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12358400000033

第33章 早期教育篇——如何使你的宝宝更聪明(17)

事实上,只要孩子不是犯错过大,对一些不符合父母标准的小错误,父母可以加以提醒,不需要横加指责。过多地指责会使孩子常常处于无地自容的境地,尤其是在生人面前斥责孩子,对孩子的打击更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思想,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对于小错误,父母应当顾及孩子的面子,做出适当的提醒。对于大错误,父母同样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防止批评过度。

对宝宝冷漠和麻木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既愿意得到父母的表扬,也愿意忍受父母的批评,而最不希望自己被父母忽视。

冷漠,对孩子来说是极具杀伤力的行为。它留给孩子的心理阴影将会终身不散。冷漠地对待孩子比打骂孩子更加恐怖。在冷漠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异常、心理变态。

父母常常因被繁忙的日常生活所累而忘记去表扬孩子的优点,忘记在孩子困惑时帮孩子一把。相反,他们只有等到孩子犯错误时才去关注他们。想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父母一定要注意:

(1)经常抚摸、拥抱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爱、被关怀。

(2)不要经常惩罚孩子,尤其不能重罚,更不要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施以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

(3)即使拒绝孩子的要求,也应该让孩子知道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对孩子下达命令。

(4)必须满足孩子合理的生理需求,不要用不准吃饭、不准上厕所、不准睡觉等手段来处罚孩子。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都是靠自尊来支撑的。尊严可以带给人自信,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自尊,尤其是还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因为年龄阅历的关系更在意别人的话语,尤其是自己父母的话语。父母无意间说出的话,可以潜入孩子意识当中,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成年生活中支配着他们的行为。

孩子的自尊心像幼苗,一旦受到伤害,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父母除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正常的自尊心。

要求宝宝十全十美

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挑剔是大多数家长常犯的错误。这些家长时时刻刻地盯着孩子。当孩子有些事情做得不好或不对时,就急切地去纠正,直到他们完全无误才肯罢休。

世界上没有完人,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

家长对孩子进行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是想让孩子的行为和做事达到完美无缺。然而,每个人犯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家长们多关心孩子表现优秀的一面,并不断地给予鼓励,那么孩子犯错的次数一定会越来越少。相反,家长老是挑孩子的错,不仅会使孩子存在自己常犯错的印象,还会使其对犯错产生恐惧感,这种恐惧心理可导致孩子拒绝做任何事。恐惧的压力会使孩子变得无能,他们认为凡事难以做得完美是因为自己愚笨和无能。

孩子只有在主动、积极、愉悦的心境下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父母的宽容常常会得到孩子的感激和加倍的补偿、回报,适当的激励也会使孩子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

5.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中心

宝宝成长的必须条件——自由

假如我们承认孩子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他只受自己的发展法则所约束,那么孩子的成长就必须要一个条件——自由。孩子只有借着自由才能产生一种最敏感而独特的能力。

当我们把自由给孩子时,当孩子不再听成人的摆布,而听从他内在的心灵的呼唤,他便会依照生命的秩序和要求来发展。他专注的玩水、玩沙、攀高、捉迷藏,把杯中的饮料倒来倒去……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样呢?那是因为每个生命都会遵循它内在的法则。并且都会为自己寻找最佳途径,以便建立起一个只属于自己并同环境相和谐的生命系统,只有这样,生命才能展示它的智慧、意义和高贵。请各位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发展的自由,不要按自己的主张训练和强化孩子的思维,这样会使宝宝的个性和创造力消失。要知道,只有在自由中,孩子才可能最大极限地发挥自己的智慧潜能。

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充分的自由。在孩子对某种事情不感兴趣或不具备做某种事的能力时,必须等待。父母不要过多的干预、代替孩子。孩子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才能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只有通过自主的选择才能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只有通过没有干扰的独立工作才能获得思想上的独立。孩子的发展必须经历一系列独立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尊重他的独立,给他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权利,将来他才会飞得更高、更远。

下面是台湾学者刘墉写给儿子的信,字不多,但颇能反应他对儿子成长所抱的态度。附在此处,希望能对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有所启示。

亲爱的儿子:

当你小的时候,我跟你打球从不让你,因为我希望你比我更强壮;当你上高中的时候,我要你去在曼哈顿的史岱文森就读,因为我希望你独立;当你进哈佛的时候,我要你自己选择科系,因为我希望你决定自己的未来;当你拿到硕士时,我任你休学1年跑去阿拉斯加,因为我希望你自由。而今,你做什么我都支持,因为我希望你快乐。你快乐,我就快乐!

