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飞扬: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A卷
12305600000019

第19章 旅行的意义(3) 

牵线,纸鸢以及路遥梦短 文/李晓琳

那是前年。冬天在我的世界刹住脚步时,春天迟迟没有显露她的眉目。后来有一日,我读到康素爱萝的《玫瑰信札》,见她如此写信给她失踪的丈夫托尼奥,她写道,没有你的音信的冬天是寒冷的。我立刻感到心下怅然,整个下午坐在教室里,神思恍惚地将这句话在一旁的白纸上反复涂写了数遍。

只身一人来到这北方的雪国已经两年,“冬天”与“寒冷”这类语汇所赋给我的感受,无疑也是切身的,一读到它们几乎就调动起了所有的感官,心也变得敏感。我想,之于我,没有故乡的陪伴的冬天同样是寒冷的,寒冷且漫长,我的爸爸、妈妈,我少年时的朋友们。我踮起脚,向前探视了无数次,如今已经是四月了,海子的忌日已经过去,“春暖花开”的时日早该到来,路边的小草却还未探出它们的脑袋。恶劣而粗暴的风沙天气简直要将我裹成一枚坚硬的松果了。

两年前那个燥闷的傍晚,我正坐在电脑前上网,妈妈走进来,边拖地边面露忧色地问我,你真的决定了吗,真的决定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我头也没抬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那个暑假,我正迫切地想要离开家,到一个遥远到没有任何人认识我的城市去生活。爸爸每天都在我耳边絮聒,从现在起,你就要开始大量阅读、认真写作,为你的未来打下基础了,还要把练了那么多年的毛笔字再捡起来,字是人的脸面。彼时三年的高中学业已经将我压榨得不成人形,回忆起那段日子,永远是充满了难过与悔憾,为了要对得起父母,我们都是一边拼命吞咽苦涩,一边亲手将自己最单纯宝贵的一段年华描染成了灰色。当高考终于结束的时候,我就像终于脱缰的马驹般,执念于自由,开始对任何命令式的说教表现出厌倦和反感。当我对爸爸说,我现在根本碰都不想碰什么书本笔墨,我想学吉他。他生气至极,认为这只是我的心血来潮顽固任性,于是态度鲜明刚硬地驳斥了我。整个假期,我都被这种受绑缚的感觉煎熬着,等待远走、渴望逃离。

由此,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固执地挑选了那些对我有着最大吸引力、陌生而辽远的地方。四川、湖南、浙江、吉林、黑龙江,当我郑重地在纸上写下那一个个学校的名字时,心里竟怀着一种莫名的暗喜,终于,终于我可以离开这个我生活了十七年已然厌倦的地方,投奔入另一座城市了,那片土地上似乎有自由正激动地朝我招手,而在不远的将来,我就要踏上一辆墨绿色轰隆隆的火车,迫近它、抵达它,继而融入它。

想象自己是一只沐风而飞的纸鸢,是一件多么酷的事啊。这个美好的意象曾频繁地出现在我中学时代大大小小的作文或长短不一的日记里,借以自况,似乎唯此,才能表征那时我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决心一般。像一只鸟,它能飞得那样高,使所有地上的人都仰视它,而它却并不低头朝下看,只是一味地向高处飞着,飞着,因为它的内心只装着自由,对于地上人的品评根本不屑一顾,而这不屑一顾又是那样潇洒、孤决。

这有关纸鸢的梦培蓄多年,已经在我的心中生了根,成为生命的一份铺垫——任何其他的梦想,都是踏在这份铺陈之上,再一片片搭建起来(任何梦在追寻的过程中以及实现之后,倘若失掉了这自由的底色,一定变得乏味与丑陋)。只是那时我心里唯独念着未来的浪漫,眼中耳中都融不进现实的声貌。我不知道,如今哪还有什么墨绿色会隆隆叫的火车,它们早已被另一些制作精良毫无声响的大灰铁盒子取代了。坐火车也绝不再是什么充满浪漫色彩的事,而是意味着嘈杂、污脏、酸馊、凝滞的空气,意味着偷窃、拥堵、推搡,以及来自人群的一声声不够通情达理的抱怨。

最初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也许就是从踏上北去火车的那一刻开始的。之后便是艰难地适应集体生活。

先是去澡堂洗澡。成片白腻的女人裸体,或行或立在氤氲的水汽里,每个人都毫无遮掩、毫不羞赧,我的不舒服真是大惊小怪,说出来要引人发笑的。偶尔一道冷峻的目光朝你的身体掠过来,又马上漫不经心地移开,这漫不经心简直令人惊悚,浑身的汗毛都要立起来。自青春期起,我甚至再没让我的母亲看见过我的身体,以为它将在很久的时间里成为仅属于我自己的宝贝、私物。而在这样一个普通的澡堂里,所有女孩的身体都瞬间变得普通,毫不稀罕,高矮胖瘦再无不同。

