认自己说错话了,不然他就没有领导权威了。但是如果员工抢先在领导骂之前向他报告这里的一切情况,在领导做错以前帮助他让他不出错,领导就会非常有面子。这时候他就会说“辛苦辛苦”,而不会骂员工了。

愤怒是后悔的前奏

愤怒其实是后悔的前奏。没有人生气后是不后悔的,尤其是打破东西更后悔,因为最后还要花钱去买来赔给别人,那个叫作图一时之快,而后面是漫长的弥补之痛。所以为了减少后悔,大家就要少生气。

忧郁令人觉得不快乐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现在有一种病叫作“忧郁症”。忧郁怎么会变成一种病呢?“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一个人现在没有问题,将来就会有问题,因为人只要活着就会产生问题。比如去看电影,电影里男女主角双方情投意合,“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其实是骗人的。假如有续集的话,男女主人公会吵吵闹闹,最后有可能会离婚。

一个人只要活着,有一口气在,他就不可能没有问题。大家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谁都有忧,谁都有虑,不用把它们太放在心上。这样调整观念后,人基本就不会得忧郁症了。

人会漫无目的地担心、害怕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一直害怕、一直担心的时候,他就是忧郁了。人们为什么会忧郁?就是因为有的人喜欢自己吓自己。鬼吓人是吓不死的,人吓人会把人吓死。比如长长的走廊,如果不开灯的话,有人就说会碰到鬼。很久以前,有一个富翁家里有长长的走廊,但是他很小气,不舍得在走廊里开灯,有时佣人们在走廊里搬运东西,因为黑乎乎地看不见,会撞在一起,他们就以为是鬼,被吓死了,其实是人碰人。

越不知道的事情,人越害怕;同样,越黑暗的地方人越害怕,越陌生的地方人越担心。在家不怕小偷,出外怕鬼。为什么在家不怕小偷?因为门窗都锁好了;出来为什么怕鬼?因为不知道自己住的旅馆到底死过人没有。

忧郁如果在思想上、情绪上、行为上和生理上都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作用的话,那人就真的病了。他会整天担心、害怕,比如没有事情,他也会惶惶不可终日;吃得好好的,他也会怀疑东西里有没有毒,等等。自己不敢放心,那他的日子就不会过得很好。

如何克服忧郁

找出真正忧虑之所在

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忧郁是从哪里来的,找出真正忧虑之所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忧愁时,可以拿一张纸出来,拿笔写下来自己可能会忧虑的东西。如果忧虑自己会得癌症,那就去医院检查;如果忧虑别人抢自己的财产,那就想办法把贵重的东西存到银行里……当一个人把很具体、很明确的会忧虑的事情列举出来以后,再去解决,他就没有忧虑了。所以大家要深入去分析,看自己到底怕什么、担心什么,把它找出来,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顺其自然,看事情如何发展。

挖掘事情的正面意义

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的意义。比如一个人不舍得吃某样东西,把它放到冰箱里面,结果后来忘了,等他想起来时,发现那食品的保质期已经过了,他会觉得很划不来,“好好的东西变成这样了”。其实,这些都是负面的想法。如果他用正面的思想告诉自己:“放在冰箱里我就少吃了,正好可以减肥。”这时把食品丢掉他也不会伤心了。所以,大家不要总是用负面的思想来想每一件事情,那样会觉得什么都是坏的。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比如“世界末日”的说法,大部分人会选择相信,因为相信有世界末日,大家才会提高警觉,好好去防范。所以,我认为,对那种没有办法去证明的事情,大家最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就像有些人“碰到”菩萨时,会去跟菩萨“打个招呼”,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我相信有,我不得罪你,因为我得罪不起;但是我不会迷信你,因为到底有没有菩萨我也不知道。这就是很多中国人的态度。

把注意的焦点转向内在心灵

每个人都要提醒自己,不要长期把焦点注意在那种使自己担心、害怕的地方,其实只要一转移注意力,人就会把那些地方给忘记。有病要忘病,病才会好;没有病,想也会想出病来。如果一个人经常想着“我这么累,可能我的肝已经不行了”“那么多人得肝病,我大概也逃不了”。那他就会真的得肝病,因为是他的心要他得肝病的。

当一个人把好与坏合在一起想时,他就没有什么好与坏的观念。现在很多人讲双赢,即“你赢我也赢”。但是真有双赢这种事情吗?世界上的事情是有赢就有输的,不可能双赢。中国人只相信没有输赢,不相信双赢。有些地方这个人吃亏,有些地方这个人占便宜;有些地方那个人吃亏,有些地方那个人占便宜。如果两个竞争对手都占便宜不愿吃亏,那就是买他们东西的顾客倒霉了。

大家必须要好好地整理自己的观念,否则即使一天到晚讲情绪管理也做不好。因为人的观念不正确,情绪就不可能稳定。

案 例

楼上住着一个富翁,楼下住着一个皮鞋匠。楼上的富翁整天垂头丧气;楼下做皮鞋的人,整天都唱歌,快乐得很。楼上的富翁就想他那么穷还那么快乐,自己这么有钱为什么还这么苦恼?富翁的朋友就告诉富翁把钱送给楼下做皮鞋的人,做皮鞋的人就不会唱歌了。

于是富翁就送了一大堆钱给楼下的那个人,果然,楼下做皮鞋的人从此不再唱歌了,因为他天天在想拿这些钱怎么办、该怎么处理,晚上睡觉都睡不着。而富翁没有了那些负担,所以整天都很开心。

