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染病 (2)
1965年2月5日初诊:患儿因发热5天,出疹3天,伴喘憋失声2天入院。查体见嗜睡,烦躁,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口腔黏膜干燥,发育、营养中等,咽红,扁桃体Ⅲ度肿大;两肺满布中小水泡音,心音强、规则,腹软,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体温397℃。诊断:麻疹;肺炎;喉炎。中医辨证:患儿5日来发热无汗,第3天开始出疹,现疹出以头面及胸背部较多,四肢尚可,色紫红;两目眵多,鼻干唇裂,呼吸急促,喘憋,鼻煽咳嗽,音哑失声,烦躁哭闹不宁,病后大便2次,小便短黄,口渴,饮水不多,舌质红赤,苔黄少津,脉象浮数。脉症合参,显系疹出不透,肺胃蕴热,热毒里盛,上攻喉咽,津液被灼之候。治拟清肃肺胃,佐以利咽宣透为法。
处方:生麻黄3克,炒杏仁5克,生石膏15克,生甘草3克,鲜芦根30克,牛蒡子6克,苦桔梗5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鲜生地黄15克,鲜白茅根15克,大青叶9克,粉葛根5克。2剂。水煎,每4小时服1次。
另:六神丸,每服5粒,每日服4次;紫雪丹,每服1克,每4小时服1次。
二诊:上方加减,共服6剂。
三诊:体温正常,精神转佳,音已不哑,咳声爽朗,无气促、气喘,痰少;两肺呼吸音粗,但未闻及干湿啰音;周身皮疹脱屑;余症无殊;舌红少苔,脉已缓和。拟予桑菊饮加减以清余焰,润其肺胃。3剂诸症悉平。
按语:本例患儿因麻疹不透,热毒内闭上攻咽喉,故治取麻杏甘石汤泄肺开闭,合银翘、六神之意,清热解毒利咽。凡三诊而疹透脉静,身凉、咳爽,唯余热未尽,继以桑菊加减,佐以生津育阴之品善后调理而瘥。可见王伯岳治疗麻疹,初以宣透,继以清解,后期注重清养之法,用之得心应手。(《王伯岳临床经验集·王伯岳治麻疹合并肺炎、喉炎案》)
病案八
孙某,男,1岁。
1966年3月14日初诊:5天前开始发热,流清涕,咳嗽,声音嘶哑,眼泪汪汪,纳食不佳,精神萎靡。某医院曾以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故来我院就诊。患儿病情较重,体温高达40℃,咳嗽气急,烦躁不安,流泪羞明,小便黄,大便溏,舌苔黄,口腔两颊黏膜有麻疹斑,脉数,指纹红。诊断为麻疹。治当辛凉透疹,佐以解毒。
处方(透疹四紫汤加减):紫浮萍2克,紫花地丁6克,紫草6克,紫菀3克,桑叶3克,蝉蜕3克,连翘6克,淡豆豉5克。1剂,水煎成60毫升,分2~3次温服
二诊:服药后麻疹已循序透布,以颈、项、胸、背为多,体温略降,咳嗽、气急、烦躁减,余症同前。原方继进2剂。
三诊:服药后麻疹将出齐,部分开始隐退,诸症均减,体温已正常,无并发症发生。因患儿喂药困难,故暂停中药。嘱家属注意护理,多饮白开水或果汁,疹后可吃些水果类养阴生津之品,以善其后。
按语:本例为出疹期患儿,由于失于调治,以致疹毒内收。在服2剂透疹四紫汤后,麻疹循序透布,转危为安。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透疹四紫汤用于出疹期,其透疹疗效较好。方中紫浮萍、紫草、桑叶、蝉蜕、淡豆豉辛凉达表,紫花地丁、连翘清热解毒;紫菀润肺止咳。在麻疹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在一般情况下,麻疹属温热者为多,透疹宜用辛凉,不宜用辛温,温则如火上加油,易加重病情;疹出齐前要表,疹出齐后忌表,表则伤阴耗液;寒凉药不可早用,早用则疹出不顺,甚者可引起疹毒内收。(《临证医案医方·孙一民治麻疹案》)
病案九
殷某,女,5岁。
发病10余日,见疹2日,于1953年3月30日就诊。症见发热自汗咳嗽,食欲缺乏,小便黄,大便燥,精神不振,时欲昏睡,脉象细数。
处方:芦根、丝瓜络、木通、紫草、金银花、连翘、竹叶、牡丹皮、蝉蜕、蚕沙、黄芩、麦冬。水煎服,每日4次。
服药后头面、四肢、全身皆出齐,发热已退,咳嗽已轻,精神大振,食欲增加。惟大便尚燥,乃加川大黄以利之。另加枇杷叶、桑叶以治其咳嗽。临床痊愈。
