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临证医案
12348600000089

第89章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依据

(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依据

古人认为,小儿“肌肤嫩”“脏腑柔弱”“气血未坚”,是皮肤、筋骨、脏腑、气血虽已具全,而未充备。即指小儿各系统组织,无论形状和功能发育上均未臻完善,具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特别是新生儿,更是异常娇嫩脆弱,“如草之芽……如蚕之苗”“略受伤残,萎谢极易”,所以要特别细心看护。但另一方面,小儿又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古称之为“纯阳”之体,即生机蓬勃,阳气兴旺,发育迅速的意思。由于这一特点,小儿时期对水谷精气(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人更为迫切。为掌握此期特点,慎调摄,重鞠养(包括饮食、营养、卫生、体格锻炼及护理等),以保证小儿茁壮成长。

由于生理上既有脏腑功能未全的一面,又有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一面,所以在病理上造成小儿发病容易,“易虚易实”和“易于传化”的特点;加上小儿寒温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且从脏腑功能状态与疾病的关系来说,又突出地表现在“脾常不足”(指消化功能薄弱)、“肝常有余”(指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卫外不固”(指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及某些传染病)等;而在病情的发展、变化上,往往较成人迅猛而重笃,有“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的特征。所以古人特别重视“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疾病,要求把握病机,及时治疗,避免损伤正气。小儿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较高,往往可以“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摄取之,则一药可愈”,说明只要调治及时得当,疾病的康复过程比成人来得快,这也确实反映了儿科在治疗上的特点。

掌握以上生理病理特点,注意扶阳护阴,像园丁育苗一样,细心保护其生机蓬勃、易趋康复的有利方面,克服和避免其发病容易、变化迅急的不利方面,就能在儿童保健和治疗工作中取得更多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