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常见妇科疾病的社区防治与护理
第一节 妇科疾病的普查普治
一、妇科疾病普查普治的意义
通过定期进行妇科疾病的普查普治,能够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减少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并且可以及时控制某些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死亡率,保障妇女健康,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
普查普治工作以防治宫颈癌、乳腺癌为重点,同时对生殖道炎症、肿瘤、子宫脱垂及尿瘘等其他妇科疾病和乳腺常见疾病进行及时的预防和诊治,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了晚期癌症的发病率,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
定期开展妇科疾病普查普治还可以对广大妇女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治疾病的效果,使广大妇女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并使当地政府能够深入了解该地区妇女发病情况,掌握发病规律,通过探讨发病因素,制定进一步的防治措施,以达到减少妇女疾病发病率的目的。
二、普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健康教育
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向普查妇女进行有关妇科和乳腺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增强保健和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技能。
(二)填写病史
病史包括月经史(初潮年龄、周期、月经量)、孕产史、既往史(尤其注意妇科肿瘤和其他肿瘤史)、家族肿瘤史。
(三)妇科检查
检查前先排尿,按妇科常规顺序检查外阴、****、宫颈、子宫和双侧附件。
(四)****分泌物检查
1.****清洁度检查取****分泌物涂片作镜检。****分泌物清洁度分3度:Ⅰ度、Ⅱ度、Ⅲ度。Ⅰ度、Ⅱ度为正常,Ⅲ度为异常,需进行治疗。
2.其他检查除做****清洁度检查外,还做****滴虫悬液检查、****念珠菌涂片检查。检查结果阳性时,结合症状可诊断为不同类型的****炎。
(五)妇科B超显像检查
检查前注意事项:妇科盆腔B超检查前需憋尿。可在检查前2~3h停止排尿,并喝水500~1000ml。直至有排尿感。膀胱充盈必须适度,充盈过度或不足均可影响检查效果。
(六)宫颈细胞学诊断
略。
三、普治的内容和方法
普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以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所以普查必须结合普治。在普查中发现的疾病,要安排、组织好普治和随访工作。
(一)普治的方式
一般有以下两种。
1.普查普治同时进行对于简单的常见疾病,如炎症、宫颈小息肉等,可在检查的同时给予治疗。这样可以及时治疗,简化手续,减少病人往返时间,省时省力,但是要做好登记和随访工作。
2.普查后治疗普查工作结束后,安排需要进一步诊治的病人去当地或附近医疗单位治疗。对于疾病多发地区或偏远地区可组织普治队或医疗队去当地治疗。如果在普查中发现疑难或严重疾病,应落实好病人的治疗与转诊工作。
(二)普治的内容与方法
1.宫颈息肉发现宫颈息肉,应行“宫颈息肉摘除术”。若为小息肉,可在普查时摘除。用****窥器暴露子宫颈,擦净白带和黏液,局部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消毒后,用长柄鼠齿钳夹住息肉蒂部,顺一个方向旋转,至息肉摘除。伤口上止血粉,并用带线棉球压迫止血。交代病人一定在次日拽尾绳取出棉球,切不可遗忘,以免引起感染。将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若息肉的蒂较宽,可用手术刀或剪刀从息肉根部切除,创面用40%硝酸银止血,然后用带线棉球压迫,方法同上。必要时需要缝扎或电灼止血。
2.宫颈糜烂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有许多研究报道,有宫颈糜烂的妇女的宫颈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宫颈糜烂的妇女。但宫颈炎症治疗前必须行宫颈细胞学诊断检查。
对于糜烂面小和炎症浸润较浅的糜烂,采用局部用药有一定效果,但有时效果也不理想,且需要的疗程长。目前对宫颈糜烂的治疗多采用电熨、冷冻、激光等物理疗法,效果好,疗程短,一般只需一次治疗即可痊愈。治疗时间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d。此疗法需要经过创面结痂、脱落、愈合过程。因此,术后将出现大量****排液,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禁****。创面愈合需4~8周。术后每月复查1次,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复查时操作要轻柔,以免损伤新生上皮。
3.尖锐湿疣为常见的一种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外阴、****或宫颈可见簇状或桑椹状疣样物。应及时治疗,治疗需要一定疗程。治疗主要应用冷冻、激光、电灼等物理疗法和化学药物局部涂药治疗。治疗后容易复发,应注意治疗后随访,并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患者应积极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 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一、生殖道感染
