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民间美术
12361000000022

第22章 服饰

§§§引言

在衣、食、住、行四项中,衣被列为首位,它起着护体御寒和美化人们生活的作用,服饰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经济生活、文化素养和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的差异,从而导致民族服饰的多种多样。

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连属两种基本的形制,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秦代男子穿袍式三重衣,腰束革带,带端缀有带钩,下穿裤或腿裹“行膝”。妇女穿袍式三重衣,衣前下摆为围裙式大衫。唐朝的男服综合以往历代及西北、南方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袍衫多为圆领、窄袖,下摆长至膝或足。女子服装上小下大,上穿窄半袖短襦,下穿长裙,裙头带高至乳上,肩上加披帛。在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五种颜色为“正色”,在其服饰纹样上,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民族服饰不仅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民族内部,不同支系、不同地区也都有明显的差异。服饰是民族最显而易见的标志,历史上曾因服饰不同赋予很多民族各种地方性的名称。少数民族服饰各具特色。以捕鱼业为主的赫哲族早年曾以鱼皮为衣,曾长期从事狩猎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族以狍皮兽筋缝制衣服。以畜牧业为主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裕固族等,穿戴多取诸牲畜皮毛。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则以当地出产的棉麻丝为原料,纺织布帛丝绸,缝制衣服。少数民族的纺织、鞣皮、擀毡等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如黎族的木棉布、藏族的氆氇、维吾尔族的爱得丽丝绸、鄂伦春的皮毛制品等素负盛名。少数民族服饰款式纷繁。大体上有长袍和短衣两类。穿袍子的民族一般戴帽蹬靴,穿短衣的民族多缠帕着履。袍子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蒙古、满、土等民族的高领大襟式,有藏、门巴等族的无领斜襟式,有维吾尔等族的右斜襟式等,还有坎肩式长袍。短衣有裤和裙之别。裙子款式有百褶裙、筒裙、短裙、连衣裙等。不同的民族在结构、工艺、风格等方面都有差别,同是高领大襟袍,有开叉和不开叉的,有前后开叉的,有前后开叉和周围镶边的、黎、傣、景颇、德昂等民族妇女都穿筒裙,但黎族为棉制锦裙、景颇族为毛织花裙、德昂族为横条纹裙。

§§§第一节、旗袍

旗袍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旗袍,满语称“衣介”。古时泛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男女穿的衣袍。

清初衣袍式样有几大特点: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男子的长袍多是蓝,灰、青色,女子的旗装多为白色。满族旗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对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骑马驰聘显得十分精干利索。清世祖入关,迁都北京,旗袍开始在中原流行。清统一中国,也统一全国服饰,男人穿长袍马褂,女人穿旗袍。以后,随着满汉生活的融合,统一,旗袍不仅被汉族妇女吸收,并不断进行革新。

自19世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至20世纪30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统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女性旗袍下摆至小腿,有绣花纹饰。男性旗袍下摆及踝,无纹饰。

20世纪40年代后,受国内外新式服饰新潮的冲击,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

旗袍的造型与妇女的体态相适合,线条简便,优美大方。旗袍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美。它不仅成为中国女装的代表,同时也公认为东方传统女装的象征。

§§§第二节、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的服饰,因性别和年龄而异。中年男子冬天穿大襟皮大衣,布面以黑、蓝为多。无布面的一般在衣袖和衣边用黑布或蓝布加缝约三指宽的布边,有的用羊羔皮加边。春秋两季穿大襟布大衣。无论是穿皮大衣或布大衣,都系一条3米长的蓝黑色布腰带。妇女的服饰以长袍为主。少女夏天穿的长袍一种有大襟的叫“拉布西克”;另一种从中间系排扣(银扣或布扣)到腰以下,左前襟加宽,叫“比西米特”。长袍上绣有各种图案花边。腰上缠红、绿、黄色的绸子或布带,头上缠绣花白布头巾,喜带戒指、手镯和耳环。已婚妇女穿“铁尔勒克”,外套“切格德克”,不穿“拉布西克”。有的穿无袖长袍“别日孜”,腰部左右系带。不用钮扣。帽子上缝有银饰物,帽顶有一条垂到后腰的红色长穗子。已婚妇女的长袍均不系腰带。老年妇女的衣服不用色线绣花边,帽子上无银制饰物。

§§§第三节、傣族服饰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第四节、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衣裤套穿在白衬衣上,外束色布或绸子腰带,妇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装,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衬各色绸衫,腰前围一块毛织的彩色横条“帮典”,风格独特。牧区男子多穿肥大袖宽的皮袍,大襟、袖口、底边等处都镶着平绒或毛呢,外束腰带;妇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呢镶宽边,美观大方。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头、手、胸、腰上都喜欢佩戴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饰。

§§§第五节、回族服饰

回族的服饰有其先民服饰的历史继承性,伊斯兰宗教文化在其服饰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又受汉族、满族等多民族服饰文化的广泛影响,承袭了中国传统服饰的诸多特点。在主体服饰不断趋从、变化的情况下,宁夏回族一直努力在头饰、佩饰等服饰细节上顽强保留自己的民族特点。男子的白帽、妇女的盖头等标志性装束一直沿袭,许多着装习俗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特征。与服饰一起衍生的回族妇女“针线”在品类、花色上风格独特,是研究回族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历史佐证,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

