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实用胎教知识一本通
12356300000034

第34章 孕妈妈快乐,胎教更有成效(1)

26.孕妈妈是胎教的主角

母亲是胎教的主角

众所周知,胎儿是由母亲孕育的,母体既是胎儿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胎教的主体。一方面,母体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母亲的身体素质和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胎儿的体质健康;另一方面,母亲的文化修养、精神卫生情况又不可避免地在胎儿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孩子生命中第一任教师的重要角色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母亲的身上。

母体与胎儿之间的信息传递

常言道:“母子心连心。”母亲与胎儿之间,不但有血脉相连的关系,而且还具有心灵情感相通的关系。母亲与胎儿之间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彼此传递生理、行为、情感信息。这也是能够进行胎教的前提条件。

母体与胎儿的生理信息传递

母亲与胎儿血肉相连,息息相关,他们之间最早发生的沟通莫过于生理信息的传递。

首先,胎儿的存在促进了母体分泌维持妊娠所需要的激素,并使母体产生孕育胎儿所必需的生理上的变化,如子宫增大、变软,乳腺增殖、乳房增大,基础代谢加快,激素活动增加,以及全身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增强等,胎盘分泌的一系列激素可以维持妊娠的进行。总而言之,胎儿在积极地促使身体分泌一些物质,协助母亲维持自己的生命,就是说胎儿已经能够对自己的生命施加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母体也在积极地向胎儿传递生理信息,如母亲遭受刺激时分泌出来的激素会使血液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通过胎盘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当母亲有嗜烟、酗酒、滥用药物、暴饮暴食及遭受外伤等情况时,可使胎儿的生长环境发生有害的变化,进而使胎儿产生恐惧的心理,表现为胎动异常,心音过速等。就这样,从胎儿到母亲,又从母亲到胎儿,彼此间完全对等地传递着生理信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母体与胎儿的情感信息传递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早在胎儿时期,母子之间不但有血脉相连的关系,而且还具有心灵情感相通的关系。母亲与胎儿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彼此传递情感信息。

首先,胎儿能够通过母亲的梦向母亲传递信息。看上去这种说法似乎荒诞可笑,但是在大量的医学文献中都曾记载过孕妇的梦成为事实的例子。同样,母亲的情感诸如怜爱胎儿、欢迎胎儿及恐惧不安等信息也将通过有关途径传递给胎儿,进而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当母亲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愉快舒畅时,这种信息便很快传递给母亲。

在孕期心理上保持良好状态的要点

1.接受孩子的来临。

2.接受孩子的性别。

3.夫妻关系和谐。胎儿,使他体察到母亲恬静的心情,随之安静下来。而当母亲盛怒之时,胎儿则迅速捕捉到来自母亲的情感信息,变得躁动不安。有人认为,一些毫无医学原因的自然流产正是由于母亲极度恐惧和不安造成的。

总之,母亲与胎儿之间是存在情感沟通渠道的。母亲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对胎儿是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请不要忽视了母亲与胎儿之间这条情感传递的途径,要随时想到,腹中的那个小生命是个善解人意的宝宝,多给他一些温暖,多给他一些爱,使他对母亲及外面的世界充满美好的情感。

母体与胎儿的行为信息传递

行为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由于胎儿尚不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所以发生在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这种行为信息的传递就显得十分重要。有人通过观察发现,每当胎儿感到不适、不安或意识到危险临近时,就会拳打脚踢地向母亲报警。有一位妊娠7个月的孕妇突然感到腹中的胎儿猛烈地冲撞自己,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位孕妇后来经医师诊断为前置胎盘,这是一种很可能导致临产前胎盘与子宫分离,引起大出血的病理妊娠。可见,胎儿已感到即将降临的危险,于是不得不竭尽全力通知他的母亲。

当孕妇因重体力劳动,大运动量活动,长途跋涉等引起极度疲劳,或者因种种原因造成巨大的烦恼、气愤和不安时,有关信息也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胎儿,使胎儿得到母亲的行为暗示,从而影响胎儿的健康和发育,严重时甚至可使胎儿感到无法忍受而发生流产、死胎等意外。因此,未来的母亲应重视孕期保健,注意分析来自胎儿的行为信息,以保证胎儿健康成长。

母子的心电感应

孩子从胎儿期开始,就能借着心电感应学习母亲所发出的波动。2岁大的婴儿,还残留着这种心电感应能力。当父母对孩子说话时,孩子耳朵听到声音的同时也能接收到心电感应。

即使孩子尚不懂词汇,但却具有正确读取话语意义的能力。孩子能够正确感受母亲对他所说的话,即使母亲想要掩饰自己的心情,孩子也能正确读取母亲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美国的约翰·亚伦瓦德博士将母子间的波动关系命名为“母子的心电感应关系”。