生殖道感染是发生在************的一组感染性疾病,是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包括了性传播感染、内源性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分泌物异常为其主要表现之一。正常情况下,女性生殖道具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①两侧大****自然合拢,遮盖****口和尿道口。②****口闭合,****前后壁紧贴,可防止外界污染;****正常菌群尤其乳杆菌,可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分泌物可维持巨细胞的活性,防止细菌进入****黏膜。③宫颈内口紧闭,****黏膜形成皱褶,增加了黏膜的表面积,宫颈管分泌大量的黏液形成胶胨状黏液栓,成为上生殖道感染的机械屏障。④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也是消除宫腔感染的有利条件。⑤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输卵管的蠕动,有利于阻止病原体侵入。⑥子宫颈和子宫体聚集有不同数量淋巴组织和散在的淋巴细胞,在局部发挥抗感染的作用。如果上述这些防御机制被破坏,原本正常存在于生殖道的微生物,或经性接触或医疗操作过程中由外界进入生殖道的微生物,就会引起疾病。
(一)临床表现
****分泌物异常是RTIs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1.滴虫性****炎白带增多呈泡沫状,外阴瘙痒、灼热、疼痛和****痛。在混合其他细菌感染时,分泌物呈脓性,可有臭味。
2.外阴****念珠菌病白带增多呈白色黏稠豆渣样。
3.老年性****炎白带增多,常呈水样,也可呈脓性和血性。
4.细菌性****病白带增多,呈灰白色,有腥臭味。
(二)治疗与护理
1.滴虫性****炎①治疗可用口服药或****上药;②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间接传播;③性伴侣必须同时治疗,并在治疗期间使用避孕套。
2.外阴****念珠菌病①注意外阴皮肤的清洁和保持干燥;②内裤和清洗外阴的用具要用开水烫洗;③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激素,如患糖尿病,应积极治疗。
3.老年性****炎①注意外阴皮肤的清洁和保持干燥;②勤换内裤;③清洗外阴的用具要干净卫生。
4.细菌性****病①注意外阴皮肤的清洁和保持干燥;②勤换内裤;③清洗外阴的用具要干净卫生。
二、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发生在妇女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部位的炎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生于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和妇科手术后,以及月经期卫生不良者,病原体进入创面而致病,也可因腹腔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而来,如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患病。根据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盆腔炎。前者起病急,可引起腹膜炎、败血症,以致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后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引起不孕症、异位妊娠等,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主要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病原体主要通过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生殖器黏膜上行蔓延和子宫周围感染脏器的直接蔓延。
(一)治疗
在普查中发现的盆腔炎多为慢性盆腔炎,治疗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轻度者,可用中药口服制剂。炎症明显者,可肌内或穴位注射抗炎药物,同时配以胎盘组织浆、α-糜蛋白酶等以利粘连及炎症吸收。也可采用物理疗法,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和离子透入等疗法。对于炎症范围较大或反复急性发作、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二)家庭护理
1.患者应安排好日常生活,避免过度疲劳,坚持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跳绳、踢毽、打太极拳及各种球类,量力而行,适度疲劳为宜,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如患者睡眠不佳,可在睡前热水泡脚,饮热牛奶,保持室内安静或在睡前进行按摩。
2.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产后、流产后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更换内裤;卫生巾透气性差,应勤更换。节制性生活,以防反复感染,加重病情。
3.注意保暖,腰痛、腹痛时注意休息,防止受凉。
4.药物护理: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和服药注意事项。抗生素不宜长期服用。口服地塞米松停药前应注意逐渐减量,以免引起反弹。
5.饮食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多食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豆腐、赤豆、菠菜等。忌食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
6.盆腔炎易导致身体发热,所以要注意多喝水以降低体温。
三、痛经
痛经是指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是年轻女性十分常见的病症。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不伴有明显盆腔器质性疾病的痛经,即功能性痛经,青少年期常见。继发性痛经指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经,常在初潮后数年方出现症状,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子宫肌瘤、安放宫内节育器后。
(一)功能性痛经的治疗
1.一般治疗视疼痛情况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解痉药。
(1)精神过度紧张者,给予镇痛药配合镇静药,如******2.5mg,每日3次;********0.03g,每日1次。
