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胎教的重要意义
胎教的作用
什么是胎教
通过调节,使孕妇从怀孕到分娩期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得到合理营养,舒适的环境,以及对胎儿超前教育,从而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育。这种改善胎儿素质取得优生效应的科学方法叫做胎教。
胎教是为了保障胎儿和母亲的健康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学问。目的是针对孕妇的摄养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护理,并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控制孕期母体的内外环境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给胎儿以精神上的熏陶,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开发胎儿的潜能。
胎教认为,胎儿从母体内起就开始接受母亲的生理、心理的影响,所以要求孕妇在孕期有良好的内在及外在环境。且不受怒、忧、虑、恐、惊、悲各种不良的刺激。这样可使生育的子女十分聪明、机敏。
实验充分证明,孕妇血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有着明显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认为胎教对孩子的一生会有重大的影响。母亲的思维、联想刺激会产生神经递质,这种递质经血液到胎盘,再进入胎儿体内,分布到脑,给脑神经细胞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介质环境,使胎儿神经向着优化方向发育和发展。现代科学认为,胎教还可以改变、强化胎儿素质。经过胎教的婴儿,学走、学话均早,反应灵敏,记忆力强。
超前教育要从胎教开始
超前教育指在婴儿发育的关键期(胎儿期)进行教育。
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速度是在4岁以前,不少成功培养神童的经验表明胎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经几十年追踪检查认为,如果以17岁时的智力作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占50%,4~8岁占30%,8~17岁占20%。也就是说在4岁前如加强教育,能使智力充分发挥。
幼儿具有很大的智力潜能(从胎儿时起),这与胎儿脑细胞的发育有关。人脑的140亿个神经细胞绝大部分是在3岁以前形成的;胎儿的脑神经发育从受孕后2周即开始分化,一直发育到3岁;出生后脑神经细胞急剧地生长出许多触突,互相联系,这时大脑主要的功能已基本完善。脑细胞存在着很大的潜能,一般人只利用了其中1/4,还有3/4的潜能未被开发,如果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超前教育,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的潜能。
胎教的意义
(1)胎教是人接受教育的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的指引下,优生优育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要优生必须优孕,要优育必须优教,而优教必须从胎儿生长发育期就开始努力。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胎儿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就能接受教育。这种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学校教授的内容和效果自然不同。它主要是胎儿通过母体接受外界的刺激,比如孕妇在饮食、动作、视听等方面的情绪波动,使血液中的激素和化学物质产生变化,经由胎盘进入羊膜,对胎儿产生影响。特别是胎儿发育到一定时期,对他进行听觉、感觉、运动、记忆等方面的训练,能激发胎儿的大脑神经细胞增殖到最佳数目,大脑皮质的沟回相应地增加得较多,孩子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发育。同时,在反复接受训练中,使他得到潜在意识的培养和信息的积累。比如学会说话就有一个反复听和学的积累过程。孕妇用语言对胎儿及早进行对话训练,胎儿出生后就能较早地学会说话。及早对胎儿进行各方面的胎教,也就是让胎儿能及早进行各方面信息的积累,使胎儿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运动能力等及早得到开发,培养优良的先天素质。
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专门的胎教研究机构,进行胎教实验,研究胎教理论,普及胎教知识。1979年,美国还创办了“胎儿大学”。我国现在也很重视胎教,很多地方已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各大城市的医院普遍开办了“孕妇学校”、“孕妇学习班”,有些电视台也开办了有关讲座。
(2)受过胎教的婴儿智力较高
