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可能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或其后的人骨,它们确切的地质时代还难于确定。
中国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特征。而且不仅晚期智人化石如此,以前各章所述的中国的早期智人以至直立人化石也具有不少黄种人的性状。
早在1941年,魏敦瑞就指出北京猿人具有一系列与蒙古人种密切有关的性状,如头骨前部正中有矢状脊,后部有缝间骨(印加骨);以及宽阔的鼻骨,鼻梁侧面的轮廓,前突的颧骨,上颌骨的额蝶突,圆钝的眶下缘,铲形的上门齿,上颌、外耳道和下颌的圆枕,股骨的极度平扁和肱骨极发达的三角肌粗隆等。从而他认为北京猿人是智人的直接祖先。而与蒙古人种的关系比与其他人种,特别是白种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以后不少人类学家支持这种观点,认为上述的不少性状在蒙古人种中的出现率最高。
从现有的化石证据来看,在中国发现的人类上门齿化石都是铲形的,如元谋、周口店、和县、郧县、桐梓、营口金牛山、丁村、柳江、河套、山顶洞的标本,无一例外。在新石器时代和现代中国人的标本中,铲形上门齿占有极高的百分率,高于任何其他种族。
另一有关牙齿的特征是第三臼齿的先天性缺失。蓝田猿人的下颌骨是老年人的,但两侧都没有第三臼齿,是先天性缺失的例子。年龄在40岁以上的柳江人上颌骨也没有第三臼齿。在现代人中,第三臼齿先天性缺失的百分率在蒙古人种中最高。
从额骨来看,蓝田、北京周口店、和县、大荔、马坝、资阳的头骨上都有明显程度不同的矢状脊。保存有部分鼻骨的化石,如蓝田、北京周口店、营口金牛山、大荔、马坝、柳江、山顶洞等标本,都有较宽阔而较垂直的鼻部。保存有颧骨部分的标本,如北京周口店、营口金牛山、大荔、马坝、柳江和山顶洞人化石,都具有向前突出的颧骨。印加骨存在于北京周口店、大荔、丁村和许家窑的人化石标本。
上述这些在现代蒙古人种中出现率特高的性状,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直到晚期智人中都经常出现。显示它们与黄种人和现代中国人之间存在着连续性,有着亲缘上的继承关系。自然,在这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也与其邻近地区不断有基因的交流。
5.棕色人种的起源与进化
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人类化石及较早的人类骨骼有着明显的两种类型:一类是骨骼粗壮、身材魁梧的人群,如科萨克人、塔尔盖人、莫斯吉尔人、科阿沼泽人等;另一类是骨骼较为细致、身材纤细的人,如凯洛人、芒戈湖人等。两者的文化也不相同。
澳大利亚的人类化石中年代最早的不过距今3万多年。以后还可能发现更早一些的人类化石,但不可能太早,一般估计不大会超过5万年。因此可以肯定,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是由其他地区的早期人类迁入的。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长时期来有着不同的意见。
1922年杜布哇在分析爪哇发现的瓦贾克头骨性状时,就曾指出它与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关系,1946年魏敦瑞根据爪哇的材料与澳大利亚的人类化石和现代人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表明澳大利亚的现代人是由爪哇的直立人经昂栋人、瓦贾克人发展而成的。所以澳大利亚的塔尔盖人、科休纳人头骨等保留一些类似猿人的原始的粗壮性状。以后库恩在1962年,麦辛托希在1965年,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但也有人反对。如豪厄尔斯于1967年及1973年、卢卡于1980年,认为爪哇的人类化石与澳大利亚的没有明显的形态上的联系。
伯塞尔在1949年、1967年和1977年一再倡导三次混合说。他根据现代人形态的变异,提出过去发生过三次形态上不同的人群,经过印度尼西亚到澳大利亚的理论。第一次为大洋洲小黑人,其来源地点不明;第二次为默雷英人,其来源与阿伊努人有关;最后一次迁入的人群是卡彭塔里人,以印度为其进化中心。近10年来弗里德曼、洛弗格伦在1979年,索恩在1977年、1980年,提出两种来源的理论。前者认为在澳洲曾经有过两次互不相干的迁移。一是南路,一批以粗大骨骼为代表的体格魁梧的人来自东南亚,可能从爪哇经过帝汶而进入澳大利亚西北部,然后沿西海岸南下;另一是北路,可能从东亚中国华南来的体态较为纤细(根据骨骼)的人群,经过印度支那、加里曼丹和新几内亚而进入澳大利亚东北部,随后沿东海岸南下,其中一部分也许最后越过陆桥而到塔斯马尼亚。这两批不同来源的人群互相混杂,产生了现代澳洲土著人,其形态介于这两种祖先类型之间。