(2)解痉镇痛,如阿托品0.3mg,每日3次;索米痛片(去痛片)1片,每日3次;若疼痛剧烈者可用布洛芬(芬必得)1枚,每日2次口服。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药,如吲哚美辛每次25mg,每日3次;复方阿司匹林每次1片,每日3次;布洛芬片400mg,每日3~4次;或布洛芬缓释胶囊0.3mg,每日2次。
2.激素治疗少数顽固性痛经可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如口服复方18-甲基炔诺酮),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减少月经量,降低血中前列腺素、血管升压素及缩宫素水平,抑制子宫活动,从而镇痛,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
(二)功能性痛经的家庭护理与保健
1.重视精神、心理调整。月经期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应消除对月经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
2.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促进生殖器官功能发育及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3.注意经期卫生,经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不要过食生冷,注意保暖。
4.痛经时可卧床休息或热敷下腹部以缓解症状。
5.可以口服适量红糖水,温腹驱寒,缓解疼痛。
四、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7~14d(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系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
治疗及护理
1.放松心情,不要对这几天有畏难情绪。想着它,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可帮助患者应付甚至预防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
2.甜食会使人情绪不稳、焦虑,所以不妨少吃或不吃甜食,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
3.少吃动物脂肪。动物性脂肪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可以吃一些含有植物脂肪的食物。以减轻疼痛。
4.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纤维素可帮助人体清除过量的雌激素。多吃蔬菜、豆类、全麦、荞麦以及大麦(不仅纤维丰富,还含有大量的镁)等食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5.少饮酒。酒精会使头痛及疲劳更严重,并引发吃甜食的冲动。
6.多做运动。运动实在是一种“万能药”。每天在新鲜的空气中快走、游泳、慢跑、跳舞等,都对健康非常重要。在月经来潮之前的1~2周增加运动量可缓解不适。
7.深呼吸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患者应练习缓慢地深呼吸。
8.泡矿物澡。温水中加入1杯海盐及2杯碳酸氢钠,泡20min,会使人放松全身的肌肉。
9.合理的饮食结构对缓解症状有帮助。应注意保持足够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①维生素B5、B6有助于缓解情绪不稳定、水分滞留、乳房胀痛、想吃甜食及疲劳等症状。②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缓和乳房疼痛、焦虑及沮丧等症状。③钙及镁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很有帮助。钙有助于预防经前的痉挛及疼痛,而镁有助于钙的吸收。④摄入高糖类、低蛋白饮食可以改善经前期综合征的精神症状。⑤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加重症状,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应限制食盐量,避免或减少******的摄入等。
10.患者家属应了解该病周期性发作的规律和预期发病时间,理解和宽容患者经前的行为过失,并协助调整经前的家庭活动,减少环境刺激,使患者的失控减少到最小程度。
五、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调节生殖内分泌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两类,其中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约占85%。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发生在青春期和围绝经期,也可发生在生育期。有排卵性功血常发生在生育年龄。
(一)出血的临床特点
1.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出血期间一般无腹痛或其他不适。出血量多或出血时间长时,常继发贫血,可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大量出血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2.有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出血
(1)黄体功能不足: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以致患者不易受孕或在孕早期流产。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出血量多。
(二)诊断与治疗
需到医院接受系统检查与治疗。
(三)家庭护理
1.加强心理调节,避免情绪紧张。
2.出血期间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出血期间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宜食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等动物内脏、乌骨鸡、黑木耳、桂圆肉、新鲜蔬菜(如菠菜等)、水果等。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同房和盆浴。
