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谁与争锋:审视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奥秘
12286700000035

第35章 、当代中国富豪中的巾帼英雄(5)

(1)度过婚姻生活的第一个危机婚姻专家和社会学家把夫妻几十年的婚姻生活分为若干个阶段。有的分为四个阶段,即结婚1年~4年为新婚,5年~9年为年轻婚姻,10年~19年为中年婚姻,20年以上成为成年婚姻。有的分为五个阶段,即新婚期(结婚一年内),哺育期(第一个孩子出生后),负重期(结婚5年~10年),成熟期(结婚15年~20年),老年期(结婚25年以上)。无论怎样分法,他们认为,夫妻关系的协调、适应贯穿于婚姻生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但是新婚阶段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新婚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夫妻生活的起点。这个阶段,夫妻双方在生活上、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变化:一是生活上从对父母的依赖向独立的转化。许多人结婚后不再像过去那样靠父母持家,而是独立持家,这就会遇到许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如:如何处理家庭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如何持家理财,如何分配家务劳动和家庭义务等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矛盾,直至争吵起来影响双方感情。二是从热恋期各自有较大的自主性向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转化。婚后,小两口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兼顾双方的要求,一方的行为会影响到另一方的行动,也会受到对方的制约。这样,因兴趣、爱好、职业、习惯本来有差异而要做到行动统一,就很不容易,弄不好就会发生矛盾,影响双方的感情。三是由向往向现实感转化。婚后夫妻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婚前那种由神秘感、爱慕心所温暖出来的对婚后生活的向往开始减退。他们开始不像以往雾中看花那样看待对方,而以更清晰、更现实的眼光看待对方。对方的缺点、弱点也会更明显地表露出来,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会产生一种失望的感觉,矛盾也会由此产生。难怪有人把新婚阶段称为婚姻生活中最脆弱、最困难、最危险的阶段。一些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这一阶段离婚率高,相当于离婚总数的1/6到1/3.因此,这一阶段夫妻关系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怎样调整新婚阶段的夫妻关系呢?有的学者提出了平等谦和、依据实际和扬长避短的原则。所谓平等谦和,就是夫妻俩不要有自己高人一等、制服压倒对方的念头,平等相处、和和气气,遇事彼此商量解决,非原则性问题互相迁就些。所谓依据事实,就是根据各自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来确定夫妻的类型。有的丈夫大大咧咧,不屑于操持管理家中事务,就不妨把家政大权交给妻子;有的妻子大丈夫气概,不愿意过问丈夫的收支情况,就不妨以独立型夫妻关系相处,等等。所谓扬长避短,就是按照夫妻俩各自的长处来确定两个人的分工,谁长于治内就让谁主持家政,谁擅于涉外就让谁管家庭之外的社交,完全不必拘泥于女持家、男谋外的传统家庭持家模式。因为有些妻子外向豪爽,持家恰恰是短处,有的丈夫内向心细,可能治家就是他的长处。如果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夫妻在家中的职责,就易于形成理想的夫妻关系。

调整新婚阶段的夫妻关系,最重要的是双方相互理解和谅解。理解和谅解爱人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即使是习惯性缺点,也要在谅解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对方心情舒畅时,亲切地、有分寸地指出,以求逐步改正。

(2)避免危机的出现现代社会风气日趋开放,人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男女接触机会增多,很多已婚妇女亦出外工作。同事间相处日久,感情产生于不知不觉间,不少婚外情便由此而生。

一个整天在外工作的丈夫,与秘书相处的时间可能比太太还要多,而秘书对丈夫的工作会较了解,亦能分担丈夫工作上的烦恼,一个好的秘书甚至成为老板的倾诉对象,久而久之,双方便可能产生深厚的感情。而一个终日在家、相夫教子的妻子,亦可能因生活过于刻板而到附近和邻居聊天,到社区中参与各种活动,故此也有可能面对不少诱惑。至于已婚的职业妇女,接触面更广,遇到比自己丈夫英伟能干的人的机会也相对增多。这些都是令婚姻陷入危险的因素。