§§§第六节、苏州直水乡服饰

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直、胜浦、唯亭、陈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民俗服饰。她们历来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裆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族”美称。

水乡妇女很重视愿摄头的梳理和装饰,以乌黑的头发、硕大的发留、众多的饰品,辅以精美的包头内和服饰。一般来说,春秋季节服饰的特点尤为突出。春秋季服饰上装以拼接衫为主,面料多以花布、土布、深浅士林布为主要基调,色彩对比鲜明,常用几种色彩的面料拼接而成,剪裁得体,缝工精细,有拼接、滚边、纽攀、带饰、绣花等。而裤子多用蓝地白印花布或白地蓝印花布,裤裆用蓝或黑色士林布拼接。这些服饰最初由于受布幅的限制和省料而拼接,拼接时由实现实际需要的拼接发展到主观意识的拼接,无不讲究整齐均衡和对称的形式美。腰部的瞩裙也很有特色,长度齐膝,裙搁极细,搁面和裙带上均有不同工艺的花饰,裙外面系上一条小穿腰,穿腰是与蹋裙相联的辅件。穿腰上缝着一个大口袋,穿腰四周及带上绣着各种图案的花纹,是服饰中的重要装饰物。裙的设计是很实用的,劳动时柬了倔裙,腰背不易受风寒,站立时又能增加腰部的力量。下摆较大,不影响行动,有利于水田操作,又方便于野外小解遮盖,既实用又美观。水乡地区鞋的特色也很浓。鞋的形式颇似小船,不分左右,故又称船形绣花鞋,鞋帮两刽合成,鞋面以绣花为主,色彩鲜艳,花样丰富多彩。船鞋的做工精细耐看,坚固实惠,是水乡妇女传统的礼鞋。

§§§第七节、苗族服饰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一套完整的苗族妇女盛装包括包头、上衣、披肩、围腰、腰带、短褶裙等大小18件套,被形象地称作“十八一朵花”。火麻土布是苗族人民利用当地种植的火麻剥出的麻丝用手摇机纺成线,再用土布机织成的一种土布,她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在麻布缝制成的衣裙上缝出各种图案,抒写着苗族妇女的童年、爱情与梦想。用色大胆是苗族服饰的显著特点,色调以红、黄、橙、白为主,并以刺绣取胜。

§§§第八节、畲族服饰

畲族服饰主要特色体现在女性服饰上,女性服饰以凤凰图案线条贯穿整体,故称“凤凰装”。服饰由七个部分组成:上衣、裙子、水巾、手巾、围身裙、脚绑、鞋;饰品有六样:凤凰冠、耳仰(即耳坠)扁扣、手镯、脚镯和戒指;发式有三种形式,少女、订婚或准备订婚姑娘、已婚妇女。畲族自古以女性尊贵而世代相传,具体地把女性视为皇家公主、凤凰象征。因而服装以凤为线条、饰物和以凤为基调而抽象展开,头饰更以凤凰的整体轮廓科学地装点,全身上下处处体现凤凰吉祥之意。

§§§第九节、黎族传统服饰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中部、南部和西部。黎族传统服饰经历了漫长的新石器时期的兽皮、植物纤维为料的时代,到最后以植物纤维和“吉贝”(黎语棉花)并用的时代。黎族传统服饰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黎族传统的四大工艺——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传统服饰形成的重要基础。由于黎族各地区社会历史发展情况不同,使得黎族的哈、杞、润、赛、美孚五大方言区的男女传统服装服饰复杂多样,丰富多彩。各方言区服饰在历史上曾是区分不同血缘集团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而且与黎族的族源、信仰、婚姻、家庭、丧葬等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黎族传统服饰图案多样、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精美秀丽。图案多达160种以上,主要有人形、动物、花卉、植物、用具、几何图形等6种类型纹样,织锦是内容,服饰是形式,内容与形成和谐统一,完美构成,形成了黎族传统服饰典型的文化特征。

§§§十节、哈萨克族服饰

哈萨克族是新疆最古老的部落式民族,世代以游牧为生,他们的服装特点是宽大和结实,主要是为了骑马方便而设计的,衣袖一般都长过手指。服装多以裘皮、棉布为面料。哈萨克族以热情好客、开朗大度闻名,哈萨克族服饰也体现了这一特色。男子的内衣的衣领较高,多绣花边,套西式背心。哈萨克族妇女根据年龄不同选择服装式样,并用各种色彩的花绸缎、条绒、平绒和棉布缝制。连衣裙种类繁多,各显风姿。姑娘和少妇都穿袖子上绣花、下摆多褶的连衣裙。上身穿半截袖长补襟袷袢,有的穿坎肩。上衣和坎肩边上都镶有别致的图案,绣着花卉。哈萨克族少女多戴一种圆形、下沿大,顶端稍小的帽子,叫塔合亚,并用红蓝等绸缎做面料,帽壁上用各色丝线绣上图案,并缀饰各种珠子。顶端装饰一撮猫头鹰的羽毛。哈萨克族妇女喜欢戴首饰,一般是以金银制成,多数镶着各种宝石。已婚妇女则蒙白头巾。头巾大而宽,除头部外,肩及腰部也都遮住。哈萨克牧民无论男女都穿长统皮靴,冬天穿用毡子缝制的长袜,套在靴内可以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