母子间最棒的关系,就是当母亲从心底觉得安详的时候,此时,孩子也能敞开心扉接受母亲的各种波动。如果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感觉不安或焦躁、疑虑等,心中拥有否定的情绪,孩子就会封闭心灵,无法直接接受母亲的波动。这时,即使母亲想将话语传达到孩子的心中,孩子也会充耳不闻。

母亲饥饿时对胎儿有影响

在胎儿医学尚未发达之前,人们以为胎儿受到母亲严密的保护,无论外在环境怎么变化都不会使胎儿受到影响。尤其是营养方面,即使母亲不吃,胎儿也会从母体方面汲取营养,所以应该不会有所影响才是。不错,即使母亲一天都不进食,胎儿呈空腹状态,短期内也不至于变瘦。但胎儿摄取母体所积蓄的营养,也会造成母体的营养不足。

当母亲处于空腹的状态时,其空腹感会传达给胎儿;当母亲感觉腹部饱满时,胎儿当然也会感觉腹部饱满。胎儿既然不是从嘴巴进食,何以有这种感觉呢?

其实,胎儿并非用肚子感觉空腹感或饱足感,而是用脑中负责吸收营养的部分感觉的。在脑中能感觉愉快、不愉快、愤怒、喜悦和不安的部分,可说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功能。

当母亲感到空腹的时候,母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会慢慢降低。血液经过胎盘传给胎儿,使胎儿的脑部也感到“空腹感”。婴儿出生后,当他肚子饿想喝奶的时候,会津津有味地吸吮手指。吸吮手指是在母体中就开始的,似乎与空腹感脱离不了关系。当母亲空腹的时候,腹中的胎儿多半会吸吮手指。

根据实验报告,如果给空腹状态的母亲注射葡萄糖,在腹中的胎儿马上会停止吸吮手指的动作。

母亲即使一餐没吃,胎儿也不会因此而营养失调或死亡。但是,对胎儿来说,营养状态与生命息息相关,势必对母亲的空腹感及饱足感相当敏感。感觉空腹的时候,胎儿还能发出只有母亲才能了解的信息,至于胎儿是否吸吮手指可就不得而知了。母亲如果因为怕麻烦、没胃口或丈夫晚归等理由而未进食,这对婴儿而言实在不是件好事。

母亲的生活方式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很多母亲在怀孕时都以为要将胎儿的那份食物一起吃下肚,结果导致出现吃得过饱、过量的情形。因为吃得很饱,又怕动到胎气,所以尽量保持不动的姿势。加上现代家庭设备齐全,做家务事所消耗的热量愈来愈少,于是不知不觉地胖起来。

这个时期务必找一些可以稍微活动身体的事情来做。活动可以刺激胎儿的皮肤感觉,帮助脑部的发育。

厨房的擦拭清洁可以每天进行。床单也可以常常更换。天气好的话,每天散步1次,将氧气送抵胎儿的脑部。这样不仅可以稳定自己的情绪,亦可借机对胎儿说话。

然而,胎儿是否了解生活的规律呢?一般人以为子宫内部应该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其实,胎儿可以透过母亲感觉到白天与黑夜。

生命的存在与孕育是大自然运转的一种方式。最好是能配合外界的自然规律生活。然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对现代人来说似乎难以实现。

不过,至少不要熬夜,夜猫子型的母亲会生出夜猫子型的孩子。与其婴儿出生后才后悔,不如在胎儿期改变一下母亲的生活方式。

母亲失眠影响胎儿发育

俗语说:“睡觉的孩子容易长大。”这个原理也可以用在胎儿身上。腹中的胎儿也会睡觉,如果母亲的睡眠姿势与胎儿的姿势协调,恐怕睡。

科学睡眠五要素

1.睡眠用具。

2.睡眠姿势。

3.睡眠时间。

4.睡眠环境。

5.平常而自然的心态。出现失眠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强行入睡,结果就会适得其反。眠的质量就会受影响了。

曾经有一位妈妈表示,到了怀孕中期晚上总是睡不着。虽然医生告诉她:“晚上睡不着,那就白天睡吧!”但是,即使设法在白天睡觉,也总是马上就醒过来了。原来是因为胎儿在肚子里动个不停,所以才让母亲睡不好觉。

在腰部垫个枕头,或是侧躺时在双脚或腹侧夹个小坐垫,寻找容易入睡的姿势,左边向下,腿部稍微弯曲,不仅容易入眠,胎儿也不会动得太厉害。每个母亲和胎儿的睡眠姿势各不相同,当你无法睡着的时候,不妨使用枕头或坐垫,在睡觉姿势上多下工夫。怀孕时期,母亲如果能睡得很熟,睡眠时脑部的脑下垂体会分泌出成长激素。这不是帮助母亲成长,而是为了胎儿成长而分泌的,是胎儿成长不可或缺的物质。

此外,这种激素具有帮助母亲迅速消除身心疲劳的效果。许多母亲怀孕前常抱怨无法好好睡眠,但怀孕后反而变得比较容易入眠。这是因为释出了所需的激素,母亲身体内部自然而然发生的变化。

