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昆虫记第1卷:高明的杀手
12363500000018

第18章 寄生虫·茧

我在前面说过,泥蜂抱着捕获的猎物在洞穴上空盘绕着,然后以很慢的速度飞下来,同时发出阵阵哀嚎。见它这么小心谨慎、迟疑不决,人们可能以为它要先从高处对周边的地形做一番盘查,以便在落地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这个地方,快速地找到洞口。事实上,它这么做是出于其他的目的,对此我将在后面加以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引起它注意的险情发生,膜翅目昆虫就不会一边盘旋一边哀叫,而是会猛地直冲下来,果断地落在洞口附近的一个地方。它的记忆能力超强,根本用不着事先寻找。那么,我们来看看它飞下来时为什么会像我之前所描述的那么迟疑不决吧 !

昆虫为什么盘绕了片刻后缓慢地降落下来,然后突然逃走了,接着又飞了回来?原来是它的洞穴正面临着一个极大的危险。它那哀鸣般的叫声表现了它内心的焦灼不安,如果没有险情,它的声音是不会如此悲凉的。那么,到底谁是威胁它的敌人呢?我正坐在一边观察,难道我是敌人吗?不,对它来说,我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堆东西而已,根本不足以引起它的注意。它竭尽全力所要逃避的那个可怕的、凶狠的敌人,就在那里,正在它住宅附近的沙地上一动不动地等待着它的归来。这是一只很小很小的双翅目昆虫,外表丑陋,看上去好像不会伤害任何人。泥蜂所畏惧的敌人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蝇。泥蜂可以勇敢地屠杀双翅目昆虫,灵活地扭断在牛背上吸血的虻的脖子,却因为另一种双翅目昆虫待在它的洞口旁而不敢进入自己的窝。要知道,这种双翅目昆虫是那么的弱小、不值一提,似乎都不够它的幼虫吃一口。

牛虻是虻的俗称,为中到大体形者,强壮而有软毛。雌虻吸食人畜的血。下图所示是牛虻的一种,体长 15 ~ 25 毫米,专门吸食牛的血。

为什么它不猛扑到这个虫子身上把它杀死呢?膜翅目昆虫飞得很快,一定能抓住它 ;而且这种猎物即使再小,幼虫也不会置之不理的,因为对幼虫来说,所有的双翅目昆虫都是美味佳肴。可是泥蜂没有这么做,在这只它只需用大颚一咬就能咬得粉身碎骨的昆虫面前,它惊恐逃窜了。这就像一只猫被老鼠吓得狼狈逃亡一样滑稽。双翅目昆虫这种嗜杀成性的昆虫,竟然被一种最不起眼的双翅目昆虫吓跑了。我承认自己无知,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这种角色颠倒。敌人就一动不动地待在那儿,在你的洞穴附近等候着你,它已向你发起挑战,而对于这个与你势不两立、处心积虑要摧毁你的家庭的敌人,你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解决掉,把它当成你幼虫的美食,你完全能做到,可是你偏不这么做,在动物界,这种行为实在是太反常了。反常这个词可能不够恰当,不如说这符合生物界和谐共处的自然规律,既然这种双翅目昆虫要在大千世界中施展一下它那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作用,那么泥蜂就必须敬畏它、害怕它,一见到它就胆怯地逃遁,否则,这种双翅目昆虫是无法存留于世的。

下面我们来说说这种寄生虫的故事吧。有些泥蜂的洞穴里同时居住着膜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别的种族的幼虫,这是十分稀松平常的事,而且后者总是贪得无厌地抢夺前者的食物。这些不请自来者比泥蜂的幼虫还小,就像一小滴泪珠那么大,通体透亮,身体因体内嚼得稀烂的食物而呈现出酒红色。它们数目不固定,一般情况下有 6 只,有时会有 10 只甚至更多。这些虫子属于双翅目昆虫,它们的形状和它们变成的蛹可以证实这一点。我在饲养这些幼虫的过程中,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我把它们放在盒子里饲养起来,盒子底下铺上一层细沙,同时还放了一些苍蝇,每天为它们更换食物。不久,幼虫变成了蛹,第二年,一只小双翅目昆虫和一只弥寄蝇同时破蛹而出。

