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血色借贷
12274700000034

第34章

林默上任伊始,方维就向他交代了一项任务,由他完成赵强还没来得及去操办的事情,由他着手操办办公楼转让事宜,以加紧筹措资金。林默没有怠慢,他不断地四处出击,忙活着这件事情。

就连方维本人都没有想到事情这么快就出现了转机。那天,当她走出洗浴中心时,她最先想到了应该马上让林默暂时将这件事搁置下来,拖一拖再说。她给林默打了一个电话,将这样做的缘由告诉了他。方维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还因为从张东阳那里拿到这笔高利贷之时,张东阳提到诸如公司资产问题,这提醒了她,这也是让她决定停止操作的原因之一。

几天来,林默一直就在车间里来回穿梭,为的是了解这几年来公司生产方面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早在几天前,芯片封装车间已经出现了芯片告急的情况。这是林默还没有正式上任之前就知道的情况。

方维与张东阳谈判成功之后,林默就知道方维的出马,已经让公司又有了生的希望。吕小丽按照方维的要求将购买芯片的款项准备好,林默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对方已经无法按照原来的价格再给他们发货。原因是材料已经涨价,而且上涨的幅度实在不小。算起来总涨价幅度已经比几年前他在这里工作时,超出了差不多百分之二十。

他不断地与对方在电话中交涉。不管他怎样苦口婆心,对方都不肯做出任何一点儿让步,而且回答得非常干脆。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什么东西都免谈。

林默对这个行业是了解的。混迹于这个行业多年,几乎早就让他成了这一行业中的专业人才。准确地说应该算是一个专业管理人才。这个行业的竞争异常地激烈。

这些年来,正是因为许多人看好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大量资金才犹如潮水般朝这里涌来。各色人物陆续登场,炒饭的、杀猪的、补鞋的、做衣服的,拥有十八般武艺的人齐聚这里,大家各显神通。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只是看中了这其中的利益,而淡化了对前景的预测。当人们潮水般涌来的时候,让这个行业短时间内的供应暴发式的增长。对于这样一个还不完全成熟的行业来说,没有人去考虑它的市场接纳能力和市场的支撑点究竟在哪里?

林默明白芯片涨价这是必然的,只是他并没有想到在短短的几年内,价格竟然会涨到如此程度,这是他,也肯定是方维所不会想到的。

芯片的涨价,已经让他无能为力。他想到了方维,必须向她汇报。不然,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的公司生产。

上午如果方维不来公司,他就准备打电话找她,将事情向她及早报告,以商讨解决办法。他安排好将生产出的照明产品送往乔老板的壬辰公司。他又在生产大楼里转了一圈。当他回到办公楼时,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送货的司机成大年打来的。他告诉林默,对方不让卸货,原因是对方说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至于究竟是哪方面出了问题,他也说不清楚。

林默感觉到十分意外,他马上拨通了乔老板的手机,手机不停地响着,响了好长时间,又被对方无情地拒绝。他又一次执着拨了起来,结果还是如此。他看了看表,已经快十点钟了,提前通知各车间主任和各部门主任开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他给李洋打了一个电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任务,让他亲自前去一看究竟。他断定如果产品出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都会是芯片封装惹的祸。

李洋直奔乔老板的公司而去。

已经过了中午吃饭时间,李洋还没有回来,林默从食堂走出来,心里更加忐忑。他一边走路一边给李洋打了一个电话。

“回来了,回来了。我上楼再和你谈。”李洋一边说一边走进了他的视野。

两个人一起走进了二楼办公室。

原来事情有些复杂。

李洋见到乔老板时,先做了自我介绍,又直接跟着他去了他的办公室。还没有坐下来,两个人就谈到了实质性的话题。乔老板不客气地说道:“你来干什么?你们赶快把这车货拉回去,这才是当务之急,不然问题就会更大。”他停顿了一下,但并没容李洋说什么,“还有上次送来的那批货都必须一同拉走。你回去告诉你们方老板,如果就是这样干的话,合作必须马上终止。而且你们还必须承担因此而给我造成的损失。”

乔老板的严肃,蚕食着李洋的尊严。乔老板将心底的那份不满倾泄完后,再也没有正眼看一眼李洋。

李洋尴尬地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他的对面,“乔老板,我是受公司领导委派前来你这里的。我们的第一批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都是有严格监管和严格检查的。也许我们有疏忽的地方。你能不能详细地告诉我质量上出了什么问题?”

乔老板依然愠怒,“我真不明白,到现在你们还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你不知道,你们方老板也不知道吗?”

“方老板……”李洋犹豫着,乔老板明明了解飞达公司的情况,他说的什么问题或许她还真的不知道,“方老板刚刚接手公司的工作。”

还没有等他再说下去,乔老板又一次火冒三丈,“我不管她是什么时候接手工作的。我要的就是质量,这是前提。要不我怎么向人家交代呀?”

李洋沉默着,他依然不知道产品质量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李洋的沉默终于修正了乔老板的激动,他的声音终于小了下来,“你们的产品使用的是什么电容器,你们不知道吗?本来应该使用薄膜电容器,而你们却使用的是电解电容器。你们降低了成本,可是我怎么向人家交代呀?”

