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商道博弈:孙子兵法中的商业智慧
12353000000041

第41章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原文】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译文】

《军政》里说道:“(交战中)说话声听不到,所以设置了金鼓;动作看不见,所以产生了指挥用的旗帜。”这些金鼓、旌旗是交战中用来统一军队上下的视听的。全军上下行动既然一致,这样,勇敢的士兵就不是单独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敢单独后退了。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夜间作战多用火光、锣鼓,白天作战多用旗帜。这能在不同环境下适应士兵的耳目视听的需要。

对于敌人的军队,应该打击他们的士气;对于敌军的将帅,要动摇他们的决心。军队刚投入战斗时士气饱满;过了一段时间,士气就逐渐懈怠;到了最后,士气就完全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进而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击它,这就掌握了军队士气。用自己的严整有序的阵容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浮躁,这就把握了士兵心理。在自己接近的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安逸休整的部队来对付疲于奔命的敌人,用自己粮饷充足的部队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了军队的战斗力。不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就掌握了灵活机变的原则。

【事典】

卢作孚发展航运事业

20世纪30年代以前,我国长江航运业务完全被外国轮船公司所垄断。民族企业家卢作孚痛感祖国航运事业的落后,于20世纪30年代创办民生公司,向帝国主义列强发起挑战。列强们是不能容忍中国的民族航运事业发展的,他们联合起来,向民生公司发起攻击,企图一举扼杀民生公司。外轮的主要做法是:大幅度降低货物的运价,将民生公司拖垮——由上海运一件棉纱到成都,原价25元,他们降为2元;运100斤药材,原价6元,他们降为1.2元。对于客轮,外轮不仅降低票价,还向旅客免费赠送物品,如赠送雨伞等。

面对严峻的挑战,卢作孚不屈不挠。像外轮那样大幅度降价是不可能的,因为那点钱连买燃料都不够。卢作孚一面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一面乘20世纪30年代初掀起的反帝浪潮的东风,大力宣传爱国思想,发出了“中国人不坐外国船”、“不用外国船运货”的号召。卢作孚还积极组织“重庆抗日救援大会”,联合各民众团体召开“收回内河航运权大会”,各界人士纷纷响应,以不坐外国船、不用外国船运货的实际行动,支持卢作孚的爱国之举。

外国轮船公司“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轮船空空荡荡,生意萧条,扼杀民生公司的阴谋彻底宣告破产。

卢作孚高举爱国大旗,击败了实力强劲的外国轮船公司,使民生公司得以迅速发展,拉开了民族航运的大发展的序幕。

复印机的新纪元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市场上流行的复印机只有湿式复印机一种。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尔逊及其伙伴——年轻的工程师罗梭发现这种湿式复印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复印时需用专用油墨和涂上感光体的复印纸。“假如能制造出一种更简便易行的复印机,其一定前途无量!”威尔逊和罗梭想。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制造出一种新型复印机,与湿式复印机比个高低。

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一种不需要专用油墨和涂有感光体复印纸的新一代复印机终于问世。威尔逊称之为“914”复印机,即“干式复印机”。用“914”复印机复印文字或图片,只需用一般的书写用纸,经过3—4秒钟的运作后,就能完美无瑕地复印出原件。

但是“914”复印机成本高,而且,人们已习惯于“湿式复印机”,都不愿意买“914”的账。威尔逊和罗梭果断打破传统营销原则,“不售产品,只售服务”——专营复印业务。起初,威尔逊和罗梭的日子很不好过,登门的人寥寥无几。威尔逊和罗梭坚信自己的产品总有一天会战胜“湿式复印机”,占领市场。所以宁可亏损营业,也不退却。

终于,高科技时代到来了,“914”干式复印机的快捷和有序令湿式复印机望尘莫及。各种各样的人,企业、机关的信息情报研究者、处理者,高等、中等学校的学生……络绎不绝地拥入威尔逊、罗梭的塞洛克斯公司设在全国各地的复印服务部,复印各种文件、论文、资料、笔记、复习提纲、试卷等。塞洛克斯公司的年营业额猛增至3300万美元。五年后,年营业额飞增到3.9亿美元,占美国复印机市场总营业额的66%。

威尔逊和罗梭成功了。“914”复印机被世人誉为“拉开复印机更新换代新纪元的复印机之父”。

小信用社击败大银行

1957年,刚刚荣升台北市第十信用社董事会主席的蔡万春面色肃然:在台北的金融同行中,“十信”太渺小了,小到根本无人去理睬它——台北有的是信用良好、资金雄厚的大银行,稍有点名声的商家企业都把钱存放到他们那里去了。

蔡万春深知自己的实力根本不可能跟资金雄厚的大银行较量,但他又坚信,大银行虽然财大气粗,它不可能没有“薄弱”或“疏漏”之处,那些“薄弱”或“疏漏”之处,就是“十信”的生存空间!

蔡万春在街头巷尾徜徉,与市民交谈,跟友人商榷,终于发现了各大银行不屑一顾的一个潜在大市场——向小型零散客户发展业务。

蔡万春大张旗鼓地推出1元钱开户的“幸福存款”。一连数日,街头、车站、酒楼前、商厦门口,到处都是手拿喇叭、殷殷切切、满腔热忱向人们宣传”l元钱开户的种种好处的“十信”职员,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宣传品更是满城飞。“十信”的宣传活动令金融同行们大笑不止,人人都在嘲讽蔡万春瞎胡闹——l元钱开户?连手续费还不够哩!

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奇迹出现了:家庭主妇们、小商小贩们、学生们争先到“十信”来办理“幸福存款”,“十信”的门口竟然排起了存款的长队,而且势头长盛不衰。没过多久,“十信”即名扬台北市,存款额与日俱增。

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蔡万春信心倍增。“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要创新路。”蔡万春经过仔细地观察、分析,又发现了一个大银行没有涉足的市场——夜市。随着市场的繁荣,灯火辉煌的夜市不比“白市”逊色多少,而银行是不在夜晚营业的。蔡万春大胆推出夜间营业,台北市的各个阶层一致拍掌说好,许多商家专门为夜市在“十信”开户,“十信”誉满台北。

就这样,“十信”汇涓涓细流以成大海,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7家分社、10万社员、存款额达170亿新台币的大社,列台湾信用合作社之首。

资金雄厚了,蔡万春又有了新打算。1962年,蔡万春访问日本,日本闹市区的一座又一座金融业的高楼大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这些雄伟壮观的大厦不仅能令人难忘,更能给人一种坚实感、信任感。回到台北,蔡万春就不惜重金在台北的繁华地段建起一幢幢高楼大厦。

原先讥笑过蔡万春的金融界同行又笑了。但是,他们还来不及将唇边的笑容收敛起来,就瞪大了眼睛:“十信”的营业额呈直线上升,原先属于他们的那些客户,也一个一个地跑到“十信”去了。

很快,“十信”跃居台湾金融业之首。蔡万春由“l元钱开户”起家,成为台湾金融界举足轻重的金融巨子。

【商战感悟】

古人曾说:“一忍可以制百勇。”有时候主动地退让并不代表放弃,而是等待时机,一击即中。有时候,看似强大不可战胜的敌人,也会有他们不可克服的缺点或缺陷,这些就是我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