强壮、独立、自由、快乐!普天下哪位父母不这么希望?

给宝宝立些必要的规矩

一提到自由,就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洪水猛兽的感觉,成人总是以为给予宝宝自由,他就会胡作非为。实际上,我们只要给孩子建立一些规则就可以。首先,要保护幼儿自身的利益免受伤害,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同伴,使生活变得明确、自由、快乐、和谐。

幼儿期的规则仅有3条:

(1)不可以有粗俗野蛮和破坏性行为。比如说骂人、打人、说脏话、破坏用品、不遵守游戏规则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2)不可以打扰别人。比如在别人工作的时候、读书的时候、成人交谈的时候、有客人在的时候等情况下不应该打扰别人。

(3)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你可以自由支配。这时须建立一个重要的概念,凡不是自己的东西都是别人的东西,在经过别人允许后才可以拿。这些规则的建立不通过讲道理,而是要实践。只要孩子建立了这些规则,就一定能做到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环境,那么所有的家长还忧虑、担心什么呢?

当我们不了解儿童,当我们所做的事情与我们希望的结果正好相反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需要克制一下我们的专制,把自由给予孩子,让他充分的去品尝、去触摸、去活动、去游戏,孩子就是靠这些来发展他的心智的。

这里我们要大声疾呼:请把自由还给宝宝,请尊重他的独立,给他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权利,这样他才能展翅高飞。

6.不要无原则地攀比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发育的每一个领域没有一个精确的图表可循,我们所给出的婴儿发育总体图表仅仅是为整体婴儿制定的一个大致的方向,并不是为你的宝宝规定了一个一成不变的、完全相同的发展目标,每个婴儿在何时能达到相应的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父母既要了解宝宝发育的一般规律,用以指导自己养育孩子,又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无原则地与其他孩子攀比。要知道孩子的发育是有多变性的。你的宝宝也许走路比其他孩子早些,但说话可能比别的孩子要晚点,一定的差距是允许的。不要用自己宝宝的弱项与其他孩子的强项相比,更没有必要为此而懊恼。同时就自己宝宝本身来说,他的发展也不会是直线上升的,例如一个刚刚学会独立行走的孩子,得了一场病,出院后就又站不稳、走不好了。一个原本讲话很好的孩子,也许在家里换了保姆后,几个星期不说话。孩子的发展出现一些反复也是正常的。宝宝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躯体的、认知(学习)的、社会交往和情绪等方面,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发展既同时又不同步,每个孩子就更不相同了,不能要求你的宝宝方方面面都走在前面。总之,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带着不同的气质,身心发展速度也不尽相同。父母必须接受你的孩子的个体特点和发展步调,确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按着自己的方式发展,也一定能按自己的方式成功。

7.父亲带宝宝的意义

在一些人眼里父亲似乎只是一种生物的必然,一个被忽略的促进宝宝发展的因素。那么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呢?在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意大利、日本和美国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所有的社会中,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生活中表演的角色不同。妈妈更喜欢抱孩子,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安慰他们,和他们说话,与他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爸爸则愿意给宝宝以有趣的身体刺激,玩那些受婴儿欢迎的不同寻常的游戏,尽管大多数孩子在不舒服和害怕时喜欢和妈妈在一起,但爸爸是他们偏好的玩伴。所以,半岁以后很多婴儿和父亲形成了安全型依恋的关系。

除此之外,父亲对婴儿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呢?在一项研究中,他们观察44个婴儿在遇到一个快乐友好、穿着小丑服的陌生人时的反应,发现在这些婴儿中,与父母都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反应最正常,最少恐惧表现。与父母一方有安全依恋的个体比与父母双方都是非安全依恋婴儿的表现要好。近期的其他研究发现,与父母双方都建立安全依恋的婴儿比其他婴儿更少表现出焦虑和退缩,入学时的适应情况更好。在儿童和青春期表现出更好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和与同伴交往的社会能力,以及较少的问题和犯罪行为。甚至在离开家之后,和父亲形成的安全的支持性的关系也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健康。可见,对于儿童发展的许多方面,父亲都会有潜在的影响,而且与父亲建立的安全型依恋会减少非安全型母婴依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父亲是婴儿积极情感满足的重要源泉,是婴儿积极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是婴儿技能提高的重要源泉,是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

