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译文】
通常,打了胜仗,攻克了土地城池,却不能及时巩固胜利成果的,就必定会生祸患。这种情况就叫做“费留”。所以,明智的国君应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贤良的将帅要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对国家没有好处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要轻易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轻易开战。国君不可因一时的恼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一时的愤懑而出兵求战。合乎国家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
恼怒还可以重新变为欢喜,愤懑也可以转为高兴。而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也不能再生。所以,对待战争,明智的国君对兴师动众应该慎重,贤良的将帅对出兵打仗要有警惕,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根本之道。
【事典】
不露声色的赢家
在李嘉诚经历的风波诡谲的商战中,最能反映他在商海沉浮中随机应变、见风使舵的商场行家本色的一役,恐怕要算名闻香江的“收购九龙仓”大战了。
1978年正当李嘉诚旗下深藏不露的长江实业暗地里吸纳九龙仓股票,以进一步控制九龙仓这块肥肉时,突然半路杀出了“船王”包玉刚。包玉刚对九龙仓也是志在必得,而且财力的雄厚,完全可以与九龙仓集团真正的主人——英资怡和财团一比高下。
此时的李嘉诚,虽然也想得到九龙仓,但他也深知自己势单力薄,在老牌的怡和面前处于弱势;而在反收购行动中,怡和又获得汇丰银行的支持,地位更是大大巩固,何况还有第三者包玉刚在一旁虎视眈眈。龙虎相争必将两败俱伤。李嘉诚机智地退却下来,把1000多万股九龙仓股票转手卖给包玉刚,赚取了5000多万港元,顺手拿到了包玉刚手中的和黄股份。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与船王的友谊,而他主动退出争夺,自然又赢得汇丰银行的好感,为日后争得和黄打下了基础。
收购战使得九龙仓股票由10多港元跃升至100多港元,最后以包玉刚成功收购九龙仓而结束。港人在欢庆九龙仓回到中国人手中,祝贺包玉刚成功之时,却鲜有人知李嘉诚才是这一战中不露声色的赢家。
“精工”大战“瑞士”
瑞士表驰名世界。到了1967年,一位叫服部一郎的日本人突然站了起来,向世界钟表业的霸主——瑞士表提出了挑战。
服部一郎当时是日本第二精工舍的社长,他知道:瑞士钟表业的优势是机械表,要战而胜之,就必须出其不意,开拓不同于机械表的“新表”。服部一郎把希望寄托在“石英表”上。
“石英表”源自“石英钟”——1927年,美国人W·A·马里逊试制成了真空电子管式石英钟,但体积却大如衣柜。服部一郎率领精工舍的技术人员用了整整十年,终于把衣柜般大的“石英钟”变成了可以戴在手腕上的“石英表”,它是依靠一个小纽扣式电池和石英水晶振荡子来“走动”和“显时”的。
精工牌石英表领先瑞士问世后,服部一郎客观地分析了自己的技术、人才、资金状况,觉得自己还不能与瑞士表抗争,于是有意识地避开了瑞士这个手表市场,而是先在本国和瑞士以外的国家推销,以免“打草惊蛇”。瑞士对于领先于自己一步的日本精工牌石英表果然没有介意。
服部一郎和精工集团一面以迂回战术“包围”瑞士表,一面集中大量的人力、财力从事石英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到了1990年,“精工”的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精工集团觉得向瑞士表发起总攻的时候到了,于是以重金买下日内瓦的“珍妮·拉萨尔”手表销售公司。以实用的中、高档手表,以钻石、宝石装饰的超高档手表和以黄金装饰的“珍妮·拉萨尔”、“精工·拉萨尔”等新型超级手表同瑞士表进行竞争。
瑞士人大为震惊。他们以牙还牙,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轰轰烈烈的宣传攻势,极力开拓销售领域,以期重振瑞士表的声威。但是,他们还是失败了——老谋深算的“精工”以其得力的措施终于坐上了世界钟表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商战感悟】
退却并不等于败退,绕开强敌重重设防的地方,迂回攻取目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