3.改善一般体质状况,纠正贫血。
第三节 ************肿瘤的预防与筛查
一、子宫颈癌
(一)高危因素
宫颈癌的高峰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其高危因素包括:早婚、早育、多产;性乱、性卫生不良;宫颈裂伤、外翻、糜烂及慢性炎刺激;人****状瘤病毒(HPV)16、18、31、33型的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及人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癌、****垢等;吸烟。一旦确诊,应尽快住院治疗。
(二)筛查与预防
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并且从子宫颈癌前病变至发展成宫颈癌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是10年。因此筛查对于防治本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年1次妇科普查可以通过子宫颈细胞学早期发现宫颈癌,使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成为可能。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保健,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同时教育妇女不吸烟,加强性病的防范,避免性病的传播。
二、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在5%~50%,多见于30~50岁妇女。根据肌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子宫体肌瘤和子宫颈肌瘤,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又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
1.子宫肌瘤危险因素
(1)月经初潮的年龄和分娩次数:月经初潮年龄越早,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越高;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渐下降。
(2)年龄接近40岁左右的围绝经期妇女被认为是子宫肌瘤发病的高危人群。
(3)肥胖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成正相关。妇女每增加10kg的体重可增加21%患子宫肌瘤的风险,或每单位体重指数可增加6%患子宫肌瘤的风险。
(4)有研究发现,主食为动物食物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主食为绿色蔬菜的妇女。多食维生素也可降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
(5)口服避孕药:主要视口服避孕药的雌、孕激素组成成分而定。含有高效、高剂量孕激素为主的口服避孕药,可降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相反,则可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率。
(6)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2.临床特点多数子宫肌瘤无明显症状,仅于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发现。症状出现与肌瘤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关系密切。
(1)****流血:表现为经量过多,伴有经期延长等。
(2)腹部包块:当子宫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了3个月妊娠大小,或肌瘤位于子宫底部的浆膜下较易从腹部扪及,膀胱充盈时腹部包块更为明显。
(3)白带增多:肌壁间和黏膜下肌瘤可见白带增多,尤其当黏膜下肌瘤合并感染、坏死时,可产生多量脓血性排液,伴有臭味。
(4)压迫症状:肌瘤增大时常可压迫周围邻近器官而产生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产生尿频、尿急,甚至充溢性膀胱炎;阔韧带肌瘤或宫颈巨型肌瘤向侧方发展嵌入盆腔内压迫输尿管,造成输尿管扩张,甚至肾盂积水;压迫直肠可引起排便困难、里急后重等。
(6)不孕与流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可受孕、妊娠,直到足月。少数患者因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导致不孕或流产。肌瘤患者妊娠后流产发生率较正常妊娠者高2~3倍。
(7)继发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可致继发性贫血。
(8)体征:肌瘤较大者下腹部可扪及质硬、不规则块状物。妇科检查子宫不规则增大、质硬、表面呈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质硬、球块状物与子宫有蒂相连、活动。
3.治疗子宫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随着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肌瘤可自然萎缩变小,甚至消失。无症状的肌瘤不影响月经、生育及健康。因此,可实施个性化治疗,如期待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范围包括肌瘤切除、全子宫切除、次全子宫切除、保留双侧或单侧卵巢或切除双侧卵巢。手术途径可经腹、经****以及腹腔镜或宫腔镜下手术。
4.预防子宫肌瘤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特别是雌激素有关。肌瘤可在妊娠期增大,绝经后可自行缩小。对本病,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措施。减少与雌激素相关的食物和药物的摄入可能有一定效果。
三、子宫内膜癌
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绝大多数为腺癌。高发年龄为58~61岁。为**********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宫颈癌。
