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告诉自己:考试不怕
12308000000014

第14章 有心、细心、用心(2)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智力的片面运用以及不良的用脑习惯,不仅造成了大脑部分功能负担过重,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而且由此影响个性的和谐发展,致使思维贫乏,引起过度紧张。一些神经生理学家曾为此发出感叹:“迄今为止的人类,只使用一半脑在活动。如果能发挥两半球力量,那将能完成十分惊人的工作。”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需要运用全脑学习法。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交叉活动即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交叉变换学习内容,特别是交叉学习那些侧重于形象思维与侧重于抽象逻辑思维的不同质的学习材料,以使大脑较全面发挥作用。学习中,还可以利用一些相辅相成的手段使大脑两半球同时开展活动。在这方面,保加利亚教育家洛扎诺夫创造的被称之为“超级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是具有代表性的:这种方法的表现形式中最引人入胜的步骤之一是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播放与学习内容毫无关系的动听的音乐。据说,运用这种方法虽然事先告诉学生应该注意听音乐而不必集中精力于外语学习,但其掌握外语的效率却可以较之平常学习提高5倍。这种奇迹出现的原因何在?洛扎诺夫解释说,听音乐要用右脑,右脑是管形象思维的;学外语用左脑,左脑是管逻辑思维的。他认为,大脑的两半球并用比只用一半要好得多。

全脑锻炼这是指在学习中,要注意使大脑得到全面锻炼的方法。大脑皮层在机能上有精细的分工,但其功能的发挥和提高还要靠后天的刺激和锻炼。由于大脑皮层上有多种机能中枢,要使这些中枢的机能都发展到较高水平,就应在用脑时注意使大脑得到全面的锻炼。

比如在学习语言时,由于大脑皮层有4个有关语言的中枢——说话中枢、书写中枢、听话中枢和阅读中枢,所以为了使这些中枢的机能都得到锻炼,就应当在学习时把说、写、听、读这几种方式结合起来,或同时进行(也可交替进行)这几种方式的学习。又如在学习理科课程(物理、化学、生物等)时,既要听课、阅读、解答习题、讨论问题,也要动手操作做实验。这样做,既有助于全面锻炼大脑的各个部位的机能,也会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左侧体操国外学者根据左右脑的不同功能,创造了左侧体操(左半身体操)的方法。进行左侧体操,可以强化右半脑的功能,减轻左半脑的负担,把两半球都利用起来,会收到惊人的学习效果。

左侧体操的基本要领是:立正,左手紧握上举,左臂屈伸,仰卧,左腿向上直举,再向左侧倒下;左臂直举靠近头部,左臂伸直,身体向左倾倒;以左手、右足尖触地支撑身体,左臂伸直,身体笔直斜倒;弯左膝起身,俯卧撑,左足向上高抬,右臂尽量不用力。其实,只要左侧身体得到运动,特别是左手得到运动就行,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编体操。

5.选择适应个性的学习方法

人的个性各有千秋,要想改变某个人的个性有一定困难,但根据不同的个性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则可两全其美,事半功倍。

世上没有一样的人,学生的个性也不相同。有的严谨,有的松散,有的好动,有的倔强……所以,学生选择的学习方法要适应自己的个性。

一丝不苟的学生:适用全盘整理学习法一个人如果不管是什么样的知识都一个劲地往脑子里塞,用这样一种方法学习,要想提高成绩就会变得相当困难,那塞进的知识当时可能理解记住了,但用不了多久又会忘记,因为它缺少程序化,没有条理性,乱七八糟一大堆东西,很容易使人的头脑处于混乱状态。

若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就应该做到把学过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法则、程序整理妥善,有条理地输入大脑。这样不仅便于记忆,而且要用的时候,也易于从大脑里调动出来。

把各种各样的知识整理成容易记忆和运用的方法叫“全盘整理学习法”,这种方法较适用于一丝不苟的人,因为这样的人缺少一种对全局的把握能力,而总是拘泥于细节。

李琦同学是一所高中的学生,他品行优良、学习勤奋,多年如一日地坚持预习。

他的笔记做得相当整洁、清晰,任何细小的东西都记得清清楚楚。平时逃课的同学,在考试前都借他的笔记本来抄,教室里一时热闹非凡。

可是每次考试李琦同学都不是很理想,那些借他笔记抄的人,倒比他考得好。

你们有和李琦同学相似的经历吗?

