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勤脑的懒蚂蚁
12289200000016

第16章 思维的魅力——创新思维是懒蚂蚁企业家的灵魂(3)

第一种用作轮胎帘子布的纤维是棉花。后来因棉花纤维容易腐烂,粘胶纤维公司与杜邦公司竞相开发新的帘子布纤维。首先被开发出的新产品是人造丝。由于人造丝既不易腐烂,强度又高,因而可以制成较薄的轮胎。在改进轮胎性能的过程中,杜邦公司发现人造丝帘子布的技术改造已到了极限,再投入研究可能也是劳民伤财,因而杜邦公司另辟蹊径,转向对另一种新纤维材料尼龙的开发,并取得了成功。但粘胶纤维公司则在此期间继续对人造丝帘子布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改造,结果收效甚微。最终在与杜邦公司的竞争中失利,公司最终被别的企业收购。后来在开发更新的轮胎帘子布过程中,杜邦公司也犯了一次粘胶纤维公司的错误。栽了一个跟头。所幸的是,杜邦公司毕竟是个技术创新能力非常强大的公司,直到今天,他们保持着轮胎技术上的优势技术。

3.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是一种让思维向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不受一切原有知识圈及所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是对常规思维思路的尽量拓宽,实际上是创新过程的第一阶段,是获取多种创新方案的阶段。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它主张打开五官大门,张开思维之网,冲破一切禁锢,尽力接受更多的信息。因此,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性思维能够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它除了应用已有的知识与记忆外,更重要的是加入了想像因子。这就使人们的思路显得更加开阔,其答案也就不会限制在“惟一”之中,而是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甚至荒诞离奇的答案,这些答案经常以不合逻辑和反常规的形式出现。

比如,我们以原始森林为例。一些不太使用发散性思维的人在讲到开发用途时,只想到可以旅游、观光、采伐林木等。虽然有时还可以讲到其他一些用途,但大多离不开“自然风光”这一类。而一个发散性思维很好的人,则可以想出更多的开发价值,如:把当地特产做成纪念品,可以开发珍稀野生动植物,可以做自然环境保护区,甚至有把当地的空气装入罐头拿到城里氧吧去出售等等。

发散性思维随着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丰富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细性。

丰富性是指产生大量念头的能力,它是创造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前面的列举,就是丰富性的表现。在学生作文时,往往要选择更多的近义词来表达同一个思想,以免修辞重复与枯燥,这就需要丰富的词汇。而在企业创新经营中,更需要观念上的丰富性,以产生大量的新想法。

所谓灵活性,是指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如“砖的用途”,砖除了在建筑材料中有一系列的用途之外,还可以当武器,做颜料,甚至想到在砖上刻出沟槽当电炉盘。所以灵活性常常能使人转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面去,因而容易使创造者一鸣惊人,大获成功。

发散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同于寻常的新念头的能力。当然,发散性思维产生的念头不一定都是新的,但它们的组合却可能是新的,这也属于独创性的范畴。

精细性,又叫详尽性,是指发散性思维在思考时能考虑到种种细微的特点,决不忽略一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细微想法。它往往强调在某一发散方向上表现为不遗漏的可能的线索。

总之,发散性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考虑问题周全,能扯出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及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一语惊人或完全出乎人们意料的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所以,发散性思维在创造中常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发散思维形成互补的是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又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正相反,这是一种将被拓宽的思路向最佳方向聚焦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创新过程中紧接着发散思维阶段从数量到质量、从多种创新方案到最佳创新方案的阶段。

集中思维,是以思维的广阔性为基础,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朝最关键之处发起猛攻。因为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思维当然能入木三分了。集中思维的要旨在于通过多角度透视找到问题的症结并解决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养成集中精神,始终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长时间思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除此之外,集中思维还具备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善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主客观条件,选择最佳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当然这需要自己锻炼善于充分利用各种主客观条件,选择最佳方法以实现目标的能力。

在运用集中思维方式上,集中思维要求使用知识和逻辑规律对问题进行评价,尽量缩小可能性,要把问题聚集到最适宜解决的方法上。一个学习或创造性思维过程,就是在发散与思维的多次变换中完成的。学习时,根据已知进行“发散”,扩散到一定程度再进行“收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就完成“一次飞跃”。所以,人的思维就是在不断“发散”与“收敛”过程中经过互相转化得到发展的。

一般来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同时使用,先发散,后集中,或从发散到集中多次循环,最终完成创新方案的设计。

一个企业家,如果不善于运用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那么,在许多情况之下,创新都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如果只有一个设想,你就无法进行比较,没有比较,也就看不出这个设想的优点和缺点。因此,你也就不能鉴别和判断这个设想究竟是否是一个高质量的设想。一位英国学者曾将只有一种设想称之为“乡村维纳斯”。什么是“乡村维纳斯”呢?他说:比如某个偏僻的乡村里有一个漂亮的姑娘,村民们在没有见过比这姑娘更美的女子之前,他们总是将她作为世界上最美的姑娘。而且他们没有比较,根本就想像不出世界上还会有比她更美丽的人。所以说,发散思维就是充分地多角度展开思考,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设想,这样各种设想又可能不断地诱发新的设想的产生,这样思路也越来越宽,高质量的设想会接踵而至。然后通过比较、综合,一个最佳创新方案便会提炼出来了。

发散思维的目的在于产生和提出创新的设想,这一目的决定了它是一种开拓未知领域的认识活动,因而它只能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摸索和试探,其中许多设想最终都会被淘汰和抛弃,这不是一种浪费,因为这些被淘汰的设想和方案已经起过铺路石的作用,没有它们与最佳方案比较,懒蚂蚁企业家就无法确定什么是最优。

4.多维的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是企业家最需要的一种创新思维方式。狭义的立体思维即是把常规的平面型思维思路模式扩展到空间,把二维思维演变成三维思维。广义的立体思维则是指对一切固定观念、一切框框突破的基础上展开的全方位创新思维。

立体式思维是三维的,它具有多极性,想像力异常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有见解,成体系,综合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经验与知识,培养了计划、管理、研究、控制的能力。它还具有敏锐性、指向性,灵活多变,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意念与时机,甚至可预测未来。立体式思维是一种驰骋于整个空间的思维模式。它大大开拓了思维活动的范围,把思维活动从直线、平面转化到立体,为思维分子的接通提供了更多的契机。立体式思维既重纵向的发展,亦重横向之比较,是一种全方位的思维模式。它既有整体性,又有层次性。它是一种森林哲学,因为它就像鸟儿一样,森林里何处有适宜的微型气候,就飞到何处,时而在树梢沐浴歌唱,时而在林荫避暑嬉戏,高低各相宜,适应性特别强。它不像直线式思维,看高物往往只看到局限的一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它也不像平面式思维,面对一个多面体的世界,往往只看到其中的一个面。立体式思维是既能把握事物的前后左右,又能深入其内容,洞察其过去未来的整体性、多向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