按语:《医宗金鉴》云:“痘疹之初,四末寒彻,面赤气粗,涕泪弗掇”“疹宜发表透为先,最忌寒凉毒内含,初起清利无余热,没后伤阴养血痊”。小儿麻疹,虽云胎毒,但以感冒夹惊为诱发。其发疹之先兆,为发热咳嗽,有自汗者,有无汗者,且有鼻流清涕、呵欠喷嚏、面色潮红、呼吸气粗、四肢耳尻发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睡眠不安、时有惊悸等症。是症乃发病10余日而疹出不透者,内有积热也,故其小便黄、大便燥。麻疹之初,多有发热。疹出之后,热随退去为顺;疹出而发热不退为逆。自汗为腠理疏松,大便通畅为下窍亦通,则麻疹易出。故以芦根、丝瓜络、木通、紫草、牡丹皮活血通经;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竹叶清热得小便;麦冬养阴治咳;蝉蜕、蚕沙驱风治疹。故数剂之后,临床痊愈。(《华廷芳医案选·麻疹》)
病案十
张某,男,2岁。
1953年6月27日就诊。发病4日,出疹3日,疹如云片。症见发热自汗,头身腹疼,大便黑黏,日泄3~4次,咳嗽,咽中红烂,心烦,舌起泡,夜不安眠,脉数。得之坠地夹惊。
处方:芦根、金银花、连翘、牡丹皮、丝瓜络、紫草、生地黄、犀牛角(水牛角代)、黄连、黄芩、栀子、麦冬。水煎服,每日服3次。
服药后疹出已透,夜能安眠,发热已退,泄止咳轻,咽中红烂已轻,舌疱消退;乃以原方加养阴透表、清热解毒之品治之,而临床痊愈。
按语:疹以细碎疏稀、颗粒明显者为贵。若疹如云片,色赤如丹,则恐有收没太速,疹毒内攻之虞。故虽泄而黑黏,但切不可用参、芪、白术等补涩温热之药助其内热,而只宜清热解毒、透疹解表之剂。疹出毒清,泄泻自止。舌为心之苗,起疱及咽中红烂是心肺火炽,故以黄连、黄芩、栀子、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犀角(水牛角代)清凉,助其力之不及;芦根、丝瓜络透之;牡丹皮、紫草、生地黄、麦冬活血养阴而临床痊愈。(《华廷芳医案选·麻疹》)
病案十一
范某,女,3岁。
1953年2月26日就诊。发病7日,出疹4日不透。症见发热咳嗽,喘息,四肢凉,呕吐泄泻,口唇破裂,舌干黄,纹紫,脉数。
处方:芦根、薄荷、金银花、连翘、桑叶、蚕沙、杏仁、竹叶、牡丹皮、紫草、生地黄、麦冬、茯苓。水煎服,每日服3次。
服药后疹出已透,诸症皆减,惟微咳嗽。乃以清热解毒,止咳止痰之法治之。临床痊愈。
按语:麻疹之症,自汗、二便通畅者,为经络通顺,疹宣外透。若有便秘及泄泻,皆能影响麻疹外出。便秘甚者,可微通之;泄泻者,可以利尿之药,采取此通彼塞之法。便通泄止,疹自透出。亦有初则泄泻、疹出之后大便继续干燥者,此种泄泻,乃疹毒下陷,内攻胃肠所致,故切记禁用温补健胃燥脾等药。是症因泄泻,故加竹叶、茯苓淡渗利尿;杏仁以治其呕吐喘息。其余之药,皆清热解毒、透疹解表、养阴活血、止咳平喘之品。故临床痊愈。
麻疹之病,以透解为主,但宜辛凉或辛温,二者必须慎重。古人皆以钱氏之升麻葛根汤或宣毒发表汤为治疗之准绳,今则多用桑菊饮、银翘散,盖古今气候有异也。一般讲来,古时气候较寒,故开发腠理,非辛温之药不为功,因人与天地相应也。今气候较暖,加以原子微粒、火药热毒之气,或尸体腐烂,年久逐发,随空气传播,人呼吸之,化热甚速。若以风燥之药、升提之品攻于头面,则中耳炎、鼻疳、目生白膜云翳、咽喉红肿烂疼;攻于脑,则抽搐、神昏痛烦;攻于心,则烦躁不安、谵言妄语;攻于肺,则喘咳痰血;攻于脾胃,则饮食不入,大便痢急或黏红秘结,小便短涩。
其中药力之攻甚者,会出现肌肉消瘦,毛发憔悴,骨蒸劳热。故治此症,宜疹未出之前施以清淡透解,通络活血之法。药用芦根、薄荷、丝瓜络、木通、蝉蜕、竹茹、桑叶、枇杷叶、金银花、连翘、牡丹皮、竹叶、菊花、紫草、杏仁、生地黄、牛蒡子等,既清且表,使疹虽出而不重,并可减少合并症,且无后患。即出之后,防其收没太速,以致内攻心肺。若已内攻,则宜辨证施治。复以羚羊水当茶饮之,既可清热解毒,又能发表透疹、通经活络。其药末无味,便于小儿服用。患期室内宜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禁忌风寒。因发热自汗,腠理疏松,则疹易透。若风寒侵袭,则腠理紧闭,疹不出而必内攻。
因小儿不能主诉,必由家长代诉,故为医者,必须在望诊、问诊时十分仔细,方能诊断明确,治疗恰当,则效果良好。但小儿之病,多为新得,不外惊、虫、食、水、六淫时邪等病疾,很少七情内伤,故药症相投,病即速愈。(《华廷芳医案·麻疹》)
(刘洋)
二、奶麻