母亲的压力对胎儿的影响

随着胎儿的脑部和神经系统日渐成熟,他会开始寻找一些答案,不仅是母亲情感的生理面,还包括了情绪面。这个过程说起来很容易,但实践起来可不简单。但自第6~7个月起,胎儿渐惭能清楚分辨母亲不同的态度和情感,而且对它们有所反应。这类研究中最具说服力的当属20世纪70年代,由史多特博士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基于构造上的障碍,胎儿或新生儿无法告诉我们他在子宫中感受到的母亲情感如何,他是怎么对它们做出反应的。但他和大家一样,都会受到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影响。当他高兴时,通常身体也很健康;当他心烦意乱,往往也容易生病或变得情绪不稳定。既然他在子宫时情感生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他的母亲,因此史多特博士便推论,从一个孩子出生及接下来几年中的生理和情感状态,可以看出他在子宫里从母亲那儿接收到何种信息,以及他知觉它们时的精确度如何。

假如他的主张是对的,那么母亲的短期苦恼对孩子的影响,应该不如长期的来得深。而这只是他在其中一项研究中的发现。母亲假若在怀孕期间,曾经历过相当强烈但短暂的压力,例如目睹狗群激烈打架、工作时受到惊吓,或自己有个孩子离家一整天等,不论是生理上或情感上,对胎儿均无明显影响。

消除压力的方法

1.邀几个亲朋好友聚餐一次,或去看一场电影。

2.为怀孕奖赏自己,给自己买一件礼物。

3.找最要好的朋友开怀倾谈一次。

4.要懂得创造性的休息方法,休息的种类方式要丰富多样,不要过于单调。

5.如果压力已造成身体的不适,要认真对待,及早检查。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既然这类恐惧是短暂的,那么或许母亲偶尔分泌的激素,并不会对孩子的情绪和生理有害。但是按这个逻辑推论下去,研究中所有经历过强烈、长期压力的宝宝,都应该生来体弱多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史多特博士的资料显示,不会直接威胁孕妇安全感的长期苦恼,例如某位近亲生病了,对她和胎儿的影响微乎其微,但长期的个人压力却往往会产生不良影响。通常是与家庭中近亲之间的紧张压力,一般是丈夫,不过有时是姻亲。根据史多特博士的说法,这些压力除了涉及个人之外,还有两项特征:“它们往往是长期连续性的,或随时可能爆发的,而且无法获得妥善处理。”在研究中,有这类压力的14位妇女里,有10位生出的小孩患有生理或情感上的疾病。此一现象绝不仅是从生理层面就能找到答案。毕竟,他研究的这种和另一种长期压力都是强烈的,孕妇都可能释放大量的激素到血液中。

27.控制情绪,给宝宝最好的影响

胎教与孕期心理

祖国医学对胎教有这样的解说:“宁静即胎教”、“怀孕妇女性宜宽厚,神全气和,不惟安胎,生子必温厚,古所谓胎教也”(《正俗方》)。由此可见,孕妇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将有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母亲的精神和情绪,通过神经、体液的变化,直接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养、呼吸、胎动等方面的变化。宁静祥和的情绪有助于孕妇分泌健康激素和酶,起到调节血液量和兴奋神经细胞的作用,可以改善胎盘的供血状况,增加血液中有益成分,使胎儿向着理想的方向发育成长,而孕妇情绪过度紧张、悲痛、忧虑,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活动和内分泌代谢功能就会发生改变,造成胎儿发育缺陷。

在怀孕早期(最初3个月),孕妇均感到将做母亲的喜悦、幸福和自豪,这种有益的心理反应对胎教有利。但一部分孕妇由于内分泌的变化,会产生紧张心理,尤其是有早孕反应的妇女,由于恶心、呕吐、眩晕、食欲不振等因素而产生种种烦恼:担心妊娠失败甚至厌恶妊娠,害怕胎儿畸形,担心胎儿流产及恐惧分娩的痛苦,这些紧张情绪都对胎教不利。到了怀孕中期(3-7个月),孕妇对生理及心理变化产生了适应能力,情绪渐趋稳定,妊娠初期的种种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了,食欲和睡眠也恢复正常,尤其是胎动的出现对准妈妈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在怀孕末期(最后3个月),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加快,母体会感到十分疲劳,行动不便,她们会为分娩和胎儿的健康担忧,这些对胎教是不利的。

不良情绪对胎儿的危害

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其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我国古代的中医大夫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人的各种疾病几乎都与“七情六欲”调理不当有关,比如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提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则伤脏”意思是说,人的病都与情绪调理不当有关,喜怒哀乐、悲伤惊恐都会影响人的气血运行,使人内脏受到损伤而得病。到了汉代以后,中医对情绪伤人的部位更有了比较确切的认识,总结出了“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惊伤胆”的经验,认为人的内在气血如果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而变乱,相应的脏腑器官就会受到损伤。所以整个中医养生学上,都非常强调情绪调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