泥蜂所畏惧的就是这种埋伏在它的洞穴附近的双翅目昆虫。其实,您只需看看洞穴里发生的事就知道膜翅目昆虫为什么这么害怕了。泥蜂母亲不辞劳苦地为洞里的幼虫提供充足的食物,可是在那堆食物周围,有 6 ~ 10 个饥肠辘辘的不速之客正用它们锋利的尖嘴巴与泥蜂母亲的亲生婴儿一道分享着,它们有恃无恐地吃着,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餐桌上的气氛始终是平和的。我从没见过这些泥蜂幼虫因为异族幼虫的肆意妄为而愤怒,也没见到过后者打扰前者进餐的情形。大家混杂在一起,在食物堆上就餐,但是都很安分守己,没有谁故意找茬。

假如没有发生后面的麻烦事,那么从开始到现在,一切都还不错。

但是显而易见,无论幼虫的母亲如何勤恳捕猎,也难以满足这么大一群幼虫的消费。就算它只供应自己的一只幼虫的食物,也够它忙了,必须不停地外出捕猎,更何况它此时要供应的是 15 只贪吃的食客呢?这会引发什么后果呢?食客剧增必然导致食物匮乏,进而引发饥饿,但是这种饥饿可不会发生在双翅目昆虫的身上,因为它们长得比泥蜂幼虫快,趁着东道主还很幼小的时候,并且还有食物供给的时候,它们会猛吃一顿。而东道主则要真正忍饥挨饿了,它到了要变态的时候也不能弥补失去的时间。更何况,即使第一批不速之客变成蛹后,它可以独享这个宽敞的大餐桌了,可是当幼虫母亲捕猎回窝时,另一些寄生虫又会趁机窜进来,因此它总是有被活活饿死的危险。

如果泥蜂的洞穴里有很多寄生虫侵入,那么,泥蜂幼虫会远比人们根据洞穴内的食物残渣所推测出来的个头还要小。它有气无力,瘦弱不堪,身材只有正常发育下的 1/2 或 1/3 大,它想织茧,可因为没有丝料而织不成 ;它在房间的一角,在比它幸运的入侵者的蛹中间死掉了。它的结局可能会比现在更惨不忍睹,当粮食匮乏时,如果外出狩猎的母亲没能及时带着猎物返回,那么双翅目昆虫就会把泥蜂幼虫活活吃掉。我在亲自喂养幼虫时,曾亲眼目睹过这种凶杀行为。如果食物充足,那么一切都好办,但是如果我什么时候忘记了或者故意不给它们提供口粮,就会看到泥蜂幼虫葬身于双翅目昆虫的口中。因此,一旦泥蜂的洞穴被寄生虫侵入,那么合法的泥蜂幼虫就一定或者饿死,或者被杀,这就是泥蜂看到弥寄蝇在它的住宅附近埋伏是会感到厌烦的原因。

遭受这些寄生虫侵犯的,并非只有泥蜂,所有膜翅目掘地虫的洞穴,无论哪一种,都会被弥寄蝇侵入。有些观察者,特别是拉普勒蒂埃,曾经谈到过这些双翅目昆虫卑鄙下流的阴谋。但据我所知,没人看到过寄生虫用这么怪异的方法侵犯泥蜂。我说怪异,是因为情况完全不同。别的种类的掘地虫会先在洞穴里备下充足的食物,而在它把猎物运进窝里时,寄生虫就已经趁机把卵产在猎物上面了。膜翅目昆虫储备好粮食,产完卵以后,就把蜂房封起来了。从此以后,房主的幼虫和外族的幼虫一起在洞里孵化,在出生后共同生活,它们单独相处,与外界隔绝,没人知道里面的情况。幼虫的母亲也对寄生虫的诡计毫不知情,既然这种行为没人知道,也就不会受到惩罚了。