1.高危人群包括下述妇女:①早来经,晚绝经;②有长期月经不调史;③晚婚、不育;④有用雌激素及三苯氧胺史;⑤肥胖、糖尿病、高血压;⑥有肿瘤家族史;⑦有接受放疗史。
2.子宫内膜癌的预防
(1)对已婚妇女进行常规防癌检查,特别应将B超检查作为常规检查必要内容。B超中应特别注意子宫内膜情况。
(2)对更年期、围绝经期的肥胖妇女来说,更应加倍警惕,因为这一年龄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发年龄,一旦绝经后出现****不规则出血、****内黄水样白带或血性白带等早期症状,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3)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对子宫内膜有增生,特别是有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严密随诊。目前已有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经验。不少妇女,因内膜增生病变而致不育,应用孕激素后不仅可治愈增生病变,而且能妊娠及生育。疗效不好者及时手术切除子宫。若患者已有子女,或无生育希望或年龄较大者,可不必保守治疗,直接切除子宫。
(4)有妇科良性疾病时,最好不采用放疗,以免诱发肿瘤。
(5)不要盲目使用外源性雌激素。严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指征,围绝经期妇女使用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应用孕激素以定期转化子宫内膜。
四、卵巢肿瘤
(一)高危因素
卵巢肿瘤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有多种因素与卵巢肿瘤发生有关。
1.环境因素如工业污染、饮食中高胆固醇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2.遗传因素流行病学特点表明,本病存在种族差异。20%~25%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有家族史。
3.内分泌因素持续排卵学说及高促性腺激素学说均认为内分泌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此外,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均是目前卵巢肿瘤的研究重点。
(二)筛查与预防
若卵巢增大,直径<5cm,囊性,多考虑为生理性囊肿,应2~3个月复查1次,观察其大小、质地及与月经的关系(生理性囊肿月经后可缩小)。若卵巢肿物为实性或囊性且直径≥5cm,或在随访中发现卵巢肿物增大,就应该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及时手术治疗。
第四节 乳腺疾病的预防与筛查
一、乳腺癌的发病状况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2002年全球乳腺癌患病人数为440万人,其中新发病例为115万人,因乳腺癌死亡41万人。2005年全世界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到2010年新发乳腺癌病例有可能达到140万。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地区,如美国1976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为87.4/10万,2000年达120/10万,每8位妇女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2006年美国每3min就有1名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每13min就有1人死于乳腺癌。因此,全球乳腺癌的防治形势是比较严重的。
我国虽然乳腺癌发病率比较低,但人口基数大,乳腺癌的绝对数并不低,每年因乳腺癌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1.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升高。大城市和一些沿海发达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农村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此外,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倾向。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二、乳腺癌的预防
WHO顾问委员会于1981年提出: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治愈,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一)乳腺癌的致病危险因素
1.月经周期月经初潮年龄早和绝经年龄晚都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年月经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月经初潮年龄17岁者的2.2倍,初潮每推迟1年,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降低20%;45岁前绝经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仅为55岁才绝经妇女的50%。
2.生育因素第1胎足月产年龄大于35岁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哺乳可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未哺乳是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3.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母亲、姐妹、女儿)有乳腺癌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3倍。
