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谁与争锋:审视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奥秘
12286700000040

第40章 、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领地(4)

1.希望成为中国最富的人--张朝阳张朝阳,1965年生于陕西西安。198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任麻省理工学院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1995年回国任InternetSeurities驻中国首席代表;199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教授(《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和美国风险资金的支持下创建了ITC/爱特信公司。

张朝阳,一个信息时代的英雄人物。依靠麻省理工学院尼葛洛庞帝教授和美国风险资金的支持,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非凡的智慧、满腔的热情,经过勤奋、执着、富有创新的工作,张朝阳创建了搜狐(sohu)。搜狐的异军突起和蓬勃迅猛的发展,使他成为《时代》评选的世界50名数字英雄之一。

(1)搜索狐狸的问世1997的一年里,爱特信信息平台上的内容成为中国主干网CHIN-ANET(163)上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爱特信公司并承担了169北京信息港在1998年整体内容设计和发展的任务。1998年2月,爱特信公司引进英特尔和IDC等几家国际公司共220万美金,推出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搜狐(http://www.so-hn.com)。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在1998年12月将张朝阳列为世界IT发展最有影响的50人之一,名列第45位。

张朝阳在回国后就职的那个公司是互联网公司,随着在中国业务的开展,他对中国互联网的状况也有所了解,同时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想做一个互联网公司。起初,他对在电子邮件、在线服务等方面的事情,具体想做什么并不清楚,于是拿着那么几页纸的模糊概念写了个预算,回到MIT(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去找投资者。他的第一笔钱是从尼葛洛庞帝等人那里得到的22.5万美元。这是一笔风险投资。中国人历来干事保守,在投资上更是如此,因此对风险投资这个新概念还有些陌生。通俗一点说,所谓风险投资,就是别人把钱给你,但不是借给你,而是换取你的股份。公司成功了,他所持股份就很值钱;如果公司失败了,他就认了,也不会要你还债。这种方式很适合于高科技领域。

对于Sohu如何在互联网上赚钱,似乎整个行业都不十分明了。张朝阳认为,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不过在美国已经出现了可以赚钱的结果。从中国来讲,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工业革命,它跟两个世纪前由于蒸气机的发明导致的工业革命是一样的,而且在尺度和速度上要比那次大得多。它会导致整个人类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的巨大改革。互联网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东西,人们对互联网的信心也越来越大,都想在网上获取信息、参与讨论。中国今年将增加150万至200万网民。他觉得一旦有了这种需求,赚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互联网公司在现阶段营业额都不会很大,但它的市场价值不可估量。

Sohu最初的日访问量为2万人次,如今已有了惊人的发展,月访问量早已突破300万人次大关,这对白手起家的张朝阳而言,是一个空前的成功。

(2)张朝阳的注意力经济

张朝阳非常强调注意力经济,认为注意力是一个稀缺的资源。他举了个例子,夏娃要引起亚当注意,当只有她一个人的时候,无论她呆在哪个角落,亚当都能发现她,并不需要她做些什么特殊的举动去吸引亚当。如果出现了100个夏娃,她们就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以引起亚当的注意,这是注意力经济的核心。这时,亚当的目光是非常稀缺的,他的眼睛在你这个夏娃身上停留一秒钟,就付出了一个他拥有的资源,如果他24小时能在你身上花1个小时,你获得的资源就很大。现代社会更是如此,超级明星做广告的身价为什么会如此之高,因为她们身上集聚了几亿双眼睛。如果你的身上拥有一些眼睛,你的价值就很大。商业人讲投入产出,互联网出现之后,注意力问题变得更为重要。在这个领域当中,要博得这个领域的成功,就必须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在一天中腾出宝贵的一点时间放在这里,那这个地方就会值钱。搜狐可以说是在经营眼球,有人来看搜狐,搜狐就把眼球转卖出去,身上有了很多双眼睛后,他这个地方就值钱了。

张朝阳说他不知道知识资本这个概念怎么去界定,他相信知识资本的涵盖很广,它是一个具有无限财富的宝矿。现在,很多掌握了高新技术和知识资本的人一直都是在这个充满宝藏的地方挖宝的过程。每一次挖宝都会引起别人的围聚,这个地方又出现一个宝贝。挖宝是他们的事情,宝贝出现是一个真实的事件。