泥蜂与它们不同。在长达两个星期的哺育期中,幼虫母亲会随时随地回到窝里 ;它知道它的幼儿正跟许多不请自来的幼虫生活在一起,也知道大部分粮食被这些入侵者吃掉了。每次它进来给自己的幼虫送粮食时,都能亲眼看到并感觉到,生活在洞穴尽头处的这些贪婪的共食者根本不屑于只吃残羹剩饭,而是要抢吃最好的食物。即使它的计算能力再弱,也应该看得出 12 比 1 大 ;更何况,食物消费与它捕获的猎物数目不成比例,也会引起它的注意。可是,它并没有揪住这些肆无忌惮的入侵者的肚皮,把它们扔到门外去,而是和和气气地接纳了它们。

接纳它们?何止是这样!它还喂养它们,给它们带来食物,说不定它对待那些外来者也像对待自己的幼虫一样充满母爱呢。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布谷鸟故事的翻版,只是情况更怪异。布谷鸟的身体几乎跟鹰一般大,可它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它的卵产在柔弱的莺的洞穴里,并且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莺大概被那长得像蟾蜍的幼儿吓住了,于是就接纳了它,并悉心照料它。必要时,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解释。可是莺作为寄生虫,竟然胆大妄为地把卵产在了猛禽的窝里,那可是专门以莺为食的鹰的窝,这该如何解释呢?而猛禽也居然收养了莺的卵,并呵护有加地养育着雏鸟,这又如何解释呢?泥蜂的行为正是如此。它捕猎某些双翅目昆虫,可又帮忙饲养另一些双翅目昆虫,它本是猎手,却把食物分给自己的猎物吃,而这猎物在万不得已时还会把猎手的幼虫当做最后的晚餐,把它们开膛破肚。这种非同寻常的关系链,还是留给比我能干的人去研究吧。

现在让我们看看弥寄蝇是怎么把卵产在掘地虫的窝里的吧 ! 即使泥蜂的洞穴门敞开着,而且洞穴主人不在,这种小蝇也绝不会进到里面去,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这种寄生虫十分狡黠,根本不会钻进过道里去,因为那里很难逃脱,一不小心就要为自己鲁莽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它来说,唯一逃离的就是要耐心等待时机,就是膜翅目昆虫把猎物抱在肚子下面进窝的时候。当泥蜂或者别的掘地虫的身子已经进到窝里一半,而另一半也即将消失在地下时,尽管那是极其短暂的一瞬间的事儿,可是弥寄蝇却会趁机飞跑过去,抓住露在掠夺者身后的一小块猎物,当掠夺者一边克服进洞的困难而一边把脚步放缓时,它迅速把一只、两只甚至三只卵一个一个地产在猎物身上,那股敏捷劲儿真是无与伦比。

膜翅目昆虫背负着重物,所以行动有些不便,尽管那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可对于小蝇来说已经足以干完坏事并及时逃掉了。产卵的速度如此快,机体的功能要多么灵活才能做到啊!泥蜂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敌人带到了家里,之后它就离开了,而此刻弥寄蝇正在外面晒着太阳,谋划着下一次的卑劣行径。如果您想验证一下双翅目昆虫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是否真的把卵产下来了,您只要进到窝里跟随泥蜂走到房间的尽头就可以了。在那个猎物的肚子上有一个小圆点,上面至少有一个卵,有时可能更多,具体数目取决于泥蜂进窝时耽搁的时间是长还是短。

这些卵非常非常小,只能是寄生虫的卵。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可以把这些卵取来放到一个盒子里单独饲养,最终您会看到,这是双翅目昆虫的幼虫,随后成了蛹,最后变成了弥寄蝇。

小蝇产卵的时刻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它才可以安安全全地达到目的,不会白忙一场。膜翅目昆虫的身子已经进到洞里一半了,根本看不到敌人是如何卑鄙无耻地趴在猎物的后身上的;即使它担心有强盗在后面,也无能为力,因为过道十分狭窄,它无法自由行动;虽然它为了能快速地进入洞里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可它还是无法实现,况且寄生虫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其实,这确实是最好的时刻,也是绝无仅有的时刻,双翅目昆虫因为过于谨慎而不敢进到窝里,在那窝里,比它强壮几倍的双翅目昆虫都成了幼虫的食物。而在窝的外面,在青天白日下,也同样危险重重,因为泥蜂是十分警觉的。现在让我们看看当母亲到达有弥寄蝇埋伏的洞穴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吧。