4.既往乳腺疾病史良性乳腺疾病史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例如,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和小叶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中等程度增加;一侧乳腺发生了乳腺癌,其对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3~4倍。
5.既往乳腺辐射暴露女性在幼年或年轻时胸部接受放射线治疗,将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6.激素替代疗法停经后妇女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可能轻度增加患乳腺癌的机会。
7.肥胖尤其是50岁左右绝经后的妇女,其机制是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增高。但绝经前肥胖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饮酒酒精摄入可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因为饮酒可使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增加。每天饮酒3次(尤其是酗酒),患乳腺癌的危险度增加50%~70%。
9.基因改变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7%。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携带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二)乳腺癌的一级预防方法
因为乳腺癌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所以乳腺癌的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但是,如果根据上述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对高危人群进行医学干预等,有可能部分程度上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
1.改变饮食结构控制酒精的摄入;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纤维素和微量营养素的摄入。
2.加强体育锻炼在我国乳腺癌患者中,6%~10%的发病与成年后体重增加有关,围绝经期妇女则尤为明显。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消化功能,促进人体必需营养物质的吸收;可以消耗多余的脂肪,保持体重;可以使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3.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短是影响妇女患乳腺癌发病概率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妇女每进行1年的母乳喂养,患乳腺癌的概率可降低4.3%。延长哺乳时间可降低雌激素的水平,对乳腺癌有积极的预防作用。乳腺癌与排卵的月经周期总数有关,排卵的月经周期越长,患乳腺癌的概率越大。女性哺乳时,催乳素水平较高,可以抑制排卵。
4.化学预防到目前为止,他莫西芬(三苯氧胺)是唯一证实能预防乳腺癌的药物,已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预防。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推荐意见,但对于乳管内****状瘤病和重度非典型增生等癌前期病变的患者,建议预防性用药。
(三)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方法
乳腺癌一级预防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也就是说,目前的这些预防措施还不能明显地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只有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才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期,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需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改变“有肿块才是乳腺癌”的传统观念,建立“早期乳腺癌未必都能触到肿块"的新观念。一般来说,乳房内1cm以上的肿块才能触到。从1个癌细胞生长到1cm的肿块要经过30~40次的倍增,需要3~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很可能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早期乳腺癌应该是肿块最大直径在1cm以下,尚未发生转移。
2.学会乳房自我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建议20岁以上的妇女,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检查。绝经前妇女一般在每次月经干净后1周进行检查。因为女性乳腺随体内内分泌激素周期变化而发生变化。经期前乳腺组织中腺体处于充血状态,常使乳腺组织增生肥厚,伴有压痛和胀痛,此时检查不易反映腺体真实情况;经后1周左右正好是腺体最松软,触痛最轻微的时间,是最佳的检查时期。绝经后的妇女在每月固定一天检查,比如每月的1号。第一次检查时应详细记录自己乳房各部位情况,以后每月均以此为标准作比较。
(1)检查方法:脱去上身的衣服,站在镜子前面,自我观察乳房是否对称,****是否等高,有无内陷或糜烂,乳房皮肤有无颜色改变,有无凹陷或突起。双手平稳地放在乳房上,用力按压觉得胸部的肌肉紧张起来,然后再进行观察。取站位,用中间3个手指指肚轻柔地平按乳房,右手触摸左乳,左手触摸右乳,逆时针或顺时针将乳房完整触摸一遍,注意有无包块、压痛,最后摸两侧腋窝有无肿块(肿大的淋巴结)。不要抓捏乳房,以免将乳房的正常腺体组织等挤在一起,误认为是肿块。两侧乳房的外上方是检查的重点,因为从大量的病例分析中看到,乳腺恶性肿瘤中,有60%左右均发生于外上象限内。取仰卧位,肩下垫小枕头,用同样的方法再检查一遍。