要避免危机的出现,夫妇双方均需共同努力,以下是应注意的要点。

a.切勿玩火。夫妇双方都要尽量避开引诱,若发现自己身处此种情景,必须立刻收起感情,不要把关系发展下去。例如一位男同事约你打网球,那看似是健康正常不过的活动,但若接二连三地继续下去,显然已含有不寻常的意图;此时,你必须当机立断,婉拒所请,那便可避免不必要的感情纠葛。

b.离开险境。若你发现自己经常与一位异性朋友见面,那么你必须面对现实,提高警惕,与对方断绝或减少来往,千万别让感情继续发展。双方减少见面,假以时日,便能冲淡彼此感情。

c.不宜忏悔。若你真的情不自禁,做了对配偶不忠的事,而感到后悔的话,请改过自新,不要再犯,但不要向配偶忏悔。爱情是自私的,任何人也不能忍受配偶不忠,企图用忏悔来减轻良心的谴责其实是自私行为,是对对方的一种不尊重,反而更伤害对方。有时候,血淋淋的真相很难令人接受。

d.自我检点。若知道丈夫不忠,在发脾气之前,检讨一下原因,是自己冷落了丈夫?还是彼此性格开始有距离?找出原因,再寻求解决办法,这才是建设性的做法。

5.杨澜:重新定义女人长久以来,人们提起女人,总离不开小鸟依人、贤惠妇女、女强人、女能人

这几个词,但是这也是人们思维习惯里的一个定式。其实女人是女人,事业是事业,这是两个完全没有外延重合的概念。你不能把现代有思想有事业的职业妇女想像成一个个强悍粗鲁没有教养的悍妇--《水浒》中的光辉形象,你也不可能将有职业有追求的女性想像得低眉顺眼,靠色相生存,靠他人脸色吃饭,毫无志气和自我判断力。在知识智慧的时代这种偏执形象概念几乎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根基。

其实在现代社会,没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和教育背景,没有很好的自我把握能力,没有过人的智慧和悟性,女性在媒体、文化和高层次领域中成功的可能性等于零。但这并不代表女人内心不敏感,不需要得到照顾和呵护。

于是作为女人,希望独立,又渴望一个呵护爱怜自己的肩膀、渴望浪漫的爱情,虽然从小受的教育便是在事业上要与男人平起平坐,但几千年贤妻良母的传统已经化成基因的一部分留在了女人的血液里。杨澜也不例外。

事业已颇具成就的杨澜首先是个女人,她对家庭的依恋溢于言表。健康温馨的家庭生活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几年来,为了我的事业,香港、内地来回奔波,很多精力都消耗在路上了。对家庭的付出越来越少,对一个刚开始认识社会的三岁孩子来说,妈妈有多么重要。然而,为工作,杨澜却常常不能呆在孩子的身边。

在这里首先要说的是杨澜与很多知书达理的知识女性一样,不是那种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当然有人会说,她的运气好,但杨澜似乎以她的经验说明,其实难与不难都是由自己的心态和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决定的。拥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对女人来说才是最最重要的。

杨澜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孩子对她的内心变化和整个事业和生活都产生了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我不那么慌了!原来我做什么事情总是心里慌里慌张的,总是为许多身外的东西着急。但我现在有了孩子才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对许多事情,你只要像对孩子一样,让它慢慢去自然成长,那么总有一天它会开花结果。你说人一旦对人对事心里有了远景的期待,他还会只为眼前急不可待吗?

杨澜的确是踏实而坦诚的,在香港,好多歌星、影星结了婚也不愿让大家知道,就怕因此失去年轻异性的崇拜。我个人一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我认为人的每个年龄段都会很美,而且怎么自然就应当怎么过。当然每个女人现在都有对自己情感生活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我这个人就必须得成家结婚生孩子,也正是因为有了稳定的感情和家庭生活,我做起工作来才比过去更踏实更稳当了。所以一有媒体问起年龄,别人可能会躲躲闪闪,但我从来不会隐瞒就明白地告诉他们我生于1968年,34周岁。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我不断审视自己所做的工作和事情,是不是有许多也属于无谓的忙碌,我现在都尽量减少外面那种什么剪彩呀、当什么评委的闲事,而总是想办法腾出更多的功夫和儿子丈夫呆在一起。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吴征也非常在乎我们这个家,而在我眼里,好丈夫和好父亲的标准就是看一个男人在乎不在乎自己的妻子、儿女和家庭。

