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谁与争锋:审视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奥秘
12286700000024

第24章 、用科学的管理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羽翼(2)

柔性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肯定重于否定,感情交流重于纪律改革,以情感驭人重于以权压人……这些原则中所体现的魅力,集中到一点,就是以看重感情投资、通过感情投资达到管理的目的。

按理说,柔性管理尽管现在才被明确提出来,但它实际上早已被人类所广为利用了。而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做得最早,像2000多年前《老子》、《论语》、《孟子》等书都涉及到了。

不仅如此,而且国人在这方面运用得最成功,看一看毛泽东的管理思想就会发现,他的确是柔性管理的集大成者,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成就最突出。

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柔性管理不仅十分有效,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当代发达国家的管理学者,而且也最适合我国的国情,最符合国人的心理特点。

古往今来,凡是想成就大事的人,都不能少了人才这一条。

事业者,人也,没有人,就不会有事业;没有人才,更无法成就事业。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事实上,不仅想得天下的领导需要得人心,就是一切想在其他方面有所得的领导,也必须做到得人心才可以。

可是,俗语又说:人心隔肚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真正得到人心又谈何容易呢?

不过,只要管理者善于运用感情投资这一方式,想得人心也并不是困难的事。

有不少管理者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真是时运不济,物色不到合适的人才,手下人一个个几乎都低能,工作起来不仅毫无生气,而且毫无创见……这难道是事实吗?

非也。至少,这种想法有以偏概全之嫌,不能说明事实的全部。

事实是任何管理者的下属不会全是低能者,其中必然有出类拔萃的人。

这是因为下属的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显现出来,而是需要一个有逐步发挥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否会出现,取决于领导是否对他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感情投资。

可以肯定地说,下属的能力大小与领导对他们的感情投资多少是成正比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原因如下:

其一,管理者对下属的感情投资可以有效激发下属潜在的能力,使下属产生强大的使命感与奉献精神。

得到了管理者的感情投资的下属,在内心深处会升腾起强烈的责任心,认为管理者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因而知恩图报愿意更尽心尽力地工作。

其二,管理者对下属的感情投资,会使下属产生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正是下属愿意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重要源泉之一。

人人都不希望被排斥在领导的视线之外,更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被炒的对象,如果得到了来自领导的感情投资,下属的心理无疑会安稳、平静的多,所以便更愿意付出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其三,管理者对下属的感情投资,可以有效激发下属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鼓起勇气,不会前怕狼后怕虎,所以工作起来便无所担心,一往无前。

人的创新精神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当人们心中存有疑虑时,便不敢创新,而是抱着宁可不做,也不可做错的心理,混天聊日,只求把份内的工作做好就行了。

如果管理者能够对下属进行感情投资,越建立充分的信任感,亲密感,就会越有效地消除下属心中的各种疑虑和担心,从而更愿意把自己各方面的潜能都发挥出来。

用先进的管理弥补落后的技术

先进的技术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先进的管理就可以弥补落后的技术

,这是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一句名言。在管理上,鲁冠球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广为其他企业所借鉴。如脑袋与口袋投入的两袋投入,五档十五级的分配制度,试用合同工、合同工、固定工的阶梯式用工制度等等,这都是鲁冠球所经营的万向集团公司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办法。他们还采取外大内小的方法,在外面进行企业联合,重视社会效益,组成一个大集团的形象,从而有信誉、有知名度;在内部划小核算单位,让各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并让各下属企业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企业分家。

首先是明晰产权关系,让企业成为独立运行的主体。企业起家时4000元钱是鲁冠球自己借来的,乡政府没有任何资金投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为了寻求一种庇护,挂靠到乡政府,成了乡政府办的乡镇企业。鲁冠球承包企业后,就提出还权于民、还利于民的方案,后来又用花钱买不管的办法,界定了与乡政府的产权关系。政企分开后,企业为资产增值负责,完全自主经营,使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空前高涨。

其次,实行企业兼并,实行总厂式管理。自主经营权的获得,使企业发展如虎添翼,经济效益翻番增长。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万向集团公司兼并了亏损和低效益企业5家,并使之扭亏增盈。同时,企业实行11个分厂的总厂管理模式。

第三是进行企业改组,实行集团化运行。随着企业的发展,总厂式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供销、用人、分配都经过总厂一个口子,不利于下属分厂直接面对市场,不利于它们的迅速壮大。因此,1992年底,他们进行了以放权为中心的企业改组,主要是以承包合同为经济纽带,采用三管、三不管的办法。即:集团对企业管外部不管内部,管宏观不管微观,管结果不管过程。把产、供、销、用工、分配的权利全部下放给他们,从而调动起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管理嬗变:火车头转换为旗舰

孙甚林把1993年至2000年从事房地产业称之为第一次创业,从2001年开始,他进入了公司的第二次创业。

孙甚林之所以有这种划分,是因为从2001年开始,公司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资本积累后,规模在逐步扩大,企业资产总额达78116万元,流动资产75997万元,原来火车头式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今天的发展。今年在建的工程就有江北五里店地区的南方上格林、高新区的彩甸苑、长青苑、永川南方花园、渝北国际科技培训基地和重庆科技会展中心等项目,新开工面积达35万平方米。为适应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再想在火车上下功夫,想提速已不能产生质的飞跃,速度提快了,甚至会脱轨。孙甚林改变了公司的管理模式,称之为旗舰式,这也是第二次创业区别于第一次创业最重要的地方。