如果是非哺乳期妇女,用拇指和示指指腹轻轻挤压****区,看****有无液体溢出,平时应留意佩戴乳罩上有无分泌物痕迹。如有****溢液,要用手指轻轻挤压双侧****和****,观察****周围有无红肿、糜烂,还要注意****溢液的性质是牙膏样、乳汁样、鸡蛋清样,还是淡血色、鲜红或紫黑色,如果是后者,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乳房自我检查注意事项:①除定期检查外,在洗澡时,用潮湿的手在乳房上滑动,手指并拢平坦地触摸乳房各个部分,很容易发现病变。②对于大而下垂的乳房,可用手掌托起后再进行检查,最好是取卧位进行检查,卧位时乳房在胸部摊开变薄,对于乳房深部肿块比较容易检查出来。③正常乳房中经常会触摸到软软的“结节”和“肿块”,这并不一定就是恶性肿瘤,如果双侧乳房中有多个这样的“结节”和“肿块”更能排除乳腺恶性肿瘤的可能。但是,如果触摸到的“结节”和“肿块”像自己的“鼻尖”韧中带硬,或者同自己的“额头”一样坚硬,就要引起警觉,及时看医生。④要注意双侧乳房的触摸感觉应该是一样的,如果发现一侧乳房内某些部位较另一侧肥厚或有结节、肿块等情况,都应引起重视。⑤本次检查要与上次检查的“记忆”进行对比,发现有异常变化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⑥要注意皮肤的改变,乳房的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如果侵犯到它周围组织的韧带,往往可在相应部位的皮肤上出现凹陷(临床上称为“酒窝征”)。
3.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1)****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要警惕乳腺癌的可能,尤其50岁以上妇女出现血性溢液时,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2)乳房腺体局限性增厚:这是临床上甚为常见但又往往容易忽略的体征。此种情况如出现在未绝经的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有变化时,多属生理性。如果腺体局限性增厚长期存在,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或逐渐变明显及范围增大,尤其出现在绝经后妇女时,必须予以重视。
(3)****反复糜烂、结痂,经局部治疗无效:应考虑佩吉特病(一种发生在乳腺大导管的乳腺癌),尤其是40岁以上妇女,不能长时间按湿疹治疗,以免漏诊。
此外,不明原因的****皮肤水肿、****回缩以及乳房皮肤局限性凹陷等,均须认真查清原因。
三、乳腺癌的普查原则及方法
能否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做到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是在无症状、无主诉的“健康”女性中寻找出早期乳腺癌患者,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可靠方法。
乳腺癌是一种发展相对缓慢的恶性肿瘤,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乳腺癌的早期检出。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实,乳腺癌是少数几个能够凭借普查而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普查发现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不但治疗效果好,生存期长,而且生活质量也大为提高。
(一)乳腺癌普查人群的选择
根据乳腺癌流行病学特点,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普查对象定为35~70岁为宜。此年龄段的妇女约占妇女总人口的35.5%,而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各年龄段总发病率的85.8%。但上海的研究资料显示,乳腺癌发病年龄平均47.9岁,发病范围是20~86岁,发病数从30岁开始上升,以40~54岁为高峰。因此,也有学者建议我国妇女乳腺癌普查起始年龄应从30岁开始为宜。因7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比较低,同时老年妇女乳腺癌的发展较缓慢,预后也较好,即使因临床发病而被诊断,治疗效果也比较好,所以70岁以上的妇女不再列为乳腺癌普查对象。
(二)乳腺癌普查的间隔时间
乳腺癌普查的间隔期短,则查出的乳腺癌的病期也较早,间期癌的发生也较少,从而能获得较佳的普查效果。反之,普查的间隔期长,则普查的效果也就较差。新加坡的一项研究显示,28099位妇女接受普查,普查后第1、2、3年的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2.1‰、10.6‰和10.8‰;39425位妇女被邀请但拒绝普查,第1、2、3年的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17.0‰、15.5‰和11.7‰;97294位妇女未被邀请普查,第1、2、3年的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12.8‰、13.3‰和13.0‰。也有研究报道,每年普查1次查出的乳腺癌肿块平均大小为10.7mm,而2年普查1次的平均大小为16.5mm。均表明普查间隔以1年左右为宜。目前开展普查的国家的普查方案多以1~2年为间隔,而绝大多数为每年普查1次。也有学者认为,老年乳腺癌的临床前潜伏期随年龄的增大而延长,故建议老年妇女乳腺癌普查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但多数学者仍主张不论年龄多大,均应以间隔1年或1.5年为宜,不应超过2年,一般连续普查4次,即可收到乳腺癌死亡率下降之效。对于普查中发现有明显乳腺异常者,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查的时间。
(三)乳腺癌普查的方法
定期进行临床乳腺体检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之一,是无症状女性乳腺癌普查既经济又实用的手段。同时,临床体检的一些异常发现可以为放射科医师阅读乳腺X线片时提供重要的参考。另外,临床乳腺体检提供了一个让妇女接受教育、提高对乳腺癌警觉的机会,使其更积极、更自觉地参加乳腺癌的普查。
临床乳腺体检一般应由专科或专职普查医师进行,全面检查乳房、腋窝及锁骨上下区有无结节、增厚、皮肤异常、****内陷、****溢液等。
单独使用临床乳腺体检这一种方法来进行乳腺癌的普查显然是不够的,应结合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乳腺B超检查等,来提高普查的效果。