李洋茅塞顿开,原来这竟然是症结所在,“乔老板,这怎么能说是产品质量问题呢?”他停顿了一下,“我没有看到合同是怎样约定的,是不是合同当中有什么特殊约定,必须使用什么样的电容器?如果合同中没有具体约定,那怎么能算是质量问题?”

“你在公司里是不是负责全面工作的?”

“不是,确实不是。可是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达给公司领导。”

“这是对的。你现在至少必须把车上的这批产品拉回去。车就这样停在我这里,太耽搁事了。”

此刻,林默已经明白,“东西拉回来了吗?”

“没有。”

“为什么还不让成大年拉回来?”

“我做不了这个主啊。”

“给他打一个电话,让他先拉回公司再说。”

林默不但明白了李洋所叙述的事情的过程,也明白了乔老板要表达的意思。他知道这虽然是节外生枝,可乔老板的这番话,决不是外行之言。

薄膜电容器比电解电容器大,而且比较昂贵。电解电容器比薄膜电容器便宜得多。但在高温条件下不具备长寿命。而长寿命是LED的主打优点之一,在高温下长期使用,电解液就会干涸,电容大幅度下降。这将导致LED照明灯具不时地闪烁甚至是停止发光。

他是明白的。即使是使用了电解电容器,也并不意味着产品不合格,那确实是要看合同是怎样约定的。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如果对方真的拒绝这批产品,即使是这批产品并不会完全失去用途,那也将给公司带来无尽的麻烦。

李洋离开了办公室。

林默在第一时间内给方维打了一个电话,把事情的经过向她做了汇报。方维并不知道合同当中的具体约定,甚至不知道有没有关于电容器方面的约定。不是她想不起来这样的细节,而是当初她之所以出面搞定了这个合同,是因为赵强根本没有单独搞定这个合同的能力,她才决定与他一起出面。当对方答应了他们的合作要求之后,接下来的许多具体事宜都是由赵强一个人操作的。她再也没有过问过什么。

方维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公司。

林默与方维在茶几前面对面地交谈起来。方维急不可待,“合同看过没有?”

“没有。我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

方维给吕小丽打了一个电话,问起此事。吕小丽手拿着合同走了进来,坐到了方维身边。

方维迅速翻开合同,看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关于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电容器的具体约定,她把合同递给了林默,“你再看一看有没有具体约定?”

林默不停地翻动着,几分钟后,他把合同扔到了一边,“看来合同上并没有具体约定。”

“我们一直就是使用这种电容器呀。”方维感慨道。

“如果按照合同规定,我们是不违约的。”林默说道。

“我一点儿也不记得我们在谈判时,有谁提到过这样的问题。”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坚持按合同办事?”

“你的意思是必须让对方接受这批产品?”她没有等待林默做出回应,“理论上讲是应该这样做的。”方维轻轻地晃动着脑袋,“也许这项工程因为是政府的重点工程,才会有了对电容器的具体要求?”

吕小丽说道:“不一样又能怎么样?方姐,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想还是应该按照合同办。只要我们没有违约,我们就应该按照合同办事。就算是打官司,我们也不用在乎什么。这是经商,而不是做慈善。”

方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其他两个人听,“问题怕是不能那么简单地处理呀。”

“方姐,新贷来的这笔款,仅仅能让我们艰难向前走去,如果再生意外,如果这个合同不能顺利地得以实施,而且让合同款早日到账,就算是那高不出银行多少利息的贷款,也还会让我们再次步入万劫不复的……”她想了想,还是没有把“深渊”二字说出来。

林默从骨子里赞成吕小丽的这番话,可是他似乎看出了方维不仅仅始终没有正式表态,甚至猜透了她的真实想法,她不会就这样简单地处理这个问题。

果然不出他所料,方维什么也没有说,她走过去坐到办公桌前,拨通了乔老板的手机。方维客气地说道:“乔老板,我是方维,我刚刚才知道我们在产品质量的认同上出现了一些差异。”

乔老板不客气地打断了方维的话,“不是在产品质量的认同上出了什么差异,而是你们严重违反了正常出牌的做事原则。”

“好好好。乔老板,可能是我表述得不够恰当,看来这件事是不可能在电话里解决的,我想晚上我们见个面。我做东,见面时再说。你乔老板总不至于不给我这个面子吧?”

乔老板是理智的,“这个面子我是可以给的,可是不管见面不见面,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这批货全部拉回去。”

挂断电话后,来自对方的压力,已经在方维的心底漫延。

晚上,他们一起走进了一家酒店。

乔老板是单枪匹马,方维被林默和吕小丽簇拥。所有的事宜都由吕小丽操办。

还没有等菜上来,方维早就与乔老板聊了起来。

乔老板的态度依然坚决,只是声音已经不像在电话中那样高亢,“方老板,这件事开始时可是你们主动提出合作的。我是考虑再三之后才做出了合作的决定。还有那笔提前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