这类同学的长处在于:

◇学习上认真踏实。

◇十分有恒心、耐心。

◇对细节的知识了解颇多。

◇学习有计划,做得清晰、整齐。

他们的缺点是:

◇掌握不住问题的系统性。

◇容易忽略重点。

◇没有应用能力。

也就是说,有些一丝不苟的人缺乏一种对全局的把握能力,而拘泥于细节。

怎样才能了解知识间的联系,怎样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关键性的重点何在?怎样才能把知识连为一体?

由于无法将那些处于零散状态的知识综合在一起,结果是徒劳无功。

那么,怎样进行全盘整理呢?这里只需要运用“系统树分类法”就可以做到。

比如要制定一个计划,以一个月的时间为限。首先你要考虑在这一个月的4个星期里你都要完成什么任务,然后具体分配一下,第一个星期要做什么,第二个星期要做什么,第三个星期要做什么,最后第四个星期又要做什么。然后再具体到某一天,这一天要做什么,那一天又要做什么。一天的计划安排好了以后,还要考虑到在这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具体做什么。如此这般,将所有的时间都非常具体地加以利用,然后拿树的形状来表示的方法,就叫做“系统树分类法”。

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学科的知识都能特别系统地整理成这种形态,但至少可以用这种方法将它整理得比没整理之前有条理些,让人看起来,就算不达到一目了然的程度,也要有个相对清楚的认识,能很快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要做到“系统树分类法”,最快速的整理方法是利用你的教科书,把目录抄在笔记本上,它就成了那门学科“系统树”的原型。当然,将目录作为“系统树”未免太概要、太笼统,你可以把每天所学知识的要点整理出来附加在“系统树”上,然后,反复看,反复读,直到完全记住为止。

经过这样的“加工”,细小的知识也会印在脑海里,实力也会随之而显着增加。

个性倔强的学生:适合进攻式学习法张明同学是个争强好胜,不肯服输的人,他甚至不能容忍自己失败。

这样的人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性格倔强,对周围的环境相当敏感,在发现有谁超过自己时,他会积极地采取行动,与人竞争,不分出个胜败输赢,绝不肯罢休。这样的人,说好听了就是竞争意识强,说不好听,就是心胸狭窄,无法容忍别人比自己强。

这种心理如能好好地加以利用,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可以激励人不断地前进。但如果利用不好,则会使自己陷入到难以自拔的窘境之中,会因为别人获得的成就而使自己心里产生极大的不平衡,心烦意乱,无法安心学习。

以张明同学为例,他在小学、初中时,通过这种所谓的竞争的确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但是自从到了高中以后,他和他人的竞争时,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春风得意了,因为周围优秀的人非常多,他的进步是微乎其微的,有时会成为一个失败者,结果严重地破坏了读书的平衡状态。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像张明同学这种争强好胜,性格倔强的人,常常会陷入到焦虑不安的状态中,几次挫折以后,甚至会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

这类性格倔强的人有他们的特有长处:

◇充满斗志。

◇专心致志,非彻底追究出结果不可。

◇可以忍受严格的训练。

倔强的人可以利用这些长处,采用如下的“攻击式学习法”。

这个方法简单地说就是:

和难题较量,并把它征服,这样可重新使自己对学习充满信心。只要信心充足,别人再有什么学习妙计,你也不会耿耿于怀了。

所谓和难题较量,并不是要你没头没脑地“胡乱找出难题向它挑战”,这样做,绝不是聪明的办法。正确的方法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操之过急,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在什么地方比较困难,则表明你对那一块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是特别牢固。这时候,你就要通过复习或是其他的方法把最基本的知识重新看一遍,达到相当熟练和清楚的程度,然后再回过头来做题,和以前比较一下,看一看有了哪些提高。

一道题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解答,但还没有得出结果,这时候可以先放一放,千万不要执着于一定要得出答案。对同一个问题花费太多的时间,是学习上的一个忌讳,因为那些时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浪费。

个性倔强的人有个特点——容易在一个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解答不出来又不肯放弃,结果越来越乱。此时,不妨试一下“适时转换”的原则,说不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在和一道题纠缠不清而心烦意乱的时候,如果能够放松一下,换个心情,换个环境,然后再回来看这道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就连刚才认为比登天还难的问题,也可能会很轻松地就解决了。

这样的经历说明一个道理:当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不妨将它暂时放在一边,等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头研究,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并很快找出解答的办法。

对像张明这样的学生,采用“进攻型”的学习方法,转移他们对别人的竞争意识,在对一些习题的进攻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学习更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喜新厌旧的学生:适合用短时间循环式学习法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无法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的学生,精力自然无法集中,效率自然很难得到提高。

这样的学生也是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的,但时间不能太长久。他们对一件事情有兴趣,就会来做。可做一段时间以后,厌倦了,注意力马上就会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面去,并且会如此不断地反复。