奶麻,又称幼儿急疹,是由感受幼儿急疹时邪(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突然高热,持续3~4天,体温骤降,同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小丘疹为特征。因其皮疹形似麻疹,且多发于乳婴儿,故中医称为“奶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两季多见。发病年龄为2岁以下,特别是1岁以内婴儿发病率高。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病案一
董某,女,3个月。
1964年12月8日初诊:昨日下午开始发热,迄今未退,腋下体温385℃。身面发出红疹如痧,隐约不透,喷嚏鼻涕,咳嗽不畅,哭闹不安,唇焦溲黄,腹部膨胀,大便自利,舌苔白腻,指纹不明。外感风热,内夹痰滞,蕴于肌腠,发为奶麻之证。虽非正麻,仍当清热透疹治之。
处方:荆芥5克,连翘6克,葛根5克,金银花5克,蝉蜕3克,牛蒡子5克(研),焦山楂10克,赤芍5克,赤茯苓6克,葱须3个,灯心草3尺,薄荷3克。
另:五粒回春丹,2瓶,早、晚各2粒。
二诊:进清热透疹之品,身热得汗已退,腋下体温361℃,疹透而亦隐,乳食正常,二便亦调,苔色薄白,纹色浮紫,在风关之上。证势基本告愈,再拟凉解,以撤余邪。
处方:桑叶5克,菊花5克,连翘6克,金银花5克,牛蒡子5克(研),枳壳3克,川郁金3克,当归3克,赤芍5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灯心草3尺。
按语:本案辨证为风热时邪侵犯肺卫,邪郁肌表,与气血相搏,邪毒外发。治疗以疏风清热,透疹解毒为法。方选银翘散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薄荷、牛蒡子、蝉蜕、葛根、荆芥疏风透疹;赤茯苓、灯心草通利小便;赤芍清热凉血;焦山楂消食导滞;葱须辛温发散;辅以回春丹既清热化痰,又开窍定惊,防惊厥之变。服药后即热退疹透。恐其余邪未尽,再投凉解而愈。(《刘弼臣临床经验集要·奶麻》)
病案二
王某,男,8个月。
发热1天,微汗出,鼻塞,流涕,啼哭不安,口渴,面赤,苔薄白,指纹色紫,脉浮数。周围血象检查:白细胞6×109/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67,单核细胞003。用银翘散2剂后热退疹出。原方加牡丹皮、赤芍、紫草,再服2剂,皮疹迅速消失而愈。
按语:幼儿急疹主要发生在周岁左右的乳儿,故有“奶疹”“奶麻”之称,证候类似麻疹,但症状轻,俗称假麻。一年四季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治宜辛凉疏表,凉血解毒。方用银翘散加牡丹皮、赤芍、紫草。本病初起高热,面赤、口渴者,有极少数发生热极生风,用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羚羊角(代)、钩藤、青黛以清肝息风。(《幼科条辨·奶麻》)
(刘洋)
三、风痧
风疹是由感受风疹时邪(风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红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釁核(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因其皮疹细小如沙,由感受风热时邪引起,故中医学称本病为“风痧”。发病年龄以1~5岁小儿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见,常在幼托机构造成流行,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一般病情多轻浅,合并症少见,预后良好,故古人称之为“皮肤小疾”。但是,孕妇在妊娠早期若患本病,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常可损伤胚胎,引起流产,或出现多种先天性疾病。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工作,对胎儿的正常发育有重要意义。接种风疹疫苗可有效地预防本病。
病案一
马某,女,1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