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谁与争锋:审视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奥秘
12286700000030

第30章 、用企业文化凝聚创富合力(2)

企业家要组织好生产要素,处理好人、财、物的关系,一方面要依靠企业组织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方面却是要依靠做人的工作、与自己的部属和职工打交道。因为企业家面临的是复杂的变化的环境,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只有学会知人善用,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才能管好财和物,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真正起到企业的心脏的作用。第二,企业家是企业组织的灵魂。企业家在企业中处于统率全局、把握航向的地位上,这就决定了企业家必须成为企业组织的灵魂。企业家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发挥以下三点作用:一是提供经营思想和理论;二是决定企业的长远和近期目标、目的、任务和规划;三是预测市场的变化,制订战略;四是处理日常的事务并在非常情况下及时作出新的决策。企业家是企业中枢神经,如果它出了故障,向企业发出错误的指令,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的瘫痪。第三,企业家是企业成员团结的核心。任何企业都是由性格、秉性、脾气、志向和爱好各异的各色职工和下属组成的,他们在企业中各处其位,各司其职。企业家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各色成员团结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中,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达到既定的目标。企业家正如一个乐队的指挥,一个乐队是由持各种乐器的人员组成的,乐队要奏出和谐优美的乐曲,就少不了这个指挥。因此,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成员团结的核心,在某种意义上讲,他还是企业成员团结的象征,正如一个指挥是一个乐队的象征一样。

要使企业的成员团结一致,为达到企业的预定目标而努力,企业家就必须通过监督、咨询、调查等机构,了解企业内外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对企业家来说更为重要的事情是,要努力培养和建设自己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只有一种牢固的价值观和信念,才能统率全体成员,否则,即使有再好的硬件,也很难做到全体成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由于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心脏、灵魂和核心,因此,企业家的经营哲学、企业家的价值观,必然会对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比如高产乃为善之道这句话,最能概括日本企业家的价值观念。日本企业家认为:企业家经营的崇高目标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每一个人的利益都包含在为国家和社会最高利益的奋斗之中,只有以国家的富强、社会的繁荣为创办企业的目的,才有希望实现自己的荣华富贵。

正因为企业家经营企业时将国家、社会放在首位,因此,集团主义便成了日本企业家价值观的显著特色。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

日本企业家的经营是建立在重视人的联系、共存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柔性社会中的集团主义基础上的。日本的企业家是从经营行为中形成和保持他们的经营思想,这些经营行为取决于个人性格和各自企业的需要。世界500强中许多日本大企业的经营者,多数是普通职工出身。

在今天资本与经营分离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家一般都很勤奋、探索心强,对事物变化十分敏感。同时,他们也易受同行的动向的影响,对他人的依赖性比较强,企业之间比较协调。特别是越处于困境时,则越可以发现,企业家们有一种企图通过采取集体行为回避风险,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倾向。

另外,由于日本企业家负有保持职工职业稳定的责任,因此,在经营中,企业家首先着眼的不是股票价格和股东,而是企业和职工。在日本企业,一般认为,不论总经理、干部和普通职工,都是一家子。如果大家没有一体感或团结感,则企业就不能生存、发展。如果一个普通职工犯了错误,总经理及干部等家庭成员往往有连带责任。

在日本企业,对企业家的好评一般是:简朴、踏实、节约、质朴、诚实、勤俭、谦虚、谦和等等。日本企业家虽是专门的经营者,但他们与一般职工能保持生活中的亲近感,他们的物质待遇与美国相比则差得很远,几乎与职工待遇差不多。

美国企业家与日本企业家价值观有着鲜明的不同。对美国人来说,创办企业、扩张资本的动机是追逐利润,满足个人发财致富的欲望。他们说:多生产是富足的钥匙。他们认为,极端利己主义的追求会引起竞争,而竞争会带来社会进步。因此,世界500强中美国企业家的价值观绝不是日本企业家的那种集团主义,它的灵魂和核心是追求个人发展,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美国企业家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它强调自由竞争。美国企业家认为竞争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自由是实现竞争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他们主张政府干预越少越好,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应通过市场上的自由竞争作出判断。②敢于冒险,锐意创新。在经营管理上,美国企业家强调个人的特殊的能力和风格,不怕冒风险,不惜花重金。他们认为,盈利与风险成正比。③权限分明,个人负责。因为美国人喜欢寻找机会表示自己的见解,喜欢独立思考。为了使企业有一致行为,使决策得以实施,所以企业家倾向于实行严格划分权责的个人负责制和各种规章制度。

远大企业文化:信奉有耕耘才能有收获

远大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而这个企业文化体系又需要揭示以原则为中心的企业理念和视品牌为生命的经营理念。视品牌为生命这个好理解,但是我们又怎么去理解以原则为中心,这个原则是什么呢?