挖宝是一个哗众取宠的过程吗?大概不能够指责这样的挖宝人吧。而且,他的宝贝出来并不是他一个人享用,他希望所有的人和他一起分享这个快乐。他挖的宝并不是让人去看,他希望通过挖宝给大家贡献出更好的内容,更好的服务,不断地推广,不断地宣传。

有人说张朝阳由一介书生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点,站在一个恰当的焦点上,是个偶然。他也认为这肯定是一个偶然。哲学上,偶然性后面必然有一个必然性。发生在他身上的奇迹,有可能会被复制,他的故事可以进行复制,说不定别人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方可以复制同样一个故事。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中国这几年的有关互联网的起步阶段。任何一个人来到中国的土地上都做不成。他确确实实应时地在中国做成了一件事。张朝阳认为这是和他的观察力、学识、魄力,以及一整套的完善的经营管理的理念联系在一起。

张朝阳是一个不停奋斗并为自己找角色定位的人。他的目标是一个职业企业家。他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得要专业,做企业也是。

张朝阳希望成为中国最富的人,他曾经说过,由于互联网和风险投资的结合,今天创造亿万富翁的过程已经比10年前缩短了10倍。年轻、上进、富于冒险精神的张朝阳以几百万美元开始了寻梦之路,今天的张朝阳,事业蒸蒸日上,前途无限光明。

2.财务软件之王--王文京王文京,1964年出生于江西上饶。1979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83年毕业分配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1986年,参与研制开发出XG-MIS财务软件。

1988年,辞职下海,成立用友软件服务社。1995年,组建用友软件集团公司。

王文京10年走过了一条在别人看来很难成功的路--产业定位是纯软件,企业性质是纯经营,启动资金是借来的5万元,又没有背景和后盾。

1988年12月6日,只有24岁的王文京和现在的连邦董事长苏启强在中关村海淀南路一个居委会9平方米的房间里开始创业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10年发展规划,希望到1998年营业额达到3000万人民币,但现实是1997年用友的营业额就已经超过了1个亿,1998年营业额达到1.8亿。

王文京10年所取得的成就,连他自己当初也没有想到。

(1)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发软件1983年,19岁的王文京大学毕业后来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时,中国的电算化事业仅能说刚刚起步,面对着机关的财务工作依然在老套旧路上运转的现状,他感到很沉重,一种欲改变这种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充满了他的心。于是他决心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作一些尝试和改革。满怀着热情和希望的王文京在他思考成熟后,毅然向财务司领导提议搞机关财务工作电算化的改革。

1985年5月份,为推进国家机关的财务工作电脑化的过程,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软公司联合开发财务软件,王文京作为甲方负责人参与这项工作。经过一年全身心地夜以继日的奋战,他们终于研制出了XC-MIS财务软件,并且不久便通过了电子部的部级鉴定,这在当时不啻是机关财务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随后,他又负责实施了中央国家机关的财务电算化工作,主持制定了《中央国家机关行政会计制度》,全面推进机关行政财务管理电算化。这一年,王文京被国管局团委评为新长征突击手;1986年他被评为国管局先进工作者,并得到晋升一级工资的嘉奖;1987年他又被评为国家机关先进会计工作者。

用友真正在市场立住脚主要靠1990年上市的两个产品:一是王文京开发的90版用友财务软件;一是苏启强负责开发的UFO财务报表软件。

在软件设计上,学财务出身的王文京强调实用性和操作上的简捷,而不是追求技术。财务软件,不像系统或者支撑软件那样要特别强调性能,就财务软件而言,功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对用户来讲是最重要的,因此,很实用、很容易学一直是用友软件的特点。用友软件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实用性、先进性和可靠性,功能实用排在技术领先前面。

王文京这种软件的开发思路可以追溯到1988年他为公司起名用友时。王文京谈到公司的名字时说:关于公司的字号我想了好几个月,想了很多名字,但一直都没有满意的名字。一天,我在经济参考报上读到一条很短的消息,这条消息说,美国软件市场上有一种叫作用户之友的软件最受欢迎,因为它很容易学,很容易掌握,用户的界面很好。我马上就想到我们将要做的软件正是这种软件,于是,马上就给公司定名为用友。对软件来讲,思想比技术更重要。