谈到目前正在经营的阳光网络,杨澜的语气很平静。我这个人没有太大的野心,也就是想做一件事,不求最大、最全,只求在某一个领域做得最好,最有特色,我觉得就可以了。我做的电视这个领域恰巧是我特别想做的,也是我能够做得好的。没有想去控制谁,控制什么领域。最初的想法就是让自由的空间大一点,完全是从一个创作的角度去想的。文化和传媒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做这个公司最初的理念就是做内容是一般的电视节目,也可以是宽频的互联网络。所以你现在已经很难说你是一个电视人,还是一个IT产业的人。我觉得我还是在做跟传媒有关系的大众传播吧。目前我做的核心还是文化,这个文化的范围还是比较窄一点的,我并没有想做体育、新闻、MTV、电视剧,我还是想做专一点的。

以纪录片、专题片为主,文化含量稍微多一点。我觉得能做好这个就不错了,没有更大的野心了。

我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我从小就觉得我很喜欢阳刚的东西,其实办一个历史文化频道,在大中华地区,我们是第一家。过去一直认为历史比较男性化,历史频道的收视群是以男性为主的,一般来说一个地区就是只有一个这样的频道,它也只能支持一个频道的成功。在美国,历史文化频道的利润和收视率甚至要高过一个综合的大台,我在美国6年,我有一些节目是买的包装的,有40%的节目是我们自制的,60%的节目是海外购买的各地的,因为一个电视台并不需要做所有的节目。在美国,历史频道的社会影响力排在第一位,甚至高过CNN,那当然与全民的受教育的程度都有关系。我认为中国人其实是非常重视历史的,就像在中国几乎每一个老婆婆,她都会讲一些历史的故事。其实历史文化内容一点都不高深,每天的生活就是历史,所以在大中华地区建一个历史文化频道就是填补一个空白。

6.王树彤:生活在于质量王树彤觉得自己能够走上今天的道路,和性格有关系。因为无论你上什么学校或者刚开始干什么工作,你都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设计好你要走的路,但是你的性格会引导着你朝你要走的路一直走下去。所以谈到对王树彤有影响的人,她说,其实她心里最清楚,她觉得从自己这个人的核心来讲,首先是父母带来的影响。

王树彤的父亲是东北人,有毅力、能吃苦、很坚强,他一辈子没停止过学习。他是做无线电的,70岁了还学习软件,帮人在西安筹建工厂。直到现在,家里的环境条件已经很好了,他依旧很节俭,比如给别人干活,他能从西三旗天天骑车去国贸,也不愿意打车。王树彤的妈妈特别善良,爱好极为广泛,也与人为善。

王树彤觉得孩子的年龄越大,像父母的方面也就越来越多。我的父母不是那种脑筋灵活、反应敏捷、能言善辩的人,所以我注定也是这样的人。我哥哥、姐姐的岁数都比我大不少,他们是赶上’文化大革命的那一代,我最小,但我是最让他们骄傲的一个。所以我想我父母给我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说白了,是骨子里、血液里的东西,他们让我成长为一个肯承担,肯负责,肯干的人,能吃苦、有毅力,一辈子埋头苦干,愿意学习,像我妈妈60岁退休后学习书法和绘画,现在已经非常的棒,马上还要办个人画展。

不过,王树彤觉得老公给她的影响是最不容忽视的,我真心回忆起来,我们认识的时间非常久,十几年,大学同学,我一直认为我给他的影响多,但时间一长,我才真正意识到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深刻的那种影响。比如说,他是那种非常平和、乐观、积极、宽容的人,所以对我来说,我能从一个肯干、能干的人,把事情做好,到今天能有很大的空间去发展,我觉得和他给我的这种环境、心态是密不可分的,真的是给了我一个茁壮成长的土壤。

我觉得在一个充满爱、安全感的氛围里,是很幸福的,我喜欢这种感受,也愿意把这种感觉带给更多的人,所以我后来变成很宽容的人,就是因为接受这样的感觉,使我有能力、有余力去更好地对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才能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