我曾目睹同寝室来自海南的女孩第一次去澡堂洗澡的经历。她弓腰含胸地走到里面去,不出五分钟就说洗完了跑出来,逃也而去。这从此成为另外几个东北女孩善意的玩笑的谈资。我却太理解这女孩,太理解她在初次面对如此廉价的赤裸裸,初次与那冷漠的漫不经心对视时,所受到的惊吓。

澡堂的水龙头旁,还有两张专用于搓澡的小床,想请阿姨搓澡或做奶浴的女孩多缴几块钱,就将依次按编号躺在上面,毫不费力也可以透彻淋漓地洗一场澡。那小床是艳艳的血红色,上面还残存着上一个人留下的角质与灰渍,不经过消毒与清洗,只用温水那么简单地一冲一泼,下一个人就躺上去。先搓正面,再翻过来,搓反面。旁观那阿姨拿着澡巾使劲儿搓澡的动作,不知为何总让我联想起洗案板、刷马、剃猪毛一类的场景,而那女生竟真能微闭着眼睛舒舒服服地享受这份花钱才买得到的“礼遇”,简直惊心动魄。

我想我绝不算是刻薄之人,为了维持自我而迁就不了别人的个性。象牙塔的交往虽有小社会的缩影,但其实仍是充满单纯的友善的,并不常见针尖对麦芒的恶意。只是集体生活将人的身体距离骤然拉近,几个人每日朝夕相处,同行同住,看起来皆是友善和谐,却很难真正控制心灵上的亲密或疏离感。往往在这份被偶然促成的特殊的亲近之中,越发容易觑见人与人内心之间相互理解的困难。最初的那段时间,我是那么清楚地嗅到了那隔膜的存在,备感孤独。然而这种隔膜当然不应随便地迁怒于他人,唯有在漫长的失落过后,站远一点、自省与沉默。

思乡的小苗往往就是在这样的时刻猛一探头,蹿了出来,成为一种依托。没有离乡的时候,人永远不会明白何为“乡愁”。不是绝对的苦涩或惆怅,而是苦中带甜,掺着回忆往事的微喜。然而因为这喜悦是极细微、极茫远的,飘在故乡的空气里,并不那么真实,反倒更增添了这份惆怅的分量。它是一枚被珍藏的剪出缺口的车票,一通因刻骨思念将拨而未拨的电话,一碗妈妈做的普通却热滚滚的白米粥,抑或一个个心酸的梦,曾在难眠的暗夜里次第上演。

这才明白过来,原来“纸鸢”二字,看似浪漫,却也极富悲剧色彩。惟其前面一个“纸”字,并非真正的鸟,没有丰润的羽毛,狂风天便未免飞得惨烈;身上系着牵线,那么便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今年寒假在家,我曾专门买过一只漂亮艳丽的美人鱼风筝,拿到山顶上去放,以为那里风大,轻易一放肯定就能飞得很高。最开始,它高高而张扬地在空中呼哨起来,越来越快、越飞越高,引起众人的一阵惊羡,然而不出十分钟,那美人鱼的木质撑杆就被刮断,坠落下来。后来我在通往山背的小路上走下,小心捡回它的残骸。这充满隐喻与灵气的小物件,又是多么脆弱呵,生活中、自然里,总有一些它抵抗不过的东西。

而时至今日,倘若你尚觉得自己是一只求索自由的纸鸢,乡愁便是握在故人手中的那一根牵线,纤细、柔软,但是一刻也不曾松开。关爱原来亦是具有两面性的,意味着部分程度的牵绊、拘囿。少年时你不懂事,总决绝地说,想要争取百分之百的自由。

起先,那乡愁只是一张大白宣纸上一颗发亮的小墨点,浓浓的郁黑色,还没来得及洇开来。那时我也仅以为,是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的隔膜而招致的孤独,为了寻找庇护的安全感的缘故,才使我格外想家。后来的一个寒假,我坐车穿过城市的郊区回家,才终于明白了这份情愫的真实与厚重。

那时大约早上六点钟,天还未破晓,车辆行驶的中途,路过一片片灰扑扑矮墩墩的小房子。堆叠在一起,像一座城市额前密密的刘海,或者短短的小胳膊小腿。这是我每次回家都得经过的地方,许多许多次,从前却从未真正注意到过。如今在我眼里,它们却突然显得格外亲切,格外不平常起来。我望着路旁缓缓掠过的五颜六色的店铺招牌,内心充斥着熟悉与欢喜,以为这果真都是家乡的风气,无论隔多久、站多远的距离,仍旧一眼就能辨出来——没错,这兴味再对不过了,这就是我的故乡。

车上的乘客很少,后半截车的座位都寂寥地空着,仿佛专等我去坐。我站起身来,从这个座位坐到那个座位,却又谨防被前半截车厢的任何人发现,有一种孩童般难捺的窃喜。最后天光渐亮,我跪在最后一排的车窗前,凝视着天边的树丛背后,活跳跳地蹦出一轮新鲜夺目的红日来。噢,家乡的太阳。