1990年3月,用友软件服务社转办为有限责任公司,4月,用友财务软件通过财政部评审。王文京说:能不能通过财政部评审,我们自己都没有把握,因为我们当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民营企业。财政部在这方面的政策水平非常高,要不然也不会有国产财务软件今天的繁荣。

1990年夏天,用友办了第一期代理培训班,现在的连邦总裁吴铁当年在用友一手建立的代理制,为用友的营销网络建设奠定了基础。

1991年,用友成长为财务软件第一,并占住第一的位置,一直没有下来过。王文京说:差不多两到三年,我们就要换一批主要的竞争对手。软件企业的发展轨迹是一浪接着一浪,浪潮来了,有的企业把握住了机会上来了,没有把握住的下去了,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是市场份额重新划分的时刻。对一个软件企业来说,跳上一个浪尖可能比较容易,把握住两个浪潮也是可能的。

对我来讲,支付一笔规模比较大的现金给公司的财务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保有了用友这样一个品牌和公司基础;对苏总来讲,有了这样一笔资金去创办连邦也有了一个基础。这样双方都很合适,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分手。

用友创办之初就有投资协议,明确规定了谁的股份是多少以及准确的比例,而且工商注册也很明确。1988年创业,我们可以挂靠国营企业,可以搞民办集体,但我们选择了最低的一种企业形式--个体工商户,并不是个体工商户的形式有多好,关键是这种形式产权是明晰的。做企业,一定要按一个明确的产权制度来做,否则大了以后一定会出问题。

王文京说:我和苏启强是好朋友,直到现在还是很好的朋友,现在两家公司还是合作伙伴。我们同一年被分在同一个单位做同样的工作,一起做会计电算化工作,大家处得不错,我要出来办公司,要拉一个人,就拉苏总,因为我觉得苏总当时是最好的一个搭档,我们性格上有些互补性。

(2)实现高新科技产业化1988年,王文京创办用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软件会像汽车一样成为一个产业。王文京只是感到,软件在世界上很有前途,财务软件在中国会有发展的机会。但王文京对国内软件从来没有悲观过、失望过。他认为:重要的不是现在的起点是高是低和现在的规模是大是小,重要的是要去做。绝对不要怕,哪个企业都是从小发展起来的,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大发展。

在王文京看来,在应用软件上国内软件有挑战国外软件的实力。组成软件产业的三项战略资源是:人才、市场和资本。市场我们比印度要大得多,印度内需市场很小,美国软件能发展起来,就是因为它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的软件市场在未来的发展没有问题;人力资源我们很丰富,我们还存在人才的结构问题,但这是要靠发展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发展软件的时间太短了,所以,我们会缺系统分析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这些问题随着发展可以解决;资本问题本来被看做一个很大的问题,一年以前,我还不敢说资金没有问题,但是最近一年,特别是最近半年,无论是国内资本还是国际资本,都在往中国软件上面投。

所以,王文京承认用友最大的挑战来自国外的厂商,但还是对自己的竞争力有信心。在中低端上,国外厂商对我们影响不大,威胁主要是在高端上,但国外软件在高端上也存在产品的本地化问题以及服务支持体系本地化问题。

不是说,有资本就可以做一切事,资本优势就是压倒的优势,对于一个软件公司而言,更重要的还是人。现在不乏有这样的企业,它有很多钱,也想投资做软件,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一样做不成。在美国同样有钱的不会就微软这几家公司,而且微软开始也没有多少钱,但微软只有一个。

3.网上少帅--丁磊可以讲如果不是因为丁磊与网易在免费服务方面做的努力,那么中国互联网的普及步伐将会减缓。丁磊的另一大贡献在于他给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以许许多多的启示,正是丁磊让许多人认识到免费和易于使用是互联网的基本特点;正是丁磊让大家明白怎么与电信一起来赚钱。

(1)初出茅庐的丁磊虽然丁磊上中学时就喜欢计算机,但在报高考志愿的时候,父母却坚持让他报了通信专业。可兴趣并没有因之而改变,他还是在大学时自学了计算机的全部课程。

1993年丁磊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波电信局,负责程控交换机维护。当时他工作很清闲,可以常常接触电脑。

由于是在电信局工作,丁磊便有一个小小的特权--免费打长途。他在杂志上看到北京新华社开了一家BBS,于是便拨长途去上面闲逛。在这个BBS上,丁磊认识了中国惠多网络的创始人之一--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