张跃认为这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原则是不能改变的,只是有一些人不去尊重它。如果是搞服务的,你的原则是要把服务工作做得非常好,你才会有收益,让你服务的对象非常满意。

我们是搞工业的,那我们的工业产品要做得非常好,之后用我的工业产品的消费者会非常满意。所谓原则--自然法则,就是你必须要有很好的种子,有很好的耕耘过程,才会有很好的收获,而且你的付出都在收获之前,这都是一些原则。当然在这个原则之上,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的价值观,以这个原则为基础,价值观是各有不同的,但是我认为价值观可能会决定一个企业是不是可以发展得更好,你违背原则是根本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但是价值观好或坏就决定你是不是生存得更好。作为一个人也好,作为一个团体也好,重要的是要稳定,但是作为一个原则来说一定要非常清醒,好像在这个基础之上,一切东西都会好办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确定了原则之后其他的事情就很好办,其他的事情就是个人的工作方法,真的是很难说哪种很好,像我这样子一切都希望控制也许是很好,像某些人那样子,一切事情只相信结果,把架构搭起来,一年开两次会,他相信会有好的结果,也许会有好的结果,因为他下面会有人帮助他控制。所以这种处事方法就比较次要一些。

东方企业文化:创造阳刚之气

东方集团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始终保持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原因在于它有一套独特的企业--创造有阳刚之气的企业文化。

早在东方集团创业时期,张宏伟就对跟随他进城打天下的人说:要想在哈尔滨站稳脚跟,只能靠优质、高效、价廉。为了做到这一点,工人们昼夜加班,不停运转,质量上严格把关,人心拧成一股绳,终于在竞争残酷的建筑市场由弱到强。人的精神的巨大作用,从那时起就给张宏伟以深刻启迪。

因此,东方集团十分重视创造企业文化建设,张宏伟提出了创造充满阳刚之气的企业文化的构想。01策划在1989年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徽标经国家注册,现已具有极高知名度。刚韧、无畏、探求、超越的企业精神,新思维、快节奏、优质量、高效益的企业标准,世界东方、东方世界的企业目标,以及用探险家的胆魄、科学家的智慧、政治家的胸怀,塑造新时代东方人的企业信条,已在东方集团内部形成了奋发向上,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的特定企业文化氛围。

1990年开始,东方集团有了自己的内部报纸--《东方人》,每半月一期,反映企业动态、员工心态,弥补了集团区域广泛带来的信息沟通不足,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窗口作用,并展示出东方企业文化丰富的内涵。

在员工教育上,张宏伟总裁更是肯花血本,下大力气。他不但鼓励员工参加各种业余培训班,绩优者奖,而且自办培训班,小自技工培训,大到与大专院校合办研究生班,输送人才深造,或邀请院校教师来企业讲学。2001年末,集团将建立自己的干部管理培训中心,聘请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教育家专程讲学。从1994年起,东方集团还分批输送优秀人才去先进国家实地学习和考察。

张宏伟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文化不且要有本土文化的特色而且要融入外来文化,能够包容外来文化的企业文化才有阳刚之气,才能是永葆青春的企业文化。

张宏伟以杰出的企业家的战略眼光,认识到敞开国门,迎接人类进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历史的必然。而中国经济在未来数年中将大幅增长,世界已把眼睛转向了中国的时候,作为中国的企业界人士,应该大胆地走出国门,抓住机遇,去迎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严峻挑战。因此,他要求全体员工站在集团的整体高度来要求自己,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锻炼成为国际型人才,并在集团内部掀起了重塑自我,做国际标准的现代东方人的学习热潮。

张宏伟的创造有阳刚之气的企业文化的理念使他的东方得以超速发展,至1999年,东方集团的净资产已达3.5亿美元。张宏伟成功不忘报效社会,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赞助,累计也达400多万元。这种奉献精神表现了他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的博大胸怀,也丰富了东方企业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