所谓火车头式管理其实就是我们称之的直线制管理模式。第一次创业时,公司尚处于一个滚动开发的运作模式,集团公司的高层领导为火车头,他的一举一动将影响到下面每一个车箱的前进方向和轻重缓急,如果火车头决策失误,将会导致整个火车停滞不前。因此,公司规模的发展已迫使公司在管理机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旗舰式也就应运而生。

所谓旗舰式管理,也就是我们所称之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每一个单独的项目就是一艘军舰,每艘军舰都有自己的方向,上面有其独立的船长,而整个舰队的指挥船就游移在各船舰中间。此时,由原来的一个总经理变成了若干个总经理,一个房地产公司也就变成了若干个房地产公司。孙甚林坐在指挥船上,任何事情都由舰长自行解决,各经理碰到确实解决不了的困难求救时,他才过去支援。如有一个子公司的报纸广告策划得越来越差,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总公司马上派营销部骨干人员过去予以协助。

集团化的事业部管理模式,带给总公司的除了可以无限制地加大发展步伐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总公司成了成本控制中心,每一个分公司都成了利润中心,总公司利用集团的优势集中采购原材料,先给厂家开出3个月期限的承兑汇票,使其付款有保证,因此可以降低原材料价格,甚至比经销商的价格都低。向几个定点质量过硬的生产厂家进行招标,又达到了保证质量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杜绝材料采购员吃回扣。

正因为控制了成本和质量,集团公司方可从2000年7月开始率先在重庆市销售放心房,2001年5月又对新开盘的南方上格林实行四包,即包换、包修、包赔、包退承诺,同时也以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为开发每一个楼盘的宗旨。

孙甚林并不满意自己的现状,虽然在重庆房地产业自己也算得上最大的企业之一,但相对于万科的年营销额20多个亿,香港的新鸿基地产每年30多亿港元的利润,孙甚林觉得自己的摊子并不大。《福布斯》将之列为重庆市房地产界惟一一个上榜的富豪时,孙甚林感到肩上的压力更加沉重了,必将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心态取得快速发展。

任人唯贤,打破家族式管理

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面临许多新问题,除外部环境方面的问题外,企业内部同样也会出现问题。陈金义也不例外,他的企业内部大致有三大矛盾:第一大矛盾是家族人员和外来人之间的矛盾;第二大矛盾是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一个是董事长这边兄弟姐妹陈氏家族,还有一个是陈金义的夫人相萍这边的相氏家族;第三大矛盾是一个家族的兄弟姐妹之间、上下代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聚集在一起,企业就不好发展。

1999年5月22日晚上陈金义召开了家庭会议。这个家庭成员包括兄弟姐妹七个,此外,哥哥都娶了老婆,姐姐嫁了丈夫,还有外甥、侄子。

会议决定,各个岗位全部让出来,也包括陈金义自己,原来是叫董事长兼总裁,陈金义首先把总裁位置让了。总裁位置,让人人来竞争、来上岗,其他全部连降三级。陈金义的三哥,原来是常务副总。陈金义给他两条路:第一条路,送你去读书;第二条路呢,你要下基层,到市场上去锻炼。后来陈金义的三哥选择了第二条路,就是从原来的常务副总降到江西市场部的市场部经理,连降三级。

陈金义的妻子原来在采购供应部,因为这是肥差,是很有实权的位置。陈金义说要让出来,她问为什么?她说难道你连自己的老婆还不相信?我总不可能拿你的回扣。陈金义说这不是一回事,现在搞改革,你们至少要支持我。

其实说是赶走,陈金义倒没有这个想法。因为用人面前,人人平等。这叫谁为我所用,谁都可以发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些亲属,比去年都有提高,像陈金义的三哥,现在真正闯到市场上去,表现很好,到涪陵分公司又给他提了一级,任涪陵分公司副总。陈金义大哥现在在公司当总监,也当得顺起来。

改革向深度和广度进行,从总经理开始到各个岗位都拿出来竞争了,这样就吸引了一大批人,包括当时在岗的,有生产一线的,有市场一线的同志,也有几个是走了又回来的人,还有更大一部分是外边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来报到的。当时报名的时候,最热烈的一个场面有1000多人在公司的摊位报名,100多人来应聘。最近在应届大学生招聘会上也招收了不少人,他们很快就要走上岗位了。

陈金义说:对内外一视同仁,分干股的时候凭功绩,公司讨论、选举,比照公司的标准条件套,不按照亲属关系的程度来分,家族内的人并不比家族以外的人有优势。第二我想得很通,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从农村里来的,从无到有,已经把名利看得很淡。我认为我父母留给我的就是正直、善良、勤劳,我留给我儿子的是更高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只要子女有本事超过我,他们将来的资本会比我多,他们如果不如我,我的资本给他们也是负担。我曾经这样讲,我儿子、女儿18岁以后,成人了,如果再向我要一分钱,我给他挂账。到时候他要连本带利还给我,这样我的子女才会成长起来。

陈金义的企业正在发生着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走向成熟和进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