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一心想在仙鹤家多吃点儿,这天晚饭没吃,第二天早饭也没吃,饿着肚皮,早早来到仙鹤家等着吃午饭了。狐狸一进仙鹤家的门就闻到一股香味儿。他仔细嗅了嗅:“嗯,准是在烧鲜鱼!”心里不由暗暗高兴。狐狸坐到饭桌前,不一会儿,仙鹤端出一只长颈瓶子放到狐狸面前,指着瓶子里的鱼和鲜汤说:“狐狸先生,请吃吧,别客气!”狐狸望着那么一丁点大的瓶口,他那阔嘴巴怎么也伸不进去。闻着香味,肚子饿得咕咕叫,馋得直流口水。狐狸什么也吃不到,只能看着仙鹤把又尖又长的嘴巴伸进瓶子里,把鱼吃了,汤喝光,还挺客气地劝狐狸:“吃吧,放开吃吧!”
狐狸耷拉着脑袋,饿着肚皮回家了。
富兰克林曾说:“平凡人最大的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做人无信不立,别人也许不小心吃了一次亏,却不表示他会永远吃你的亏,朋友之间更应该以诚相待,当你以为自己很聪明的时候,请记得别人也不会是笨蛋。
朋友之间的真诚和信赖都是相互的,你对别人敞开心扉,别人也会信赖你。没有谁会愿意活在欺骗与虚假中,大方些,坦诚些,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宁要朋友,不要状元
唐朝时期,白敏中和贺拔基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两人一起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经常携手在街上游玩,或是一起到郊外游山玩水。
那一年的主考官是王起,他知道白敏中出身贵族,很有才华,就想取他为头名状元。但当他得知白敏中同出身贫寒的贺拔基经常往来的时候,感到有些不高兴,因为在他看来,贵族出身的人,是不应该和自己身份不相配的人交往的。为此,他不由叹息说:“白敏中怎么偏要同贺拔基交往呢?真是太可惜啦!”为了让白敏中离开贺拔基,他叫自己的亲信到白敏中的住处,对白敏中说:“王主考有意取你为头名状元,但有个条件,就是你得答应不再同贺拔基来往。”
白敏中听来人这么一说,马上皱起眉头来。恰好,贺拔基这时过来找他,为了不让他再和自己的主人见面,看门人就骗他说:“我家主人现在不在家,去找朋友一块玩去了,晚上才能回来。”
贺拔基没有办法,只得在门口站了一会儿,转身离开。白敏中听看门人报告了这件事之后,赶紧从屋里跑了出来,向贺拔基离去的方向连声大喊道:“拔基兄,拔基兄!”还好,贺拔基并没有走出多远,他回来以后,白敏中便把当时的情况如实地给他讲述了一遍,并说:“这个状元有什么稀奇的,人生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啊!我宁可不要状元,也不能把自己最好的朋友丢掉。”说完,就来到屋里,命人摆上酒菜,举杯畅饮起来。
被王起派来的那个人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十分恼火,便回去如实地向王起作了禀告,最后还说了一句:“大人,如果他舍不得和贺拔基断交,咱们就偏偏不让他当这个状元。”
然而,白敏中宁肯要朋友也不愿当状元的品德,反倒使王起大受感动,于是他说:“我原打算只取白敏中一人,现在我倒想把贺拔基一块取了。”
这一年,这一对好友果然双双中举。到了后来的唐宣宗时期,白敏中还当上了宰相。但是无论他们两人的地位有多大的差别,他们一直保持着纯真的友谊,一生都是好朋友。
白敏中宁可要朋友,也不要状元,体现了一个人对友谊的重视程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如此重视友谊呢?人由小变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活阅历的日渐丰富,对人、事、物、景产生了许许多多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心计,于是,很多人淡忘了友谊,遗弃了友谊,隔阂出现了,矛盾加剧了,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蜗角虚名而巧设机关、暗布陷阱、钩心斗角,借此欺世盗名,牟取私利。而这样做的最终恶果,就是人们不得不戴着面具做人,昧着良心做事。其实,我们本没有必要如此的,只要我们能够保留一份天真、率真、对朋友敞开心窗,沐浴友情的阳光,让纯真的友情延伸到人生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朋友是心心相印的同伴
约翰的朋友坚尼由于终日沉溺于酒精和各种各样的罪恶,所以,到了最后他被自己的家庭扫地出门了。然而,即便是在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和孩子都遗弃了他时,约翰仍然始终如一地对坚尼保持着忠贞的友谊。在坚尼出去放荡纵乐的时候,约翰常常在深夜里默默地跟随着他,有好几次他都因为烂醉如泥而根本无法站立,幸亏有约翰的帮助才免于冻死在野外。曾经有多少次,约翰离开自己舒适温暖的家而到肮脏的贫民窟里寻找坚尼,帮他抵御寒冷的侵袭。这种伟大的爱和奉献最终感化和拯救了这个堕落的人,使坚尼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并回到了温暖的家庭怀抱。
朋友是心心相印的同伴,朋友是另一个自己——他们中的每一人都对对方感兴趣的事物感兴趣,都尽心竭力地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对他们鼎力相助,并为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欢呼雀跃。试想一下,在这世上难道还有比朋友的忠诚和奉献更崇高、更美好的东西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就是即使在自己抛弃自己、厌恶自己时,朋友仍然还忠诚地站在自己这一边的那种友谊。
真挚热心的朋友是多么可贵啊!