四、良性乳腺疾病的防治与护理
目前,许多成年妇女患有乳腺良性疾病,如乳腺增生等。对于这些疾病,不能掉以轻心,造成乳腺癌的漏诊,但也不必因此而寝食难安,反复检查,影响工作和生活。
(一)乳腺增生症
主要包括乳腺单纯性增生症(又称乳痛症)和乳腺囊性增生症,一般认为与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雌激素过多,孕激素过少造成)。
乳腺增生症确切的发病情况和变迁缺乏完整的资料,但其发病率尤其是大中城市女性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例如,城市30~40岁年龄段女性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达70%~90%,在门诊遇到的20岁以下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且乳腺疼痛的症状也较重。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在月经中期会排卵,排卵的目的是为了妊娠。乳房会出现乳腺导管扩张,增生,乳腺导管内出现分泌液,组织水肿,此时会感觉乳房胀痛不适,这是乳房为以后的哺乳作准备工作,如果没有妊娠,就会月经来潮,乳房也会恢复到原先的状态。如果有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多,孕激素减少),乳腺组织的复原就会不完全,如果长时间反复发生这种变化,就会发生乳腺增生症。
1.乳腺单纯性增生症(乳痛症)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以未婚、未育或已育未哺乳的女性为多见。该病发病年龄较小,平均34岁。临床表现为:①周期性乳房胀痛,疼痛始于月经前1周左右,在经期及经后一段时间减轻或消失;②乳房肿块在经前增大、变硬,经后缩小、变软;③乳房触痛。本病具有自限性,可不治自愈。
2.乳腺囊性增生症本病多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腺局部增厚,多种多样的乳房肿块,早期乳房刺痛或隐痛,疼痛程度较乳痛症轻,但疼痛时间较长,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或无关,偶有****溢液。本病恶变率为3%~4%,患有此病的妇女与未患此病的妇女相比,乳腺癌的发生率高2~4倍。
乳腺增生症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是由于女性内分泌失调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绝大部分患者在绝经后会不治而愈,仅有很少部分会发生恶性变。患乳腺增生症大可不必紧张,应保持乐观的心情和规律的生活,生气、紧张、劳累、抑郁、生活无规律会加重内分泌失调;少食油腻、油炸和腌制食品,豆制品、新鲜水果蔬菜等对乳房有保护作用;注意锻炼身体。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最好进行活检(穿刺或手术):①疼痛失去规律性;②40岁以后发生的乳腺增生;③****不对称增厚;④经治疗后乳腺肿块增大或治疗时出现乳腺肿块;⑤有乳腺癌家族史或精神高度紧张者。
针对乳腺增生症,有几种现象应引起注意:一是乳腺疼痛使一些妇女产生思想负担,以为自己得了乳腺癌,这种情绪又会使乳腺增生症加重;二是有些医疗机构或媒体(广告)过分渲染或夸大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关系,使许多妇女更感到恐慌,多方求医,长期用药,造成时间、财力、物力的浪费;三是有些乳腺增生的类型(如乳腺不典型增生)发生比例不是很高,又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经过若干年,可能会转变为乳腺癌,确有必要加以控制,不应掉以轻心。也就是说,如果活检后,病理报告为乳腺不典型增生,就要引起警惕。乳腺不典型增生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如果已经到了中度或重度的程度,可能要进行医学干预,包括更加严密的随访,进行药物预防或预防性手术切除乳房等,这需要咨询医生,根据危险程度,共同商定采用何种干预措施。
(二)****溢液
****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从****内自动溢液属病理性,是疾病的征象。****溢液的发生率约占乳腺门诊病人的10%。病理性****溢液的常见原因:乳管内****状瘤或****状瘤、乳腺癌、乳腺导管扩张症或导管内炎症、乳腺增生性疾病等。****溢液的性状主要有血性、浆液性、清水样、乳汁样及脓性等。
****溢液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具备乳腺癌高危因素,需及时检查:①年龄40岁以上;②血性或清水样****溢液;③单侧甚或单一导管溢液;④有症状或可触及肿块。
(三)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表现为乳房内出现无痛性肿块,多为1~2cm,生长缓慢,可为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乳房均可受累,肿块可发生于乳房任何部位,但以外上象限多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韧,活动度好,无压痛。月经周期对肿块大小一般无影响。X线检查可表现肿块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圆形或椭圆形,或呈分叶状,边界光滑。B超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实性低回声区,内部为均匀的弱光点,边界清楚,肿物后方回声增强。
国内研究的资料表明,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不大,其恶变率也很低(0.2%~1%)。但30岁以上妇女的纤维腺瘤应引起重视,因为有些特殊类型乳腺癌(如黏液癌、髓样癌等)的临床表现酷似纤维腺瘤。所以30岁以上妇女的纤维腺瘤,特别是近期生长比较快的乳房肿块,如果不能排除这些特殊类型乳腺肿瘤,应活检为妥。
发现乳腺异常后不要惊慌失措,80%的乳腺异常并不是癌,应请有经验的乳腺专科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诊断;要尊重科学,要有信心战胜疾病;不要听信虚假广告,不正确的针灸、按摩或服用丸散膏丹,有可能促进癌细胞扩散;即使确诊为恶性肿瘤后,也不要悲观失望,乳腺癌已能早期诊治,而且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