丢掉与不丢掉合起来想,有和没有一样,没有和有一样;说了和没说一样,做了跟没做一样,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而且做人做事一定要合理,不然很多人都会没办法和别人相处。如果一个人认为生活有时候很明确、有时候不明确,有时候叹叹气、有时候开开心,有时候这样、有时候那样,都是很正常的,那么他就不会忧虑。

§§§第二节 正视难过与哀伤,激发适应性

难过是一种普遍情绪

难过是种非常普遍的情绪,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曾经有过。难过的时间有时候很长,有时候很短;难过的程度有时候很强烈,有时候很微弱。一个人无法和亲人见面时,会觉得难过;一个人很受重视,老板有事情常常跟他商量,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间被冷落了,他会开始难过;一个人很有把握做好的事情,结果却没有做好,他也会难过……

外国人见了面就很热烈地又握手又拥抱,而中国人不会这样。外国人道别时的样子就好像从此再也见不到了一样。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只有从此不见面,才会那么慎重,一而再再而三地道别。如果马上要见面,赶快告诉彼此就可以走了,甚至不用说就可以走了。没有到生离死别的程度,居然有生离死别的样子,那是一种不祥之兆。当你要和一个人道别时,你突然间很难过甚至想哭,你会觉得伤心,这就是不祥的征兆,表示从此不会再见面了。

难过经常与其他情绪交互出现

难过经常与其他情绪连在一起,比如愤怒、害怕、羞耻等,它们会交互出现。

难过可以变成一种有用的情绪

难过也可以变成有用的情绪,它不完全是坏的。当一个人很难过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很认真地去做事情;当一个人很难过的时候,他就会珍惜眼前的机会;当一个人很难过的时候,他就会改变他的态度……有利必有弊,有好就有坏,一切都要看人自己怎么去看待这些问题。比如一个人家里面有长辈过世了,大家经常会劝他节哀顺变,因为一直在那里哭也没有什么用。

大家应该要懂得适度的转化,去体会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没有完成的事情,因为帮先人完成一件事情肯定比天天哭要好。很多中国人只有清明和死者忌日的时候才去扫墓,而不是想到过世的亲人就去扫墓。清明不去扫墓不可以,常常去扫墓也不可以,它有个合理的程度。对祖先要怀念,但是不能永远活在对祖先的怀念当中。

难过不必负任何责任

难过是不会产生任何责任问题的,而其他的情绪则会。所以,当一个人难过时人们应该很高兴才对:他今天会难过,就表示他有羞耻心;他最近会难过,就表示他很珍惜这个机会;他这个人会难过,就表示他有责任感。

难过常成为一种禁忌,不能表达人们难过的时候,经常受到压抑,不敢表达。因为人们从小就有一些禁忌,好像表达出来就是不对的。有一句话叫作“男儿有泪不轻弹”,就是说男人掉眼泪是很丢脸的事情,所以即使想哭也得忍住。但是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说男人也要掉眼泪,因为“不轻弹”是不轻易流眼泪,而不是不流眼泪。

很多人的事业是哭出来的,很多的机会是哀求出来的,愿不愿意流泪是人自己决定的,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但是如果有眼泪就往肚子里吞,怕丢脸、怕麻烦,装作没事一样也不好,偶尔为之还可以。有人实在忍不住了,就关起门来痛哭一场,然后出来跟没事一样。这种调剂对眼睛好,对身体也好。

人们应该要记住:长期的隐藏难过对身体是不好的,应该适当地让它排泄。因为长期的隐藏、忍住会变成无力感,而无力感再下去就变成无助感,最后自己会救不了自己。

哀伤与难过的关系十分密切

哀伤与难过的关系其实十分密切。原来是这个人的事情,现在不让他做了;原来很珍贵的东西,现在被偷了;原来这个机会是他的,结果被别人强占了……这些都会让人哀伤。照照镜子,看到自己一年比一年老,人会哀伤;亲人失踪或去世,人会哀伤;有人喜欢养狗,狗死了,他也会哀伤。

另外,一件使人懊恼的事情发生了,使人愤怒的事情发生了,或者使人痛恨的事情,使人内疚的事情……都会让人难过、哀伤。如果碰到预料之外的灾难,比如空难,死了几百个人,那几百个人的家人,都会伤心欲绝……不管是自然的还是意外的伤亡,都会使人难过、哀伤。

哀伤是疾病的主要原因

哀伤是疾病的主要原因,因为哀伤这种情绪不只会让人的心灵受到伤害,它还会让人的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比如胃痛、失眠、暴饮暴食、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可能是哀伤所造成的。

有一句话叫作“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人心都死了的时候,他是活不久的。一个真正哀伤的人,他是哭不出来的,如果还哭得出来,就表明他还不够哀伤。如果他会接受旁人的支持、旁人的安慰,就表示他还正常,如果不接受的话就表示他哀伤得过分了。如果哀伤过分的话,人就要自己走出来,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发泄情绪要适可而止

对于一切情感,大家不要去控制、压抑它,而要让它自然地发泄,但是要“适可而止”。一个人可以发脾气,发了以后他就觉得自己很好笑,发得差不多了,他就不会再发了。而且如果一个人真的喜欢发火,那他最好还是学一套“救火”“灭火”的本事。既然敢骂人,他就要会去安抚那个被骂的人。如果他不会安抚人就骂人,所有人都会怕他,都会躲得远远的,最后弄得他无人可骂;如果一个人骂了人,而且知道自己有责任收拾这个残局,不能一走了之,他就会承担骂人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