原谅她一次,好吗
苏珊·特萝芬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名叫南希。虽然她们俩都只有9岁,可她们从认识到现在已经7年了,整天在一起玩,几乎是形影不离。
可是有一天,苏珊回到家,突然大声地对家人宣布:“我再也不喜欢南希了,我不想和她玩。”妈妈开始以为她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本来嘛,小孩子在一起吵吵闹闹就是很平常的事。可一连几天,苏珊妈妈都没见到苏珊跟南希玩,也没有听到苏珊提到南希。妈妈感到事情有些严重,有一天趁休息时,妈妈问苏珊:“南希呢?你和她怎么了?”
苏珊很生气地讲了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原来,学校举办绘画比赛,老师建议大家将自己的作品交上来在学校里展出。苏珊和南希都想参加这次比赛。她们一起画了画,说好第二天一起交上去。可到了第二天,南希却将自己的作品先交给了老师,没有通知苏珊一起交。于是,苏珊就生气了,认为南希说话不算数,不想和她做朋友了。
妈妈听完之后就乐了,她还以为苏珊和南希之间发生了多么大的冲突呢!不就是南希没有按约定,与苏珊一起将画交上去,自己却先交给老师这么一点儿事吗?可苏珊却将此看作非常严重的错误!
妈妈问苏珊:“你有没有问一问南希,为什么她自己先交了呢?”
苏珊说:“她没跟我说,我也没问她,总之她就是先交了!”
妈妈又接着问苏珊:“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或原因呢?比如老师看到了南希的画,让她现在就交上来,或者同学们催促她交画?”
苏珊说:“我没想过。再怎样,她也应该先告诉我!”
妈妈又问:“你们谁先到的学校?你不在,她怎么告诉你呀?”
苏珊这回不吱声了。
妈妈接着问道:“在你的心目中,南希是一个说话不守信用的人吗?以前有这种事情发生吗?”
苏珊回答说:“没有。”
于是,妈妈说:“那你为什么不问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即使这次是南希做错了,作为好朋友。你为什么不可以原谅她一次呢?”
几天以后,南希和苏珊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在与别人交往时,由于判断分析能力有限,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错的。当别人有一点点错误时,我们便不愿意原谅他。
其实,多给别人一点宽容和谅解,也就等于多给了自己一点欢笑。朋友之间尤其如此。
故事中苏珊妈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效仿的。
有两个结尾的故事
小斯坦因在学校和其他小朋友打架,老师让斯坦因的妈妈提前把他接回家。原来午休时,隔壁的小巴特把腿翘得高高的,一不小心踢到了斯坦因,斯坦因被吵醒了,心里很不高兴,便踢了巴特几脚。两个小家伙就这样你踢来,我踢去,终于酿成了一场“战争”,斯坦因还受了点小伤。
回到家,妈妈给斯坦因处理好伤口后,像往常一样给斯坦因讲故事。她并没有特别地去提这件事,毕竟这对于斯坦因来说是不高兴的事,她不想打扰斯坦因原本就低落的情绪。
今天,妈妈讲的是“两只老猫”的故事。
故事里说,有两只老猫是邻居,平时非常友好。但有一天,其中那只白猫抓老鼠的时候,不小心把另一只老猫也就是黑猫家的窗户给抓坏了。
讲到这里,妈妈停下来告诉斯坦因,这个故事有两个结局:“一个是,黑猫怒不可遏,找到白猫打了起来,最后,两只老猫都成了秃毛老猫,两败俱伤。”
“第二个结局呢?”斯坦因问。
“第二个结局是,当黑猫发现自己家的窗户破了并没有发脾气,她想,白猫可能是不小心吧,说不定,窗户被白猫抓破了,她的手掌也受伤了。白猫却想,真对不起,把黑猫家的窗户给弄坏了。两只老猫互相关心,它们一起合作,抓到了很多老鼠,生活得十分幸福。”
故事讲完了,妈妈对斯坦因说:“你看,同样一件事,却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斯坦因点了点头……故事中的小斯坦因与伙伴产生了矛盾,妈妈看在眼里,给他讲了一个有两个结尾的故事,来告诉斯坦因: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相信,斯坦因听后,一定会选择第二种结局。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很容易发生摩擦,磕磕碰碰不可避免,应该怎样学会避免冲突,和他人进行正确的交往呢?一条重要的法则就是学会理解他人,不要去计较,要学会“容人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