有一次去奶奶家,她嗫嚅着对我说,一到冬天,就想起你自己在东北,那么冷的天,一个小姑娘怎么受得了……她央我留下来住几天,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她总是记挂我,想我想到夜里流眼泪。我常常是心疼极了,在一旁看她露出那种仅属于老年人的担忧的表情,不知该怎样答话。我的奶奶,这两年果真开始明显地衰老起来,像她爱我那般,我爱她、牵挂她、想要孝顺她,然而每每一想到“死亡”这类字眼横亘在前面,就敏感而沉痛地绕开去。平日里设想自己的死亡,永远是那么大胆与不疼不痒的,仿佛怎样的结束法都吓不住我,然而,对于我的奶奶呢?为何她终有一天也要死亡?我想,我接受不了,我无法面对,我不忍碰触。

每每看到奶奶的苍老,就有类似的揪心。于是我大大咧咧地笑说,一点都不冷,东北一点都不冷,简直就跟家里一样。而且,你不知道东北的供暖有多好,每天待在屋里,就穿短袖,像过夏天一样的。奶奶的眉头终于渐渐舒展开来,转移到别的话题上去。从此,人人向我询问起东北的“冷”,我一概以这样的说法挡回去,久而久之自己竟也相信起来。走在学校的户外,大风肆虐,凌厉的冷风裹着灰沙打到脸上来的时候,也总觉得还并不是冷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屋里暖气的确热得很,可哪能真就“像夏天一样”呢?

后来一位小姐妹抽空到学校来看我,一下火车就惊呼:“怎么会这样冷!根本不是你形容的那样!”我才发现长久的善意的谎言几乎将我自己也蒙骗了。真的很冷。简直是严寒。可是,无论身在异乡多久,似乎也总在心底隐隐地告诉自己,我并没有离开很远,我还跟在家里一样。

有趣之处正在于,无论我去到任何地方,始终在为回家的日子作着详尽的打算。前几天与同寝的女孩吃饭回来,碰到校门有人在贩卖各色仙人掌与绿叶植物,十分诱人。那女孩想着买一棵带回去,放到寝室里去养,我却是在想,回家的时候也要去买一棵,就像杀手莱昂饲的那盆一般,摆到我家的小窗台上。一定美极了。去逛精品店,看到漂亮的茶杯垫、冰箱贴,也是欢喜万分,毫不犹豫地要买下来,只因为它们让我觉得适合我远方的家。同学好笑而无奈地看我:“天,那你暑假究竟得运多少东西回家啊!”我乐意如此,我笑着说。

而那纸鸢般的漂泊感,终归是挥之不去。仿佛脑海中、视线里,始终是有一只形单影只的纸鸢,在狂风暴雨里艰难地飞着,天空大地皆茫茫无边,她还记得自己从哪里来,却并不确定将飞到何处去。也许一辈子也将只是这样,不停地飞,并不会寻到归宿。她心里清楚身上系着牵线,那一头有她最最珍视与需要的东西,亲情、友谊,人间至纯至真的爱。可在那风雨飘摇之中,她还是不停担心地回头查看,生怕那线突然就断了,留她一人孤零零在这虚空里面。

电话与网络都便利发达,却并不能消弭这想念。仿佛乡愁本身就是一件古朴无比的东西,需要脸对脸感到鼻息,手牵手握到脉搏时,才是活生生的的、撩拨心弦的、足以引人激动大叫的。而任何现代化高科技的东西所带来的廉价的迫近,都充满冷冰冰的虚幻感,与乡愁无关,无法贴切地传导家乡的温热。

此刻我闭上眼,就能想到爸爸的脸,那张充满爱、然而的确日渐衰老的脸。我想起有一次,当我坐上离家的火车,对面座位上一个同龄的女孩从窗口伸出手去,抚摸着她的爸爸的脸说:“爸爸,你怎么老了。瞧你皱纹儿都起来了。”我内心充满羡慕,哽咽着扭头去看站在窗外几尺远的我的爸爸。我们之间常因彼此懂得而无须多言,这种默契却又使我们吝于表达,使我们在这分离的场合同时保持了沉默。可是在这样的一刻,爸爸,我是多么羡慕那一对肯将爱挂在嘴上的、亲近的父女啊。正午毒辣的阳光下,我的爸爸就那样站着,他的身体看起来仍然壮健,可是神情里却添了另一种颓唐——那是自知将要老去的人才有的一种颓唐,那是时光的刻痕,代替皱纹留在他的脸上。

夜里吟那句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归家的路途多么遥远,聊以自慰的美梦却又如此短暂。在漫长难捱的黑夜,或在独自走路的孤独的白日里,我总隐隐地盼望这只纸鸢可以离故乡近一点,再近一点,握这牵线的手可以用一些力,再用一些力,这样哪怕有一天我厌倦了飞翔或漂泊,也能够落回在家乡的枝杈上。我不敢对自己的选择妄谈后悔,但这注定将是一个说不完的、忧伤的故事。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