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对学习感到厌倦了,就说明他的学习效率正在不断地下降。既然学习效率正在呈下降趋势,如果还强迫他去学习,除了心情越来越烦躁外,相信是绝对不会有其他什么好处的。

喜新厌旧的学生,其实也就是不甘单调,喜欢变化,所以,要尽量避免“一路硬干到底”,而应采取一些更有效的补救措施。

犯这个毛病的学生可以把各种学科分成:

A组(语文、英语之类每天必须不间断地花短时间温习的学科)。

B组(数理化、地理、历史之类每天必须花较长时间温习的学科)。

然后,采取“短时间循环式”的学习法,则会取得一些效果。

比如,做A组的功课20~30分钟之后,接着花30~60分钟做B组的功课,之后,又回到A组,复习刚学过的内容要点,接着又整理B组内容,然后,再进入其他的学科。

除了在学科的组别上做循环,对每一门学科,也要分为“读”“看”“写”“查辞典”“作业练习”等多种方式,这样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不断转变,就不易感到厌烦了。

当然,学科或组别转换的时候也可以休息一下,调剂身心。

休息的时候,尽量活动活动身体,这样可消除脑部的疲倦,也可以到屋外散散步,或是做些简单的运动,舒展筋骨。

这些方法实质是“以动制静”,相信对“喜新厌旧”的学生会有帮助的。

个性谨慎的学生:适合用重点式的学习法赵芳同学是属于个性谨慎的人,她做什么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

在学习上,她对老师讲课的内容都记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哪怕是最细微的部分。可是她对老师的讲解及课堂笔记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从而不愿意做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

赵芳同学没有做课前预习的习惯,但是对课后的复习工作却做得相当完备和详细,很少出现漏洞。她从来不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表示怀疑,在她看来,老师所讲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所以凡是老师讲的,不管能否理解,她全部一股脑地往脑子里塞,强行记下来。

赵芳同学的这种学习方法,若用于基础知识的汲取和积累,应该是相当适用的。可是学习总有一个理解、深入和超越的过程,她一走出汲取和积累的范围,就会有茫然失措的感觉。

像这种凡事小心谨慎的人的长处在于:

◇基本的知识掌握牢固。

◇不会误入“自以为是”的歧途。

◇成绩不会太差。

他们的缺点是:

◇过分小心,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无法做到有效学习。

◇考试很难考出出类拔萃的成绩。

采用重点式的学习方法,培养积极用功的习惯,化谨慎为踊跃,打破困于一隅的局面。

对个性谨慎的人来说,是个很有用的方法。

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不再拘泥于细节,对自己的信心也能大大地增加了。

喜欢热闹的学生:适合用小组式学习法如果是喜欢热闹的学生,他十分乐意和大家在一起,就可以选择小组式的学习方法。

小组式的学习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态:

①交换问题型

首先,共同确定一个学习范围,然后根据确定的范围,各自进行一段时间的准备活动。在准备期间,依据确定的范围,找出一些自己不明白,或是自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带到聚会上,与其他人交流并解答。大家可以针对同一道题,各抒己见,讨论,研究,最后得出简单正确的答案。

②发问型

大家在一起做功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则彼此发问,彼此教对方。如果组织得好,大家都态度积极,兴致高昂,则肯定会很有收获。

③讲课型

请一位对某门学科特别擅长的学生做“老师”,大家当“学生”,采用听课的方式来学习。

小组之中,如果有这样擅长某门学科的同学,则很方便。若是没有,则事先要请好“老师”。

上面提到的三种读书小组,在任何情况下人数都以5人左右为宜,太多或太少都不适合。

6.集中你的注意力

注意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力维持着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过程。如果没有注意力,连简单生活也无法进行,更无法进行学习活动。通过一些方法和训练,可有效地使注意力集中。

荀子说:“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二目不见,雷鼓在侧二耳不闻。”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总是与注意力联系在一起的,做事只有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排除杂念,才能事易而工巧。学习更是如此,只有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凝聚学习能量,学习效果才会好。

在学习中,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精神集中法

精神集中法的道理很简单,并不深奥。当注视某一点时,视野就变得狭小了。这样,从视野外闯进来的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就没有了,从而使意识的范围也变狭窄了,人的心境便会宁静而踏实,精神就会集中。

可以将此法运用在同学们的学习中。当你坐在书桌前学习时,选择一个点作为对象,比如选择自己的手指、闹钟的指针或桌上的墨水瓶、笔尖等,然后注视这个点,养成了习惯之后,它便能起到集中精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