索恩近来特别强调在我国广西柳江发现的柳江人头骨与澳大利亚发现的凯洛头骨有着明显的相似性状,显示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柳江人是在我国南方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最早代表,同时其许多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蒙古人种与澳大利亚人种之间。
对澳大利亚近邻地区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形态分析,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起源。
爪哇的瓦贾克头骨,一方面有一些性状似与澳大利亚土著人相似,如明显的齿槽突颌,鼻腔下缘不明显,头骨壁很厚,牙齿巨大等;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与蒙古人种相似的性状,如宽阔和平扁的面部,平扁而不凹陷的鼻根等。但瓦贾克头骨的年代不能确定。最初从其石化程度判断,认为可能是更新世晚期,后来得知骨的成分中无氮以及从相关动物群的对比,表明其年代较晚,可能是全新世。
菲律宾塔邦洞发现的头骨,一方面具有与澳大利亚土著人相似的一些性状,如额骨的特长,眶间宽小,眶上脊部分明显前突等;另一方面又与周口店的山顶洞人101号头骨有相似男状,如很发达的眉间区和宽阔的眶上沟等。
加里曼丹的尼亚头骨和新几内亚的艾塔普头骨也有类似的情况。以上种种表明它们与澳大利亚人种有一定的联系,又与蒙古人种有基因的交流;也暗示原始人类从我国华南地区逐渐迁徙到澳洲的可能的途径。
6.红种人的起源与进化
美洲的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过去曾被称为红种人,以为他们的皮肤是带红色的。后来发现他们的红肤色是由于他们习惯在面部涂以红色颜料,而实际上肤色是黄的,是黄种人的一个分支。
美洲人(印第安人)的起源问题也是长时期来有很多争论的一个问题。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一般都同意人类最早是从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不管是乘船还是通过一度连接亚洲和北美之间的陆桥。但对最早进入的时间仍有争论。
美洲人是在什么时候起源的有人认为美洲在距今15万年或12万年前没有人类的踪迹,有人则认为早在距今5万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已有人类。
从考古学上看,1926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福尔索姆附近发现了尖状器,同时发现有绝灭的野牛骨骼。1932年又在该州克洛维斯附近发现了年代更早的另一种尖状器,测定的确凿年代为距今1.15万年,伴有猛玛象骨骼。这是在美洲已发现的年代肯定的最早的考古遗物。更早的遗物虽有许多报道,但其可靠性都不能肯定。
从美洲人的体质形态来看,全部美洲土著人(连同爱斯基摩人)在形态上是很相似的,如色素、发形、多种血型、门齿类型等都非常一致,没有像在非洲、欧洲、更不用说澳洲那样大的变异。他们的形态性状与西伯利亚和其他东亚的黄种人非常接近,因而其起源是在较近的时期,最多是1.4万~2万年。
从美洲发现的人骨证据来看,过去被认为其年代在1万年以上的美洲早期人类骨骼都被否定了,如197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附近发现的森尼瓦尔骨骼,20到30年代中在加州发现的德尔马尔骨骼,也叫拉乔拉或桑迪戈人骨骼。1961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发现的泰伯幼儿骨骼,1936年在厄瓜多尔发现的奥塔瓦洛骨骼,1936年在加州发现的洛杉矶骨骼,1971年在加州南部发现的尤哈骨骼,1953年在加州发现的米德兰德骨骼等。这些材料被认为都是全新世的完全现代人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