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一个小镇上,饥荒让所有贫困的家庭都面临着危机,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小镇上最富有的人要数面包师卡尔了。他是个好心人,为了帮助人们度过饥荒,他把小镇上最穷的20个孩子叫来,对他们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篮子里拿一块面包。以后你们每天都在这个时候来,我会一直为你们提供面包,直到你们平安地度过饥荒。”
那些饥饿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去抢篮子里的面包,有的为了能得到一块大一点的面包甚至大打出手。他们心里只想着要得到面包,当他们得到的时候,立刻狼吞虎咽地把面包吃完,甚至都没想到要感谢这个好心的面包师。
面包师注意到一个叫格雷奇的小女孩,她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别人抢完以后,才到篮子里去拿最后的一小块面包。她总会记得亲吻面包师的手,感谢他为自己提供食物,然后拿着它回家。
面包师想:“她一定是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那一小块面包,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第二天,那些孩子和昨天一样抢夺较大的面包,可怜的格雷奇最后只得到了昨天一半大小的面包,但她仍然很高兴。她亲吻了面包师的手后,拿着面包回家了。到家后,当她妈妈把面包掰开的时候,一个闪耀着光芒的金币从面包里掉了出来。妈妈惊呆了,对格雷奇说:“这肯定是面包师不小心掉进来的,赶快把它送回去吧。”
小女孩拿着金币来到了面包师家里,对他说:“先生,我想您一定是不小心把金币掉进了面包里,幸运的是它并没有丢,而是在我的面包里,现在我把它给您送回来了。”
面包师微笑着说:“不,孩子,我是故意把这块金币放进最小的面包里的。我并没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给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这块金币,是你选择了它,现在这块金币是属于你的了,算是对你的奖赏。
希望你永远都能像现在这样知足、文雅地生活,用感恩的心去面对每一件事。回去告诉你的妈妈,这个金币是一个善良文雅的女孩应该得到的奖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拥有幸福的生活,就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瞒与涣散……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能力的成长,是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感、提高自己的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原意就是告诉人们要知恩图报。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可以使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相处融洽、和谐,使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
在感恩中健康成长
旅馆中有三个黑人孩子正坐在大堂的椅子上七嘴八舌地开着“会议”,三个人的小脑袋几乎都贴在了一块儿,孩子们的母亲此刻正在服务台办理住宿手续。
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笔和纸,在他们的旁边还放着几个信封。他们是要在这写作业吗?还是……都不是!孩子们说他们是在给母亲写感谢信!
给母亲写感谢信?前所未闻!
原来,给母亲写感谢信,是孩子们的母亲给他们规定每天必做的“功课”,不规定内容,只要发自内心,随便他们写什么感谢内容!
老大写了八九行字,不过内容看上去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是夸奖天气与自然景色的。
老二写的稍少一些,是描写昨天吃的食物好极了。
最小的妹妹写的就更少了,甚至连一个整句的话还不会写,她在纸上写着:妈妈对我笑,我吃饱。
多么可爱的三个孩子!多么“有心”的一位母亲!实际上,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母亲,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付出。但是,我们可能却没有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如何“爱”父母。
让孩子给父母写感谢信,并不是要让他们隆重地感谢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伟大贡献,而是要让他们体味、感受自己得来的每一份幸福,都是父母给予的浓浓的、深深的爱,学会感谢这份在孩子眼中“理所当然”的爱。
感恩,是幸福的起点
有一艘载有数百人的豪华游轮,在一次航行中意外地撞上了冰山,眼看着船只即将沉没,救生艇上却再也挤不下多余的乘客,许多人祈求一线生机,不管自己会不会游泳,便慌张地跳海逃生。
在危机四伏、人人力求自保的同时,有一位游泳好手不顾自己的安危,在汪洋大海中不停地游来游去,救起那些不会游泳的人。
他来来回回救起了二十多人,最后终于因体力不支而昏倒在岸边,并且双腿过度劳累而严重抽筋,被后来赶到的救援人员送往医院急救。
当他清醒了以后,得知还有很多人罹难的消息,不禁潸然泪下,遗憾自己没有多余的力气,不然或许可以再多救几个人。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休养,他的体力终于恢复,但是他的双腿神经却严重受损,两腿坏死发黑,面临着非得截肢不可的命运。这时的他,犹如失去双翼的鸟儿,再也无法尝到飞翔的乐趣。
几年之后,当他与人谈及那次的经历时,有人问他,在那次经历中,最难忘的是什么?
他语重心长的回答:“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被我救起来的二十几个人当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说声谢谢。”
一位哲人曾说:“对一件好事表示感谢,就像做一件好事一样伟大。”
时时怀着感恩的心,是一种宝贵的美德,更是一种基本的礼仪,知足的人是懂得感恩的,能对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表示谢意的人,他的人生必定是富足而丰富的。
感恩,是幸福的起点,也是奋进的源泉,因为感恩,所以惜缘、惜福。不知感恩的人,总是认为自己的幸福都是应得的,不知饮水思源,又怎会珍惜眼前的一粥一饭?