这些小蝇的数目不固定,一般有三四只,全部在沙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盯着洞口,虽然洞口掩盖得了无痕迹,可它们还是能一眼看出来。这些小蝇浑身呈暗棕色,瞪着猩红的大眼,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一动不动。这总是不免让我联想到那些躲藏在暗处等待干坏事儿的强盗,也穿着一身棕色粗呢布衣服,头裹红色方巾。膜翅目昆虫抱着猎物回来了。如果它没有发现任何危险,就会立即走到洞口。可是它在高空久久盘绕着,然后小心地飞了下来,迟疑不决起来,翅膀因这种特殊的扇动而发出了哀鸣般的响声,这正是它内心恐惧的表现,也说明它发现了敌人。这些敌人也看到泥蜂了;它们不停地转动着那红色的头,死死盯着泥蜂;它们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个觊觎已久的猎物身上了。从泥蜂前进、后退、盘旋的动作中,可以看出阴谋和谨慎的较量。

泥蜂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垂直地飞了下来,翅膀就像撑着降落伞似的毫不费力地滑下来。现在,它在一小块空地上空飞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了,小蝇们立即飞起来,跟在膜翅目昆虫身后 ;尾随着它,有的离得比较近,有的离得比较远,全都呈直线形。当泥蜂想挫败一下它们的阴谋而突然来个急转弯时,它们也会跟着拐个弯,而且十分精确,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直线,远远看去,泥蜂就像它们的领路人似的,泥蜂前进,它们也前进 ;泥蜂后退,它们也后退 ;泥蜂慢下来,它们也慢下来 ;泥蜂停住了,它们也停住了。这些敌人根本不想一下扑到垂涎已久的膜翅目昆虫身上,只想用后卫的架势跟随在它身后,以保证在执行最后的紧急行动时能够万无一失。

有的时候,泥蜂对小蝇们的步步紧逼厌烦极了,就索性停在沙地上,这时小蝇也随之停下来,并且仍旧一步不离地跟在它身后。随着一声更尖锐的哀嚎,膜翅目昆虫又飞起来了,那声音说明它愈加愤怒了,可小蝇们也跟着飞了起来。要摆脱这些没完没了的双翅目昆虫,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泥蜂奋力一跃,飞到了远处,它大概想在广袤的原野上做疾速飞行,使跟踪它的寄生虫头晕目眩,迷失方向吧。可是这些狡猾的小蝇根本不中计,它们这一次没有跟着膜翅目昆虫飞走,而是继续留守在洞穴附近的沙土上。当泥蜂回来时,追逐就又开始了,终于,在这无休无止的纠缠下,泥蜂母亲心乱如麻,不那么谨慎了。然而,就在它刚刚放松警惕的一刹那,小蝇立刻蜂拥而上,占据最有利地势的那一只立刻扑到了即将消失的猎物身上,产下了卵,它们的阴谋终于得逞了。

这时候,泥蜂显然意识到了危险。膜翅目昆虫知道这些厌恶的小蝇会在自己的洞穴里做什么坏事。它千方百计想摆脱掉弥寄蝇的跟踪,它的迟疑不决和它的逃跑,都让我们坚信这一点。于是我又思考起来,为什么双翅目昆虫的掠夺者对另一种双翅目昆虫的骚扰束手无策呢?其实,它只需一跃就可以把这种毫无抵抗能力的小不点强盗捉到。为什么它不暂时把沉重的猎物放在一边,扑向这些盗贼呢?它怎样才能把洞穴边这些有恃无恐的家伙消灭掉呢?对它们进行一次搜捕,这对于它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那种支配着生物界的和谐的规律,却不允许它这样做 ;因此泥蜂总是逆来顺受,任凭寄生虫的肆意骚扰,所以它根本没有遵守为生存而斗争的这个著名的规律,也不知道该如何消灭敌人。我曾看到有的泥蜂在弥寄蝇的步步紧逼下,丢掉了猎物,落荒而逃,虽然丢下重物的它有了行动自由,可它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刚刚还让弥寄蝇垂涎欲滴的猎物,现在掉了下来,可以任它摆布,可是双方都置之不理。这个暴露在阳光下的猎物,对弥寄蝇来说已经毫无价值了,因为它们的幼虫要在洞穴里孵化,所以它们只把卵产在即将被送到洞穴里的猎物身上 ;同样地,这个猎物对于泥蜂来说也失去了价值,它重新飞了回来,摸了摸,然后轻蔑地抛弃了。尽管猎物只离开了它一小会儿,但它觉得这猎物已经不安全了。