8.有效地使用惩罚

尽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强调更多使用表扬、鼓励的方式塑造孩子的行为,但绝大多数父母还是偶然使用惩罚措施去抑制孩子的不当行为。如果父母能遵循以下方法和原则,惩罚措施将会更加有效。

(1)及时惩罚:最好当孩子有不当行为倾向时,或至少在他们进行不当行为过程中就实施惩罚。延后惩罚(“等爸爸回家再说!”)是最糟糕的做法。幼儿会因为不明确被惩罚的原因而认为不管当时做什么,爸爸都会惩罚自己。如果不得不延后惩罚,要仔细向孩子解释惩罚他的原因才会更有效。

(2)实施惩罚要态度坚决(但不等于过于严厉):以年幼儿童为实验对象的实验室研究指出,强烈的惩罚比轻柔的惩罚更有效。就是说,对孩子大声地说:“不行!”或“停下来!”很可能比小声说同样的话更有作用。但千万不要误认为严厉的体罚是一种好办法,严厉的打骂会带来更多的不良后果。一些父母认为,这样会让他们“记住教训”,但却会使孩子产生高度焦虑,开始害怕和逃避他们,并学会用攻击来解决问题。因此,只要强度不过大以致产生上述不良影响,坚决的惩罚就能够很有效果。

(3)惩罚的连贯性:只在当时受到惩罚,而后来却放任不管的行为会在以后继续出现。因为如果孩子喜欢那种被制止的行为,一旦该行为不再受到惩罚,他们便会旧病复发。

(4)以温和或容易接受的方式实施惩罚:当实施惩罚的人是温和、有同情心的人时,孩子对惩罚的反应会比较积极。因为当孩子表现良好时更容易从温和的父母那里重新受到肯定和赞扬,而严肃、冷漠的父母则从来都很少表扬他们。

(5)尽可能不使用体罚:当孩子表现出不当行为时,父母会首先考虑到打骂这种惩罚方式。但是,除此之外,惩罚还包括了没收孩子喜爱的物品、取消他们原有的(如吃糖)或将会有的(周日去动物园)特权等方式。还有一种可以替代体罚的方式是隔离,将孩子从能够使他们不当行为得到强化的情景中带走。比如,将一个非常喜欢支配妹妹的男孩关进安静的房间,这样他便无法享受到欺负妹妹的乐趣。不当行为无法再受到强化时,它便会自然消退了。

(6)对孩子正确行为给予表扬:惩罚只能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却无法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因此,当孩子表现出好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认可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玩弄昂贵的花瓶,除了对此行为进行惩罚外,当孩子转向玩不容易破碎的塑料瓶时要给予积极的支持。

(7)向孩子解释清楚惩罚他们的原因:如果问上述所有方法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这一条。事实上,只要父母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并在以后帮助他们控制该行为,那么各种惩罚都会变得更加有效。

(8)惩罚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

①故意忽视法:当孩子有无礼要求、哭闹、生气、轻微发脾气时,只当未听见、未看见。

②暂时隔离法:就像球类比赛对违规球员的处罚,暂时罚出场外,目的在于减少球员的犯规。这种方法对孩子大部分难处理的不良行为均有效。

要准备一个闹钟,隔离孩子的地方一般在卫生间或其他乏味但安全的地方。时间一般掌握在每岁1分钟。对有恐惧、害羞、孤僻的孩子以及1岁以内的孩子不适宜。

要注意的事项:要抓住主要的不良行为逐个解决,不能分不清主次,事事关禁闭;对要解决的问题事先要有交代、有要求,事后要有讨论;忽视孩子隔离期间与隔离后的生气、哭闹;结束隔离要准时,有反抗行为可适当加时。如果此方法无效,可改用其他方法或咨询医生。

9.鼓励对孩子如同阳光对于植物

鼓励对成长中的孩子如同阳光对于植物,是必不可缺的要素,就像万物生长靠太阳。一些父母以为鼓励就是说一些好听的话,表扬一下孩子,不理解鼓励的真正含义,认识不到鼓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要知道,让孩子在愉悦中学会好的行为比在受责备中学习好的行为要容易得多。

在对孩子鼓励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1)鼓励要及时,要在孩子好行为的过程或刚刚结束时。

(2)鼓励要具体、要明确,不能笼统地用一个“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