古今中外,因为受益于胎教,具有先天的优良素质,加上后天的教育培养而成名成家的事例很多。如《史记》中就有记载,周文王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注重身体力行,对胎儿进行胎教,孕育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圣王。还有奥地利的音乐神童、大音乐家莫扎特,他在母腹中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父亲学会了钢琴、小提琴,并开始作曲。还只有13岁便随着父亲三度游历意大利各地,演出他所作的歌剧。又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人说他的超常是上帝给予的,后来才发现,他的大脑比一般人发达,他的脑细胞数量比常人的多37%。因此,爱因斯坦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注定了智力超凡,加上他后天的努力,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先天的素质是后天成才的基础,也是关键。现在,专家学者根据国内外的实验总结出受过胎教的孩子有如下几大特点:
①睡眠好、少哭闹,身体健康。
②集中体现了父母的优点,如优良的品性、行为、习惯与爱好,有鲜明的个性。
③成长快,聪明、活泼、漂亮,说话早,动作灵活,悟性高,接受力强。
④生活能力强,适应性好,无论环境好坏都能很好地生活,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有较好的应变能力,有股韧劲。
⑤生性乐观,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美好的事物,勇于探索,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创造精神。
⑥品质优良,从小就表现出讲文明、懂礼貌、谦虚、礼让,对人有爱心,对社会有热心。
⑦对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有天生的爱好和欣赏能力。
胎教与优生
科学胎教指的是正常孕妇在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的条件下,从胎龄5个月(胎儿已有听力)开始,对正常胎儿实行定期定时的声音和触摸的刺激。
这里所说的“正常孕妇”和“正常胎儿”,是胎教的先决条件。要确保具备正常孕妇和正常胎儿的条件,首先孕妇应做好婚前检查,怀孕后应做好孕期保健、产前检查、分娩监护、新生儿保健等,这些均为临床优生学的工作内容。而孕期给孩子语言和音乐的反复刺激,则是属于环境优生学的内容。因此,胎教是临床优生学和环境优生学相结合的具体工作,由于它旨在促进体能与智能优秀个体的出生,故胎教亦为优生学的具体工作之一,由此可知,科学胎教在优生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迎接新生命的来临
迎接新生命的来临,不只是母亲的责任。身为准爸爸的男性,也要关心妻子,让妻子安心怀孕,在身心两方面给予绝对的支持。夫妻携手,共同完成这一伟大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胎教环境。
胎儿具有学习能力
人们发现,婴儿从出生第1天起就能辨认出母亲的声音,而且对这种声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法国学者曾经对一些婴儿进行过法语和俄语的选择试验,结果发现他们对法语的发音反应更为强烈。这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小生命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学习能力。
人们都说婴儿是一张白纸。其实,早在胎儿时期这张白纸上就已经开始描绘图画了。瞧,深居在母亲子宫内的小生命伸出小脚来探测他的胎盘,“这是什么东西?”经过几个回合的研究,他终于放心了,确认这是一个柔软、安全的物品;一个偶然的机会,胎儿的手碰到了漂浮在旁边的脐带,“这又是什么东西?”很快,脐带就成了胎儿的玩具,一有机会便抓过来玩弄几下;对于包围他的羊水,小生命更是潜心研究,不时地吞咽几口品尝一下;母亲子宫的血流声、肠道的蠕动声以及心跳的搏动声,对于胎儿来说无异于一首美妙动听的曲子,统统被收入大脑,储存进记忆系统,以至出生后依然念念不忘;对于外界传入的音乐声,胎儿也颇感兴趣,转动头部,让耳朵贴近外部世界认真倾听。久而久之,一旦这种声音传来,胎儿便产生一连串的动作作为反应。
总而言之,子宫内的小生命具有出色的学习能力,他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抓紧学习。他学习吞咽、学习吮吸、学习运动、学习呼吸……当然,他还是一个小小的“心理学家”,通过母亲传递过来的一切信息揣摩着母亲的心绪,学习心理感应。
鉴于胎儿这种潜在的学习能力,母亲在妊娠期间,尤其是后半期应强化与胎儿的交流,及时施行早期胎教,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使胎儿接受有益的刺激,获得良好的胎内教育。
胎教可促进胎儿的大脑发育
做父母的都想生育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然而,聪明孩子的前提却取决于胎儿期大脑的发育情况。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胎儿的大脑是怎样发育的。
早在受孕后的第20天左右,胚胎中已有大脑原基存在;妊娠第2个月时,大脑里沟回的轮廓已经很明显;到了第3个月,脑细胞的发育进入了第1个高峰时期;妊娠第4~5个月时,胎儿的脑细胞仍处于迅速发育的高峰阶段,并且偶尔出现记忆痕迹;从第6个月起,胎儿大脑表面开始出现沟回,大脑皮质的次结构也已经基本定型;第7个月的胎儿大脑中主持知觉和运动的神经已经比较发达,开始具有思维和记忆的能力;第8个月时,胎儿的大脑皮质更为发达,大脑表面的主要沟回也已经完全形成。
据有关报道,胎儿的脑从妊娠6个月起就已具有140亿个脑细胞,也就是说已经基本具备了一生中所有的脑细胞数量。其后的任务只是在于如何提高大脑细胞的质量,若想再增加一些脑细胞,恐怕是回天无力了。