现在我们用幼虫的故事结束这一节吧。在两个星期内,它的生活除了进食、发育以外是十分枯燥无聊的,没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

当结茧的时候到来时,幼虫的丝网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结不出像砂泥蜂和飞蝗泥蜂那样的茧。那种全部用丝织成的茧,是由数层隔墙组成的,隔墙之间彼此交叠,即使在秋季下雨和冬季下雪的时候,幼虫和将来的蛹住在挖得不深、防御措施不好的窝里也不会受湿。可是泥蜂的窝根本无法与飞蝗泥蜂的窝相提并论,泥蜂的窝就建在几法寸深的土里,这是最容易渗水的地方。因此,为了给自己建造一个防潮的隐蔽所,幼虫用它灵活的技巧弥补了丝的匮乏。它巧妙地把沙砾混合起来,用丝质材料将其粘住,建成了最坚固的防潮的茧。

为了将来能够在洞穴里面蜕壳变态,膜翅目掘地虫建造住宅通常采取三种方法 :有的在隐蔽物下面很深的地方建窝,所以它们的茧只有薄薄的一层墙壁,几乎是透明的。大头泥蜂和节腹泥蜂的茧就是典型的例子。有的膜翅目掘地虫的窝挖得不深,在坦露的土地下面,但这样一来,它们或者有足够的丝把茧一层层包裹上,比如飞蝗泥蜂、砂泥蜂、土蜂的茧 ;或者用黏结的沙砾弥补丝的不足,比如泥蜂、大唇泥蜂、孔夜蛾就是这么干的。泥蜂属昆虫的茧既紧密又坚固,人们可能会误以为是某种粗实的种子核,茧呈圆柱形,一端是球形圆罩,另一端呈尖形,长约 2 厘米,外表有些粗糙,形状粗陋,但它的内壁上涂抹了一层细腻的清漆,十分光滑。

通过在家里饲养幼虫,我目睹了这种奇特建筑物的每一个建造细节,这真是个保险箱,待在里面可以免除各种恶劣天气的影响。幼虫先是把食物残渣排到身体四周,然后把这些渣滓推到蜂房或单间包房的一个角落去,这里所说的包房是我在纸盒里用纸分隔出来的。把场所清扫干净以后,幼虫在房间的隔墙上钉上了一根根美丽的白丝线,就像蜘蛛网一样的纬纱,这些纬纱不仅把堵塞的食物渣滓堆隔开,同时还能当下一项工作的脚手架。

第二项工作是在两面墙壁间的丝线中央做一个吊床。这个吊床除了有极细的白丝线穿过以外,任何别的脏东西都接触不到它。床的形状是一个酷似鱼篓的大口袋,一端打开了一个大圆口子,另一端闭合成尖形。圆口四周由许多丝线撑开着,丝线从圆口处引出来,分别拉到周围的墙壁上去。这个袋子是用很细的材料编织成的,相当透明,幼虫在里面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从昨天到现在,这种情况一直保持着,突然,我听到幼虫扒挠纸盒的声音。我打开纸盒一看,发现我的俘虏正用它的大颚尖刮着纸盒上的纸质壁板,半个身子已经钻到了吊床外。纸盒已经被咬得千疮百孔了,一堆又细又小的碎屑堆在吊床的开口前,留待将来使用。因为没有别的材料,幼虫只得将就用这些刮下来的碎屑做住所的建筑材料。我觉得我如果送上它最喜欢的沙土,效果可能会更好。泥蜂幼虫的房子,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么奢华的建筑材料。于是,我给我的俘虏倒上了一些掺杂着金色云母片的蓝色吸水的沙土①。