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最大的受益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感谢生活,成就快乐人生
格林的父母离异了。家庭的变故使他变得郁郁寡欢,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还动不动对同学发脾气。也许是为了平衡自己内心的混乱,每天吃完晚饭他都一个人在操场上转圈,一圈又一圈。谁都知道他的痛苦,可是,就是没有人能够安慰他。就在这个时候,班里一个并不起眼的同学杰克出现在他的身边。于是,在学校的操场上经常能够看到两个并肩而行的身影。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格林完全从父母离婚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又融入了温暖的大家庭。
在前不久的一次同学聚会上见到了杰克,当同学们提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杰克微笑着对大家说:“其实没什么神秘的,你们并不知道,我父母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离婚了。在那段痛苦的日子里,我发奋学习,结果考上了大学。回首那段生活,我发现自己成熟了,独立了,坚强了。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告诉了他而已。”
这样的答案让大家很吃惊,因为,整整四年,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知道杰克的身世,而且,他还一直生活得那么快乐、豁达。当大家问他为什么能做到时,杰克说:“我们需要感谢生活吗?在生活中,很多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问起这个问题,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的时候。我想当好运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感谢生活;可是,当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会抱怨生活。但是,生活常常不会因我们的抱怨而变得美好起来,有的时候,还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变得更加糟糕。经历了不如意,我学会了感谢生活。因为,正是那段家庭的变故,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
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生活的人,一定是个幸福的人。
感恩是爱的根源,也是快乐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对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能心存感激,便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以及人生的价值。班尼迪克特说:“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他积极投入感恩的工作时,美德就产生了。”
学会感恩,首先要感谢母爱
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个朋友送了些鳝鱼给他。刚巧这一天闲来无事,周豫一时技痒,便想亲自动手,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手艺,煮上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尝尝。
周豫将鱼放入锅中,只见那些鳝鱼仍自由自在地在锅里游着,在锅底下用小火缓缓加热,水温逐渐变高,鳝鱼在锅中丝毫未觉水温的变化,慢慢地就会被煮熟了,这就是周豫过人的厨艺所在。据说,用这种方式煮熟的鳝鱼,因为不会经历被杀的过程,没有挣扎,所以它的肉质也就不会紧绷,相对地口感自然好上许多。
随着那一锅汤慢慢煮沸了,周豫将锅盖掀起来看看,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锅中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部跟尾巴在煮沸的汤水之中。这条身体弓起的鳝鱼,整个腹部都向上弯了起来,露出在沸汤之外,一直到死了,身体依然保持弯起的形状而不倒下。
周豫看到这种情形,心中感到十分好奇,便立刻将这条形状奇特的鳝鱼捞出汤中,取了一把刀来,将鳝鱼弯起的腹部剖开来,想要看个清楚,它究竟是为何,需要如此辛苦地将腹部弯起。在剖开的鳝鱼腹中,周豫惊奇地发现,那里面竟藏着满满的鱼卵,数目之多,难以计算。
原来这条母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众多鱼卵,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之中,直至死亡。护子心切而将腹部弯起,得以避开滚热的汤水。
周豫看到这一幕,呆呆地不知在原地站了多久,泪水禁不住地潸潸流个不停,寻思鳝鱼犹舍命护子,自己对母亲,却仍于孝道有亏。周豫感慨之余,发誓终身不再吃鳝鱼,并对母亲加倍地尊敬与孝顺。
母爱,人间第一情。永远不要漠视母亲,不要忽略你的母亲。漠视母亲,你就会成为一个怪物。忽略母亲,你将失去最宝贵的心灵财富。
鳝鱼尚且知道爱子,为了保护孩子,母鳝鱼宁愿弓腰忍受沸水的煎熬。人类更是如此,为了孩子,十月怀胎的痛苦,做母亲的千辛万苦从没有怨言,试问,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孝敬母亲呢?
母爱,如此厚重。因为不仅流淌着相同的血液,还传承着彼此心灵的默契。
爱心树——我们的母亲
谢尔·希尔弗斯坦讲过一个“爱心树”的故事。
从前有一棵大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也很“喜欢”这棵大树。男孩每天都会跑到大树下,用树枝和树叶编“王冠”,爬到树上荡秋千,吃果实,和大树玩捉迷藏的游戏,累了,就在树阴下睡一觉。
渐渐地,小男孩长大了,他不再常常跟大树玩了,大树感到一丝丝的孤寂。
一天,男孩终于来看大树了,大树非常高兴,对男孩说:“快来吧,孩子,在树枝上荡荡秋千,吃几个果子,再到阴凉下睡一觉。”
男孩却说:“我已经长大了,不再爱玩那些游戏了,我想买好吃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一些钱,你能给我吗?”
大树没有钱,它对男孩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实,你把它们拿到城里卖吧,这样你就会有钱了。”
于是,男孩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叶子和果实,拿到城里去卖。大树很满足。
过了很久很久,男孩也没有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有一天,男孩终于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扭起了树干,对男孩说:“快来吧,爬到我的树干上荡秋千!”
“我很忙,没有时间爬树。”男孩说:“我需要一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我要一幢保暖的房子。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
大树没有房子,但却对男孩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拿去盖房了。”于是,男孩把树枝都砍下来将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大树很快乐。
这以后,男孩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
当他终于又回来时,大树高兴得几乎话都说不出来,它哑着嗓子说:“来吧,孩子,和我玩玩吧!”
“我已经长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了。”男孩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大树让孩子砍下自己身上仅有的树干,男孩用它做了一条船,驶向远方。大树很高兴。
又过了很久,男孩又来了,对大树说:“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了,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休息一下。我太累了。”
大树说:“非常抱歉,孩子,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了,不过,我还是非常希望能为你做些什么,真是抱歉。来吧,孩子,坐到我身上休息吧。”
大树说完,使劲地挺直自己的身体,大树很幸福。
这是一个关于索取和奉献的感人故事。故事中,大树便是母亲的化身,对孩子一无所求,却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
故事中的大树“妈妈”所做的一切都非常感人,但如果她除了爱,还有智慧,就应当教会男孩去理解“爱”,感谢“爱”,回报“爱”。这样的母爱才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科学的家教观。父母不仅应爱孩子,还应教会孩子学会回报和关心呵护他的父母和长辈。