由此可见,胎儿期脑的发育是十分关键的时期。仅仅从这一点来看,从胎儿期开始的系统科学的胎教就势在必行。当然,胎儿脑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尤其起重要作用的脑神经梢尚未完全形成,大概要到出生后10岁左右才能全部发育完成。未来的父母在胎教过程中应注意到这一问题,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胎儿记忆力发展的规律
胎儿在母体内就存在听、触、嗅等大脑神经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逐渐增强,就其增幅而言,婴儿期的记忆力增长最快。这时期的孩子之所以能很快记住电视画面和儿歌,是因为早在胎儿期就已经形成了这种能力。脑的发育领先于肢体的发育。
人的诞生始于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后依次分化出外胚叶、中胚叶、内胚叶,其中,外胚叶就是脑的原形。开始它是圆板状,随后发育成神经管,胎儿的神经管在初期即发生弯曲变形,出现褶皱,以便在有限空间容纳更多的细胞,造就了复杂的最终布满沟回的大脑。在胚胎的第4周,胎儿脑已在原始形态上完成了主要的部分。到第6周大脑上已可以记录到电信号。第7周胎儿面部轮廓形成,眼、鼻、口已依稀可辨。到第9周脑干和脊髓便以半个大脑的体积完成了发育过程,这时用较细的探针触其额部,他已经会低头躲避,这表明胎儿的触觉神经已出现。大脑继续发育到第4个月,胎儿便形成了头部比例过大的完整人形。
在脑的发育过程中最关键、所需时间最长的是神经网络的形成,因为是神经网络最终导致大脑功能的产生。
胎儿也能接受教育
胎儿能接受教育吗?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人认为:在子宫内的胎儿仅仅是通过母体获得营养来维持生长发育,可谓“两耳不闻宫外事”,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训练,只能是出生以后的事了,所谓胎教,纯属无稽之谈。其实不然,近20年来,由于医学的发展,尤其是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使得科学工作者能够对子宫内的胎儿进行观察。结果证明,来自母体内外的种种刺激,都会引起胎儿的不同反应。胎儿大脑皮质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从出生到成人后不再增加,说明了胎教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胎儿能利用心电感应学习
不少人认为新生儿根本听不懂大人说的话,而且也没有智能与情感,因此是不能教育的时期。事实上,孩子从胎儿期开始,就能借着心电感应学习母亲所发出的波动。刚出生到2岁大的婴儿,还残留这种心电感应能力。当父母对孩子说话时,孩子耳朵听到声音的同时也能接收到心电感应。
即使孩子尚不懂词汇,但却具有正确读取话语意义的能力。孩子能够正确感受母亲对他所说的话,即使母亲想要掩饰自己的心情,孩子也能正确读取母亲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美国的约翰·亚伦瓦德博士将母子间的波动关系命名为“母子的心电感应关系”。
母子间最棒的关系,就是当母亲从心底觉得安详的时候,此时,孩子也能敞开心扉接受母亲的各种波动。如果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感觉不安或焦躁、疑虑等,心中拥有否定的情绪,孩子就会封闭心灵,无法直接接受母亲的波动。这时,即使母亲想将话语传达到孩子的心中,孩子也会充耳不闻。
其实这种情况不只限于母子之间,孩子与父亲的心电感应也是重要的沟通手段。如果从胎儿期开始,父亲就经常对孩子说话,则生下的孩子就会成长为爱父亲的孩子。
父亲只要从胎儿期开始不断进行胎教培育孩子,孩子就能获得心灵的满足,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成长为温柔的孩子。
培养胎儿的听觉能力
据最近的研究结果得知,自妊娠6个月起,胎儿就有了听力,开始不断地“凝神倾听”。有这样一个现象可能未被年轻的妈妈们所注意,却引起了科学家的沉思:出生几天的新生儿哭闹时,只要母亲把宝宝抱在左胸前,宝宝很快就会安静下来,过一会儿便会入睡。对此现象,科学家解释道: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体内就已拥有了听力,渐渐习惯了母体血流和血管跳动的声音,出生后,婴儿的耳朵贴近母亲的胸脯时,再次听到自己熟悉的声音,又将他带回到昔日宁静的日子和安全的环境中,让宝宝重新找回了安全感才渐渐平息下来。
据科学家研究,胎儿的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在妊娠早期便已形成,当然,功能的建立和发展则是妊娠中、后期的事了。妊娠中期,胎儿对声音已相当敏感,这声音包括母亲体内的声音,如大血管的搏动声、子宫动脉和脐带血管的搏动声以及胃肠的咕噜咕噜蠕动声等;同时也包括母亲体外的声音,如外面世界的各种响动,即使是父母比较微弱的谈话声,胎儿也会全神贯注地倾听。有人发现,有时孕妇偶尔打一次大声的喷嚏,也会使胎儿一惊,这说明胎儿与外界已通过听力建立起了一套信息传递系统。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孕妇妊娠期间,让父母给胎儿起一个小名,并让父母常常向腹中的胎儿呼唤他的小名。胎儿出生后,当他听到父母呼唤他的小名时,会突然停止吃奶或在哭闹中安静下来,有时甚至会露出似乎高兴的表情。这项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胎儿不但具有听力,而且有一定的领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