为了便于后面的工作,袋子水平放置着,食物放在了袋口前。幼虫半欠着身子伸到吊床外,用大颚在沙堆里一粒一粒地筛选着沙粒。如果见到太大的沙粒,它就拿起来扔到远处。经过这样一番筛选以后,它用嘴把一部分沙土扫到了丝袋里。做完这些以后,它又返回到捕鱼篓里,开始把丝拉出来,在袋子底上铺上均匀的一层,然后粘上挑选出的各种各样的沙粒,用丝当做水泥,把沙粒嵌到建筑物中去。袋顶建造得十分缓慢,因为它要把沙粒一颗颗地运到上面,然后用丝质水泥粘住。

它第一批筛选的沙子只够建造茧的前半部分,茧的末端就是袋口。

在转身建造后半段之前,幼虫又挑选了一些材料,并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而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因为外面门口处的沙堆会塌落到袋子里,阻碍建筑者在那个狭小空间的正常工作。幼虫预见到了这一事故,就把几颗沙粒黏结起来,做成一扇厚沙帘遮挡住袋口,尽管这个措施并不完善,但完全能够阻挡塌方。采取了这项措施后,幼虫开始建造茧的后半部分了。它不时地返到外面挑选材料,索性把遮挡在袋口处的厚门帘扯开了一角,通过这个窟窿,从外面叼来所需的材料。

造茧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较粗的一端还大开着,还需要一个球形罩把整个茧盖住。为了这项工程,幼虫准备了大量的沙粒,组成了一个沙堆,这是最重要的储存物 ;然后它把这堆沙子推到门前,在袋口编织丝罩,丝罩跟最初那个鱼篓式的口连在一起。最后,它把储存在袋里的沙粒一颗一颗地放在丝质材料上,又用丝液把沙粒黏结起来。这项工作干完,幼虫需要做的只是对内部做最后的加工,用一种清漆涂抹内壁,以免粗糙的沙粒划伤它那娇嫩的皮肤。

我们可以看到,纯丝的口袋以及口袋外面的球形罩只是一个脚手架。泥蜂以此为支撑物来砌沙并使口袋的弧度更匀称。这就像建筑者为了建造一个门拱或一个拱顶而使用桁架一样,工作一结束就把桁架丢掉,拱顶则凭借自身的平衡完好地支撑着。同样,茧做好后,丝质的支架就消失了,一部分埋到了沙堆里,一部分则被粗糙的泥沙磨掉了。从哪里也看不出,它曾运用了多么巧妙的办法才用沙这种流动性的材料建造出一座匀称的建筑物的。

罩在捕鱼篓式口上的球形罩的编织工作是单独进行的,随后,它被接到了茧的主体工程上。尽管连接和焊接这两个部件的工作进行得非常细致,可还是比不上幼虫自己建造的茧更牢固,所以罩子四周有一条不太坚固的环形线。但是这并不是建筑物的缺点,反而是它一个突出的特色。昆虫将来从保险箱里出来时将会遇到更严重的阻碍,因为墙壁又厚又硬,相比之下,这些比较薄弱的连接线或许可以为它节省很多力气,因为当泥蜂完全蜕变成形破土而出时,罩子的大部分就是从这条连接线处裂开的。

我刚才把这茧称为保险箱,它确实十分牢固,这既得益于它的外形,也得益于它的材质。无论是地面的坍塌还是下陷,都不会使它变形,因为即使用手指使劲地压也压不碎它。所以,虽然它的窝是挖在疏松的土壤里,天花板迟早会坍塌,但这对于幼虫来说都无伤大雅,甚至过路人踩到上面覆盖着的那层薄沙土也没关系。它藏在牢固的隐蔽所里,什么也不用担心,连潮湿都不会危及它。我曾把泥蜂的茧放在水里浸泡了两个星期,没发现里面有一点湿润的迹象。我们人类的住宅为什么没有这种防水材料呢?另外,这卵形的茧美丽极了,说它是幼虫的产物,不如说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对于不了解内情的人来说,幼虫用吸水的沙子建造的这些茧,好像用前所未闻的妙法做成的首饰,是撒在天青色底布上,正准备给波利尼西亚的美丽女子做一条精美项链的大珍珠,在泛着点点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